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錦繡房遺愛

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進擊的蝦夷人

八幡神宮建在一處低矮的山崗上,居高臨下俯視著平緩漫長的海岸,當哨兵從高高的望臺上發現海岸上宛如退潮時湧上沙灘的蟹群一般密密麻麻的蝦夷人,隨即便吹響了示警的螺號。

神宮中的僧侶開始禱告,祈禱萬能的八幡神能夠鎮守倭國的土地,祛除所有的災厄,庇佑倭人的平安,並且降下天弓神箭處死所有的惡魔……

而駐紮在神宮中的倭兵則在首領的統御之下,開啟山門衝了出去。

他們從來未將愚昧的蝦夷人當做對手,那是一群食不果腹的下等種族,根本不配擁有世上最肥沃的土地,將他們敢去冰天雪地的蝦夷島已經是天皇陛下的恩賜,現在居然斗膽侵略倭人的土地,定要將這些愚蠢的蝦夷人殺得乾乾淨淨,讓他們知道勇武的倭人不可戰勝!

數百年來無往不勝的戰績使得所有倭人都對蝦夷人充滿了蔑視,所以他們根本未曾注意到現在的蝦夷人早已今非昔比……

所以倭兵根本沒有采取固守神宮居高臨下這等最穩妥的戰略,而是傾巢而出,打算在蝦夷人進攻之時順勢而下,一個衝鋒便將其擊潰。

面對這群愚蠢的漁夫,哪裡用得著什麼戰術戰略?

等到半山坡處兩軍相逢,倭人才感覺到不對勁……

以往數百年間與蝦夷人的戰爭之所以無往而不勝,最大的原因在於精良的兵械、嚴謹的操練,每逢戰事,倭兵裝備優良訓練有素,一群連冶煉青銅都不會的蝦夷人手無寸鐵,只是憑著一腔血勇如何能夠獲勝?

然而現在卻大大不同。

這群蝦夷人不僅各個手持橫刀長矛,甚至還有大多數人穿戴了皮具護甲,雙發戰在一處,蝦夷人進退有據相互支援,居然與一個照面便有數十倭兵被砍翻在地,鮮血狂湧,一片哀嚎。

獲得唐軍制式裝備的蝦夷人更經受了唐軍的操練,固然不可能突然之間便躍升為一等強軍,但是面對倭兵已然全面佔優,再加上倭兵疏忽大意,便註定了這場戰鬥的結局。

以前的倭兵軍械精良、訓練有素,面對愚昧的蝦夷人優勢巨大,可是這些讓他們引以為傲的優勢在唐軍面前又算得了什麼?

一場屠殺開始……

世世代代飽受凌辱的蝦夷人彷彿打了雞血,以往在他們面前驍勇善戰的倭兵不復存在,現在與他們對戰的就只是一群各自為戰的蠢貨,當橫刀的利刃割破面前倭兵的咽喉,當鋒銳的長毛刺入倭兵的胸膛,蝦夷人終於找到了幾百年亦未曾有過的勝利感覺。

太爽了!

他們揮舞兵刃悍不畏死,不僅沖垮了面前這夥倭兵,更順勢攻上山丘,殺入八幡神宮。

嘴裡念著咒語,身上穿著奇異衣服的僧侶正在大殿上禱告,希望萬能的八幡神能夠祛除惡魔庇佑倭人,便被一擁而入的蝦夷人殺了個乾乾淨淨。萬能的八幡神化身為泥胎陶塑,冷漠的坐在大殿之上,冷眼看著他的子民信眾在蝦夷人的屠刀之下哀嚎慘叫,豬狗一般屠殺……

蝦夷人已然完全瘋狂。

數百年間所承受的屈辱猶如一座座壓抑著的火山,一朝噴發,所爆發出的狂霸能量足以毀天滅地!

掃蕩了八幡神宮,鮮血染紅了青磚地面,整座寺廟被屍體填滿之後,蝦夷人熱血未冷、戰意未消,嗷嗷叫著又從寺廟後面的山坡衝入平緩寬闊的平原,見人就殺!

他們不僅要奪回被倭人佔據的土地,回到祖先生活著的地方,更要一路殺到飛鳥京,將倭人斬盡殺絕,將這個邪惡暴戾的種族從這塊土地上徹底抹去……

*****

沒有一個倭人認為早已被趕到極北之地蝦夷島的蝦夷人還能夠擁有反抗的力量,所以整個邊境一片空虛,除去沿海有一些戰略重地佈防倭兵預防海盜之外,根本全不設防。

所以當裝備了唐軍兵械武器並經受唐軍訓練的蝦夷人自陸奧國的沿海登陸之後,幾乎未曾打幾場像樣的戰鬥,便摧枯拉朽一般撕碎倭人的各處城鎮,狂飆突進!

這一支匯聚了蝦夷人絕大多數青壯的部隊勢不可當,他們的首領是吉士駒的弟弟吉士駿,這位蝦夷人當中少有的有勇有謀之年輕俊彥,接受了唐人的建議,並不在乎一城一地之得失,率領麾下兵卒掃蕩一個個倭人聚居之地,以消滅倭人為目的,所過之處死屍枕籍、血流成河。

陸奧國上下大驚失色,一面派人急速向飛鳥京告急求援,一面組織青壯奮起抵抗,最後連僧侶都派上戰場試圖阻擋蝦夷人的進擊。

然而並沒有什麼用……

長達兩年的正規軍事訓練,大量唐軍淘汰下來但是遠比倭兵精良得多的兵械武器,使得蝦夷人軍隊縱然只有千餘人,卻依舊神擋殺人佛擋殺佛,狂飆突進銳不可當。

蝦夷人的戰術意圖非常明顯,他們有時突入內陸閃電襲擊倭人的城池,一擊得手,立即遠遁,退往沿海接受船隊的輜重補給,再沿著海岸線一路向著飛鳥京挺進。

這使得倭人陣腳大亂,完全捉不住蝦夷人的行軍路線,對於蝦夷人的攻擊目標更是摸不著頭腦,只能被動挨打。

月餘之間,本州島北部各處城池風聲鶴唳……

陸奧國尚未組織起哪怕一次有成果的反擊,整個國境已經被蝦夷人攪合得稀巴爛,無數倭人百姓哭爹喊娘攜家帶口的向著男方逃竄,不逃不行,蝦夷人心中滿是仇恨,手段比之當年倭人施加於他們身上的更加殘酷暴虐,男人無論老幼盡皆誅殺,女人則全部俘虜,即當成勞作的奴隸,也當成繁殖的工具。

陸奧國國守在青葉城聚集了陸奧國最後的三千青壯,希望能夠依託堅城固守,只要撐過一個月,來自飛鳥京的天皇援軍便可抵達,屆時區區千餘蝦夷人唯有授首滅亡之下場!

然而,陸奧國的都城青葉城連一天都沒堅持住……

堅固的青磚城牆高大厚重,倭兵站在城頭,眼睜睜的看著兩個蝦夷人將一個黑黝黝的東西放在一塊撬起的城磚空隙裡,然後“轟”的一聲地動山搖,一大片城牆瞬間倒塌,城上倭兵鬼哭狼嚎,死傷不計其數。

所有人都驚慌失措,他們不明白是何等力量能夠瞬間摧毀堅固的城牆,抬頭仰望天空,每個人都心驚膽顫。

原本誓死保衛家園的倭兵在這等忽如起來的“神蹟”面前瞬間崩潰,他們自認拼了命可以抵擋住蝦夷人,可是就算他們有九條命,卻如何抵擋得住神佛降怒?

連八幡大神都不能庇佑它的子民信眾,怕是末日已然降臨……

其實何止是他們?城下的蝦夷人也嚇得伏在地上默默祈禱,希望神雷天降只是去懲罰那些暴虐的倭人,他們蝦夷人可是最最虔誠的信徒。

直到吉士駒舉著橫刀當先從倒塌城牆的缺口衝進去,蝦夷人才如夢初醒,紛紛戰役高昂的緊隨其後,殺入城內。

倖存的倭兵早已匍匐在地,舉手投降……

然而蝦夷人的策略始終不變,他們明白現在爭奪的不是一城一地,否則縱然搶奪回來,也終究會被人口占據絕對優勢的倭人搶回去,所以他們只殺人,不要城池,甚至連庫房裡的財富都不要!

只要殺光了倭人,天大地大,還不是由著他們蝦夷人放牧紫築島、飲馬飛鳥川?

殺光了倭人,什麼都是蝦夷人的……

當青葉城內所有青壯丁口被屠殺一空,吉士駒踩著漫過青石板的鮮血步入城內。

吉士駒一身戎裝渾身浴血,站在宮闕之前,手裡拎著陸奧國國守的首級,裂開白牙,衝著大兄笑。

上前狠狠的拍了拍兄弟的肩膀,吉士駒眼中充滿讚賞和喜悅:“做得好,不愧是我的兄弟,不愧是蝦夷人的子孫!就這麼一路向前吧,不要停下,一直打到飛鳥京,那個時候唐人會出面斡旋,為我們蝦夷人爭奪一片在太陽底下生存的土地!”

他很清醒,並沒有被眼前勢如破竹的順境迷失神智,從而膨脹驕傲。

倭人人口眾多,現在蝦夷人能夠如此狂飆突進連戰連捷,不過是因為倭人猝不及防而已,一旦倭人緩過神來,區區千餘蝦夷精銳,如何敵得過倭人舉國徵調之兵力?

唯有在倭人反應過來之前,儘可能的佔據更多的土地,等到蝦夷人的突進露出頹勢,那邊是唐人出面的時候了。

唐人出面,那就意味著這場戰爭即將會終結,起碼也是暫時的終結,因為吉士駒明白,唐人不在乎蝦夷人和倭人的戰爭,但是唐人絕不容許這片土地上只剩下一個種族。

無論蝦夷人還是倭人,誰也不能滅亡,誰也不能一家獨大,唯有針鋒相對、相持不下,世世代代的將仇恨延續下去,誰弱小就支援誰,誰強大就打擊誰,這片土地上烽煙不滅殺戮不斷永無寧日,那才是唐人的最終目的。

吉士駒不在乎。

人氣小說推薦More+

我妻慈悲
我妻慈悲
文案: 瘋批偏執狂郡主vs位高權重攝政王 上京城中有一對身份尊貴的未婚夫妻,女子是順平郡主任蘭嘉,年芳十二便入寺為亡父亡母祈福,四年後再回上京城時,她身著白衣,腕帶佛珠,一副溫婉柔意模樣。她的未婚夫婿陳朝卻與她截然不同,剛及冠便為攝政王,扶幼帝登基,為穩固皇位皇權,手上沾了不知多少人血。 順平郡主回京,攝政王履行婚約,娶其過門。他誦經祈福多年的新婚夫人,為人良善,與人溫和,是個最善良不過的人。把持
三昌
女兒骨
女兒骨
(大群像正劇,女角色打架多,熱血豪鬥仙俠,史詩神魔奇譚) 【目前進度女主已經恢復記憶,半肥可宰】 姜小滿生來得了一種怪病:與人說話超過十個字便會口吐白沫。 但爹爹總說:“沒關係,平平安安就好。” 於是,姜小滿從不出門,乖乖宅在家中,做一條無憂無慮的鹹魚。 她一直以為,什麼神呀魔呀,生離死別呀,離她好遠好遠。 可姜小滿時常做一個怪夢。 夢裡有一個白髮女人,端坐無息,似死了一般。 她亦時常出現一些詭異
女扮男裝被兄長髮現後
女扮男裝被兄長髮現後
生在煊赫公府,沈明語為護母親,自幼女扮男裝。 意外墜馬後,她夢見,自己竟是話本里的人。 話本中,她是男主蕭成鈞的假弟弟,因怕他拆穿自己秘密,一直縱容旁人欺凌他、折辱他。 待他權傾朝野,將受過的屈辱變本加厲還了回去。 而她也被捲入其中,落得個命隕塞外的悲慘下場。 冷汗涔涔醒來,沈明語看見了因自己而被罰的兄長,與他狹路相逢。 將來手握重權的首輔,如今只是個一身狼狽的卑微庶子,長睫緊閉蜷在角落裡,宛若虛
雲華渺渺
瑾寧修真記
瑾寧修真記
【本文將於1.22日開始倒v,從第26章開始倒v,入v當天會有萬字更新掉落,謝謝小天使們的喜歡。】 文案如下: 作為一個原生家庭有點不幸福的普通學霸白領,在經過近二十年的苦讀後,瑾寧剛畢業工作一年,便因加班過重不幸猝死了。 幸運的是,她胎穿了,胎穿到了能修真成仙的修真界,成了一小家族的少主之女,爹孃疼愛,爺奶雙全。 雖然胎中無記憶,但是能穿越的靈魂怎會沒點特殊? 胎靈夙有的靈慧本能使在她母腹中大量
景昱
手刃渣爹,從死囚營到暮登天子堂
手刃渣爹,從死囚營到暮登天子堂
一朝穿越,成了禮部尚書長子。 然而,父親對他不聞不問,視為汙點。 後母對他厭惡至極,唾為雜種。就連弟弟妹妹,亦是恨不得他死,平時羞辱他取樂。 面臨絕境,李素作出選擇。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一日,李府滅門慘案,震驚全城。 而在死囚營中,李素的人生,方才剛剛開始。
公子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