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
低沉的號角聲吹響,七千唐軍從四面八方殺來,箭矢如雨點般射向可薩突厥騎兵,密集的箭雨下,無數敵軍慘叫落馬。
雙方碰撞在一起,各自手執火把,展開了慘烈地夜戰廝殺。
李鄴見對方盔甲鮮明,但凡將領都帶一頂白色頭盔,但普通騎兵則帶黑色頭盔,這也是方便士兵跟隨自己的什夫長和百夫長,但同樣也給射殺敵軍將領創造了條件。
李鄴張弓搭箭,在奔跑中專門射殺戴白色頭盔的敵軍將領,他箭無虛發,只片刻,三十餘名可薩突厥將領被他射落下馬,沒有了將領帶領,敵軍騎兵就像被戳瞎眼睛,開始混亂起來。
“突圍!向西突圍!”萬夫長急得大喊。
李鄴盯住了這名在敵軍群中大喊大叫的首領。
李鄴抽出一支箭,拉弓如滿月,犀利的目光盯住了對方脖子,當對方轉頭一剎那,狼牙箭如閃電般射出,穿過了人群中的縫隙,對方首領正好回過頭,箭矢到了眼睛,速度太快,萬夫長完全躲閃不及。
“噗!”
狼牙箭射穿了咽喉,箭尖頭後頸透出,萬夫長翻身落馬,李鄴收起弓箭,摘下長槊大喝道:“斬盡殺絕,不留戰俘!”
他揮動長槊,催馬向人群密集處殺去.
這場夜戰從四更時分一直打到天矇矇亮,除了數百可薩騎兵突圍向西逃走,其餘兩千六百名敵軍全部被唐軍斬殺。
但唐軍士兵也同樣付出了七百餘人傷亡的代價,其中陣亡約三百人,受傷四百餘人。
天漸漸亮了,唐軍也搜完了各種物品,有幾萬枚金幣,這些金幣全部用於撫卹陣亡將士。
然後就是戰馬和兵器,所有鐵器都被收集起來。
唐軍隨即將屍體分幾堆,灑上火油,一把火點燃了。
李鄴留下一千人善後,他則率領五千騎兵前往營地。
納爾曼的軍隊先一步抵達了營地,他們殲滅了逃亡的數百騎兵,隨即趕來營地,安撫被敵軍糟蹋的女人,抓捕了數十名留守的可薩突厥騎兵。
納爾曼需要問清楚情況,這些被抓的敵軍騎兵最終也難逃一死。
李鄴命令軍隊就地休息,他和納爾曼走進一頂大帳。
“敵軍收颳了一部分財物,這些財物就交給都督,撫卹傷亡士兵吧!”
納爾曼也知道唐軍傷亡了七百餘人,心中頗為歉疚,雖然這些財物都是剝削葛邏祿人的,但他還是決定交給唐軍。
李鄴欣然收下了對方的心意,又問道:“盤問到什麼訊息了嗎?”
納爾曼點點頭,“我果然沒有猜錯,是可薩汗國爆發內戰,可薩突厥軍不敵葛薩人騎兵,被趕出了可薩汗國,約八萬人向東撤離,他們主力現在位於鹹海東北部,準備開春後再向東遷徙,這支三千人騎兵就是他們前鋒,任務便是先搶佔西夷播海的牧場作為落腳點,他們的目標是夷播海南部和伊麗河谷,阿史那薩布準備再建一個西突厥汗國。”
“他們還有多少軍隊?”李鄴又問道。
去掉這三千人,大概還有一萬多人,李鄴眉頭一皺道:“就算全殲這一萬多軍人,還有六萬多老弱婦孺,不好處理啊!”
納爾曼道:“如果都督允許,我也需要一萬人補充人口,其他人可以把他們當奴隸賣給粟特人!”
李鄴緩緩點點頭,“我會給你一部分人口,其他人口就交給可薩汗國,那是他們家園,從哪裡來就回哪裡去!”
李鄴在營地只呆了半天,便率軍返回戰場,此時戰場已清掃乾淨,所有被焚燒的屍體都已經挖坑深埋,陣亡的三百士兵也都火化,他們的骨灰將帶回家鄉。
唐軍掉頭南撤了,七天後大軍抵達了碎葉城。
就在他們剛回來三天後,一場強大的暴風雪從北方席捲而來,整個河中地區變成了白茫茫的世界,楚河河谷也被大雪覆蓋了。
這時,李鄴也接到了阿靈託拔汗那商人捎來的一封信,她將在明天春天來碎葉光明寺,出任東聖女會的領袖。
這天上午,李鄴和王昌齡來到碎葉縣縣學,碎葉縣在三個月前成立,判官王昌齡出任首任縣令,原碎葉兵馬使參軍張覺出任縣丞,整個縣城有三千戶人口,其中漢人一千八百戶,其他為各族人口,突騎施人佔大頭,有七百餘戶。
當然,這只是縣城內的戶數,如果包括熱海邊幾座小城的民眾以及各地的牧民,那人口就達兩萬戶人了,在籍居民十幾萬人。
“都督有沒有考慮過再建幾座縣城?”王昌齡笑問道。
李鄴點點頭,“光一座碎葉縣肯定是不夠的,我最早做的計劃,至少還要再建兩座縣城,一座在熱海邊,可以利用賀獵城作為縣城,它的城池規模可以算一座小縣城了,叫做熱海縣。
然後在伊麗河谷建一座縣城,叫做伊麗縣,但不一定是由我來建立,我在這裡的時間不會太長,最多還有兩年半,我儘量利用這兩年半時間把基礎打好。”
“都督打算在天寶十四年回去?”
李鄴點點頭,“天寶十四年,弟兄們的任期也滿了,我要帶他們回長安。”
王昌齡嘆口氣道:“在這裡時間很快,我們正月十七出發,一眨眼,快一年過去了。”
李鄴笑道:“主要是這裡的距離太遠,隨便去一個地方都要走好多天,明年要迎戰可薩突厥軍,我可能還要回去述職,和吐蕃軍的戰爭可能會推到後年,兩三年時間就這麼一晃就過了,人生苦短。”
“明年春天,第一批軍隊家眷也要到了,他們現在在北庭。”
兩人說著,走進了碎葉縣學的大門,這是王昌齡的政績,他辦了三座學堂,一座縣學和兩座小學堂,一共有學生三百餘人,包括他、負責後勤的高適以及岑參這三大詩人也成為教授,還有謝縉、鍾輝這些進士出身的官員也客串教授,所以碎葉縣學可以說是天下各大縣學中,師資含金量最高的一所縣學。
縣學的學正叫做李埔,是碎葉有名的大儒,曾在洛陽國子監教過幾年書,因為父親去世,回碎葉給父親守孝,然後就留在了碎葉,繼承父親遺志,為碎葉培養人才。
李埔請李鄴和王昌齡坐下,給二人倒了一盞熱茶道:“李都督,有一個很現實問題,關於學生們功名怎麼解決?既然讀縣學,肯定要參加考試,然後再去參加科舉,但我們沒有這個資格。”
李鄴點點頭道:“這個問題是要解決,明年有要參加科舉考試的學生嗎?”
“明天秋天,有五名學生要參加秋試,後年春天要去長安參加科舉省試,他們都是我的學生,以前是跟我讀書,我覺得他們才學都很不錯,不比中原學生差。”
李鄴想了想道:“這樣吧!明年秋天讓他們去敦煌縣借考,據我所知,安西和北庭計程車子都是在沙州參加秋試,參加完秋試後,他們直接去長安,一邊在長安讀書,一邊等待科舉,所有的盤纏和各種開支都由都督府負擔!”
王昌齡笑道:“這個辦法不錯,其實我們可以在敦煌和長安開兩家官方客棧,方便去住宿!”
李鄴點點頭,“以後會都有的,將來河中都督府還會在長安設一座進奏院,加強和中央朝廷的聯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