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攻略筆趣閣線上閱讀全文

第73章 二子善謀

倭患,這個從宋末開始崛起的群體,起先是因為日本施行海禁政策,而日本商人銳意搜求中原貨物,違禁前往元朝的浙江、福建一帶經商而形成的團體。

當時日本的手工業已經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得以獨立發展,但尚不發達。

日本的許多生活必需品如絲、布、鍋、針及藥材等都靠中原市場供給。

當日本市場上的中原貨物缺乏時,價格便迅速大漲。

如生絲在中原江浙一帶不過每百斤值銀五、六兩,而在日本其價格是在江浙的十倍。

這種現象,極大刺激了日本封建領主、貴族、武士、商人,他們平日裡偽裝成商人,同時兼職海盜,船隻掛著八幡大菩薩的旗幟來中原沿海進行掠奪。

有貨時為商,無貨時為寇。

面對元朝圍剿,他們便藏匿於海中野島,待元軍撤退便劫掠航線之上的各國商船。

不僅如此,他們還會勾引沿海的漢人海商,僱傭當地漢人為其帶路,以此劫掠閩浙。

終元一世,始終無法徹底解決他們,只能忍受倭寇不斷在沿海劫掠。

大明建國後,他們也屢次不改,不斷入寇,以至於朱元璋頒佈了“禁海令”,要求除沿海漁民日常生活捕撈外的所有海商不得私自出海,陸地之上的商賈不得私自與大明朝貢體系外的各國商人進行貿易。

這樣的“禁海令”,本質上是為了斷絕倭寇的經濟來源,同時逼迫朝鮮、日本等國聯合圍剿倭寇。

從制度上來說,明代禁海是一種經濟戰。

你順從我,就允許你朝貢,你給我找麻煩,就減少你的朝貢甚至禁止你朝貢。

一旦該國被禁止朝貢,那麼官方和民間的貿易就會被掐斷,這對於大明來說的損失並不算嚴重,但是對於海外諸國的利益損害卻相當之大。

朱高煦不得不承認,從經濟和政治層面來講,自家爺爺的這套方法十分好用。

自從日本北朝統一日本後,為了得到朝貢的資格,足利幕府不斷出動人力物力來配合大明抓捕倭寇,但奈何他們剛剛結束戰亂,只能在本國近海抓捕一些小倭寇,對於大明沿海倭寇的亂局根本起不到太大作用。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朝鮮和琉球,但兩國對倭寇之事也根本沒有辦法插手。

隨著洪武二十五年足利幕府統一日本開始,南朝的武士、政客和浪人就開始面臨多國圍剿,不得不將大本營南移。

到眼下,他們大多都盤踞在南洋,時不時就北上大明沿海劫掠。

想要清理他們,只有像歷史上一樣組建一支巨大的艦隊南下,將整個南洋肅清才行。

在朱高煦前世看的一些解析影片裡,他依稀記得明代倭患一共七百八十餘次,其中嘉靖一朝六百餘次,洪武建文永樂三朝九十餘次。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自從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後,所謂的倭患便開始越來越少,甚至在洪熙、宣德這十一年時間裡一次都沒有爆發。

直到正統五年舊港宣慰使司被滿者伯夷吞併,倭寇之亂才再度爆發。

朱祁鎮得知後,也在正統八年命郭琰督造下西洋海船,欲遣下西洋和番都指揮馬雲再下西洋。

然而這次的下西洋卻因為土木堡之變,與福建礦工起義而被擱置,造好的幾十艘寶船也在漫長的時間中變得腐朽。

不過好在朱祁鎮欲下西洋的舉動讓滿者伯夷惶恐,繼而承諾會維持南洋局面,不會讓倭寇長居於此,這樣才換得了大明沿海近百年的太平,直到嘉靖年間日本與南洋滿者伯夷各自內亂,沿海太平局面才被打破。

朱高煦清楚前因後果,因此他也知道,眼下的倭寇已經沒有了兵源,等於殺一批少一批。

只要大明派艦隊清剿南洋,那大明便會如歷史上一樣,保住沿海近百年的太平。

不過他知道是他知道,對於他的話,朱元璋卻不可置否。

“你的話雖然有道理,但南洋廣袤,想要清剿倭寇並不現實,哪怕派出數萬水師也只能解一時之難,不能永久杜絕,除非在南洋常駐衛所。”

武英殿內的朱元璋分析著朱高煦的建議,卻還是搖搖頭:

“如今我大明朝需要做的是彌合南北,而不是遠赴重洋,去萬里海疆外駐紮一個衛所。”

朱元璋分析的很對,這讓朱高煦有幾分高興,但他最後的話卻讓朱高煦有些失望。

他清楚怎麼做能杜絕倭寇,但在他看來,大明現在最重要的問題還是內部問題,至於海上的問題,完全可以利用朝貢體系來慢慢解決。

這樣的辦法有問題嗎?最少以當下來看,這樣的辦法是沒有問題的,是最便宜且最能擴大大明影響力的辦法之一。

朱高煦的辦法雖然能更大的擴大大明影響力,但太耗費錢糧了,這是朱元璋的看法。

對此,朱高煦也是硬著頭皮據理力爭:

“孫兒看過龍江船廠的造船通志,一艘四百料戰船造價不過七十五貫,每料價格不過一百八十餘文。”

“若是國朝願意出十萬貫造船,六個月後便能得到百餘艘三千料戰船。”

明代一千料為後世325噸,按照朱高煦的考察,大明只需要出十萬兩銀子,就能得到一百多艘排水量接近一千噸的戰船。

這樣的基建能力和生產能力,足以以一國艦隊對抗全世界的艦隊,這也是鄭和能成功下西洋的背景。

說白了,明初的明代生產力太強了,只要朝廷想,那完全可以成為海上日不落帝國,但問題在於……

“你的話雖然不錯,但如今國朝要做的不是這些。”

朱元璋仍舊駁回了朱高煦的建議,並繼而開口道:

“按照你所說的辦,建造船隻固然便宜,但駕馭他們的軍士呢?”

“百餘艘三千料戰船所需軍士為數萬之巨,這些人人吃馬嚼,每日便要吃去七八百貫。”

“此下南洋,若是一年,國朝便要花去二三十餘萬,更不談他們的軍餉、行糧等俸祿。”

“若是算下來,南下清剿南洋倭寇一年,便需花費六七十萬貫。”

老朱看著朱高煦,目光有幾分失望,似乎覺得朱高煦不能理解如今大明朝的方向而失望:

“這些錢,朝廷若是投入到移民實邊中,少不得能讓十餘萬百姓前往北邊,來年便能開墾二三十萬耕地,養活數千兵馬。”

“……”聽著朱元璋的話,朱高煦不知道說什麼。

他自然知道彌合南北很重要,但他認為南洋同樣重要。

他知道歷史走向,但朱元璋不知道,而他即便說了,朱元璋也不會相信,這就是朱高煦不知道說什麼的原因。

“呵呵……”笑聲傳來,看了爺孫爭執半天的朱允炆忽的笑著作揖道:

“皇爺爺勿要生氣,煦弟還小,自然不知道彌合南北的重要,但那些倭寇也確實該誅。”

“孫兒以為,南洋暫且不提,諸如煦弟所說的浙江雙嶼、福建漳州、廣東瓊州等港灣倭寇還是可以先行處理了,畢竟離國朝太近了。”

“嗯……”朱元璋應了一聲,隨後看向朱高煦:

“這事情雖然是你提出來的,但你並不會指揮水師,因此便讓魏國公指揮好了。”

“你稍許持著聖旨去找他,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也一併與他說了。”

說罷,他看向朱允炆:“告訴戶部撥兩萬貫給都督府造船平倭。”

“是……”朱高煦和朱允炆先後應下,而後返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由於得了差事,朱高煦也沒有機會處理奏疏了,只得拿著剛剛起草好的聖旨出武英殿,前往魏國公府去了。

瞧著他的背影,朱元璋搖搖頭,而朱允炆則是瞥見了這一幕,臉上不禁掛起一抹笑意。

只是在他臉上露出這抹笑意的時候,旁邊拿起奏疏處理的朱元璋卻開口:

“之前這小子所說的那些礦山,派人去看看吧。”

“……”聽到朱元璋的話,朱允炆收起笑意,轉身作揖應下。

顯然,今日朱高煦對倭寇的這番話,不得不讓朱元璋對他之前所說礦山的事情上心了。

望著朱允炆去忙碌的背影,朱元璋心底倒是十分希望朱高煦所言都是真的。

如果雲南真的有大礦,那這地方就更穩固了。

“希望吧……”

人氣小說推薦More+

我死遁後主角瘋了
我死遁後主角瘋了
正文已完結 正文雙結局,內有oe結局分支,注意看作話提醒及目錄標註,謝謝大家支援 一句話簡介: 關於我穿書之後身死道隕,完成任務後愉快地死遁回家,結果被告知“主角因為你死了所以瘋了你任務失敗了趕緊滾回去上班哈哈哈”這件事。:) × 衛停吟穿進了一本憋屈修真文,成為了主角的刻薄二師兄。 文裡,主角爹不疼娘不愛,受盡白眼欺辱冷待,是全師門的笑話。 二師兄雖又強又美,人卻賤得很,說話很毒,也愛欺負主角。
莫尋秋野
異域將軍的傳奇一生
異域將軍的傳奇一生
我是一個將軍,可惜,我只是這異域之地一名罪惡昭著的將軍!是前半生的經歷造就我後半生的罪惡,我親愛的爹孃、姐姐、最愛的青梅竹馬都是失去了,我怨上天的不公,但我無法改變,為了活命,為了身存,只能逃避到異國他鄉。 在這異國他鄉,我實現了將軍夢,過去的仇恨一度讓我失去了自我,讓我走錯了路,但我骨子裡的真善美是不會丟失的!
那年秋風知落葉
韋小寶玩轉三國
韋小寶玩轉三國
面對狡詐多疑的曹阿瞞、義薄雲天的關雲長和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等等這些東漢末年的風雲人物,滑溜機敏的韋小寶是否還能事事逢凶化吉、處處得心應手? 且看小白龍韋小寶如何玩轉三國。。。。。。
蓬萊貝二
隱世村長,滿朝文武為我打工
隱世村長,滿朝文武為我打工
秦牧穿越大貞皇朝,成了一個小村長。 花費五年時間,把村落打造成人間天堂。 本想做個與世無爭的閒雲野鶴。 可勳貴巴結他。 皇子也想跟他結拜當兄弟。 就連公主也哭著喊著要嫁給他。 一個不夠,還來倆。 皇帝也來湊熱鬧,說什麼也要讓他封公拜王!
皖南牛二
狂兵之步履青雲
狂兵之步履青雲
雲詭波譎的際遇,凌厲狠絕的殺伐,神鬼莫測的計謀,跌宕起伏的愛情。 一次意外穿越,特戰精英馮靖落入叛軍之手,開局即地獄! 絕命逃殺中,意外繳獲叛軍兵符並救出了大唐公主。 迭歷死生後,他被女皇擢為御林將軍。 廟堂的危機旋踵,他為女皇挫敗了一連串的暗殺和叛亂,一躍成為股肱之臣。 為拯救淪落綠林的祖先,他只能咬牙挺立在唐朝的風雨中; 為報答恩遇如山的女皇,他不得不和她共承起歷史的重壓。 步履青雲,嘯傲蒼穹
玥照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