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天庭當仙官女主

第十三章 天兵開拔

方鑑留在南瞻部洲大唐國的那個巨坑,便是大唐國蜀郡峨眉山的普賢菩薩。

當初方鑑欠了普賢菩薩一個人情,所以大唐國滅佛便留下了蜀郡普賢菩薩的道傳。

後來道門也默許了這一點,所以蜀郡的佛門道傳一直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而到了如今,在天、道合流之後,眼看天庭就要出兵,佛門和玄教必須儘快拿下大唐國,於是這個隱患就爆發了。

普賢菩薩在蜀郡經營那麼久,力量已積攢得足夠強大,所以他直接一舉從大唐國內部摧毀了道門蜀郡方向的佈局,隨後佛門、玄教趁勢從蜀郡防線攻入,直接將道門西南方的防線撕碎。

接下來道門的形式就可以說是急轉直下,西南防線的崩潰讓道門在大唐國的整體佈局直接廢了一半,在道門神仙們拼死抵擋了五天之後,終於全線潰敗了。

道門這一次損失非常大,太乙金仙半數重傷,金仙修士死傷四百餘人,金仙以下弟子更是不計其數,元氣大傷。

最後道門見事不可為,迴天乏力,只得全線退出了南瞻部洲。

至此,道門與佛門對南瞻部洲的爭奪,最終以佛門聯合玄教取得了勝利,道門勢力全部被逐出了南瞻部洲。

佛門與玄教佔據整個南瞻部洲後,便停下了腳步,沒有再向東勝神州進發,而是停下了開始佈局、鞏固南瞻部洲。

隨後,大唐國內又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大唐國皇帝李弘被殺。

據說在李弘被殺的當天,長安城內的百姓看到了滿天烏雲密佈,妖氣重重,遮天蔽日。

沒過多久之後,皇宮內便傳出了皇帝李弘駕崩的訊息。

在李弘死後不久,太玄司局‘延祚院’就第一時間稟奏了東極青華大帝,而延祚院院主崔紀稟奏的李弘死因是非正常死亡,而是有妖鬼作祟。

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大唐國皇帝被妖孽鬼怪給害死了。

但人間帝王都有天命氣運在身,別說妖孽鬼怪,道、佛神仙也不是輕易說想殺就能殺的。

那就只有一個可能,“有人移開了李弘身上的天命氣運。”東極青華大帝臉色鐵青,“但能做到這一點的,除了證道‘命運’、‘氣運’大道的太乙金仙,就只有大羅金仙能做到。”

站在下方的方鑑等人聽到此言,也都是面色凝重,很明顯這不是佛門乾的,就是玄教乾的。

李弘作為皇帝,籌謀一生就為了‘滅佛’,他如果不死,大唐國怎麼能被佛門安定?

玄教,玄教就更不用說了,玄教降世之後就一直沒有得到天庭承認,他是沒有那個氣運和正統來掌控大唐國的。

“道門如此大敗,損失慘重,皆因蜀郡峨眉山佛門尚存。”太玄史令李業真人若有所指地說道。

太玄都主吏光廷真人更是直言不諱地道:“那蜀郡峨眉山佛門是因誰而留存一線生機的呢?”….“是我。”方鑑直接開口說道:“你們有什麼話大可以直接說,不必如此拐彎抹角指桑罵槐。”

李業真人和光廷真人連忙拱手道:“豈敢豈敢。”但他們臉上那表情卻明顯是在說:“這一切都是你的錯,你知道就好。”

方鑑也沒有反駁,這的確是他不經意間給道門挖的一個巨坑,不是反駁和解釋就能洗脫的。

而且現在不知道有多少道門修士想找他‘切磋’武藝,但方鑑又怎能想到,當初自己只是還個人情,就造成了如此大的蝴蝶效應呢。

“好了。”東極青華大帝開口言道:“現在不是討論對錯的時候,南瞻部洲已經落入佛門與玄教之手,天庭出兵之期已經近在眼前了。”

說到這裡,東極青華大帝朝方鑑問道:“天兵補提境界完成了嗎?”

方鑑稟道:“還需三日方能全部完成。”

東極青華大帝道:“不能等了,你馬上去東校尉部和西校尉部,各抽調五十萬天兵,即刻開至南瞻部洲,交與二郎真君。”

“遵法旨。”方鑑躬身拜道。

方鑑領旨之後,立刻前往了東天部與西天部。

“東天部校尉孫凌海,拜見大總監。”當方鑑來到東天部時,東天部校尉孫凌海直接迎了出來。

方鑑看著孫凌海道:“不要多禮了,事情緊急,我奉大主使法旨,前來調兵。”

孫凌海聞言一驚,當即下令傳東天部十大都虞候前來大殿聽令。

每個天兵校尉部都有十大都虞候,每個都虞候統掌十萬天兵。

當十大都虞候全部到達大殿後,不等孫凌海說話,方鑑直接叫道:“陳劍堂、李雲心、鄒照柘、韓處韞、孫正衡。”

被叫到名字的五名都虞候立即上前,躬身拜道:“屬下在。”

方鑑道:“命爾等一炷香之內率所部天兵,前往南天門外集合,不得有誤,違令者斬。”

五人神情一肅,連忙躬身拜道:“謹遵法旨。”

隨後方鑑毫不遲疑,立刻又趕往了西天部宣旨,接著又趕往了糧料院。

糧料院,相當於天庭的‘後勤部’,方鑑來到糧料院後,立刻受到了糧料院院主子華真人的熱烈歡迎。

“哈哈,鴻清真人,您的大名我可是如雷貫耳啊,今天可算是見到活人了。”子華真人拉著方鑑的手說道。

接著子華真人把方鑑拉進了大殿,又朝一旁的童子吩咐道:“童兒,快為鴻清真人奉茶。”

“且慢。”方鑑連忙叫住了童子,然後又朝子華真人道:“子華院主,事情緊急,容不得片刻耽誤。”

“哦?”子華真人眉頭一皺,道:“發生什麼事了?”

方鑑說道:“南瞻部洲局勢大變,道門已全線潰敗,退出了南瞻部洲,天庭馬上就要出兵了,大主使命我調一百萬天兵開赴南瞻部洲。現在天兵已經整裝待發,就差糧料院的物資了。”….聽到方鑑這話,子華真人也是臉色一變,道:“竟然如此緊迫。”

說完,子華真人立刻叫來了糧料院的一名主事,吩咐道:“趙瞿主事,馬上準備一百艘天舟,要快。”

趙瞿看到子華真人嚴肅凝重,不敢怠慢,當即唱喏道:“是。”

緊接著子華真人又叫來童子道:“你馬上去各主事殿,告訴他們立刻清點物資,並將一百萬天兵所需法器、仙丹、盔甲、符咒等物裝上天舟,限令一個時辰完成,不得延誤。”

童子聞言,也立刻唱喏道:“遵法旨。”

安排完畢後,子華真人又朝方鑑問道:“鴻清真人,一個時辰可以嗎?”

一個時辰有點慢了,但這種突發情況也沒辦法,一個時辰已經是上限了,再壓榨時間很容易出錯。

方鑑點頭道:“有勞子華真人和糧料院的諸位道友了,一個時辰後我親自過來押運天舟。”

局勢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天庭押運物資的天舟出了南天門不一定安全,所以方鑑要親自押運。

從糧料院出來後,方鑑又趕往了南天門外,此刻東天部、西天部的一百萬天兵已經集合完畢,一百萬天兵,一眼望去無窮無盡,就連整片天空都變成了天兵們身上盔甲的顏色。

而天樞都省的仙官也已經全部到齊,但讓方鑑意外的是,姣姝也到了。

“天樞都錄?”方鑑來到姣姝面前道:“你怎麼來了?”

姣姝微微一笑,說道:“我已請得大主使法旨,親率這一百萬天兵前往二郎真君手下聽命。”

說到這裡,姣姝輕聲朝方鑑道:“與其坐在那裡寫奏疏,不如親自領兵征伐,博取功勳。”

姣姝話音落下,天樞都省十方部署使薛金走上前來稟道:“啟稟大總監、天樞都錄,天兵天將已集結完畢,謹候法令。”

姣姝這時將目光投向了方鑑,方鑑則扭頭朝那一百萬天兵看去。

千名天兵施展丈千法相,化作千丈巨人立於雲端擂動金鼓,還有萬名天兵以丈千法相擎著天兵戰旗,旌旗獵獵,攪動風雲。

“肅字旗、靖字旗、金鼓旗、北斗旗,日、月、雲、雨、雷、風旗,還有二十八星宿旗...”方鑑看著那些迎風招展的戰旗,以及那如林之盛、一片肅殺的百萬天兵,亦不僅心潮澎湃。

方鑑身形挺拔,看著百萬天兵,大聲宣道:“大主使法旨,百萬天兵,即刻開赴南瞻部洲。”

說完,方鑑振聲喝道:“擂鼓!出發!”

‘咚’‘咚’‘咚’

震動蒼穹的鼓聲響起,百萬天兵開始整齊劃一地朝南瞻部洲出發,這時方鑑回過身來,發現姣姝已經披上了一件硃紅色的披風,原本身上的仙官袍服也變成了龍鱗玉甲。

“鴻清真人,你說,我此去能立多大的功?”姣姝一雙金紫色的龍眸看著方鑑問道。

方鑑聞言一怔,隨即展顏笑道:“那就要看敵人有多少頭顱了。”

姣姝翻身上馬,她的天馬是一匹紫紅色的駿馬,遠遠看去就如同一道熾烈燃燒的火焰一般。

“那就承鴻清真人吉言了。”

姣姝騎在天馬背上朝方鑑拱手一禮,然後策動天馬,在天馬的清嘯聲中化作一道烈焰飛向了百萬天兵的前方,而緊隨她身後的,則是天樞都省的一眾武林天將。

.

憨憨道人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人氣小說推薦More+

穿越諸天之上
穿越諸天之上
既然能穿越,自然可以帶個系統,韓東淡然接受了這一切。不過,所在的世界有點高階,可穿越的世界太低階,沒關係,系統在手,天下我有! 以吞噬星空為基礎,黃飛鴻,李元霸,葫蘆兄弟,滕青山,洪易……韓東一步一個腳印,在系統的幫助下,站在了諸天之上!
強中更有強
大道飄渺
大道飄渺
山海中原,諸國林立,宗門傳承,道統爭鋒。妖魔鬼怪,為害人間,天外邪祟,大禍臨頭。 隱秘組織,狼子野心,原始教派,妖言惑眾。群英薈萃,佳人云集,大道三千,飄渺獨行。
一行白鷺上青天
釋出仙界小藍鳥,魔女直呼受不了
釋出仙界小藍鳥,魔女直呼受不了
【已有完結萬訂作品,放心閱讀。PS:又名《只想躺平的我選擇文化入侵》《人在仙界,願望是世界和平》姜塵穿越修仙世界,成為生存艱難的妖族之主。 人族計劃五年內踏平妖族十萬大山。萬幸文娛系統到賬,抖音、王者榮曜、地下城與哥布林、兔兔茶姬...修仙界風氣在各大APP的衝擊下變得越發抽象。 “老登?什麼你的宗門?看看契約,你家徒弟已經將宗門抵押貸款了!”各大聖地老祖出關只感覺天都塌了。
小漁吃不飽
劍來:人間如寄
劍來:人間如寄
四座天下之外,尚有第五座天下,名為 “無相天”。此地無形無相,卻是萬物因果的歸墟,亦是天道輪迴的起點。 陸沉,劍氣長城遺孤,身負 “無相骨”,被陳平安暗中收為弟子。一次意外,他墮入無相天,成為因果之外的 “局外人”。在這裡,他發現自己竟是修補天道裂隙的 “鑰匙”,而代價是自我湮滅。為拯救四座天下,陸沉踏上尋找 “因果錨點”的旅程。他遊歷浩然天下,與崔東山共解儒家謎題;闖入青冥天下,與道祖一脈鬥法;
對角巷
俠侶修仙記
俠侶修仙記
這是一本充滿正能量的仙俠小說,書中講述的不僅是燕赤俠和白小月等人如何透過刻苦修煉人間正道、終於踏上修仙境界巔峰的修真經歷,同時,還展現了他們做為真正修真者的美好情懷……(作者鄭重宣告:本書為仙俠小說,作者為了劇情需要,書中歷史人物會天馬行空,不按常理出現。 )
千古絶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