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腳之地

第一章:牛角鎮

從古至今,凡事過了頭,必將釀成悲劇,在中國也不例外。

但無論生活多麼艱難,都要努力去改變。

清朝末年,出生於鄂渝邊界帽子村的劉家鐵匠,格外與眾不同,他天不怕地不怕,在遍地文盲的窮山僻壤裡,為炫耀自己讀過一點書,給三個兒子分別起名叫劉邦劉秀劉裕。

鑄鍋錘桶、鍛斧打鐵、淬火拋光、磨剪子、鏘菜刀、物美價廉,童叟無欺,當街坊讚揚劉鐵匠手藝精湛時,他就得意回應:“我能領悟原理,看透人心!”

於是,原名劉魚泡的鐵匠乾脆自我改名叫‘劉悟透’,年輕氣盛的他頻繁向外高調宣稱自己料事如神,智慧謀略堪比姜子牙諸葛亮,但鄉親們感覺小鐵匠的本領根本無法與治國安邦的諸葛亮相比,就是一個吹牛大王。

雖出生偏遠寒苦,但劉悟透十五歲就自立門戶,在湖北省巴東縣牛角鎮集市大街開鐵匠鋪孤身謀生。

雖性格張揚,言語浮誇,但劉悟透思維清晰,行動膽大心細,工藝精益求精,出手產品的質量在整個集市聞名遐爾,他又仗義豪爽,經常給窮苦人家免費修補金屬器皿。

自然,鎮上的人都很喜歡他,熱衷傾聽劉鐵匠口若懸河的吹牛,找點樂子嘲笑調侃。

牛角鎮市集大街距離帽子村七十多公里,是附近方圓百里深山老林居民的唯一採購交易物資所在地,穿鎮而過有一條名叫哭河的清澈河流,發源於高聳冰潔的岡吉託孤山脈,最終在宜昌牽馬嶺匯入長江,牛角鎮位於哭河下游。

哭河流域上游兩岸,青山阡陌、綠樹成蔭、瀑布飛濺、溪澗蔥翠、鳥語花香,西岸有一個面積巨大的群山堰塞湖,叫鏡湖,平均水深百米,極其乾淨平靜透徹,像一面巨大的圓鏡,倒映周邊群山的秀麗。

優美的環境造就哭河上游鏡湖地區的主體民族樊籬人天性淳樸善良,仁愛和藹、情緒穩定、自古食素、逆來順受、與世無爭,此處盛產瑪瑙石和動物水豚。

明朝滅亡時,前清將軍阿濟格率兵追蹤闖王李自成的殘部到此,並準備武力征服這片世外桃源,卻被這裡部落出奇的淡定所折服,面對著刀劍鎧甲的威猛軍隊,樊籬人沒有一絲的慌亂和逃避,當日就無條件臣服於滿清的管轄。

幾千年來,哭河上游的樊籬族又被稱為水豚族,溫和、低調、謙讓、善良、整潔、勤勞、容易相處,其族人在牛角鎮趕集也頗受歡迎。

良好的口碑名聲在外,賢惠持家勤快聽話的樊籬族姑娘也成為牛角鎮男人娶妻首選。

公元1908年的臘月二十四,這天上午,赤膊的劉悟透在集市大街上燒碳生爐忙碌打鐵,萍水相逢間,在一群趕集採購年貨的樊籬族人裡一眼相中一位苗條秀麗姑娘。

緣分稍縱即逝,害怕心上人走掉,遺憾終生,敢愛敢恨的二十一歲鐵匠火急丟掉手中鐵錘和生意顧客,徑直疾步衝刺追進樊籬族人群中,攔住姑娘,結實的雙掌緊握住一雙光滑的女人手。魁梧健壯的他面帶笑容,厚臉無恥洪亮請求:“做我媳婦!”。

這位樊籬姑娘並沒有急於擺脫陌生者的粗手,她表情鎮定,也沒有救命喊叫遇到流氓,她爹和大哥就在身邊。

這群趕集的樊籬族人有二十幾人,幾乎都認識這位渾身肌肉疙瘩的青年鐵匠。

姑娘她爹有一次在劉悟透的鐵匠鋪上補好過鐵鍋,經久耐用,價格便宜,印象良好。

在窮困潦倒資源匱乏的深山裡,人能活下去就是一種奢望,自家閨女能有一個可靠的終生託付,也是父母的慶幸。

老人家思索片刻,就果斷勸女兒:“枝枝,劉鐵匠是個好人,你就答應!”。

見父親拍板,年芳十八的樊籬姑娘也斬釘截鐵發話:“我答應做你媳婦。”

彈指間敲定一門婚姻,劉悟透喜出望外,亢奮激動。恢復理智後,放下姑娘的手,他立刻點頭哈腰恭維老人家:“爸,到我鋪裡歇息一會,喝杯茶。”

改口就叫爸,趕集圍觀的人們紛紛輕蔑嘲笑他臉皮厚,也誇獎這小子的機靈。

樊籬人是出了名的通情達理,老人家也知道山窩裡每人都生活不易,年底的鐵匠鋪生意忙碌,就拒絕女婿的邀請。

她爹和她哥相信鐵匠的人品,當即就讓十八歲的枝枝跟隨劉悟透回到店鋪裡幫忙,正式嫁入結為夫妻。

家徒四壁,雖窮,但也要明媒正娶,嫁女送聘禮,婚慶辦酒宴,劉悟透也準備遵守中國千年風俗婚嫁傳統,他向岳父和大舅哥承諾明年年初一定會前去樊籬部落送彩禮。

“好人有好報!聘禮和酒宴就免了,能省則省,以後過日子養孩子都得花錢。”大舅哥替妹夫節約。遇到如此坦誠體貼的岳丈家,真是三生有幸,鐵匠白撿一位年輕漂亮媳婦,還被岳父和大舅哥表揚為好人。

臉紅的劉悟透感覺自己今天是不是好運過了頭?

禮數歸禮數,實物歸實物,劉悟透今天也不願落得一個白撿媳婦的鐵公雞名聲,他花錢在集市米店買了一袋重達五十公斤的上等精選大米,作為見面禮交給大舅哥。

沒有推辭的大舅哥也欣然接受。

結伴趕集的樊籬族人還有許多瑣事要辦,也都想趁天黑之前搭船沿河回家,簡單幾句話後,當街就把枝枝交給了劉鐵匠。

牛角鎮集市大街的盡頭就是哭河邊瓦罐碼頭。

傍晚,在牛角鎮哭河瓦罐碼頭,劉悟透夫婦目送樊籬族人離去。

第二天清晨的牛角鎮集市就迅速流傳一個爆炸性新聞:吹牛大王鐵匠劉悟透當街用一袋米換得一個如花似玉的漂亮媳婦。

擺攤賣菜的、剃頭刮臉的、挑簍扛磚的、坑蒙拐騙的、遊手好閒的、婆媽嬸姨、毛孩稚童、光棍鰥夫,聞訊紛紛爭先恐後趕到鐵匠鋪前親眼驗證真假,一睹芳容。

果然是真!並非謠言。

只見一位身段筆挺修長、秀髮纏髻、面容五官精緻、面板光滑、凹凸勻稱的年輕姑娘正挽起衣袖雙手握拿鐵鉗夾住紅彤鐵鋤頭,協助丈夫淬打,而且她的一雙大腳移步平衡穩定(樊籬族女人不裹足)。

不僅漂亮美麗,而且敏捷有力。

天呀!劉悟透這小子走了狗屎運!

山大王真找了一個傾國傾城的壓寨夫人!

羨慕嫉妒恨,歪瓜斜棗的光棍們不甘斷子絕孫,也就是一袋米的付出代價。

昨夜同床共枕,今日心情舒暢的劉悟透也沒驅趕眾人,知道各位都是來看新媳婦的,他邊錘打金屬器皿邊笑臉向鋪外大聲宣佈:“這是我媳婦,樊籬族人,名叫枝枝!一枝花的枝。”

街尾賣瓜的王婆不識字,熱衷捉弄劉悟透的她站在人群中起鬨:“耶!一枝花的名字太噁心彆扭了!一袋米叫起來才順口!”

鋪前人群鬨堂大笑,感嘆一袋米也真能換來一位絕色天仙的媳婦!自詡姜子牙諸葛亮的劉悟透不愧為牛角鎮的吹牛大王。

劉悟透為自己的漂亮新媳婦打抱不平,準備出聲反駁賣瓜王婆。

“算了,一袋米就叫一袋米,大家開心就好!”鋪內的媳婦及時制止安慰丈夫。

鋪外的鄉親們也第一次聽見新媳婦說話,也見證了樊籬族傳說中的豁達善良和女人不裹足。

媳婦已表態,聽話的丈夫放下幹活的鐵錘,走向鋪前門口,滿面春光驕傲向外重新大聲宣佈:“這是我媳婦,樊籬族人,名叫一袋米。”

鐵匠鋪前頓時都歡欣雀躍,鼓掌祝福,眾人嘲諷耍樂一番,盡興滿意而歸,各自散去。當日,牛角鎮的優質精選大米開始漲價。

從此,劉悟透媳婦的正式名字叫一袋米,姓一,名袋米。

人氣小說推薦More+

落腳之地
落腳之地
清末民初,鄂渝邊界深山小鎮的一個劉姓鐵匠看到‘東亞病夫’的中國昏睡百年,便分別給三個兒子起名叫劉邦劉秀劉裕,希望後人能出個一代雄主,重振中華。 劉鐵匠又以 “威震海內外”的誇張藉口於1928年把三個‘皇帝’兒子全趕出家門出國留學。 一百年間,劉鐵匠家族四代人飄泊全球各地艱苦創業,被驅趕、被歧視、被孤立、破產、誣陷、遷徙,秉承鐵匠家族堅韌不屈的淬火精神,一次次逆境崛起。 長江之水淹沒了牛角鎮,不留痕
汪楚懷
興唐
興唐
隋末季世,四海板蕩,蒼生塗炭。李淵、李世民父子奮袂而起,志在興唐,救萬民於水火。 創業維艱,父子二人廣施恩澤,選賢與能,群賢畢至,謀臣如雨,猛將如雲。 金戈鐵馬,縱橫沙場,屢經鏖戰,每遇困厄,皆憑智勇力挽狂瀾。朝堂之上,亦需縱橫捭闔,周旋於各方勢力之間,方保大業根基。 然英雄亦有兒女情長,家國之下,私情難捨。父子親情、夫妻恩愛、兄弟義氣,交織纏繞,於血雨腥風之中,添幾分溫柔繾綣。 然身處權力漩渦,
東夏天王
穿越大唐做皇帝
穿越大唐做皇帝
這是一部穿越歷史題材小說,故事圍繞著主角李軒展開,他從現代意外穿越成大唐即將登基的皇帝。 小說聚焦李軒在古代複雜政治環境中的改革與成長曆程,情節跌宕起伏,充滿看點。
墨者無涯
赤觴
赤觴
自古傳聞……先有璧後有璽, “和氏璧”與 “傳國玉璽”,本就一脈相承,得玉璧者其國運昌盛,得玉璽者傳國視為正統,於是歷朝歷代,各路梟雄,便上演了一場激烈的奪寶之爭! 這時候,天降後世小子劉赤,恰巧穿越到此。於是,機緣巧合下,各種精彩紛呈的故事,就此徐徐展開……玄幻傳奇中,且看,那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秦川龍
大虞四皇子
大虞四皇子
蕭無垢穿到了大虞王朝,成為了流落在外的四皇子,陰差陽錯下卻被權相魏無極安排假冒四皇子,以四皇子的身份進入朝廷。 蕭無垢將計就計,答應下來,一邊利用魏無極跟其他皇子鬥法,一邊收集魏無極的罪證,當魏無極發現蕭無垢脫離控制之後,在朝堂上檢舉揭發他假冒皇子。 蕭無垢冷冷一笑:“本皇子乃是天生貴體,何來假冒一說?”
青山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