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
看著一堆表情振奮的大佬。
徐雲的心中忽然浮現出了一絲感慨。
自己和大於過去這些日子的努力,總算有了一個初步得以公開的機會。
什麼?
你問徐雲的貢獻有多大?
開玩笑。
說出來嚇死人,要是沒徐雲的協助,大於的效率最少得下降好幾個檔次——大於計算用的鉛筆就是徐雲一根根削出來的!
什麼叫世紀助攻啊.JPG。
而就在徐雲倍感欣慰的同時,大於也終於介紹好了自己的思路:
“諸位同志,我對氫彈小型化的設計差不多就是這樣,倘若哪位同志有想法或者異議,歡迎現在就提出來。”
氫彈的相關引數在任何國家都是至高階別的機密,不過即便是高到了荒天帝那種高度,這些機密資料終究也是要透過生產落地的。
而眼下會議室的這些大佬們便是負責生產的一環,因此大於在介紹氫彈內容的時候並沒有多少隱瞞,甚至連具體的引數都報了出來。
聽到大於的問題後。
臺下很快有一位比較年輕的專家舉起了手:
“于敏同志,我有個問題。”
大於很客氣的朝對方笑了笑:
“張清同志,有什麼話但說無妨。”
這位年輕的專家叫做張清,和水滸傳裡的沒羽箭同名,與基地另一位叫做張郃的女同志並稱221基地的兩大‘武將’。
目前張清負責的是中子束準直器的資料推導與生產研究,算是為數不多理論和應用同時能帶專案的人才。
隨後張清看了眼自己面前的算紙,上頭記錄了很多大於在介紹時提及的資訊和引數:
“于敏同志,按你剛才所說,你設計的立體偏轉角是5.5,這個數值會不會有點小?”
“根據盧瑟福公式的思路,截面不關心α係數的正負,小型化後氫彈內部的起爆角動量應該是E=mv∞22,M=mv∞ρφ0=∫rmin∞(ρ/r2)dr1ρ2/r22U/(mv∞2)”
“我簡單根據這個邏輯計算了一下,小數點後的精確結果我不敢保證,但個位數應該不會小於7才是。”
張清白白淨淨的外表用後世的說法就是有點‘小受’,不過在提問的時候他臉上的表情和語氣都很嚴肅。
立體偏轉角。
這可是氫彈設計.準確來說是整個原子物理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立體角常用字母Ω表示,是一個物體對特定點的三維空間的角度,是平面角在三維空間中的類比。
它描述概念很簡單:
是站在某一點的觀察者測量到的物體大小的尺度。
例如,對於一個特定的觀察點,一個在該觀察點附近的小物體有可能和一個遠處的大物體有著相同的立體角。
以觀測點為球心,構造一個單位球面,任意物體投影到該單位球面上的投影面積,即為該物體相對於該觀測點的立體角。
這和“平面角是單位圓上的一段弧長”類似。
立體角是表示空間張角大小的一個度量,這和“平面角是單位圓上的一段弧長”這個定理類似。
平面上,圓周角乘以半徑等於弦長,空間中立體角乘以半徑的平方等於球表面積。
這樣可以定義一個立體角公式Ω=SR,面積微元為Rsin(θ)dθdψ,立體角為Ω=sin(θ)dθdψ,閉合曲線的立體角就是Ω=∫sinθdθdψ=2π(1cosθ0)。
所以立體角的單位並不是很多人可能下意識認為的【°】,而是sr。
立體角的最大值是4π,或者約等於12.57。
在核聚變過程中。
立體角是起爆角動量的聯動引數,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成作家單日碼字總數和碼字時速的關係。
在每天碼字時間.也就是X射線傳播速度不變的情況下。
作家碼字時速(起爆角動量)越快,單日碼字(立體角)的總數就會越多(高),反之亦然。
而就像大多數作家最少都要日更四千字一樣,立體角在每個情景下都會有一個理論上的下限。
這下限具體會根據每個系統框架的設定而變動,在大於設計的這個框架中,立體角理論上應該不會低於7才對。
現場除了張清之外還有不少理論方面的大佬,他們聞言也紛紛拿起筆做了個簡單計算。
在大於已經明確給出了相關引數的情況下,這種計算過程說白了就是單純用高斯消元法去解三元三次方程組。
因此兩分鐘不到。
很多學者便放下了筆,或是與身邊的人低聲做起了交流,或是輕輕點了點頭。
很明顯。
張清所說的情況確實存在——大於設計的立體角太小了。
低於下限的立體角雖然可以增加核材料的爆炸效率,但對於後續的能量傳輸卻是一大致命缺陷,很容易導致起爆失敗——就像作家日更少於4000一樣,可以這樣搞,但伱全勤就沒了。
不過大於此時的表情卻顯得很淡定,只見他先是等所有在計算的學者們都放下了筆,才慢慢說道:
“沒錯,張清同志,如果從盧瑟福公式的思路來看,這個立體角確實有些小了。”
“據我們目前掌握的資訊,無論是海對面還是毛熊的千層餅氫彈,應用的也都是盧瑟福公式。”
“但是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只是說可能啊,盧瑟福公式雖然適用於立體角的推導,但它其實並不是效率最大化的選擇?”
張清頓時一怔。
接著大於想了想,繼續說道:
“咱們基地的CA10運輸車大家都知道吧,理論上它的最高車速是每小時65公里。”
“但這並不代表CA10車上那款5.6升6缸發動機的極限就是這個數字,如果把它換到一輛硬體條件更加優秀的車子上,那麼它的時速說不定能爆發到80公里。”
“CA10就是盧瑟福公式,它能夠流暢的駕馭那款發動機,甚至跑幾千公里都不會出問題,但卻並不是發動機的極限框架。”
這一次,張清總算聽懂了大於的意思:
“于敏同志,你是說你推匯出了一個比盧瑟福公式更加高效的散射公式?”
大於重重點了點頭:
“沒錯。”
接著大於順手拿起粉筆,直接在就近的黑板上寫了起來:
“盧瑟福公式描述的是一種經典散射截面,在原子彈也就是核裂變的情景下都屬於一個很優秀的理論。”
“但是根據我的推導,當條件換成聚變.哪怕是不可控聚變框架的時候,點粒子的碰撞引數其實存在一個陷阱。”
張清聲調拔高了幾分:
“陷阱?”
“是的。”
大於在自己寫出的公式上畫了個圈,解釋道:
“在聚變情況下,點粒子的速度存在一個虛值。”
“這個虛值看起來是極限值,但實際上它還可以再快一些。”
早先提及過。
和立體角不是常規度數角一樣,散射截面同樣不是常規認知裡的截面。
這是描述微觀粒子散射機率的一種物理量,又稱碰撞截面。
一種運動中的粒子碰撞另一種靜止粒子時,如果在單位時間內透過垂直於運動方向單位面積上的運動粒子數為1,靜止粒子數也是1,則單位時間發生碰撞的機率稱為碰撞截面。
截面的量綱與面積的量綱相同,單位是靶恩,1b=1024cm2.。
如果碰撞為彈性散射,相應的截面稱為彈性截面,如果碰撞為非彈性散射,相應的截面稱為非彈性截面。
1909年的時候。
盧瑟福進行了α粒子散射實驗,並在此實驗的基礎上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開創了原子物理學的新天地。
該實驗也為後人提供了一種用散射手段研究物質結構的方法,對近代物理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並在近現代物理學諸多領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在經典力學裡。
粒子的運動有著確定的軌道,所以經典散射的關鍵也是求出軌道,即找出散射角與碰撞引數的關係,這裡當然就要用到牛頓運動定律。
大多數對盧瑟福散射公式的證明都利用了牛頓第二定律或比耐公式,還有利用圓錐曲線的基本知識並結合引數的幾何方法等等。
“設入射橫截面上dσ面積元內的入射粒子被散射後位於大小為dΩ的立體角中,顯然,dσ越大,dΩ也就越大。“
大於手中的粉筆噠噠噠的在黑板上進行著板書,同時飛快的說道:
“定義二者的比值為微分散射截面,即D(θ)=dσdΩ。”
“而dσ=bdbdφ,dΩ=sinθdθdφ,所以D(θ)=bsinθ|dbdθ”
“上面的表示式中出現了絕對值符號,隨著碰撞引數b的增大,散射角將減小,故db/dθ是負值,而我們定義的微分截面為正值。”
“但實際上在核聚變情景中,α粒子的軌道並非是雙曲線的一支,而是兩支。”
“這點可以在數學上透過分離變數並積分得到,也可以從趙忠堯同志他們的元強子模型中得出。”
後世學過理論物理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粒子散射實驗的資料在散射角很小.也就是θ<15o時與理論值差得較大,這是因為小角度的時候以多次散射為主,散射角分佈近似於正態分佈。
所以盧瑟福公式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侷限性,因為它的框架是質心繫的。
這在後世屬於為數不多與氫彈小型化相關的公開資訊,其實質還是因為後世的粒子模型研究取得了很不錯的成果——至少比起眼下這個時期確實如此。
不過另一方面。
大於提出的這個最佳化方案也就僅對氫彈的小型化有一定作用,無論是比它弱的原子彈還是比它先進的中子彈,幾乎都用不到這個方案。
所以後世哪怕阿三也知道這個資訊,但依舊沒法應用到實踐——因為他們還有一堆前置技術沒有突破呢。
隨後大於又做了一些論證,最後放下了粉筆:
“具體的推導過程就這些,張清同志,如果有什麼地方存在異議,還是歡迎你及時提出來。”
張清看了眼自己同步在紙上寫下的計算步驟,忽然問道:
“于敏同志,你設計的這個小型化氫彈當量.是多少萬噸?”
于敏對於張清丟擲的話顯得有些意外,原本他還以為張清會提理論上的問題來著,不過還是老老實實的說道:
“439.6萬噸。”
“439.6萬噸啊.”
張清重複了一遍這個數字,整個人沉默了幾秒鐘,表情肅穆的鼓起了掌。
啪、啪、啪
一個人的掌聲在會議室裡顯得有些孤寂,不過很快,便有第二位學者一同拍起了手。
接著是第三位、第四位第八位.第十二位
十多秒鐘後。
整個會議室內已然充滿了如雷般的掌聲。
三十三位頂級專家在用這種方式表達著對大於的敬意,作為原子能相關領域的從業者,他們實在太清楚大於這個成果的難度與重要性了。
大於的這個成果放到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坐上軍方首席科學家這個頭把交椅——即便是海對面和毛熊同樣如此。
不誇張的說。
如果大於真去了海對面,奧本海默都得給他敬一杯酒。
而在眼下這個時期的本土。
大於暫時能夠得到的“獎勵”,就只有臺下這33位專家學者們的掌聲。
除此以外沒有任何人知曉,在這個荒涼無人的戈壁灘上,華夏,這個剛從破碎中得到新生的古老國度,迎來了一個何等樣的歷史節點。
不過
儘管烏雲短暫的遮住了星空,但超新星爆發的耀眼光輝,終究會有顯露在世人面前的那一天。
當他不,當他們的名字不再是代號的時候,整片華夏大地都將為之感到榮耀。
很多小國都在幻想著天降猛男,而華夏卻擁有著足足一整代的這般人傑。
何其有幸。
“.”
掌聲足足持續了有半分多鐘,方才逐漸停息了下來。
隨後李覺接過了會議的主導權,只見他環視了現場一圈,說道:
“好了,各位同志,于敏同志的論證結果想必大家都心理有數了。”
“這裡我再最後確認一遍,是否還有同志對於敏同志的推導結果存在不同看法?”
“有不同看法的同志請舉手。”
臺下回應他的是一片沉默,許多專家更是當即搖起了頭。
見此情形,李覺滿意的點了點頭:
“很好。”
他對於眾人的反應並不意外,剛才的掌聲便足以說明一切了。
隨後他又深吸了一口氣,打扮的斯斯文文的臉上驟然湧現出了一股殺氣:
“既然如此.各位同志,我在此正式宣佈一件事。”
“經首都領導批准、簽字,現決定將微型中子彈增補為今年九月十九號試爆的三類,相關零部件即日起投入生產。”
“到時候咱們來一次.三彈齊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