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皓入了萬道所在之地,若能常駐其中,便能成就亞聖的道果,可惜他剛一進入此地,就被打入下去,這說明他終究是底蘊不足,無緣亞聖的境界。
“不是自己辛苦得來的修為,終究是不穩,姜皓這次突破,怕是成不了亞聖了。不過,他好歹也曾踏足過亞聖的境界,雖然只是一瞬,可以為他的未來打下了根基。”
“只等他把那外力完全煉化,徹底化成自己的修為,就可再次進行突破,踏足亞聖的境界。”
雷祖看到姜皓從萬道之地跌落的一幕,不無失望的說道。
他是初代人族,歷經太古、遠古、上古三個時代而不倒,可以說是人族的活火山,見證了人族崛起的全過程,見多識廣,在第一時間,就對姜皓的這次突破做出了總結。
本來是有希望突破成亞聖的,可那突然多出來的修為,終究不是他辛苦修煉出來的,以至於根基不穩,無法踏足亞聖的境界。不過,等他把這突然多出來的修為煉化,自可輕易的踏足亞聖領域。
這段時間並不會太長,最多也不過萬年而已。也就是說,萬年之後,人族就會多出一尊亞聖強者來,這不可謂不是一件大喜事。
“確實容易了一些,雖然不是很多,但容易就是容易。”
暗中,不少大神通者都是露出喜色,確認了自己心中的猜測,隨著無垠星空的修復,突破混元境界確實變得簡單了。
當然,他們找的參照物件,並不是自己。
他們這些大神通者突破的時候,是在遠古時代,那個時候洪荒天地雖然破碎了,可主體還在,不像現在這般,封神過後,天地再次破碎,只剩下了四大部洲。
所以,他們那時突破,要比現在容易很多。故而,他們選擇參照的物件,是西天如來佛祖。
西天如來佛祖,準聖大圓滿的修為,也是上古時代結束後,唯一一個嘗試突破大神通者境界的存在。
結果不容置疑的,他突破失敗了,沒能踏足大神通者的領域。若非如此,他現在就不是準聖,而是大神通者了。
也正是因為如來佛祖的突破失敗,這洪荒的大神通者們意識到,天地真的變了,修道越來越難,就是突破混元大羅金仙,也比他們那個時代難了數十倍。
若非如此,以如來佛祖的底蘊與出身,如何會突破失敗呢?要知道,如來佛祖可是多寶道人所化,而多寶道人的本體可是紫霄宮外的分寶巖,論及跟腳,還要勝過很多紅塵客。
這樣的存在都能突破失敗,說是混元之路已斷,都一點不為過。
上古之後,天地徹底破碎,混元之路斷絕,連如來佛祖這樣的存在,都無法踏足大神通者的領域,可見修道之難,前路斷絕並非說說而已。
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不如如來佛祖的姜皓竟然能突破成功,這無疑證明,隨著無垠星空的修復,那本來已經斷絕的前路,此刻已經修復了部分。
“嗯,確實變得容易許多,只比我們那時突破困難一點。”
“這估計是因為無垠星空剛剛修復的原因,等過上一段時間,大約十幾二十萬年之後,星空逐漸趨於穩定,那時突破估計會變得更容易,和我們突破時差不多。”
有至聖強者開口,依照自己的經驗做出了判斷。
隨著無垠星空的修復,突破的難度,大約迴歸到了上古時代的程度,等再過一段時間,就能恢復到遠古的層次。
“如此看來,修復破碎的洪荒天地,確實對我等有益。倘若天地能夠重回太古時代的鼎盛期,那以我們的積累而言,踏足混元大羅金仙的境界,也只是時間問題。”
“我也覺得如此,重塑洪荒天地,要比什麼仙界佛界計劃靠譜多了。”
“起碼,重塑洪荒天地,哪怕沒能重回巔峰期,也能保證突破混元境界比遠古時代容易。”
“可是又能保證,仙界誕生後,情況會比遠古時代更好?別費盡心機打造好仙界後,卻發現只是讓天地大環境重回遠古時代,那努力半天,不就是全白忙活了嗎?”
】
“至於佛界計劃,那就更不靠譜了,仙界成功率都不高。我看啊,佛界能重回上古時代的環境都夠嗆。”
在未知的虛空深處,一尊尊大神通者匯聚,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著。
這些大神通者,有別於東勝神州的那些大神通者們,他們對於仙界計劃很是不看好,因為這裡面的未知太多了。
與其打造仙界,不如重塑洪荒天地,這樣更加的穩妥。不過,在一開始,他們對於重塑洪荒天地,也是顯得很遲疑,不認為這能夠成功。
可如今,看到姜塵重塑無垠星空後對天地的影響,他們堅定了信心。
重塑洪荒天地,確實是對他們有利的,只要確定了這一點,他們就有了行動的動力。
……
…………
天道空間之中,姜皓從萬道所在之地跌下來後,就再也沒上去過,那數之不盡的規則與他糾纏在一起,將他牢牢的鎖在此地。
這並非是壞事,而是好事,與這些規則交纏間,他對於天帝的認知越來越深刻了,身體開始慢慢混元化,身上的氣息也越來越強,逐漸超出了混元的境界,踏足了大神通者的領域。
至聖強者之所以不願突破,就是因為與常駐天道空間有關,這也算是一場天大的機緣,也只有在如此特殊的境界,才能常駐天道空間,與那萬道交融。
至聖強者停留此境,就是為了參悟那萬道玄妙,以此來加深自己的積累。
太古時代,準聖強者雖然能直入混元大羅金仙的境界,可剛剛突破之時,也不過混元一重天而已。
可太古之後,雖然多出了一個大神通者的境界,然大神通者突破,一般都是混元兩重天起步。
這就是因為,他們在天道空間有了很深的積累的緣故。天地破碎,確實是劫數,可未嘗不是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