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養得起一萬大軍,李欽載當然也養得起一個鄭三郎。
但鄭三郎這恐怖的食量委實有點嚇到他了。
現在總算明白鄭三郎會到城裡給人拉車,他一個人的食量能抵得上家裡多種五畝地,貧寒的農戶家庭實在不大可能養得起他。
劉阿四也是一臉震驚的模樣,李家的部曲不少,個個都是魁梧大漢,部曲們每到飯時也是狼吞虎嚥。
可是沒人像鄭三郎一樣,一頓飯幾乎吃了五個成年人的量。
“五少郎,要不……把他退回去算了?”劉阿四試探問道。
這貨實在太能吃了,出征前部曲們帶了不少糧食,而且大多是肉食,私下給李欽載加餐的,部曲親衛裡若多了一個鄭三郎,不出三五天,李欽載就不得不跟將士們一樣啃野菜糰子。
鄭三郎一個人能把李欽載和部曲們的糧食造光,堂堂一軍主帥除了啃野菜糰子,沒別的選擇。
李欽載搖頭:“不能退,人才難得,我能領軍一萬出征,若連一個大漢都養不起,簡直是笑話。”
劉阿四遲疑道:“真留下他?五少郎,有鄭三郎在,過不了幾日,您可就真要啃野菜糰子了,咱們帶的糧食怕是不夠……”
李欽載表情陰鬱起來,用力揉了揉臉,嘆道:“給鄭三郎管飽,但……少給點肉,儘量把肉肉留給我。”
劉阿四闇然點頭。不知為何有一種英雄窮途末路的悲愴感。
養尊處優的五少郎居然也要節省過日子了,這跟烏江邊的楚霸王有啥區別?
“還有,以後行軍紮營,部曲們都辛苦一下,到附近打打獵,補充一下肉食,……我想吃肉肉,不想啃野菜糰子。”李欽載嘆息道。
劉阿四悲壯地抱拳:“五少郎放心,咱們袍澤兄弟絕不餓著您,也養得起鄭三郎。”
…………
兩天後,登州終於放晴了。
李欽載命部曲請來幾位有經驗的漁民,客氣地請教了漁民對天氣的預測。
一軍主帥禮賢下士,漁民們受寵若驚,當即也不保留,痛快地將他們對天氣的預測說出來。
好訊息,陰雨過後,接下來的大半個月應該不會有如此惡劣的天氣了,大多以晴天為主,漁民們早就在登州港口聚集,打算出海捕魚了,此時大軍登船出發,正是好時機。
李欽載大喜,送走漁民後,當即便下令擂鼓聚將。
三通鼓後,眾將領齊聚帥帳,李欽載下令明日辰時造飯,辰時三刻全軍登船,兵發倭國。
將領們歡欣鼓舞,因為大雨滯留在登州多日,將士們早就等得有些煩躁了,陰雨天氣只能留在營帳裡,大家都閒的快散架了。
今日終於等到了登船出發的軍令,帥帳內頓時發出一陣歡呼聲。
李欽載也笑了,老實說,他更迫不及待出發,算算日子,李勣也該領軍東征了,或許馬上就會等到李勣在長安誓師的訊息。
而李欽載所部是一支偏師,要配合李勣的主力軍隊南北夾擊高句麗,此行不可耽誤,時間上很趕。
散帳之後,眾將向李欽載告辭,興沖沖地回去整備麾下,收拾軍械準備出征。
王方翼落在最後,剛向李欽載行禮告辭,帥帳內突然光線一暗,鄭三郎那鐵塔般的身子紮紮實實堵住了帥帳門口。
見鄭三郎如此壯碩魁梧的身材,王方翼吃了一驚,再看鄭三郎胳膊上虯結的腱子肉,王方翼眼睛一亮,脫口道:“好一條漢子!”
李欽載看了鄭三郎一眼,微笑道:“我在登州剛收的親衛部曲,不錯吧?一拳過去他能跪在你面前掐你人中,求你不要死。”
王方翼臉頰抽搐了一下,乾笑道:“李帥可真是……風趣呀,呵呵。”
然後王方翼繼續打量鄭三郎,嘆道:“確是一條好漢,李帥,留在身邊當親衛有點屈才了,咱們大軍雖說有了三眼銃這等犀利火器,但別的兵種被裁撤屬實不該。”
“若有一個陌刀營與三眼銃配合擊敵,遇到戰事更添勝算。這位大漢的身材和力氣,正是天生的陌刀手啊。”
李欽載的眼睛亮了。
陌刀營?大唐軍隊中無敵於天下的絞肉機器,早在前世便聽說過赫赫威名。
只是由於李欽載發明的火器問世,軍隊中裝備了火器後,陌刀營似乎已漸漸被裁撤了,畢竟朝廷養一支陌刀隊的成本大得離譜。
不僅挑選兵員非常嚴格,必須要魁梧大漢才能舞得動數十斤的陌刀,在糧食和兵器方面也是耗費巨大,長久下來,朝廷的負擔不小。
於是在火器裝備了軍隊後,陌刀隊的價效比就不那麼高了,朝廷漸漸有了裁撤的打算,這次李欽載領軍出征,就沒有配備陌刀營這個兵種。
王方翼曾是安西都護,接觸火器的時間比較短,興許還是對陌刀這種殺傷性巨大的冷兵器頗有感情,於是下意識說了這番話。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
李欽載打量鄭三郎,沉吟許久,將王方翼的話記住了。
火器不能代表一切,人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大唐的陌刀手威名震天下。
戰陣之上,但凡有一支陌刀方陣舞起陌刀,任何能喘氣的生物都會被陌刀絞得稀碎。
有時候一支數百人的陌刀隊能扭轉一場戰事的成敗。真正的無堅不摧,無所不毀。
如此威力巨大的戰場絞肉機,怎能因為火器的出現便棄而不用?
李欽載暗暗決定,到了倭國後,在全軍中挑選魁梧壯碩者,先組建一個陌刀營,再任用一位教習負責傳授和操練陌刀手。
鄭三郎這位大漢更要重用,吃了我這麼多糧食,不能白吃,陌刀舞起來,人也嗨起來。
當然,眼下要緊的是明日登船,到了倭國再說。
第二天,登州城萬人空巷,登州的官員和百姓們聚集在港口,看著旌旗蔽日,節幡如雲,港口一百餘艘海船停泊待命,一萬名大唐將士列隊登船。
一陣冗長又激昂的鼓聲過後,海船上的牛角號發出嗚咽又震撼的長鳴,一百餘艘海船滿載大唐將士,朝倭國出發。
港口的空地上,登州官員和百姓朝漸行漸遠的海船肅然長揖。
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大唐,萬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