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將軍智慧門鎖怎麼錄指紋

第五百一十一章:皇帝警告

“文字異形,地方難以行政,當地招募的下層奸吏藉機亂法生事。”

“秦法,難行於山東。”廷尉府中,李斯跪坐在桉前,手中握著一卷簡牘,桉上還放了一堆。

他眉頭微蹙,額頭上的皺紋形成了一條條山谷溝壑。這是被派往諸侯故地的秦國法吏傳回的文書。

他們言人寡力少,難以於當地行事,請求咸陽派遣更多的法吏前往山東之地,同時還說各地文字不同,也讓律法難以推行。

“哪來的那麼多法吏。”李斯搖頭嘆了一聲。在始皇帝的領導下,秦國以鯨吞之勢橫掃天下,短短十年的時間,就消滅了六國,一代人就將統一天下的大事做完了。

但也正因為是鯨吞天下,難以細細消化,隨之而來的就是巨大的副作用。

消化不良!官吏不足。趙佗雖然提議增加招收學室子弟的數量和擴大招收範圍。

但一名合格的熟悉秦法的吏員,並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再加上那新增加的廣大地域所需要的秦吏數量太過龐大了。

所以如今新佔領的諸侯故地,特別是楚、齊等遼遠寬闊之地,每一座城池中的秦吏數量非常少,勉強能維持郡縣間的政務處理。

至於再往下的鄉、裡等,卻是鞭長莫及,只能依靠當地的豪長來維持秦國的統治。

同時也因為各地語言不同、文字不同,讓行政的難度越發加大。秦吏看不懂當地的諸侯文字,那些本地新招的吏員又看不懂秦國文字,連文書都看不懂,就更別說推廣法律和下達政令了,每一次的政令下達,都需要找人進行翻譯。

在這種種操作中,就有不少吏員和當地豪族藉此牟利。

“文字乃是行詔令,推廣法律的根基,如果文字不統一,想要在天下推廣秦法,更是難上加難。”

“吾當親自面見皇帝,向其建言統一天下文字才是。如此也可方便行政和推廣律法。”這樣的念頭其實在李斯心中有一段時間了,如今決定下來,他也不再耽擱,立刻出了廷尉府,前往秦宮求見皇帝。

秦宮中。趙佗已經離去,只剩始皇帝坐在桉前,趙高等近侍在旁邊侍從。

始皇帝捏著一張麻紙,手指在上面摩挲著,感受著那細微處的凹凸感。

他突然問道:“趙高啊,你覺得此物如何?”趙高怔了怔,心中暗道這紙的用處,剛才趙佗在的時候不就說過了嘛,你還說這是好東西來著,為何現在又來問我?

心裡這樣想著,趙高面上卻是諂笑道:“以臣之見,趙少府造出的紙,能夠利國利民,當是國之利器。特別是趙少府剛才所建言的書同文字的事情,配合這紙張的推行定然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遠甚簡牘。”

“是啊,這又是一件國之利器。”始皇帝澹笑道:“這趙少府,伐燕的時候造出巨炮,可稱世間兇兵。回來後又為朕獻上漚肥之法,提高我秦國的糧食產量,之後又弄出能增加耕作效率的曲轅犁。再往後,還有那被他改善的麵食吃法。”

“如今,他又為朕獻上造紙之術,你說這個剛剛加冠的小子,如何會這麼多的東西?而且還盡是國之利器。”趙高忙道:“大家都言趙少府曾看過公輸子遺文,乃是公輸一脈的傳人。他獻給陛下的東西,應該都是那公輸子遺文上的記載吧。”始皇帝嗤笑一聲,道:“公輸子遺文?朕倒是覺得,或許那公輸般,也不知道他自己會這些東西吧。”趙高滿頭冒汗,手腳有些發涼。

皇帝說這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在趙佗走後給我說這話?是要讓我轉達嗎?

趙高心中紛亂,不過被始皇帝這說,他也覺得奇怪起來。因為趙佗所弄出來的這些東西,每一樣都是大有作用,而且還都是能對國家層面起到改變的東西。

平常人能弄出一件,就已經不得了了,如今趙佗卻是一件接一件的拿出來。

怎麼可能不讓人感到懷疑?公輸子遺文,恐怕是個託詞。不過趙高也弄不清趙佗的情況,不好出言辯護,萬一說錯了話,那可就惹火燒身了,故而他只是低著腦袋不吭聲。

好在皇帝並沒有繼續追究這事情的意思,反而隨意的感嘆著。

“朕不管那些東西是真的公輸所留,是農家之術。還是說那是其他人教出來的,或者只是他趙佗自己想出來的。”

“只要對我秦國有利,朕不嫌棄這些東西的來歷,只嫌不夠多啊。”始皇帝說著,將手裡的麻紙捏成了一團,感受著那新奇的觸感。

“陛下說的是,這等利國的好東西,自然是不嫌多了,臣相信少府腦中,定然還有更多的好東西,等待獻給陛下。”趙高諂笑一聲,聽到皇帝這話,心裡鬆了口氣。

按他的理解,皇帝的話恐怕是兩個意思。一個是警告。二個是還要。皇帝恐怕是早看穿了趙佗的言語,故而讓他趙高傳聲,警告趙佗一番,讓他知道皇帝什麼都懂,不要妄想再用一些藉口來湖弄皇帝了。

皇帝的聖明,不是能被人湖弄過去的。另一個意思,恐怕也是在暗示趙佗,讓這小子以後不要再拘泥於公輸子遺文的桎梏,不用再顧忌是不是公輸子能弄出來的東西。

只要有什麼好東西,儘管獻上來就是。他皇帝不在乎這些東西是怎麼來的,只嫌棄不夠多而已。

造紙?不夠!皇帝還要更多!

“陛下,是要將趙佗懷揣的秘術,盡數榨取出來啊。”趙高心中暗道,眼中不由閃過一抹羨慕之色。

皇帝的警告並沒有惡意,更多的是一種渴求。趙高也想被皇帝這樣對待啊,可縱使搜腸刮肚,他也想不到什麼能打動皇帝的好點子出來,只能暗暗嘆氣。

好在殿內的氣氛並未緊張多久,就有宮人傳報廷尉李斯求見。始皇帝頷首道:“是廷尉啊,他是我秦國的書法大家,朕正好和他商量一番書同文字的事情,叫他進來吧。”不一會兒,廷尉李斯便趨步走入殿中。

“臣李斯,拜見陛下。”

“起來吧,廷尉入宮見朕,想來定有事情吧。”李斯行禮起身,目光剛好看到皇帝桉前的一疊黃色東西上。

帛嗎?數量看上去有些多啊。李斯不明白皇帝擺那麼多帛在桉上幹嘛,但並沒有過多的好奇。

他今日入宮,可是帶著一件國家大事而來。

“陛下,這段時間派往山東各地的法吏皆有信牘傳回,言六國之地,文字不與我秦國相通。”

“咸陽下達的政令和推行的法律,當地的吏民皆看不懂,需要有人在其中翻譯,這樣一來,就容易被人利用,從中牟利,甚至有膽大者竟敢私改律法,欺騙當地人不通秦字。”

“同時我咸陽派到各地的官吏,也難懂當地的文字和語言,再加上派遣的官吏人數太少,容易被下屬的吏員矇騙。”

“這種種亂象,導致我秦國政令難下於諸侯故地,法律難以施行於天下四方。”

“故臣李斯建言,還請陛下統一天下文字,讓天下的吏民都能看懂咸陽的詔令,遵守我大秦的法律。使得上令行於下,下意通於上。”

“如此,方為真正的天下一統!”李斯說話康慨激昂,目光炯炯用神。他相信,皇帝一定會喜歡這個建議的。

人氣小說推薦More+

穿成假太監:後宮太亂,皇帝跪求我平亂
穿成假太監:後宮太亂,皇帝跪求我平亂
撞臉妻子出軌現場,被情敵一腳踹到後宮當太監,還是個假太監,穩後宮,平邊疆,病皇帝,你歇歇,我幫你穩定天下! 浪夠了再回來。
南瓜先生
我爹是崇禎?那我只好造反了
我爹是崇禎?那我只好造反了
穿越了,你爹是大明的亡國之君崇禎,而你自己則是大明的亡國太子朱慈烺。 現在是大明崇禎十四年,距離大明徹底覆滅還有不到三年的時間。穿越過來的朱慈烺對著夜空嘆了口氣:雖然時間有點晚,但應該還來得及! 在他身後,是一群殺氣騰騰的軍隊!朱慈烺大手一揮:開始吧!沒錯! 我朱慈烺,反了!
請叫我小九哥
大明神探1546
大明神探1546
年輕的嘉靖帝看著譽滿天下的海氏兄弟,目光深邃難測。嘉靖:國有諍臣,不亡其國,不聽你海瑞的,我大明就要亡國嘍? 海瑞不語,只是上疏,字字鏗鏘,勸諫勵精圖治的天子不可沉溺於安逸。 嘉靖:朕本以為你海玥是性情中人,心地光明且重情義,嫉惡如仇且不會權變,沒想到你查案查到朕身上,跟朕鬥法來了? 海玥不語,只是破案,不敢說澄清玉宇,平定天下冤獄,只要真相大白,一切無愧於心! 嘉靖朝前期,朝堂上多了兩把劍,一把
興霸天
紅樓帝業
紅樓帝業
穿入紅樓世界,身份是不被父皇相認的皇子。這日他初見父皇,啟口而問:“聖上還記得那年玄武湖畔的姜雪蓮嗎?”父皇,你不願認吾為皇子,吾偏要讓你認。 父皇,你不願傳皇位於吾,吾偏要讓你傳。吾愛金釵,更愛江山。
挽鋮
[紅樓]薛家長子
[紅樓]薛家長子
前世薛虯出身百年豪門,被家族傾力培養,英才俊逸,卓爾不群,是最完美的繼承人。 只可惜天不假年,英年猝死。 轉世投胎成為古代大戶人家嫡長子,父母恩愛、兄弟和睦,還有個格外出眾的妹妹,一家人幸福美滿,其樂融融。 直到父親去世,薛虯覺醒了前世記憶,才知道自己所在竟是紅樓世界。他的弟弟薛蟠是個敗家子,母親和妹妹為了家族殫精竭慮,最後還是下場淒涼。 好在這一世薛虯才是薛家掌權人,他會撐起薛家、教導薛蟠、為寶
千山不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