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不科學》

第一百二十五章 《關於我在大宋搞出發電機後又手搓顯微鏡的那些事兒》

雖然在過去的一天時間裡,徐雲已經證明了自己確實有些與眾不同的本事,並且具備相當高的實用價值。

但或許是固有觀念使然。

每當徐雲嘴中冒出個新鮮詞彙時,老蘇總是會下意識的相當徐雲男伶的身份。

畢竟男伶和身懷祖傳醫術這兩個人設,其實是沒多少衝突的。

這年頭血脈連坐的事兒很常見,父輩騰達子女入獄入青樓的例子大把大把的常見。

因此老蘇很容易就會把一些詞兒和男伶掛上鉤。

畢竟徐雲只是口述發音,不是直接寫的漢字。。

比如真捅啦。

比如莖脈注射啦。

又比如這次的.....

“銜微莖?”

隨後老蘇腦補了一下畫面。

嘶......

當然了。

這個騷念頭來得快去的也快,老蘇下一秒便意識到,徐雲所說的多半是某個新鮮的工具。

雖然這已經是不知道第幾次從徐雲嘴裡聽到新東西了,但老蘇看上去依舊相當好奇:

“小王,不知你所說的顯微鏡...又是何種物件?”

徐雲想了想,問道:

“老爺,您可聽說過靉靆?”

老蘇聞言一愣,旋即眼露思色,神情有些感傷:

“自是見過,當年文忠公曾目不喪明,便有人獻上過此物。

老夫不止一次聽文忠公誇讚此物神奇,可惜後來文忠公染了眼疾,靉靆也最終失去了用處。”

徐雲瞭然的點了點頭,老蘇說的事情他也曾有耳聞。

靉靆。

這個詞讀起來可能有些拗口,不過它所指的東西則很常見,也就是後世的......

老花鏡。

沒錯。

在宋朝時期,老花鏡便已經出現了。

比如南宋趙希鵠的《洞天清錄》中就有明文記載:

“靉靆,老人不辨細書,以此掩目則明。”

另外同樣是宋代的《暇日記》裡,還提供了一個事例:

“史沆斷獄,取水精十數種以入,初不喻,既而知案牘故暗者,以水精承目照之則見。”

水精,即水晶。

史沆是北宋蘇洵的同鄉兼朋友,他在擔任執法官時曾經得了老花眼,因此使用過水晶製成的眼鏡閱讀案卷。

不過此時的眼鏡,形制應該不似今日我們熟悉的帶鏡架雙片眼鏡。

根據相關描述,古代的老花鏡是單個鏡片,沒有鏡架存在。

使用時需要用手持著,有些類似放大鏡的使用方式。

至於老蘇所說的文忠公,自然便是歐陽文忠,也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

他也是老蘇的一位好基友,晚年深受視力障礙影響,距今去世差不多有三十年了。

順帶一提。

古代還有一位很有名的近視眼倒黴蛋,名字叫做白居易,他還為此寫過一首詩:

早年勤倦看書苦,晚歲悲傷出淚多。

眼損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

夜昏乍似燈將滅,朝暗長疑鏡未磨。

千藥萬方治不得,唯應閉目學頭陀。

由此可見。

老白不但患有近視眼,同時還大機率得了散光和乾眼症....

視線再回歸原處。

有了靉靆這個古代老花鏡做例子,徐雲解釋起顯微鏡的概念就要容易的多了:

“顯微鏡,顧名思義,便是可以將微小之物顯於眼中的‘鏡子’。

靉靆乃是將一個字放大數倍,而顯微鏡則可以將細小之物放大數十倍、數百倍甚至數千倍不止。

有了顯微鏡這東西,微生物自然也便無從遁形,能被觀察到了。”

老蘇靜靜聽完這番話,表情若有所思。

實話實說。

徐雲的這套邏輯並沒什麼問題,也就是靠著放大去探索細微的物體。

實際上在徐雲出現之前好些年,老蘇就想過利用水晶製作放大裝置的可能性。

畢竟在《新儀象法要》中,老蘇親筆繪製了14副星圖,記錄了1464顆行星。

這也是後世收集的全天星圖中,儲存在國內的最早星圖。

歐洲要到14世紀文藝復興後,才會將星圖拓寬到1022顆,並且記錄了一些基礎星象。

不但比老蘇晚了兩百多年,數量也比老蘇少了一大截。

當然了。

另一幅燒錄有1350顆的唐代敦煌星圖,在時間上比蘇頌星圖還要早一點。

但遺憾的是。

它在一百多年前被斯坦因盜走,現存倫敦不列顛博物館,因此不算在國內儲存的星圖之內。(這也是件很氣憤的事情,感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當初我在不列顛博物館見過部分文獻,心情極其複雜....)

作為一位曾經仰望過星空的當代大家,老蘇自然也曾經想到過,能否利用水晶的放大效果去觀察星空。

比如在老蘇的書房裡,此時就存放有一臺簡易的望遠鏡。

不過它的倍率只有五六倍,放大效果有等於無,珍藏價值反倒要比實用價值更高一點。

不過有了這麼些物件和過往經歷打底,老蘇在聽聞徐雲的介紹後,興致也愈發濃烈了起來:

“小王,你的說法老夫勉強能夠理解,推論之下也沒多大問題,不過不知顯微鏡此物......”

徐雲眨了眨眼,很快明白了老蘇的想法:

“老爺,您是不是想問......顯微鏡能不能製作出來?”

“然也。”

徐雲沉默片刻,繼續道:

“想要製作一架簡單的顯微鏡倒也不難,傳聞在風靈月影宗內,這屬於極其簡單的技術,但凡有手就行。

不過與針筒和發電機一樣,想要製作顯微鏡,材料方面也需花費一些錢財和精力.....”

老蘇聞言,連忙追問道:

“小王,需要哪些物件?”

徐雲想了想,報出了幾個名稱:

“首先自然是要玻璃,而且還不是一般的玻璃。

其中一種需要使用源自火山口的礦石製成,另一種的材料則需要用到江南西路特有的一種銀灰色黏土.....

其次便是膠水、木板、釘子等若干物件。

對了,之前製作好的酒精也要一些。”

diy顯微鏡。

這在後世的技術宅圈子裡,算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兒。

當然了。

這裡指的是光學顯微鏡。

生物老師沒被氣死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顯微鏡的原理其實很簡單,說白了就五個字:

凸透鏡成像。

顯微鏡結構主要由目鏡、物鏡、載物臺和反光鏡組成。

其中目鏡和物鏡都是凸透鏡,焦距不同。

並且物鏡的凸透鏡焦距,要小於目鏡的凸透鏡的焦距。

物鏡相當於投影儀的鏡頭,物體透過物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目鏡相當於普通的放大鏡,該實像又透過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因此經顯微鏡到人眼的物體,都是成倒立放大的虛像。

反光鏡則用來反射照亮被觀察的物體,一般有兩個反射面:

一個是平面鏡,在光線較強時使用。

另一個是凹面鏡,在光線較弱時使用,可會聚光線。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X物鏡,同時現在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最高就是1600倍,那些說可以放大幾萬倍的光學顯微鏡都是在忽悠人.....

這個倍數的原理涉及到了衍射極限,也就是一個點光源會形成一坨衍射斑。

到了這個倍數,不論提高鏡片折射率還是疊加鏡片提高倍數,都將變得毫無意義——起碼在光學顯微鏡的範疇裡是這樣的。

當然了。

說到顯微鏡,肯定得提及這玩意兒的發明人。

此人和美洲大蠊一樣,也是一位老龍套了。

沒錯!

此人正是......

羅伯特·胡克。

實際上。

根據後世考證,真正想到顯微鏡運作原理、並且發明出第一臺顯微鏡的,應該是1595年的詹森父子。

但這兩個倒黴蛋沒有用這些儀器做過任何重要的觀察,製作出來後啥事都沒幹就嗝屁了。

因此在史書上,顯微鏡的發明權便成為了另外兩人撕逼的戰場:

列文虎克和羅伯特·胡克。

這兩人的混淆程度之高,連人教版的生物書都出過錯。

首先從時間點來做個定義:

在顯微鏡方面,羅伯特胡克的發明要比列文虎克早二十年。

不過胡克發明的顯微鏡倍率只有20倍,虎克的則高達270倍。

因此真正的說法應該是胡克發明了顯微鏡,虎克發明...或者說改良出了高倍顯微鏡。

另外在生物學貢獻上,胡克雖然發現了細胞,但他觀察的是軟木塞的切片。

胡克放大後發現了一格一格的小空間,就以英文的cell命名了它們。

但實際上。

他觀察到的是死亡的細胞,他所看到的只是殘存的植物細胞壁。

而列文虎克則觀察到了活的微生物細菌,因此他才被認為是微生物學的創始人。

這就好比胡克和虎克都鼓搗出了時空機器,胡克穿越到了400萬年前,發現了一具生物的骨架,他把這個生物取名成了恐龍。

虎克的技術比胡克好點,他穿到了6500萬年前,見到了真正的、活著的恐龍。

後者的發現明顯要更完整一點,但由於前者先行一步的緣故,恐龍的發現者只能歸屬於前者。

總而言之。

胡克發現了細胞壁,並且命名了細胞。

虎克發現了細菌,觀察到了完整的細胞結構,從而定義了微生物。

同時前者發明顯微鏡。

後者發明高倍顯微鏡。

這就是生物書上都講不清的歷史真相。

視線再回歸原處。

按照徐雲的設計,整個顯微鏡的DIY過程一共有兩個關鍵點:

一是要保證物鏡成像於目鏡物方焦點處,具體可以用f′(x)=$\frac{1}{3}$計算。

二就是倍數問題。

世界上第一個發現光學顯微鏡極限倍數的人是恩斯特·阿貝,他於1874年發明了1500的光學顯微鏡。

解析度約200奈米,也就是最短的可見光波長的一半。

因此想要手搓一架光學顯微鏡,其實並不需要太多現代工藝裝置的輔助。

作為曾經手搓過兩位數顯微鏡的技術宅,徐雲自然很清楚一件事:

在古代社會,有兩類材料可以完美的達到折射率和色散率的配比組合。

也就是冠冕玻璃和火石玻璃。

在21世紀,冠冕玻璃基本上和蔡司眼鏡被捆綁在了一起。

但其實呢。

它是一類阿貝數大於50的玻璃,也就是鑭系玻璃。

本土的鑭礦場地主要在內蒙和江西,也就是唐代的江南西道,宋朝的江南西路,後世開啟水龍頭都流辣椒水的地方。

加之鑭系稀土特點鮮明,以老蘇的能力想要找到並不困難。

至於火山玻璃就更簡單了。

顧名思義。

這是可以在火山口發現的一類礦石衍生品。

雖然以上兩者有個比較麻煩的地方,就是一旦處理不好,可能殘留釷等比較恐怖的放射性元素。

但如果流程得當,這些都可以很輕鬆的避免開來。

等原料湊齊後,再透過攪動玻璃溶液、平凸透鏡等一系列技術,就可以製備出極佳的消色差透鏡。

屆時哦成品不說極限倍數吧,至少900倍的放大倍數還是不難的。

在顯微鏡的觀察過程中,低倍鏡頭100可以紅細胞,400倍可以看到比較清晰。

至於看細菌的詳細結構則要1000倍的鏡頭,其視野很小,需要藥劑擴大視野。

另外還需要染色,否則看不到細菌的影子。

因此900倍的顯微鏡,已經算是非常實用的一臺器械了。

說句不太好聽的話。

這種倍率的顯微鏡,老蘇直到嗝屁那天,可能都還不會發現它的全部用途呢。

當然了。

考慮到顯微鏡的原材料相對特殊,徐雲保守估計,材料能在一個禮拜內準備好都算難得了。

更重要的是。

眼下還有一件事要優先處理,那就是......

王越的靜脈注射。

畢竟再不注射大蒜素溶劑的話,老蘇啥時候嗝屁不好說,這位中侯大人恐怕真得涼了.....

.......

注:

有讀者問這裡就解釋一下,最近有的時候大家會看到全形半形的逗號還有兩個句號,這不是我輸入法問題哈。

這是起點的防稻測試,很快就要普及了~

一是要保證物鏡成像於目鏡物方焦點處,具體可以用f′(x)=$\frac{1}{3}$計算。

人氣小說推薦More+

偉大航路但超強攻略
偉大航路但超強攻略
作為一個穿越者,你只想猥瑣發育活到大結局。 十五歲,你老哥成了准將,讓女扮男裝的你,去馬林梵多定居。 飯桌上,你忍不住蛐蛐,“只會睡覺和蹬腳踏車的雞,天天剪指甲的乾巴橘子皮精一樣的猴,凶神惡煞每天加班可能猝死的狗,反正沒一個好東西。” 下一刻,包間牆壁被岩漿融化,你見到了卡普、戰國、鶴參謀,以及神情各異的未來三大將。 你:…… 接下來數月,你慘被海軍高層們“千錘百煉”。 * 你地盤之一成了天龍人的
勇敢亂爬
殺人迷霧降臨,我能看到死者記憶
殺人迷霧降臨,我能看到死者記憶
【無限流+微驚悚+求生類+輕燒腦+無系統】 傅長欽一覺驚醒,發現自己的臥室,竟被搬到了一座詭異的別墅當中。 別墅外,是一個個被厲鬼所佔領的迷霧世界: 猶如刑場一般的情趣酒店 追求長生的祥寧小山村 一場由厲鬼組織的殺人遊戲 獻祭活人的規則怪談醫院 一場永遠完結不了的古代婚禮 屍體怎麼都拼湊不齊的連環殺人案...... 昏暗的床底, 【喂,傅長欽,你剛剛怎麼連你的隊友都殺?】 【我剛看到她,披上了人皮
搖六六六的豆豆
我靠線人系統在刑偵文裡當熱心市民
我靠線人系統在刑偵文裡當熱心市民
關夏帶著記憶胎穿,一直以為自己拿的是重活一世奮發圖強劇本 於是會說話起就根據上一世的經驗和愛好,兢兢業業學畫畫考美院,終於成為一名小有名氣的漫畫家 二十五歲就過上了夢寐以求的退休生活 就在關夏每天畫畫漫畫,旅旅遊,快樂的樂不思蜀時 某天關夏住的單元發生了命案,警察上門例行詢問,關夏的腦子裡突然跳出來一個介面,上面寫著: 線人系統繫結成功 你受到了警察的詢問,你突然想起來,4月19日下午17:53分
張小一
九等公民
九等公民
南容靠著小心謹慎(貪生怕死),在決定人類命運的日冕之戰中苟活到了最後。 再醒來時,全世界都忘記了那場戰爭,連她從軍三年的經歷,也都被抹得乾乾淨淨。 失去了珍貴的空間能力,南容表示全無遺憾:沒了是非根,是非就找不上門,她只想保住小命,當好一條稱職的鹹魚。 都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結果她不小心混進了這個時代最有前途的基因最佳化師的行列中,還越走越遠。 但漸漸地,她開始發現事情有些不對勁兒:已經喪生於異界的
臨山海
三角翼行動
三角翼行動
作品簡介南京開泰公司專案主管徐晨旭赴澳洲後,一出機場就陷入某第三國神秘組織設下的圈套,隨即失聯。 這是一場特殊 “諜”戰,對手格摩波擁有國家背景,我方出手的是一家民營公司,同時也得到了國內相關部門的依法幫助。 這場複雜國際局勢下的交鋒,高科技手段和傳統手段交替上陣;我方堅決針鋒相對,鬥智鬥勇,詮釋了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有關 “強化海外利益和投資保護機制,深化安全領域國際執法合作,維護我國公
霜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