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青當日,李琛接受了新浪,搜狐幾家媒體的採訪。
“李琛導演,您對外界對您年紀輕輕就執導一部電影的評價有什麼看法?”
“李琛導演,劇組的演員大多是院校的在校生,這樣選角,您是擔心回本的壓力麼?”
......
......
李琛心中苦笑,這群記者真是百無禁忌。
李琛都懷疑,這些人是中影安排的麼?
這麼想看他笑話。
初次面對這麼多鏡頭,李琛也不慌張。
笑了笑才道:“每個導演的處女作有早有晚。”
“但我想,只要條件允許,任何一個導演肯定希望自己的處女作越早問世越好。”
“至於選角的問題,就更好解釋了。控制成本只是很小一部分原因。”
“更多的是因為他們各自的自身條件和角色的高度契合度。”
“李導,這是您的第一部作品,若是票房不盡如人意,您有想過該如何嗎?”
“呵呵,該如何?”
“若真不盡如人意,那也沒啥。”
“年輕人,最不缺的就是重頭再來的勇氣!”
雖然記者們很討厭,但李琛還是無差別地給每人塞了紅包。
這些記者才眉開眼笑的離去。
應付完記者,李琛請劇組的小夥伴們聚了回餐,慶祝《人在囧途》殺青。
一個月相處,大家都很開心。
席間,徐爭舉起杯笑道:“李導,我敬您。下次開新戲,還請李導多多照顧。”
李琛也笑道:“放心吧,徐爭老師,這絕不是你我最後一次合作。”
徐爭哈哈一笑:“我先乾為敬。”
徐爭開了頭,其他演員一個個前仆後繼。
包括劇組兩個副導演,也笑稱下次還有這種實操的機會,一定要想著他們。
畢竟這種既能刷履歷,又有錢拿的好事可不多。
酒席散罷,大家各自離去。
李琛和徐爭一輛車,先送李琛回學校。
下車時,李琛和徐爭道別,笑道:“徐爭老師,九月份把檔期留出來。”
徐爭一愣,隨即反應過來,興奮地道:“好,沒問題的,李導。”
他現在最不缺的就是檔期,缺的是戲!
次日。
搜狐娛樂訊
青年導演李琛執導的人在囧途已於昨日在京殺青。
李琛導演笑言不怕失敗,年輕人最不缺的就是重頭再來的勇氣。
新浪娛樂訊
青年導演李琛的首部作品人在囧途已於昨日殺青,李琛導演聲稱會盡快完成剪輯,爭取能在暑期與觀眾朋友見面。
......
翌日,李琛看著三大入口網站上的資訊,暗道紅包沒白給。
網上的評價終於看到點善意了。
好些網友都挺認可他那句“年輕人最不缺的就是重頭再來的勇氣。”
不去管外界如何評論,李琛一頭又扎進了後期的剪輯製作中。
誰叫他是導演,又是製片人。
不過李琛對此倒是樂此不疲。
對李琛這個新人來講,沒什麼比親力親為更能快速的熟悉電影製作的各個環節了。
學校也很給力,對李琛支援很大,畢竟是本校自己的學生。
上個月二十五號上映的指環王2口碑雖然爆表,但票房只有2400萬。
即便是這樣,也位列03年上半年票房冠軍。
當然,這也得益於如今的電影產量還不像後世那般爆米花式的產出。
五月底,李琛將成片送到電影局,心中長出一口氣。
李琛又去了一趟中影拜訪了一下,畢竟後面的宣發還要靠人家。
而且裝置也是租用的中影的。
回了學校宿舍,一個人也沒有。
李琛開啟筆記本,在一個人在囧途的QQ群裡發了條訊息:成片已送審。
QQ群裡瞬間就有了回覆。
一個海豚模樣的頭像第一個回覆:“好的,李導,我隨叫隨到。”
“我也是”
“還有我”
李琛打算把這一個多月落下的課好好看看,過幾日找李老師開個小灶。
他可不想因為拍了一部電影影響考試成績。
過了一會,手機鈴聲響起。
看了看來電號碼是黃博,李琛接通笑道:“你回學校了?大忙人。”
“嗨!我算什麼忙人,瞎忙,混口飯吃。倒是你李導,現在都成了學校的風雲人物了。”
“你在學校沒?”
“在”
“那正好,晚上出來喝兩口。”
“呵呵,行。”
到了晚上,兩人找了學校附近一家燒烤攤,要了四瓶啤酒幾個冷盤。
兩人碰了一杯。
黃博開玩笑道:“我可是記得三月份時你說過的話。”
三月份的時候,黃博聽說李琛要拍電影。
便火急火燎地打電話給李琛,問他有沒有機會。
李琛婉拒了黃博,只說下次有機會一定考慮他。
畢竟人在囧途裡,沒適合黃博的角色。
李琛笑了笑道:“放心,已經在準備了,我打算過幾日就把劇本送審。給你一個角色,別嫌棄小就行。”
黃博哈哈一笑,開懷道:“哪能啊?有角色我就滿足了。”
“來來來,我敬李導一杯,提前祝你票房大賣。”
李琛道:“謝謝,明天你來我宿舍,我把劇本給你。你好好琢磨琢磨。”
“這部戲裡,我屬意的演員裡雖然依舊沒有大牌。”
“但大多數都是有話劇功底的老演員,還有一個白玉蘭視帝。”
“徐爭?”
“對。不過你的角色雖然不是男一和男二,但出彩的地方也不少。”
“我這麼給你說吧,只要你演好了,你以後不會愁戲約的。”
“哈哈哈,李導放心,您瞧好了吧。”黃博信誓旦旦地說道。
雖然對面這位同屆的年輕導演比他小了十歲。
但整個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透著股子大氣和自信。
黃博這些年在圈子裡摸爬滾打了這麼久,自信看人不會錯。
他自認為自己懷才不遇,缺一個貴人慧眼識金。
說不定,眼前這位,就是他的貴人。
次日,黃博拿到劇本稿件,封頁上五個大字:瘋狂的石頭。
《那些年》已經出版多半年了,李琛問了問幾家書店,得到的答覆是銷量很高。
李琛心裡清楚,03年是網路文學空前繁榮的一年。
起點,某逐,某江相繼成立。
大批80後網路作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後世很多爆款熱播劇,都是改編自這些80後作家的作品。
這幾乎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同學和朋友都不知道《那些年》的作者暖陽霽月就是自己。
恐怕除了幾個導演系的老師知道自己寫過兩本小說以外,就只有父母知道此事了。
再有個一兩年,就是這本小說開花結果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