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壇講經即便是對那些成名已久的僧人來說,依舊是個技術活。
但法海對此輕車熟路,即便是當著大唐國都中的君臣百姓,亦能舉重若輕,揮灑自如。
三藏法師口吐蓮花,開演諸品妙經,當空異象頻生,顯現一天瑞氣,萬道祥光...
眼見得到了時辰,法海便適時收了尾,對在場聽經的眾人說道:“貧僧離開靈山時,言說八日之後,便要返回靈山,如今八日之期已至...諸位今日便先散了,等貧僧自靈山再度歸來,將會再開法壇,專門講這三十五部靈山的真經。”
說著法海便自法壇之上起身,而後他門下的四位弟子便也來到他的身邊,師徒五人足下升起祥雲,拖至天空之上。百姓們見了,自然又是好一陣拜見。
師徒一眾離去之後。
李世民下令讓禁軍護著百姓們有序撤離之後,這才擺駕回宮。
靈山。
“阿儺、加葉。”
“弟子在。”
“且將眾僧所寫經文全都收上來。”
“是。”
不多時,二人便將諸多經文放在了大雄寶殿佛祖金蓮之前,還向佛祖稟報了一聲:“佛祖,收齊全了,不多不少,正是三藏之數。”
那些順利完成任務的僧人,自然心中一片平靜,甚至不覺著這是什麼值得誇耀的事情...當和尚的不會背經文,還當什麼和尚?
可有畢竟些僧人沒有全記下來,行文之間難免有錯漏;還有一些乾脆一字未動...也有一些覺著交白卷說不過去,便將自己對佛法的感悟寫了上去。
這些僧人,心中難免是生有忐忑的。
生怕遭到佛祖的問責,不論是出於什麼原因...自己沒能寫出來就是罪過。
主要是此刻在靈山中的僧人太多了,偏偏也有不少分到了冷門經文,還能默寫出來的...尤其是久在靈山大雷音寺的一些老僧,他們甚至連個羅漢果位都沒有。
這就更讓那些菩薩與羅漢們沒有什麼解釋的理由了,畢竟說再多,聽起來也只是藉口了。
至於說這些老僧們會不會因此被菩薩羅漢們,甚至是諸佛惦記...有佛祖坐鎮靈山,他們自然不安亂來...而且一旦出手,豈非更加坐實罪名?
現在只是丟了些麵皮,若真做出這是攜私報復之舉,才是犯了大錯。
當然,默誦經文絕非是考驗一個僧人的佛法深厚的絕對標準,但也算得上是一個重要因素,故而那幾位老僧還是被佛祖記在了心裡的。
畢竟在靈山大雷音寺中修行,本身就代表了他們佛法不俗。
經文就放在佛祖面前,但佛祖並沒有翻看的打算,而是喚了一旁的兩位尊者一聲:“阿儺,加葉。”
兩位尊者連忙上前聽用。
“將這些經文收攬了,還送到藏經閣中去吧。”
“啊這...”
佛祖這一聲吩咐,可把下面的眾僧驚了神,一個個左顧右盼,對視一處時,又面面相覷,尤其是那些沒能完成任務的,更是好一陣提心吊膽。
便是阿儺與加葉兩個也一時呆愣在原地,不知該不該聽佛祖吩咐,畢竟這可不是什麼小事...事關真經,當真能這般草率的麼?
還是觀音菩薩好心腸,出列代替眾僧向佛祖請教了一句:“阿彌陀佛...佛祖,靈山之中不乏能將全部經文默出者,何不校對無誤之後,再將經文填入藏經閣中?”
“是極,是極——”
“佛祖,還是將真經填補完善之後,再入藏經閣吧。”
菩薩前一句不僅問出了眾僧心中的疑惑,這後一句顯然還得到了廣大僧人們的支援,說到了他們的心坎裡。
說這些話的,大多都是修行大乘佛法的。而這些真經,其實也都是大乘佛經。
如今的佛門雖然依舊有大乘小乘之分,但雙方之法門,多也是互通的...便是一些小乘高僧,對於大乘佛法也非常感興趣。
不說藥師與彌勒兩位佛祖,即便是接引佛祖也在修行大乘佛法...旁人自不必多說了。
而也一些專精小乘佛法的僧人,甚至會覺著小乘佛法的真正奧義,早就不在靈山了...而是在東土大唐。
在他們看來,那唐三藏不遠萬里來西天取經,其實是本末倒置。
眾僧的表現,佛祖都看在眼裡。
很多時候,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稀,須知那藏經閣中的經文,對靈山眾僧從來是不設防的,只要想看,隨時可以去借閱。
可這一千多年來,佛祖看的很清楚。
經常出入藏經閣,竟多是一些凡間修行得道老僧,反而是諸佛與菩薩們,鮮有光顧。
至於羅漢們,尚且還走在專修之路上,並沒有到廣博之境...看得經文太多了,其實也並非是好事。但凡事總有例外,比如降龍羅漢...他是眾羅漢中,少數幾個常去藏經閣的。
佛祖的目光瞥向了大聖國師王菩薩,這位菩薩的來歷不凡,本世乃是二郎神楊戩的父親楊天佑,而前世則是靈山前任佛祖優婆羅陀佛的關門弟子...前些時候在小西天時,大聖國師王菩薩藉助三藏之大日佛焰,與楊天佑煉化為一體,這也是佛祖此前未曾預料過的景象。
佛祖也更沒有想到,他此番竟然也來參加這次佛門靈山之會...
不過人家既然來了,還是用大聖國師王菩薩的名號,靈山自然不會將他拒之門外。
佛祖是用神識看過他適才在空白經卷上寫下的經文的,不出所料...大聖國師王菩薩自然默不出經文來,他寫下的就是自己對於佛法的一些感悟。
並非是敷衍,反而寫的極其認真,其中還包含了很多儒家學說的觀點。
相對比起來,金吒所寫...反而是道經的內容更多一些,甚至還在經文之後,附上了一門修煉金槍術的修行法門。
“請佛祖校對經文之後,再行入閣!”
也不知是誰帶的頭,只是幾個呼吸的時間,眾僧便紛紛出列請願。
大雄寶殿之中的諸佛與菩薩們,以及排在前列的羅漢們,自然知道怎麼回事...寺中,與寺外山中的那些僧人,可沒那麼快就能搞清楚狀況。
但這會兒聽到大殿之中傳來的動靜,一個個的自然也都坐不住了,畢竟能讓那麼多的真佛與菩薩開口相求,怎麼可能是小事?
他們乾脆跪地請願。
佛祖穩坐金蓮之上,絲毫不慌:“爾等難道不知大道五十,天衍四九...既然三藏已經將全套真經取走,我處靈山,便順其自然...況且正如菩薩所言,靈山之中能默真經者眾,記在心裡才是真正的記住。”
“阿儺,加葉。”
“在。”
“速將經文送去藏經閣——”
“是。”
兩個人不敢違背,運轉法力,將一萬五千餘經卷裹住,送去了藏經閣。不多時,此前被三藏師徒搬空了的藏經閣,便再次被填滿...看似還是三十五部真經,但誰知道里面多出了什麼奇奇怪怪的東西?
佛祖見眾僧擔憂,便又說了一句:“爾等也不必驚慌,若有記全經文者,自可去藏經閣中查漏補缺...且有一點,要在經文上註明修改的時間與自己的法號。”
佛祖這句話傳遍了整個靈山,頓時引得群僧沸騰。
尤其是幾個修行冷門經文得道入寺的老僧,已經躍躍欲試,要在靈山藏經閣的經卷中,留下自己的名號了。
佛祖說完這一句,卻是看向了另外幾位佛祖與觀音菩薩:“諸位就不必在藏經閣中展露了...不妨就在各自道場各自留存一份真經,如何?”
“善!”
以往這些經文的所有權歸靈山,他們只有借閱的權利,無靈山準允,並不能擅自傳播。這也是小乘佛法在西洲說話聲音越來越小的原因之一。
而且隨著大乘佛法的傳揚,搶走了很大一部分小乘信徒...畢竟相對於小乘佛法,似乎大乘佛法更加能得到凡俗百姓們的共鳴。
眾生平等,救度一切眾生...這是大乘佛法的根本精神所在,而這也正是三界眾生最欠缺與最渴望之物。
觀音菩薩正是得了其中精髓,號稱救苦救難,普渡慈航,且說到做到,才有如今之格位。
可即便是她,對這三十五部經文,也並非是門門精通,能背下與能理解其中的真意,顯然不能混為一談。但她能彙集禪淨密律四宗所長,顯然也是靈山之中鮮有的博學者。
大雄寶殿之中才靜了片刻,便聽了有四大金剛齊聲呼呵:“三藏法師復歸矣!”
“請入殿來!”佛祖當即開口。
眾僧聽見佛祖用“請”字,卻也不覺著有什麼不妥之處,畢竟單以三藏法師這一路上的表現,也絕對當得起這個一個“請”字。
若非要用金蟬子的身份說事...只怕那唐三藏認不認還是兩說。
畢竟三藏覺醒金蟬子真靈的事情,早就在三界傳揚出來了...靈吉菩薩畏懼三藏,而不敢出手救下黃風怪一事,在三界更不是什麼秘密。
但大家並不會因此而取笑靈吉菩薩。
因為這三藏法師連天蓬都敢超度,連天劫都敢硬釭幾道...那舍利子更是說不要就不要...
就這樣人物,即便是在場的一些菩薩也自嘆弗如。
若是當年的金蟬子是個愣頭青,做事只憑心性不講道理;那麼如今的三藏法師,便是打也打不過,說也說不過...若非佛祖相招,他們見了三藏法師絕對是要繞道走的,怎還會來靈山赴會?
不過來都來了...又經歷了幾番“折磨”之後,他們的心態也漸漸放平。
跟三藏法師辯經而已,輸了似乎也不是太丟人的事情。
師徒五人再上大雄寶殿,向佛祖與菩薩見禮之後,三藏法師雙手合十,向著佛祖說道:“小僧送經文至大唐,且將三藏經卷具以翻譯完備...”
說罷之後,法海還從袖子放出一摞書來,一一向佛祖展示:“此乃大唐皇帝還送之經文,有《道德經》《南華經》《沖虛經》《靜經》《黃庭經》等道家經典,還有《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等儒家典籍。”
法海稍頓了頓,說道:“此皆是小僧譯文。”
眾僧聽了這話,心中一時陳雜...這大唐天子,似乎不像是個好人啊。
把這道家與儒家的經文送到他們靈山來做甚?
交流學術麼?
至於三藏口中所言之“還送”,他們顯然不相信的。
這本也是陽謀,李世民只是請法海將這些經典翻譯了送到靈山,至於靈山眾生看不看,他又管不著?
至於說萬一靈山的僧人看了道經與儒經之後,要改換門廳,那可跟他更沒有關係了。
即便是有那麼一天,李世民認為自己那時候早也陰曹地府報到去了,便是尋也尋不到自己頭上。
佛祖看著三藏,以及他手中的那些典籍,覺著這事情的發展的,是愈發脫離自己的掌控了。
不過他對此也不是太在意,道家與儒門在西洲傳播之事,他也從來沒有出手限制過...只是任由他們發展。
道家在西洲本就留存著不小的勢力,儒門最近在那位子輿先生的講學之下,也愈發興盛了。
若有誰看他是個文弱書生,便覺著他好欺負,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子輿先生乃是那位夫子的門下,當年那位夫子橫行中原的時候,即便是太清聖人的化身李耳,也儘量都退避三舍。
“阿儺、加葉。”
“弟子在。”兩位尊者連忙出列。
“將大唐天子所贈經文收於藏經閣中。”
“是。”
兩位尊者搬著經文就走了。
路上,加葉不知想到了什麼,向著阿儺說道:“我二人以後就喚搬經僧人。”
阿儺則是嘿嘿一笑,道一聲:“一會兒去了藏經閣,且先看看有沒有我二人會寫的錯漏之處...”
“師兄的意思是?”
“此等留名之事,自然要快人一步,搶佔先手...否則,平白失了我等這便利機緣。”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加葉又說了一句:“我二人不如干脆晚些回去,或也能避過與三藏法師辯經之難。”
阿儺更是感慨了一句:“可惜三藏法師已經取了真經返回大唐,否則這‘靈山辯經’,恐怕也得算在九九八十一難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