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欽載印象裡的旱災,大約便是“缺水”,直觀的畫面是乾涸的河床,開裂的土地,以及面黃肌瘦衣衫襤褸的百姓。
這些印象當然沒錯,可旱災不僅僅只有這些畫面。
當土地上明明種著糧食,卻估摸出糧食的產量少得可憐,明明該舉家背土離鄉,卻不得不留在故土等待這點可憐的糧食成熟……
這種整日沉浸在絕望裡的心情,除了可憐的農戶,應該沒人嘗過。
李欽載沿著田埂慢慢遊走,他很認真地觀察每一畝田地,他甚至試圖數清楚每畝地的麥穗數量,預估今年的畝產。
越數心中越發涼。
如今已快夏末,等到秋收之後,這點糧食絕對無法養活一家人,那時會出現大規模的流民離鄉逃難。
那將是一場災難,關乎百姓生死旳災難,也是大唐朝堂和官府的災難。
蹲在田埂邊,李欽載忽然道:“阿四。”
“在。”
“你家也是種地的,看看這田地,今年收成如何?”
劉阿四露出慘然之色,搖頭嘆道:“沒指望了,地裡收成大約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一,或是四分之一,麥穗根本沒長好,很多顆粒都是空殼。”
李欽載沉聲道:“若地主免租,官府免賦,地裡的糧食一粒不少都給農戶們,能過得了今年嗎?”
“也不成,五少郎,這根本不是減租減賦的事,待到秋收之後,便是一場大饑荒。”
李欽載沒吱聲了,呆怔地注視著眼前這片沒有生機的土地。
良久,李欽載起身道:“走,去村子裡看看。”
走進村子,李欽載愣住了。
原本他以為村子裡人人呆坐,狀如行屍走肉,或是婦孺嚎啕大哭,男人沮喪捶地。
然而村子裡並沒有這些畫面。
他看到的是一片熱火朝天。
婦孺們不論大小強弱,皆挑著擔匆匆進出,有的在井邊排隊汲水,有的則拎著空桶走向不知名的遠方。
男人們上身精赤,五六人聚成一堆,正在喊著號子,用一根尖銳的原木齊力在地上鑽洞打井。
更多的人在田埂便不停揮舞鋤頭挖溝渠,田埂漫長而遙遠,偌大的工程令人絕望,可漢子們仍然不知疲憊地揮灑汗水,像一群執拗的愚公,非要挖開一條通天的溝渠。
炎熱的烈陽下,不時有人中暑暈倒,被人抬到樹蔭下扇一扇,敷一敷臉,醒來喘口氣,掙扎著起身繼續幹。
李欽載被眼前的畫面震驚了,他沒想到古代的農戶們竟如此不服輸,面對必敗的結果,他們像一支衝向千軍萬馬的孤騎,仍敢與老天一戰。
前世書本上總說勞動人民如何勤勞勇敢,李欽載一直以為那隻不過是一句修飾,畢竟生長在城市裡的他,從未親眼見過。
今生今日,他終於見到了。
畫面很震撼,面對註定的結果,連活了兩輩子的李欽載都感覺絕望的時候,農戶們卻沒有絕望。
他們仍在咬牙與天爭命。
這一刻,李欽載終於明白了,造就大唐盛世的,不是朝堂君臣的所謂英明,而是這些籍籍無名的底層百姓,他們才是真正為盛世奠基的人。
慢慢走近一口井邊,李欽載露出笑容,蹲在一位老人身邊。
老人大約六十多歲,在這個人均壽命不長的年代,算是村裡的宿老了,李欽載觀察半天,看得出老人的工作比較清閒,他負責井邊維持秩序,評估每個打水的人力氣大小,決定他們一次挑多少水。
“老人家,忙著呢?呵呵。”李欽載笑著招呼。
老人睜開渾濁的眼睛,見李欽載一行人穿著短衫獵裝,還牽著馬,一眼便看出他們是城裡的權貴,於是不敢怠慢,正要起身行禮,被李欽載托住了胳膊。
“老人家莫客氣,折煞晚輩了。”李欽載急忙道。
老人家嗯嗯半晌,含糊地道:“貴人有何見教?”
“見教不敢,就是想問問今年地裡的情況,還請老人家不吝賜教。”
老人上下打量他:“貴人是城裡的官兒?”
李欽載失笑:“哪有我這麼年輕的官兒,不過是個無所事事的閒散之人罷了。”
老人嘆了口氣,道:“今年怕是撐不過去了,老天不想給咱活路呀。”
李欽載神情凝重地道:“旱情很嚴重嗎?”
老人指了指遠處的田地,道:“嚴不嚴重的,貴人也看見了。”
“若是地主免租,官府免賦,能撐得過去嗎?”
老人搖頭:“地裡收成少了一大半,縱是賦稅全免,家家戶戶都難撐過去,打下的糧食約莫能撐兩三個月吧,不到年底就得鬧饑荒了。”
李欽載指了指遠處熱火朝天的農戶們,道:“他們在幹啥?”
“想方設法弄水,打井也好,挖溝渠也好,都是為了活下去,老天爺不給活路,咱們自己不能等死。”老人眯著眼,臉上的悲喜被滄桑的歲月遮掩,
“老朽活了幾十年,大大小小的災禍見多了,澇災,旱災,蝗災,雪災,飽一頓飢一頓撐了過來,能活下來便是大幸,我這個歲數,已活夠了,可憐這些娃娃們……”
遠處,男男女女們仍在拼命地幹活,大老遠挑來兩桶水澆進地裡,連個泡都不冒,開裂的土地瞬間將水吸光,地上又是一片乾涸,像惡魔詛咒的大嘴。
李欽載沉默地看著這一切,嘆道:“老人家,官府不會坐視不理的,很快會有賑災的政令頒下來。”
老人搖頭:“政令是政令,聽說幷州城裡的糧食都賣成了天價,有錢都買不到,那些奸商將糧食囤積起來不準賣,就等著糧食歉收後大賺一筆,官府不一定管得了。”
李欽載眼中的瞳孔微微一縮,臉上卻佈滿了笑容:“幷州城的糧食賣成了天價?很多商人囤積糧食嗎?”
老人嗯了一聲,道:“前日村裡老五家的帶了幾十文錢,全家多年的積蓄打算進城買點糧食,應付馬上要來的饑荒,進城一打聽,一升米賣二十文,呵,攢一輩子的錢,還買不起一升米,咋活?”
李欽載好奇道:“以前一升米大約多少錢?”
“糧價沒漲以前,一升米約合四文錢,黍米更便宜,還沒到秋收呢,已經翻了好多倍,活不起呀。”
身後的劉阿四等部曲聞言,皆露出怒容。
李欽載卻不動聲色地笑了笑,然後認真地道:“老人家放心,官府會把糧價打下來的,而且大災之地,必有賑濟。”
老人渾濁的眼睛盯著他,訥訥道:“貴人是官兒吧?幷州城裡的官兒?”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