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七歲老朱你讓我監國筆趣閣

第七十九章 風波擴大,道衍出手!

國子監。

地處金陵欽天山,又名雞籠山。

這裡是大明最高學府。

國子監的學生,主要是皇親國戚以及一干官員子弟。

除此之外,便是沒有考上進士的一部分舉人,透過篩選之後,進入國子監,稱為“舉監”。

以及在地方上聲望很高的儒生,透過推舉進入,稱為“貢監”。

整體上來,入學要求非常嚴格。

一般的人,連國子監的門都摸不著。

朱元璋創立國子監之後,又接著創下歷事監生制度。

凡是國子監的學生,即使科舉不中,只要下去“歷事”,經過考驗之後,便可以入朝為官。

享受著如此之好的待遇,國子監的學生,自然也都自視甚高。

而他們最喜歡做的事,一是寫詩賦詞,二便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了。

今日,一群國子監的學生,正在清談。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當真寫得好!”

一名學子眺望著遠處漸漸落下的夕陽,感慨萬千。

另一名學子笑道:“南王殿下被當世大儒方孝孺拜,被譽為當世第一才子,自非常人能及。”

“最難得的是,這可不是苦思許久的作品,而是在集賢樓中,當場出題,即興而作,竟能寫作如此佳句,南王殿下之才,直如長江之水。”

幾人都不吝讚揚。

言談之間,對朱允熞欽佩不已。

也難怪。

如今朱允熞的大名,在文壇上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上至國子監的祭酒,翰林院翰林,下至販夫走卒,說書先生,青樓歌妓,都會吟一聲“滾滾長江東逝水”,唱一句“朱顏辭鏡花辭樹”。

聲名譽隆,粉絲自然也多。

這幾名學子,就是他的“粉絲”了。

“陛下封他為南王,是不是有意立他為儲君呢?”

一名學子突然問道。

另一名學子立刻接言:“這不明擺著的事嗎?何為南王?南面而稱王。”

“自古封王者,豈有這樣封的道理?”

“這不就是有意立他為儲君,讓他日後稱帝嗎?”

此言一落,又有學子疑道:“既然如此,為何不乾脆立他為儲君,卻要這般大費周章?”

旁邊的學子笑道:“南王是四皇孫,非是嫡長子。立他為儲君,有違立長不立幼的古訓,朝中的大臣,如何能接受?陛下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迂腐,迂腐!”立即有學子反駁道:“聖人並沒有說過立嫡不立賢,立長不立幼。”

“素來帝位傳承,之所以如此,無非是嫡長易分,賢卻難明。”

“可如今南王之才,百倍於其兄長,有目共睹,世所周知。”

“執掌天下,正合天縱之姿,自當立南王為儲君,又豈能為古訓所限?”

大明時期,保守派的思想仍佔絕大多數,但也不乏敢於挑戰傳統,打破陳舊觀念的人。

這名學子,便是如此。

他這番說出來之後,一時間,竟沒有人反駁。

“我聽聞如今市井當中,都在流傳“大明興,南王帝”,傳言南王本是天上的帝君轉世,合該當我大明皇帝。他若繼承大統,我大明就當興。”

“此事我亦有所耳聞。”

“我還聽說,金陵城的百姓,要集體上書朝廷,請立南王為儲君啊。”

“做得好啊!民心如此,看朝廷中那些老頑固還怎麼阻攔。”

“此事應由我國子監學生為之,且能落後於一群百姓?”

“說得不錯。真要上書,也應該是國子監帶頭。”

“這恐怕不好吧?立儲之事,豈是小可?非是我等學子所能輕易置言的。”

“怕什麼?聖意本就有意立他為儲君,我等順聖意而為,又何須顧慮?”

“對!那還等什麼,我等即刻就上書吧。”

……

國子監一群學生商議之後,當即決定,上書朝廷,請立朱允熞為儲君。

不過,大多數興奮無比的學子,並沒有注意到,有幾名學子的目光在相互對視,竟流露出一絲陰謀得逞的味道。

……

……

……

天界寺。

金陵三大寺,大報恩寺此時還沒有修建,靈谷寺因為朱元璋修建孝陵,下令遷址。

眼下的天界寺,就是金陵最大的寺廟。

朱棣回北平之後,道衍便在這裡掛了單,在寺中住了下來。

暗地裡,他手下仍有不少探子秘密行動,將打探到的訊息傳遞過來。

“今日城中數千百姓,集體請願,請立南王為儲君?”

“國子監數百學子,簽名上書,請朝廷立南王為皇太孫?”

“市井之中,發現魚腹藏書,言大明興,南王帝?”

“涼國公藍玉,率先上書,請立南王?”

“朝中勳貴武將,聞風而動,跟隨涼國公,請求陛下立南王為儲君?”

“文官,御史,也紛紛上書,言南王乃神童轉世,聖人再臨,當立為太孫?”

“連京畿大營的軍隊將士,也蠢蠢欲動?”

……

一樁樁,一件件的資訊,彙報上來,道衍立即便嗅到了一絲不一樣的風聲。

“朱允熞不應有如此之大的號召力,他不過七歲,在朝中也無根基。”

道衍搖了搖頭。

朱允熞除了詩名很盛之外,再就是做過上書請收商稅,殺吳忘庚一家等事情。

如果一個人寫詩寫得好,就有人說要擁立他為儲君,那一定是天大的笑話。

神器之重,豈是詩詞文章寫好就能授予的?

最無知的人,也不會這樣的認為。

但眼下這場請立儲君的風波,竟越鬧越大,那背後的原因,就很值得玩味了。

“不是朱允熞,朱允熞也不會這麼蠢,這等於是在逼當今陛下。”

“陛下是何等人物,豈會受人相逼?”

“這樣做除了引來雷霆震怒,不會有什麼好處。”

“那……”

道衍沉思著,突然眼前一亮。

“想不到啊!我原以為黃子澄、齊泰等人,都只知死讀書,不通世務,想不到他們竟然也能用出如此計策。”

“反其道而行之,以擁立為名,行捧殺之實。”

“不過,陛下會中計嗎?”

道衍沉眉思索。

旋即,他搖了搖頭,但臉上還有猶豫之色。

“此策並不算高明,我能看出來,陛下亦能。”

“但帝王之心,最是多疑。”

“縱是陛下能看透一切,也難免不在心中種下懷疑的種子。”

“如此一來,南王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既然如此,我何不再添一把火呢?”

“陛下已經立了三位皇孫為王,燕王再想立為儲君的希望,極為渺茫。”

“那將水攪渾,就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道衍思索著,眉頭漸漸舒展開來。

“來人!”他吩咐道:“我即刻寫幾封信,你等將其送入京畿大營的幾名將領。”

燕王帶兵多年,在軍中的威望頗高。

雖然燕王帶的將領,主要是邊軍,但也有不少人,調動到了京畿。

眼下藍玉已帶頭上書,再讓那些將領在營中暗暗鼓動一下,讓營中的將士,也都請求立朱允熞為儲君,水就真的攪渾了。

朱元璋可以傳位給朱允熞,卻絕不會允許有人從他手中“搶”!

疑慮的種子一旦種下,朱允熞還有希望當儲君嗎?

等事情塵埃落定,再反手告朱允炆和朱允熥一狀,指責他們兩人才是這次風波的罪魁禍首……

三人都先後出事,燕王朱棣就真的能坐收漁翁之利了。

道衍暗暗想著,一絲笑意浮上眉稍。

……

(本章完)

人氣小說推薦More+

漢官
漢官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天子雖為至尊,卻無總御之實,政出多門,權去公家。 宦官亂政,士族竊國,豪強並起,黨爭不休。外有胡虜、蠻夷窺視,內有天災、大疫橫行,生民何辜? 三國爭雄固然令人炫目,然則天下已然十室九空!漢室可亡,天下不能亡。 身為穿越者,魏哲表示壓力很大。但再難他也得劈開這渾濁的世道,令五胡亂華不再,老弱有命,婦孺可活……
江漢
隱龍記
隱龍記
在風雲變幻的江湖中,有一個聲名赫赫的組織——隱龍淵,乃是江湖第一大勢力。 你曾是隱龍淵中的一員,後因種種緣由選擇隱退。如今,你成為了冷霜的門客,常伴其左右,憑藉自身卓越的能力與智慧,協助她破解眾多案件。 然而,平靜的日子被打破,大燕之地出現了一些不尋常的事情,冷霜意外地牽連其中。 你雖已隱退,但為了冷霜,也為了心中的正義,不得不再次捲入江湖紛爭。 在這未知的局面裡,你將如何應對接踵而至的挑戰?又會
差一點的老夫
替嫁給草原首領後[重生]
替嫁給草原首領後[重生]
草原血狄首領旭烈格爾暴厲恣睢,率領部族鐵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大夏朝廷屈辱戰敗,奉上京都美人修好。 上輩子,林昭昭代替私奔的嫡姐嫁去蠻夷之地。因為無法接受屈於人下的事實,婚後他對旭烈格爾冷漠疏離,從未給過一個笑臉。 直到病死榻上,他才幡然發現這個震懾中原的男人一直在笨拙地遷就討好自己。 ———— 重回到出嫁之日,林昭昭沒再尋死覓活,換上鳳袍霞帔,戴上銀簪金鈿,頂著姐姐的名號上了花轎。 京城眾人望著
是非非啊
騷擾朕的大明,朕誅你九族!
騷擾朕的大明,朕誅你九族!
皇太極:勇士們,誰能擊敗大明,多整些努力回來,就是後金第一巴圖魯! 大玉兒:大汗,大明的奴才不太聽話啊? 愛新覺羅·嶽託:別急,讓我們殺光他們! 周奎:別急,讓我先貪個墨,錢也不多,就是52萬兩白銀而已; 楊嗣昌:搬弄是非我最行,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謀其政,就是我啦,哈哈,貪汙方面我也是當仁不讓! 魏藻德:作為最後一任首輔,其實我也是有幾十萬兩白銀,交給闖賊幾萬兩,還是給少了,被折磨死了,芭比Q了;
六面埋伏
我是死遁文裡的女配
我是死遁文裡的女配
【微博:Dear-錦橙。】 【更六休一,週四休,也可能是休二】 不虛洲有個聞名大荒的白月光。 相傳魔尊為奪她為妻,一劍屠全城;妖界少主為討她一笑,殺百條鮫魚以作綾紗;就連太華宮上,那清冷絕塵的仙君都因此女失去神智,最後三方征戰,使生靈塗炭。 直到白月光以身獻祭,人間界才重新恢復平和。 後世稱她為救世的聖女,更會讚歎三人間對她的痴情。 我若是局外者,定也會跟著感嘆一番。 可惜,我不是。 我只是一個普
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