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大明川樹橋公園

第七章 武昌行

“竟有此事!”聽兄弟把話一說,楊晨忍不住叫出聲來,之前因為得知楊震趁夜去姚家想對其下手所產生的擔憂和不快都暫時被他拋到了一旁。

自姚家回來,楊震就叫醒了正自熟睡的兄長,把自己聽到的事情原委說了出來。楊晨開始還很是埋怨地說了他幾句,但隨後注意力就被姚家將在此次鄉試時舞弊一事所吸引。在沉默了一會後,他才又道:“怪不得,怪不得姚家之前要做這許多事情,原來這根由卻在此處了。我一直都有個疑問,覺得即便得了這個名額,以姚仲廣的學識也不可能中舉,原來他們早有準備。”

楊震也點頭:“是啊,現在一切都說得通了。也幸好我探聽到了這個訊息,不然一旦真叫他們得逞,以姚家的小人行徑,咱們今後的處境可很是不妙。”

“是啊……”楊晨不無慶幸地跟了句,但隨即又道:“可即便我們現在知道了又能怎樣?我們又不是官府中人,現在也只是知道一點風聲,難道能借此告發姚家不成?如果我們真這麼做了,憑姚家的人脈也足以大事化小,而我們所告不實,反而會被他們反咬一口……”

楊震嘿嘿一笑:“我卻不這麼看,不然就不會空手回來了。”他說的是實話,如果不是有後續的想法,如今這情形就更給了他殺人的理由,他是不可能坐視姚家再得好處的。

“你呀,怎麼總是滿腦子的打打殺殺呢。居然就敢深夜潛入姚家,若是被他們發現了,那可如何是好?而且殺人哪是那麼容易的。”見他這麼說話,楊晨又有些擔心地數落了起來:“你今後可不能再這麼魯莽了。”

見大哥又開始數落自己,楊震趕緊轉移話題:“大哥,你就不想聽聽我是怎麼打算的麼?”

“嗯?你當真有了應對此事的法子?”

“不錯。其實大哥你剛才所說也是正理,現在我們若是告發他們,無憑無據的官府根本不可能受理。即便官府真受理了,以姚家在江陵的地位,也足以把事情擺平,到時候他們沒有了把柄,反過頭來必然要對付我們。所以現在我們絕不能把此事挑明瞭。”

“那你是打算等他們去了武昌後再告發?”楊晨可不笨,一下就猜到了兄弟的用意。楊震也不隱瞞,點頭道:“不錯,而且我打算就去武昌把此事挑明,就是在鄉試之時!”

“你要去武昌?”楊晨略皺了下眉頭,轉了下念頭又道:“這事可很嚴重哪,你憑的什麼確信可以成功?”

“大哥你也身為士子,難道會不知道士子的心思麼?只要讓他們知道有這麼個可能,自然有的是落榜之人跳出來鬧事。到時候一旦事情被查明,別說是姚家,就是張家,也不好應付哪。”

沉吟半晌,楊晨也不得不承認他說的有些道理。而且情勢到此地步,似乎他們也沒有其他選擇了。不過他還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如還是由為兄去武昌吧,畢竟與那些士子交談還是我順手些。”

“不,大哥你不該去。”楊震卻立刻搖頭,並給出了理由:“姚家做賊心虛必然會隨時關注著我們,大哥你太過顯眼,一旦離開江陵必然打草驚蛇這是其一;其二,大哥你今後還要科考,若是此事被傳揚了出去,將來那些官員會怎麼看你?此事一發,必然牽連甚廣,到時候大哥你再想以此入仕可就難了。所以還是由小弟我去吧,反正我一直都不曾在人前露臉,你大可還當我在養傷。”

“這……好吧。那你此去可一定要小心在意,切勿再生什麼事端。如果事情為難,那便算了。”楊晨思忖之後,也覺得兄弟所考慮的很是在理,便只得答應下來,但還是忍不住囑咐道。

楊震見兄長答應,便笑道:“大哥放心,我省得的。這事我一定把它辦得漂漂亮亮的,好叫人知道誰敢欺到我們楊家頭上,絕沒有好果子吃!”

兄弟二人隨後又商議了一番,眼見天色漸白,楊震也不耽擱,就要啟程去武昌。楊晨趕忙勸阻:“如今離著鄉試還有段時間呢,此時趕去也太早了些。而且你一夜未睡,實該好好歇息,等過兩天再走也不遲。”

楊震卻不這麼看,他覺得雖然他們兄弟所討論出的主意不錯,但為防萬一還必須再想一套方案出來,而這或許得到了武昌才會有所眉目。所以他必須提早趕到那兒有所綢繆才是。

在他的堅持下,楊晨只得答應讓他早日上路,但卻以為他準備盤纏衣物的理由讓楊震在家中多待了一日。

直到次日清晨,楊震才背了一隻包裹,帶了五兩銀子,踏上了前往武昌的道路。別看只是五兩銀子為盤纏,在這個時代已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也是楊家這幾年裡所積攢下來的所有家財,只因知道此去極為關鍵,楊晨才會傾其所有。在出發前,楊震又特意叮囑兄長一定要看好了墨兒,同時又和聞訊而來的阮通打了招呼,著他幫襯一把,這才踏出了離鄉的第一步。

雖然原來的楊震並沒有去過武昌,而眼下的楊震甚至連江陵縣都沒有踏出過,但對於他這個擁有五百年後記憶的人來說,從江陵去趟武昌只是尋常。

這一路行來,楊震不但對這個時代良好的自然環境與空氣質量有了更近一步的瞭解,也對湖廣一帶百姓的生活有了更深的掌握。比起後世,這時的人遵循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習慣,太陽尚未落山,這官道上就已沒了人影。為了不出現什麼意外,再加上並不趕時間,他也一路曉行夜宿,終於在十日後趕過了五六百里的路程,來到了武昌城外。

這武昌城早在三國時便已立城,經歷千年變遷,到大明洪武朝時又由時為江夏侯的周德興增拓城池至二十餘里,成為了眼下的這座湖廣首府。其實對楊震這個帶著後世記憶的人來說,對武昌最深刻的記憶還是那次起義,當然這卻是後話了。

站在足有三丈多高的城牆之前,用手抹了把因為天氣炎熱加上趕路而生的汗水,楊震長長地舒了口氣,可這心裡卻並沒有因為來到這裡而有所放鬆。這一路行來,他對此次之行進行了一番推演,卻發覺想要把姚家舞弊一事透露出去還是有些難處。

他可不是什麼權威人士,與那些赴考計程車子更是沒有什麼交情,怎麼能叫對方相信有這一事呢?他總不能拉著一個陌生人就把此事告訴他,並叫對方憑此去和官府鬧吧?

十天下來,楊震也沒有想出個妥善的法子。現在想來,他覺著還是自己把此事想得簡單了,他終究不是這個時代的人,經驗不足哪。若是後世,只需要把掌握的情況往網上一發,再發酵一下,就足夠姚家喝上一壺了。但既然都來到了武昌,就沒有退縮的道理,大不了在開考時上某個衙門檢舉一下,看能不能把事情鬧大。

沒有再糾纏於此事究竟該如何做,楊震邁步踏進了武昌城。此時因為臨近鄉試,城中人口比往日更多了許多,滿目看去全是頭帶方巾計程車子與陪伴其左右的家奴書童。更有許多頭腦靈活的百姓販賣起了文房四寶等考試必備之物以及前幾次科舉時的呈文範本,使得整個武昌城都被書香與銅臭所浸染了。

相對於如何把姚家舞弊一事曝出來,楊震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卻是自己的住宿問題。因為多了這許多外來計程車子,城中大小旅社客店都已住得滿滿當當,就算他肯花錢,也找不到客房棲身了。

無奈之下,楊震只得花錢在城西一家百姓院中租住了一間房子落腳,這還是因為此處離著城中心的貢院較遠,沒有士子搶先訂下才給了他這個機會。

待到次日,楊震才去了各處尋找機會,看能不能把訊息散播出去。可現實卻叫他失望了,因為幾圈下來,就連與這些士子們搭話的機會都沒有叫他尋到。

之後幾天,情況也是一般,這讓楊震大感頭疼,難道真要在開考當日去某個衙門擊鼓不成?這麼想著,他就不自覺地來到了城中衙門聚集之地,眼看著時已近午,他信步走進了一家叫登第居的酒樓,一面用飯,一面看能不能尋到機會。

但很快地,楊震卻又失望了。雖然他找的這家酒樓因為名字好而有大把計程車子前來,就連與他拼桌而食的兩名客人也是士子打扮,可他卻依然無法與這些人說上話。這固然有他的裝束看著只是尋常客商,使士子根本沒有與他說話的關係,也因為他根本就插不進這些人的話題的緣故。

這些士子坐在一堂高談闊論,說的都是些科舉佚事和書中見解,這些楊震是半點都不懂的,卻讓他怎麼參與進去呢?現在想到兄長所言,楊震倒覺得他是對的,或許此時楊晨與這些人一番說話,再把姚家一事巧妙一提,倒有可能傳播出去。

“看來我還是太自以為是了。”楊震吃著面,苦笑著想道,不知接下來該如何辦才好了。就在這個當口,在他左後方的一段交談卻引起了他的注意,叫他不自覺地放下了筷子,豎耳傾聽了起來。

人氣小說推薦More+

黃巢挽天傾
黃巢挽天傾
黃舉天穿越唐朝,魂附著名落榜生黃巢之身。他時刻謹記 “打進長安比考進長安容易”,自幼默默佈局,精心籌備。原計劃在科舉之路上循規蹈矩,先經歷一番落榜之痛。 再借由對官場腐敗的深切體悟,吟出那句 “我花開後百花殺”,讓大唐帝國換新天。誰知蝴蝶翅膀煽的太大,首次參加科舉便榜上有名。 一想到這些年暗中積攢的糧草、精心訓練的私兵,黃舉天拍案而起:“既已高中狀元,造反必須換個理由!”
平生假寐
我死遁後主角瘋了
我死遁後主角瘋了
正文已完結 正文雙結局,內有oe結局分支,注意看作話提醒及目錄標註,謝謝大家支援 一句話簡介: 關於我穿書之後身死道隕,完成任務後愉快地死遁回家,結果被告知“主角因為你死了所以瘋了你任務失敗了趕緊滾回去上班哈哈哈”這件事。:) × 衛停吟穿進了一本憋屈修真文,成為了主角的刻薄二師兄。 文裡,主角爹不疼娘不愛,受盡白眼欺辱冷待,是全師門的笑話。 二師兄雖又強又美,人卻賤得很,說話很毒,也愛欺負主角。
莫尋秋野
異域將軍的傳奇一生
異域將軍的傳奇一生
我是一個將軍,可惜,我只是這異域之地一名罪惡昭著的將軍!是前半生的經歷造就我後半生的罪惡,我親愛的爹孃、姐姐、最愛的青梅竹馬都是失去了,我怨上天的不公,但我無法改變,為了活命,為了身存,只能逃避到異國他鄉。 在這異國他鄉,我實現了將軍夢,過去的仇恨一度讓我失去了自我,讓我走錯了路,但我骨子裡的真善美是不會丟失的!
那年秋風知落葉
韋小寶玩轉三國
韋小寶玩轉三國
面對狡詐多疑的曹阿瞞、義薄雲天的關雲長和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等等這些東漢末年的風雲人物,滑溜機敏的韋小寶是否還能事事逢凶化吉、處處得心應手? 且看小白龍韋小寶如何玩轉三國。。。。。。
蓬萊貝二
隱世村長,滿朝文武為我打工
隱世村長,滿朝文武為我打工
秦牧穿越大貞皇朝,成了一個小村長。 花費五年時間,把村落打造成人間天堂。 本想做個與世無爭的閒雲野鶴。 可勳貴巴結他。 皇子也想跟他結拜當兄弟。 就連公主也哭著喊著要嫁給他。 一個不夠,還來倆。 皇帝也來湊熱鬧,說什麼也要讓他封公拜王!
皖南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