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隆!
混洞顫動,更強的壓力襲來,將那魔神殘念,重新壓得縮回了黑色大陸之中。同一時間,黑色大陸顫動,面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縮小起來。
轉瞬之間,就被那股強大旳壓力,壓得從無窮大,變成了拳頭般大小,且還在繼續壓縮著。
最後,這塊黑色大陸被壓縮至極限,轟然爆開,化成無數縷精純的精氣向四面八方逸散。
“煉!”
心中一動,姜塵以人族煉丹要訣收攏這些精氣,使之聚成一團,以混洞為爐,經過道火煉製,化為了一枚龍眼大小的丹丸。
“好丹藥!”
收起混洞,姜塵將那丹藥取來,放在眼前看了一會兒,忍不住出聲讚道。
丹成絕品,上有道紋環繞,先天不滅靈光升騰,一看就知不是凡物,乃是傳說之中的道丹,大道之丹,比之當年姜塵煉至的九天神丹,玄妙了不知道多少倍。
此丹蘊含的力量,也是超乎想象,為混沌魔神的血肉精華所化,品質比天地本源還要高,蘊含部分大道之玄妙,若有道君圓滿級別的高手吞服此丹,有超過五成的希望,修成先天道尊的境界。
“這枚丹藥,還不夠完美,缺少一些火候,若是再用心煉製一番,還能變得更強,化為一枚道尊丹,任何道君吃了,立即就能修成先天道尊的境界。”
姜塵覺得,他手上的這枚道丹,還有進一步上升的空間,剛才他煉製此丹的時間,還是太短了。若是繼續淬鍊下去,藥效會更強。
“太陽神殿內的那些老祖,閒著也是閒著,改日讓他們出手,幫我淬鍊此丹,以增強它的藥效。”
此丹對姜塵來說,作用不是很大,可對別人來說就不一樣了。能讓人一步修成先天道尊的丹藥,完全可以說是絕世道丹,價值極高。
姜塵要是願意,放出訊息來,不知會有多少高手拿著先天靈寶來與他交換。也就是說,此丹的價值還要在一些先天靈寶之上。
不過,姜塵卻是沒有時間繼續淬鍊此丹了。想要將此丹煉製完美,具有足夠的火候,起碼也需上百年的時間,他哪來的這麼長時間?
所以,姜塵決定改日尋個功夫,去一趟太陽神殿,讓這裡面的老祖們幫他淬鍊此丹。
“此間事了,我該前往東海,去尋找那剩下的十一顆定海神珠了。不過,在此之前,我得先返回蒼山一趟,好將聚仙鍾掛在上清宮。”
處理完天魔淵的事後,姜塵腳步不停,轉身出了湯谷,往蒼山所在的方向趕去。
道尊速度,何其之快,出了湯谷後,姜塵只是向前邁出了一步,身影就已經出現在了蒼山之外。
時隔多日,姜塵再次返回蒼山,環境已是大為不同,與往常的遠離人世相比,蒼山所在的地域多了許多生機,更是有炊煙升起。
這都是張道陵的成果,自從姜塵當了甩手掌櫃,把上清宮的事全都交給他處理之後,他非但廣開山門招收弟子,更是往蒼山腳下遷徙來了一些人口。
蒼山真的很大,縱橫足有億萬裡之廣,雖然大多都是山峰,但那山與山之前,卻也存在著巨大的平地,足夠無數的生靈在此繁衍生息。
張道陵接管上清宮後,第一件事就是從各地收攏難民,將他們遷徙至蒼山,讓他們於此地繁衍生息。
而隨著人口的匯聚,周圍的氣運自發的朝這裡匯聚而來,使得上清宮的氣運愈發興盛了。
人多勢眾,可不是說說而已。聚人成勢,只要匯聚的人夠多,便能匯聚成大勢,從而衍生出氣運,有了角逐天下的資格。
上清宮與短短百年之內,就是匯聚了不知道多少人口,形成了滔天大勢,氣運自然愈發的鼎盛了。
姜塵雖然很忙,但也不急於這一時,反正他也好久沒有看過蒼山與上清宮了,正好趁此機會,好好的看一看此地,看看他的弟子把此地治理的如何。
蒼山很大,適合人族居住的地方也很多,雖然被大山隔開,但仍有十萬裡,百萬裡之大,被上清宮弟子遷徙來的人族就在此繁衍生息。
而百年的發展,也讓這些人族的勢力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最顯著的,就是平地上多了很多城池,有士兵的身影閃現。不過百年,這些人族聚集地上,就已經衍生出了國家,推行了很多政策。
姜塵在蒼山上行走,挑了個最大的國家,朝那裡走去,想要看看此地的風土人情,與南瞻部洲有何不同。
…………
“嗯,這是城隍廟?!”
“有上清宮弟子,開始走北陰酆都之道嗎?”
路過一人口極為繁華的城池時,姜塵見下方的百姓都在朝某一地匯聚,不由心生好奇,想要看看他們到底在幹什麼。
然後,他便看到了一座莊嚴的神廟,上書“城隍”二字。
這是城隍廟!
何為城隍?就是守護城池之神,專責這一地區的大小陰間事務。各地的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甚至是由當地的老百姓自行選出,選擇的標準是殉國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是正直聰明的歷史人物。
這是姜塵開創的北陰酆都神系,在他的設想之中,要在每一個城池之中,都設下城隍廟,冊封城隍神,在守護城池的同時,也負責此地的陰間事物,以緩解幽冥界的壓力。
三界真的是太大了,無時無刻不在有人死去,而這些人死後,靈魂都要前往地府,由陰司判定,是賞賜罰,是繼續輪迴,還是送往天庭,亦或者是打入地獄……
陰司的人手就這麼多,可每日都要處理無數事物,難免會忙不過來,久而久之,就會滋生混亂,使得鬼界不寧,從而影響到人間,使得人鬼失衡,天地漸漸生出紛亂。
城隍體系的出現,就是為了緩解陰司的壓力而生,地上的生靈死後,其生前罪孽,死後該往何方,皆由城隍來判定,隨後彙報於陰司,如此一來,地府的壓力自然大減。
當然,這個體系好歸好,可卻會削弱地府的權柄,等於是從地府的身上挖肉,地府未必會同意。
但是,地府同不同意關姜塵什麼事,地府又不是他的,再說了,他開闢出城隍神系的目的,未必就沒有與地府奪權的意思。
幽冥界,有一個聲音就夠了。眾人死後,也只需聽到一個人聲音,那就是酆都大帝的聲音。至於地府,註定腐朽的政權,終將會被他所淘汰。
北陰酆都大帝,鬼神之主,這才是幽冥界天定的主人。
在天,上乘紫微星。在人,與人皇相對應。在地,他是鬼神之主。故而,酆都大帝成為幽冥界之主,實乃實至名歸之事。
酆都大帝,或許也是受到紫微星眷顧的命格。自從被上清聖人開啟思路之後,姜塵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事。
人間天子秉承紫微天命而生,那鬼道帝皇豈不是一樣?
要知道,酆都大帝的身上,可還頂著一個紫薇大帝化身的名頭。照此算來,酆都大帝也是紫微天命眷顧之人。
凡事都要做兩手準備,這樣的話,一路不成,還有另一條退路,不至於徹底斷絕希望。
人間天子是一手準備,酆都鬼帝亦是一手準備。而酆都鬼帝這條路,姜塵很早之前就在謀劃了,眼前這座城隍廟,就是成果。
當年,姜塵於上清宮悟道,為眾弟子創造了兩大法術體系,其一,是神霄體系,以雷法為主,修煉這條體系的弟子,可前往神霄府任職,掌握天地刑罰之權。
而第二大體系,便是北陰酆都體系,以鬼道為主,修煉這條體系的弟子,化身為城隍,執掌一地權柄,賞罰善惡,驅神馭鬼,以積累功德。
神霄體系還好,是正經的仙道路子,可北陰酆都體系,這是姜塵特意為死去的弟子準備的,名為仙道,可實際上卻是披著仙道皮的神道。
當時姜塵的想法很簡單,活著讓你修煉仙道,你若能成,便不會死。可你要是死了,就說明你不適合修煉仙道,那便轉修神道吧。
……
“城隍!”
望著眼前的城隍廟,姜塵的眼神很是深邃。城隍廟,只有蒼山這片地域才有,其餘的地方並沒有。
因為姜塵並沒有將它普及開來,他本就是在蒼山試行此道,若結果可行,那便推廣至整個三界,若不可行,那便要總結經驗,反省為何不可行。
看此地城隍香火鼎盛,且百姓進出往來之間,紛紛面帶喜色,不見懼色,顯然是發自內心的信仰於他。由此可見,此地城隍還是可以的,盡忠職守,這才獲得了百姓的認可。
姜塵沒有上前詢問,一個城隍也看不出來什麼,站在原地,身體雖然未動,但他的視野確實越來越高,很快就將整個蒼山盡收眼底。
與此同時,蒼山之內,那一座座城隍廟,一個接一個的在姜塵眼前浮現,快速的串成了一條線,微微的綻放光芒。這些光芒,有強有弱,主要以赤色為主,黑色為輔。
姜塵看了一眼,發現赤黑相間的光芒之中,黑色只佔據了極為微小的一部分,連數萬分之一都沒有,不由長舒了一口氣。
上清宮的弟子還是可以的,品德不說高尚,但也能安分守己,不做壞事。
城隍廟為陰中之陽,是神道在外的顯化,雖位於虛幻,但卻擁有干涉現實之力,故而以赤光顯化,赤光越是純正,威力也就越大。而那黑光,便是業力所化之光了。
天道審判,尚不能做到十全十美,更別說是人了。上清宮弟子成為城隍之後,哪怕秉公執法,也會引起部分人的不滿。
更別說,秉公執法這件事,本身他就說不清,無論怎麼判,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讓所有人滿意。
心生不滿,便有怨氣,些許怨氣沒什麼影響,可要是怨氣多了,就會生出種種變化。
城隍廟外,赤光之中的黑光,便是怨氣所化。黑光越盛,怨氣越多,民憤也就越多,說明城隍並沒有想的那麼好,有嚴重的失職行為,這才使得民怨沸騰。
當黑光徹底壓過赤光之時,便會衍生出巨大的劫數,都屬於城隍體系的劫數,哪怕度過了,也會元氣大傷,度不過,直接成為歷史。
不過,目前看來,這些城隍的表現還是令人滿意的,沒有辜負姜塵的期望。
“這些人很不錯,就是北陰酆都體系目前還存有缺陷,按理來說,城隍積累到足夠的功德之後,就會往上升遷,前往幽冥界開闢神域,化為一方鬼神繼續修行。”
“然而,目前幽冥界的局勢不明,地府的人好不容易弄死了上代酆都鬼帝,徹底的掌握了幽冥界的權柄,肯定不願我入場分一杯羹。”
“上清宮的弟子若是貿然前往幽冥界,勢必是遭到地府的排斥,前途不明啊。”
“這是個麻煩,改日有機會還得前往幽冥界,看看有插手的機會。”
姜塵有些無奈,覺得自己就是個勞碌命,人間的事還未解決,幽冥界的事已經接踵而來。
“哎……”
搖頭嘆了口氣,姜塵繼續向前,檢視此地的情況。觀察氣運,只能看個大概,而具體的情況,還是得親眼看看才能確定。
從人群中來,最後還是要往人群中去,可不能脫離人群太久,不知下層人群的疾苦。
城隍神的職責很多,不僅是守護城池,管理此地陰間之事,還要保佑此地風調雨順,不受妖魔侵襲。附近的山野精怪,土地山神,按理來說,也是要受當地城隍管轄的。
不過,蒼山是姜塵的自留地,天庭的人手還插不到這裡,故而此地並沒有土地山神。
否則的話,城隍神與山神土地之爭,也是一場大麻煩,很大很大的麻煩。不僅牽扯到了玉帝,還要牽扯到天皇。
山神土地這類的神明,其實是歸屬於天皇大帝統治的,故而,天皇大帝又有萬神之主的稱呼。可事實上,山神土地卻全是玉帝冊封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