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穿越唐三藏筆趣閣

第三百五十三章 吾雖死,道未盡矣;常者安能出家耶?

業力。

有善業、惡業、無記業之分;

有定業、不定業之分;

有共業、別業之分;

有引業、滿業之分。

簡單些說,業力便是因果之力,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便是業力的一種基本體現。

而古語又有云:神通不抵業力,業力不抵願力。

故而行大願者,可擔大業力。

如地藏王菩薩渡盡地獄之大明願,亦如法海渡三界之心頭暗念。

佛曰:一念起,天地皆知。欲行之,十方震動。

起心動念,驚動十方神佛,是業障,更是業力,故不可不慎。

而以心之堅行大願者,何以等閒之?

非是佛門,即便是道家玄門,亦如此。

玉鼎真人曾經教導楊戩過心念的力量,愛恨情仇生與死,人之七情六慾,皆能化為自身之強大法力,此乃唯心之力。

而楊戩的力量的三個來源,分別來源於對天庭的恨、對家人以及親朋兄弟的小愛,到如今對三界眾生的大愛,最終融匯一體,成就玄門護法清源妙道真君、天庭昭惠顯聖二郎真君,以及如今的三界司法天神。

楊戩對於三界之大愛,又何嘗不是大願?

只不過佛道兩家見知差異,其實本源一體。

楊戩如此,法海亦是如此,大願在身,業力對於他們來說與其說是負擔,倒不如說是養料,亦或者鞭策他們不斷前進的動力。

法海不在乎身上的業力變的更多,甚至有時夜深人靜時,心中還更起過更加極端的想法——若三界業障加於吾之一身,可否渡得三界?

當然,這事兒法海也就是想想。

願景越大,實現起來便是越是困難重重。

君不見觀世音菩薩與地藏王菩薩許下大願,至今尚未實現。

而法海之願雖只在心頭,但也絕非一朝一夕之功,甚至絕一生一世也難寸功,需永生永世為之奮鬥。

即便是許下西方大興的兩位西方教教主如何?

如今西方大興,卻成就了大乘靈山佛門,西方教的名號反而消散於紅塵之中,卻不知兩位聖人教主,在許下大願的時候,可曾預見這般景象?

非異人作惡,異人受苦報;自業自得果,眾生皆如是。

白象之靈竟佛火之煉,搖搖欲墜,幾近消散。

他雖然也有心求死,但也難免在大日佛焰焚心時躍躍欲試,可惜依舊難抵佛焰之能。

神魂痛之,心卻反而平靜了下來,他看向三藏法師,道:“吾不能早識法師,乃生平一大憾事,如今經佛焰煉心,明心自悟,卻也不悔,實自作自受,所謂朝聞道,夕可死——,若有緣時,法師若遇吾師,還請法師轉告之,只言孽徒不孝,渾噩一生,有負師尊教誨。”

說罷,白象閉上了雙目。

只等神魂飄散,返還於三界。

正此時,卻見佛光東來,乃一靈象虛形,長鼻望天而嘯,似有佛言鳥鳥,此乃靈牙象佛之虛形。

雖然在青獅腹中,但法海與白象具觀之。

“哈哈哈哈。”白象大笑曰:“吾雖死,道未盡矣。”

白象真靈消散,那靈佛虛形卻遁入青獅腹中,而後化入白象肉身之中,合而為一。

此番變故,卻也出乎法海預料。

可能旁人不認識那靈象虛形,但法海卻知道這靈象虛形正是受了寶象國民眾香火供奉而生之靈,但其源終究出自白象,如今才有此番化身際遇。

或許是白象散於三界之淨化,被這靈象虛形繼承少許,又借白象之身化了實軀,看起來靈動不少。

法海帶著白象自青獅之腹遁出,卻見白象落地,佛光自現,金光閃耀,象口人言曰:“南無大行普賢菩薩,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餘。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吾持六度萬行於三界,不求正果,以贖原身靈牙之孽,繼菩薩道而修大行,南無大行普賢菩薩。”

白象也不做人形,就以象形就此向北去。

在場眾人見此,紛紛雙手合十,口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大行普賢菩薩。”

而此時,那青獅之魂也有了片刻清明,見白象如此,心欲裂之,大呼曰:“吾罪之!吾罪甚之!”

片刻後,青獅神魂徹底消散於三界,沒有再起什麼變故波瀾。

“道友既來,何不現身一見。”

法海看向一處虛空,只見虛空微生波瀾,顯出一人形來,正是賽太歲。

賽太歲神情有些複雜,當日來見過白象之後,他便已經猜到了今日之結果,如今見兩位師兄盡數被三藏法師佛焰超度,悲愴之下,更沒有什麼寒暄的心思,只說了一句:“吾前來相送兩位師兄,不知師兄的遺體與遺物,可否由吾送還師門?”

“自無不可。”

此事自然無人阻攔。

“多謝。”

賽太歲向眾人拱拱手,將地上落下的一杆長槍與一柄大刀收起,連帶著青獅的屍身也盡數收攬起來,便直接向東去了。

“金光仙”想要去金鰲島的事情,就跟在場的人沒有什麼關係了。

青獅與白象的神魂被超度之後,法海便專注到超度獅駝嶺的怨靈之上,隨後孔雀大明王也念起了經文,助了三藏法師一臂之力。

獅駝嶺這邊兒的超度事宜才做了個差不多,眾人便急去了獅駝城。

獅駝城的亡魂更多,超度起來也是一件大工程,悟淨也始終保持九靈分化,提高效率。

小白龍留在了獅駝嶺,楊戩讓梅山老六率領天兵配合小白領調教獅駝嶺中的尋常小妖,小白龍與自家二爺的小舅子,況且還是二爺親自吩咐的事兒,梅山老六自然是全力配合。

故而白龍菩薩又獲得了一波小妖信仰。

不論是獅駝嶺,還是獅駝國,具是百廢待興。

法海自然不會留下一堆爛攤子,就這樣拍拍屁股就走了,重建的任務也還是要他們負起責來。

而除了二郎神調來的天兵,孔雀公主也帶著自己的族人與屬族前來幫忙,或許原本有一些孔雀一族族老不太情願,但在看到孔雀大明王也在此地的時候,自然不會絲毫怨言,紛紛鉚足勁兒要在老祖面前表現一二。

對此,孔雀大明王菩薩並不在意...她反而覺著時不時就往三藏法師身邊湊過去的孔雀公主,或許該經受些心境上的歷練了。

第一次親眼見識三藏法師的孔雀大明王菩薩,對這位三藏法師也愈發感興趣了...原本她來獅駝嶺有兩個目的,第一個已經完成了,第二個便是想要會一會這位在三界多次惹出風波的三藏法師。

只是如今,似乎沒有這個必要了。

若論神通道術,孔雀大明王自信能夠壓服這位三藏法師,可若論佛法修為,即便是她也得甘拜下風...況且她能看得出來,這位三藏法師心懷大願,對於這樣的人物,孔雀大明王菩薩還是有幾分敬重的。

她雖然不是純粹的佛門弟子,甚至還有些看不慣靈山那些“道貌岸然”的諸佛與菩薩,可若當真是德行如觀音、地藏以及三藏法師者,三界何人不得拱手道一聲“佩服”?

這些細枝末節暫且不提。

獅駝嶺,以群妖覆滅收場,雖然沒有見到孔雀大明王大戰三藏法師的場面,但似乎那個在白象被超度時出現的靈象,更叫人感興趣。

甚至不少神佛已經暗中前往了寶象國,想要探探其中的神妙之處。

以為或可能夠成為在大日佛焰之下,逃生的一種手段。

對此,不論是天庭的玉帝,還是靈山的佛祖都沒有阻攔的意思...且不論心,若他們當真要學“靈牙象佛”庇護一方,其實也算是三界眾生之福。

當然了,如果他們做的太過火,不顧眾生,只求香火,自然會有天庭的司法真君亦或是靈山的戒律尊者上門懲處...即便是沒有他們上門,若是等三藏法師上門以佛焰煉心時,恐怕也是一個下場。

自三藏法師處得知“靈牙象佛”之事,孔雀大明王也感嘆一聲造化弄人,向三藏法師說道:“那小象若知今日之事,恐又是一番波折。”

“貧僧自盡心傳授佛法。”三藏法師向著孔雀大明王說道:“正如白象臨終前之言,身雖死,道未盡也,悟相或承白象期許,亦或是依照本心而行...但不論如何,終歸繞不過貧僧去。”

“佛法難渡紅塵。”孔雀大明王搖搖頭,向著三藏法師說道:“尤其是恩怨情仇...好在有靈象虛形化入肉身,或可轉圜。”

“所以菩薩才請了大日如來出手,以大日佛焰將大鵬超度?”一旁的楊戩好奇問了一句。

孔雀大明王也不隱瞞,只向著楊戩問了一句:“若非我出手,而叫大鵬喪於三藏之手,吾等今可坐而論道乎?”

“都說入沙門者,了斷紅塵,乃出家之人...我觀法師與菩薩,可不像是個正經出家人。”

法海笑道:“常者安能出家耶?”

眾人聞言而笑,三藏法師之言,用白話說就是:正常人誰出家啊。

楊戩還細細琢磨了一番,只說眼前的這些個出家人,似乎當真都不算是“正常人”。

三藏法師且不提金蟬轉世之身,只說他幼時遭災,被佛門養大,乃是生而入佛門者;孔雀大明王出家,第一次是遭準提聖人所擒,第二次想要還俗,敗於如來佛祖之手;大聖出家,乃是被佛祖壓在五行山下,得菩薩指點,拜在三藏法師門下才脫困而出...

而豬八戒與沙悟淨,也各有各的緣由。

只可惜天蓬元帥與捲簾大將,落入凡塵之後,心智遭受了矇蔽,惡念遂生,做下五百年吃人惡行。

好在豬八戒繼承了天蓬元帥的傳承,捲簾大將也被菩薩淨化神魂,再入輪迴...也算是一遭因果輪迴。

楊戩如今執掌天庭律法,才知坐在這個位置遠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麼簡單,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實際上呢?很多事情根本由不得自己任性,知道的越多,行事才越謹慎。

可越是如此,楊戩也越是慶幸,慶幸玉帝慧眼識人,這三界司法天神的位置,若當真交到別人手裡,楊戩還真不放心了。

以往他是不想幹...現在即便是玉帝也別想把他從這個位子上趕下去。

楊戩也沒有閒著,獅駝國與獅駝嶺的善後事宜基本落入尾聲之後,他特意去了一趟兜率宮,向老君請教了一篇道門超度之法,喚作《太上救苦經》。

紅塵多擾。

而真修士從來不懼紅塵,若不在凡塵,如何渡眾生?

孔雀大明王認為三藏法師所言有理,她也準備往紅塵裡走一遭...他對小乘佛法的興趣並不算高,至於能不能成佛,孔雀大明王也不在乎。

但經過與三藏法師一番論道,只是想要真正體悟一番大乘菩薩道。

孔雀大明王離開了西洲,徑直往南洲去...她準備故地重遊,先去一趟金雞嶺,而後去一趟三山關。

她也不是一個人去的,順手帶上了孔雀公主,如今三界多事之秋,讓這丫頭留在西洲有害無益。就是路上這丫頭絮絮叨叨說個不停,說的全都是三藏法師的事兒...

不過孔雀大明王也不覺著厭煩,甚至有時候起了興致,還會領著孔雀公主去“事發地”看看真相...比如去了一趟西梁女國,發覺這位西梁女皇誕下一女,已然是當成了皇太女來培養。

而她自己準備去了帝位,踏上修行之路。

孔雀公主忽然就有了緊迫感,不過老祖就在身邊,她向老祖請教道:“老祖,不是說人君不能修煉麼?”

“人君不能修道,故不得長生...並非不能修行,若得人族武道傳承,也有鬥仙戰佛之力。”孔雀大明王見之輕嘆一聲,“另,若入佛門則算出家,出家則斷紅塵,吾在西洲見過多位國主為求長生,獻一國為佛國,自身則可得羅漢果。”

“人族有句俗語,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故而他們往往能尋到方圓之下的漏洞。”

孔雀公主聞言,大呼漲見識,下意識想要問問有沒有什麼能讓和尚娶親的漏洞可鑽...但怕老祖一巴掌把自己拍死,故而硬生生憋了回去。

人氣小說推薦More+

劍來:人間如寄
劍來:人間如寄
四座天下之外,尚有第五座天下,名為 “無相天”。此地無形無相,卻是萬物因果的歸墟,亦是天道輪迴的起點。 陸沉,劍氣長城遺孤,身負 “無相骨”,被陳平安暗中收為弟子。一次意外,他墮入無相天,成為因果之外的 “局外人”。在這裡,他發現自己竟是修補天道裂隙的 “鑰匙”,而代價是自我湮滅。為拯救四座天下,陸沉踏上尋找 “因果錨點”的旅程。他遊歷浩然天下,與崔東山共解儒家謎題;闖入青冥天下,與道祖一脈鬥法;
對角巷
俠侶修仙記
俠侶修仙記
這是一本充滿正能量的仙俠小說,書中講述的不僅是燕赤俠和白小月等人如何透過刻苦修煉人間正道、終於踏上修仙境界巔峰的修真經歷,同時,還展現了他們做為真正修真者的美好情懷……(作者鄭重宣告:本書為仙俠小說,作者為了劇情需要,書中歷史人物會天馬行空,不按常理出現。 )
千古絶唱
薅光系統羊毛後,她飛昇了
薅光系統羊毛後,她飛昇了
系統:只要你聽本系統的話,攻略主角團,頂替原女主成為新女主,待完成所有任務後,你就能回到自己的世界,壽終正寢。 凌宵宵:好的!保證完成任務!(內心OS:重活一回,在這裡還有修煉成仙的機會,誰會傻不愣登的回去當牛馬? )於是,新手宿主凌宵宵在攻略系統的倒貼幫助下,進度緩慢的做著任務,直到攻略系統能量負數被銷燬,獲得自由的凌宵宵靠著偷偷攢下的羊毛,一不小心飛昇了。 系統:它是怎麼嘎的?
月下書之
劍來:桃花客
劍來:桃花客
水湘國境內有一未經世人發現的福地名為桃花,其內靈氣充裕,修士林立,卻裳偶然誤入桃花福地,身陷十年前家鄉的屍鬼迷案.......丹月是雲河門一名平平無奇的符修,這天在林中打坐修煉時遭遇了鬼修圍殺,此時一人一劍襲來,桃花漫天,少年只見那道黑影在鬼霧中來回肆意來去…注:新人新書,本作前期僅使用劍來世界觀與設定,講述浩然一個小地方發生的小事,後期會有原著角色客串其中,希望各位書友老爺給點意見吧,感謝!
南雲鴻羽
大俠的江湖奇妙日常
大俠的江湖奇妙日常
別人行俠仗義,刀光劍影、威風凜凜。阿猛大俠一出手,腳下打滑、晾衣杆亂揮,連神獸都是大黃狗! 這江湖,被他攪得笑料百出,荒誕不斷,快來圍觀他的奇妙江湖之旅!
小辭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