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歌

第五百九十四章 兵敗崤函

從潼關向東到洛陽便是著名的崤函古道,尤其是陝州一段,南面是巍巍秦嶺,北面是滔滔黃河,山道崎嶇狹窄,車不能並轅,馬不能並列,一旦山上掉幾塊巨石下來,便會阻塞道路。

偏偏這條道路又是洛陽來長安的必經之路,軍事地位極其重要,為兵家必徵之地。

崔乾佑在陝縣耐心地等待訊息,當他聽到王思禮率軍出潼關的訊息,他心中大喜,計策一定成功了,沒有封常清的阻勸,哥舒翰一定架不住王思禮和邊令誠的勸說,一定會出兵。

捨不得孩子套不了狼,他必須要按照計劃行動,連自己人都要欺騙。

王思禮一路東進,儼如小關卡望風而逃,唐軍一口氣向東推進了五十里。

這天下午,王思禮派出的騎兵截斷了一個哨卡的退路,十幾名逃跑不掉,跪地投降,被押送到王思禮面前。

王思禮立刻審問燕軍戰俘中的為首隊正,隊正跪在地上,戰戰兢兢,王思禮冷冷問道:“你是漢人?”

“小人是河北相州人,他們用家人性命威脅,小人被迫參加燕軍。”

“我來問你,為何沿途燕軍人數這麼少?”

“回稟將軍,半個月前,大軍就撤了,留下我們每天燒烽火,假裝有幾百人駐紮。”

“大軍為什麼撤離?”

“聽說是洛陽那邊的命令,具體情況小人也不清楚。”

“陝縣那邊有多少軍隊?”王思禮又問道。

“估計有萬餘人左右吧!小人只是大概聽說。”

王思禮心中有了一點底細,率領兩萬大軍繼續東進,一路勢如劈竹,第二天抵達閿鄉縣。

閿鄉縣是距離潼關最近的一座縣城,一直都是燕軍攻打潼關的指揮中心。

閿鄉縣駐軍已經跑掉了,無軍隊把守,王思禮的大軍兵部血刃佔領了閿鄉縣,縣令出來投降,縣令叫李如令,原本是唐朝的閿鄉縣主簿,燕軍殺來,他來不及逃走,被燕軍抓住,只得投降了燕軍,成為燕國的閿鄉縣縣令。

王思禮暫時顧不得清算他,問他道:“倒底是怎麼回事,軍隊都到哪裡去了?”

李如令苦笑道:“半個月前他們就開始撤軍了,向東運送糧食,軍隊一半一半撤退,聽說洛陽那邊徵集騾馬,把我們縣的騾馬全部收刮一空,全縣沒有一頭畜力。”

“洛陽那邊出事了嗎?”

“卑職有親戚傳來訊息,說安祿山率大軍北撤,各種財寶裝滿了幾千輛大車,現在是太子安慶緒坐鎮洛陽,以前都是天子令,現在是太子令。”

王思禮終於相信安祿山大軍北撤了,他當即派人去給哥舒翰送信,他自己繼續率軍東進,兩天後攻下湖城縣,得到不少糧食,兩萬大軍隨即兵臨靈寶縣的函谷關,函谷關內只有三千燕軍駐守。

王思禮率軍攻打函谷關,城頭燕軍拼死抵抗,雙方激戰一天,唐軍損失近三千人,對方傷亡已過半,沒有了兵力,函谷關守不住了。

當天傍晚時分,唐軍用攻城槌撞開了關城門,函谷關終於被唐軍攻克,奪下函谷關,也就意味著唐軍開啟的陝州大門。

函谷關同時也是關中門戶,意義十分重大,哥舒翰終於相信安祿山大軍已經北撤,洛陽空虛,他必須搶到收復東都這個天大功勞。

哥舒翰當即讓監軍邊令誠和大將李承光率一萬軍鎮守潼關,自己親自率領十八萬大軍殺出潼關,浩浩蕩蕩殺向洛陽。

閿鄉縣和桃林縣都屬於虢州管轄,虢州像個口袋一樣掛在崤函古道南面,緊靠潼關,但它屬於河東道,秦嶺橫穿虢州,將虢州一分為二,北面是極為狹窄的崤函古道,南面則屬於伏牛山區,分佈著很多小盆地,著名弘農縣、朱氏縣就坐落在這些小盆地中。

從虢州南面前往崤函古道有兩條路,一條是東線,沿著鴻臚水北上,抵達桃林縣,然後沿著崤函古道向東去洛陽。

另一條線則是西,需過一座大谷關,抵達閿鄉縣,這裡距離潼關就很近了。

大谷關城一座險關,關城不大,最多隻能容納百人,頗有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大谷關自然已唐軍佔領,百名唐軍鎮守著這座險關。

入夜,數百名黑影無聲無息靠近了大谷關最西面,幾名黑影靠近了城牆,他們很快將城牆上城磚一一取下,掏了一個三尺寬、三尺長的方洞,黑影直接鑽了進去,很快,數百名黑影也一個接著一個鑽進了城洞中。

守軍做夢也想不到,燕軍已經將大谷關做了守將,可憐百名唐軍沒有從夢中醒來,便被燕軍殺死在睡夢之中。

一萬燕軍在大將孫孝哲的統領下,從南面的朱氏縣疾速殺來,穿過了大谷關,一舉佔領唐軍存放糧食的閿鄉縣,切斷了近二十萬唐軍的糧草供應。

與此同時,正疾速東進,企圖走出崤山的王思禮兩萬大軍在崤陵關遭到了崔乾佑五萬大軍的痛擊,王思禮軍隊大敗,向西撤離,前面穀道忽然濃煙滾滾,整個穀道內濃煙瀰漫,燕軍忽然從西面放箭,雙方爆發了大戰,殺了一夜,雙方死傷慘重,待天亮時,濃煙散去,才發現雙方都是唐軍,他們竟然自相殘殺。

這時,崔乾佑的數千軍隊從山上向山谷內投擲巨石和燃燒的大木,數萬燕軍從西面殺來。

唐軍人心惶惶,士氣低迷,這時,後面又傳來糧道被斷的訊息,唐軍軍心徹底崩潰了,近二十萬大軍全線敗潰,爭先恐後向西逃命,互相踐踏,哭聲震天,哀嚎遍地,死者不計其數,數萬士兵向黃河內逃命,被燕軍追殺,全部淹死在黃河內。

鴻臚水也被唐軍屍體填滿,河水斷流,想逃去虢州也不可能了,通道被燕軍切斷。

王思禮搶到一艘物資船,率領數十名手下逃進黃河中,逃向了黃河對岸。

哥舒翰則被困在湖城縣,後路被孫孝哲切斷,東面唐軍被殺得血流成河,伏屍數十里。

殺了一天一夜後,二十萬唐軍最後只剩下兩萬餘人,和主將哥舒翰一起被困在湖城縣內。

哥舒翰望著遠處一里外的燕軍大旗,大旗遮天蔽日,不知有多少軍隊,洛陽主力根本就沒有撤離,說明一切都是猜測,沒有確切情報支援,自以為是的猜測,從天子到楊國忠,到朝廷百官都小看了安祿山的叛軍。

他們這場慘敗,就輸在情報不足上,哥舒翰又恨又悔,望著遠處堆積如山的唐軍士兵人頭,燕軍在用人頭造京觀了,哥舒翰忍不住放聲慟哭。

這時,一群將領在大將火撥歸仁的率領下來到哥舒翰面前,火撥歸仁很不客氣道:“二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滅,只剩下城中兩萬弟兄,大將軍也想讓他們死去嗎?”

“你們什麼意思?”哥舒翰怒道。

火撥歸仁冷冷道:“我們商量過了,只有投降才能挽救弟兄們的性命,請大將軍帶頭舉旗投降吧!”

哥舒翰拔劍大怒,“放你孃的狗屁,我哥舒翰也是堂堂的親王大將軍,會投降安祿山那個狗賊!”

眾人一擁而上,抱住哥舒翰的胳膊,將他按倒在地上,用繩索將他捆綁起來,將領隨即開城門,押著哥舒翰去投降。

崔乾佑望著按倒跪下的哥舒翰,忍不住仰天大笑,對嚴莊道:“相國高計,果然是上兵伐謀,若封常清在,讓他們出擊,還真不容易。”

哥舒翰這時才明白過來,原來他們中了離間之計。

歷史上,李隆基三番兩次逼哥舒翰出潼關決戰,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河北局勢大好,使唐朝統治者產生了急功近利的想法。

不排除唐玄宗中了調虎離山之計,以為安祿山主力回援幽州,洛陽空虛,李隆基才會急於出兵想收復東都洛陽。

(本章完)

人氣小說推薦More+

紅樓帝業
紅樓帝業
穿入紅樓世界,身份是不被父皇相認的皇子。這日他初見父皇,啟口而問:“聖上還記得那年玄武湖畔的姜雪蓮嗎?”父皇,你不願認吾為皇子,吾偏要讓你認。 父皇,你不願傳皇位於吾,吾偏要讓你傳。吾愛金釵,更愛江山。
挽鋮
[紅樓]薛家長子
[紅樓]薛家長子
前世薛虯出身百年豪門,被家族傾力培養,英才俊逸,卓爾不群,是最完美的繼承人。 只可惜天不假年,英年猝死。 轉世投胎成為古代大戶人家嫡長子,父母恩愛、兄弟和睦,還有個格外出眾的妹妹,一家人幸福美滿,其樂融融。 直到父親去世,薛虯覺醒了前世記憶,才知道自己所在竟是紅樓世界。他的弟弟薛蟠是個敗家子,母親和妹妹為了家族殫精竭慮,最後還是下場淒涼。 好在這一世薛虯才是薛家掌權人,他會撐起薛家、教導薛蟠、為寶
千山不關
從農家子到當朝首輔
從農家子到當朝首輔
趙豐年穿越了,穿到了古代,看著一貧如洗的家境,趙豐年沉默了。 屋子是漏風的,襖子是稻草塞的,粥裡是看不到米粒的。 沒有辦法,為了活下去,趙豐年只能重新爬起來,種田,養家,科舉。 卻一不留神,成了一朝首輔。 後人雲:大夏國柞一千五百年,趙豐年功勞獨佔一半。 後世史書記載:“孰大夏,富有趙相,萬國不能與也。” 小劇場: 誰都知道趙大人生性簡樸,宴席上不碰雞湯愛酸菜 就連宮宴上,趙大人桌上都有一碗御廚親
魚箏
長安食肆經營日常
長安食肆經營日常
感謝大家一路支援陪伴跟鼓勵,本文2月10日入v,再次感謝!接檔文《北宋市井生活日常》展現經濟高度發達的汴京風情與各色美食,求收藏 本文文案: 【食肆經營+長安妖怪記事+志怪故事】 段知微一朝穿越,發現面臨在涼州已無親屬的天崩開局,只得去長安投奔姑母。 上巳佳節,曲江池畔,五陵年少歡聲笑語。 柳影花明,大慈恩寺,長安仕女遊覽聖地。 全部都是擺攤的好地方啊! 這位娘子,您生得如此嬌美,來份桃花乳酪,定
添蜜一匙
靠震驚體與大佬一起修煉後
靠震驚體與大佬一起修煉後
(常規修仙背景,基本不用帶腦子) 本文文案: 蕭念念穿書了,成了合歡宗飽受霸凌的底層弟子。 一穿來就中了合歡毒蠱,十天之內必須與金丹期以上的修士一起修煉。 按照劇情,原身選擇去勾引男主,然後被男主嘲諷拒絕,用爆頭身亡的方式推進了男女主情感發展。 蕭念念:要命的工具人可不興當。 於是她把目光對準了合歡宗禁地裡囚的那些或正或邪的人,從裡面挑了個最好看的。 對方畢竟是金丹期,她只能好言好語提出要做個交易
不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