“多謝王郎。”
蘇澤向王安石道謝,接著掩上了房屋的大門,對著王安石說道:
“寒舍潦草,還是去坊外茶肆相談吧。”
剛剛隨孫捕頭進屋的時候,王安石也看出來,蘇澤和自己一樣都是家徒四壁的窮酸寒士,也點頭說道:
“找個街邊茶攤就行。”
兩人從里弄出來,很快就見到了一條繁華的大路。
和唐代四方的長安城不同,汴京這座依水而建的漕運城市,形狀要不規則得多。
而商品經濟的繁榮,也讓唐代那種只在坊市進行商貿的城市治理模式行不通了,百姓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商品經濟,所以雖然宋代還分裡坊,但是已經不像是唐代那樣用圍牆相隔,而是用道路四通八達的連通起來。
沿街的商鋪也十分的繁榮,不少攤販就在沿街販賣早點,車水馬龍絡繹不絕。
蘇澤找了一圈,找到了一家兼賣早點的茶攤,帶著王安石坐了過去。
茶博士似乎也認識蘇澤,熱情的端來兩個茶碗,又從炭火上提起一支茶壺,張開兩張馬紮,給兩人佈置好了座位。
“再來兩張豆餅。”
“好嘞!”
茶博士又麻利的將包好的豆餅放在炭火中央的鐵盤上,鐵盤中殘存的油脂很快就將豆餅煎到金黃,發出香甜的味道。
這種豆餅其實就類似煎餅,內部都是混合了少量糖的豆餡,據說原本是北面契丹的食物,是隨著往來東京的遼使和商團,在汴京城內流行開的。
兩人坐下後,王安石就開口說道:
“蘇郎,王某確是一介迂人,想聽一聽你對今學的看法。”
蘇澤這才明白,為什麼王安石會突然找上門來。
和普通讀書人不一樣,普通讀書人都不願意被人稱呼為迂人,但是王安石卻將“迂闊”當做理想主義者的勳章。
他曾經寫詩讚揚過孟子,“何妨舉世嫌迂闊,故有斯人慰寂寥”。
所以在聽說到蘇澤對自己的評價後,王安石並不以為意,反而興沖沖的找上門來。
看著王安石的目光,蘇澤也明白了他的想法。
作為一名讀書人,王安石今年才二十二歲,正是渴望交友,和人交流的年紀。
但是作為一名才華橫溢的青年才俊,他又時常陷於孤獨和痛苦中。
同時代的青年讀書,大多就是為了科舉,為了做官發財,而王安石的孤獨,就源自於和同輩青年的格格不入,所以他非常渴望有能夠理解自己的友人。
迫不及待的詢問蘇澤對今學的看法,就是王安石渴望瞭解蘇澤學術志向,看看他能不能和自己交友。
蘇澤嘆息一聲,他何嘗不是寂寞的,飲下一碗茶水後,蘇澤說道:
“蘇某以為,如今諸學之中,蘇某最喜《易》,而後是《孟子》。”
王安石眼前一亮。
如今科舉的主要考取內容,《禮記》、《春秋左氏傳》為大經,《毛詩》、《周禮》、《儀禮》為中經,《周易》、《尚書》、《穀梁傳》、《公羊傳》為小經。
再加上必考的《論語》,《孟子》一書在北宋並不被重視,有志於科舉的年輕人甚至都沒幾個讀過孟子。
《周易》雖然是小經,但是小經一般也只考墨義,所謂墨義,類似現代試卷中的默寫,只需要死記硬背就行,也鮮少有人研究這本書的。
王安石對於《周易》沒有多少研究,但是卻尤為喜歡《孟子》,聽到蘇澤這麼說,頗有些尋覓到知音的感覺。
蘇澤說道:
“蘇某最喜歡《易》中的這句話,‘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聽到這句話,茶博士已經端上了豆餅,而王安石則抓著筷子,興奮的在桌子上敲了起來。
茶博士倒是沒有任何驚訝,汴京城內特立獨行的讀書人太多了,他只是放下豆餅就去招呼其他客人去了。
這些讀書人雖然怪癖多,但是最要臉面,也是茶肆最好的顧客,反正若是這個年輕書生敲壞了筷子,他肯定會照價賠償的。
王安石興奮的搓手,他問道:“蘇兄,你也是支援新政的?”
新政。
蘇澤想起來,現在是慶曆二年,歷史上轟轟烈烈的慶曆新政,就發生在慶曆三年。
變法新政的風氣總不會無故出現,今年朝堂上已經瀰漫著呼籲新政的來風,作為最關心時政的年輕士子,王安石也關注到這股風向。
慶曆新政,蘇澤回憶起這場由范仲淹主導,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
和王安石的激動不同,蘇澤知道這場新政只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慶曆五年范仲淹就被逐出汴京,新政全面失敗。
年輕的王安石,應該就是在初入官場的時候,見識到了這場新政無疾而終,這才萌生了自己日後變法的理想。
蘇澤說道:
“四時變換是自然之理,王朝興盛也如同四時變幻一樣,需要改革新政來適應新的問題,要不然冬日還穿夏布,豈不是要凍死嗎?”
王安石抓著熱情騰騰的豆餅,一邊用筷子夾著往嘴裡塞,一邊聽著蘇澤的話連連點頭。
蘇澤也用筷子夾起豆餅,卻被燙了一下,看著王安石的鐵嘴,這傢伙果然是迂人。
相傳王安石吃飯,永遠都只吃最靠近自己的那盤菜,當時政敵還批評他是故意作秀,蘇澤看來這就是王安石思考問題太專注了,也難怪這傢伙能在二十二歲就高中進士。
一想到這裡,別人比你更天才,還比你更努力,蘇澤對今年的科舉更絕望了。
只不過兩人還是交淺,不方便深談這種事情,特別是新政涉及到朝堂的很多站隊問題,蘇澤也不願意在具體問題上多言,只是空泛的談了變法的必要性。
但就是這些內容,已經讓王安石兩眼放光了。
要知道同齡的青年人,都在詩詞經義上鑽研,為的就是科舉中第,哪有像蘇澤這樣思考這些大道理的!
王安石意猶未盡,連盤子裡的豆餅吃完了不知道,還在用筷子夾餅。
蘇澤實在看不下去,就將自己的豆餅分開一半放進王安石的盤中,一直等到這早茶攤要收攤,王安石才戀戀不捨的站起來。
他從懷裡掏出一張箋紙,遞給蘇澤說道:
“這是王某的住址,明日在家中設文宴會友,切磋學問,請蘇郎一定要出席。”
這時候,蘇澤耳邊響起了蘿蔔小人聲音:
“發現文脈之氣,是否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