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錦繡圖

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相互攻訐

書房內,李承乾換了一套祥雲蟒紋的袍服,頭戴金冠,接受了一眾官員的禮儀,頷首道:“諸位愛卿,還請入座。”

“謝殿下。”

官員們按照爵位、品次入座,唯獨劉洎一個人一動不動,依舊保持一揖及地的姿勢……

李承乾嘆了口氣,方才劉洎與房俊之口角經由內侍之口轉述,正欲開口勸慰幾句,門口處李道宗、馬周等人也來了。

待到盡皆入座,李承乾看著兀自站立不動的劉洎,遂道:“劉侍中今日忙於和談,勞苦功高,來人,賜座。”

意思非常明白:別鬧。

自有內侍上前,搬來一個錦墩,劉洎卻依舊站立。

“臣謝過殿下……不過和談之事攸關東宮之存亡,臣自應竭盡全力、不負殿下之託付,縱百死而無憾,又豈敢居功?反倒是有些人倚仗軍功桀驁不馴,屢屢置和談大事於不顧,不惜將東宮推入水深火熱之危局……時局維艱,吾等臣子當以社稷江山為重,輔佐殿下維繫帝國正統,而不是逞一時之血勇、謀一時之軍功,以東宮之安危、正統之傳承為代價成就個人之功勳。殿下明鑑,請治越國公擅自開戰、破壞何談之罪,懲前毖後、以儆效尤。”

書房內靜悄悄的,唯有劉洎慷慨激昂的聲音在迴盪,再配上他一臉的正氣凜然,儼然一位不世之忠臣正於君前痛斥奸佞……

諸人不語,靜靜的看著劉洎與房俊交鋒。

更是東宮屬下文官與武將之博弈……

由古至今,文武殊途,雙方所代表的利益很難調和,每每爭鬥,水火不容。武將打天下、文官治天下,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但是因為各自利益之不同,文官不容許武將超脫於法治之外,故而想要將其攫於掌控之下;而武將為了追求自身之利益,又豈肯屈膝於文官,淪為附庸?

文武之爭不僅是各自本身之爭鬥,亦是君王對於國策之推行,是文官宰執天下、號令軍隊,亦或是武將獨善其身、自成體系,絕大程度展現君王之意志。

當君王認為軍隊勢大,已經對皇權構成威脅,那麼必然崇文抑武;反之,若天下不靖、君王胸懷四海,自然是將允許軍隊與文官制衡,保持其桀驁不馴之作風。

所以眼下看似劉洎與房俊之爭,但所有人都在看著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沉吟少頃,緩緩道:“越國公此番突襲雨師壇,焚燒叛軍糧秣,乃是得到孤之許可,故而秘密行事……”

書房內一片譁然。

文官們為何對軍方多有不滿?正是因為他們這邊忙得昏天黑地與關隴和談,軍方在背後抽冷子便給關隴來一下狠的,每每將和談之大好局面毀於一旦。這其中牽扯到雙方各自之利益,自然誰也不肯讓步。

現在抓住房俊不聲不響擅自偷襲關隴糧秣的把柄,正欲集中火力將軍方的氣焰打壓下去,孰料太子居然親自站出來給房二背書……

至於太子之言是真是假,房俊事先到底有無通稟,這些都無關緊要,最重要是太子由此所表現出來的立場——給軍方站臺。

這如何不讓文官們驚愕甚至憤怒?

房俊則看了李承乾一眼,心中暗歎。他之所以方才對劉洎那般不客氣,便是想要將這件事放在文武之爭上,當作尋常的政治鬥爭,然而太子此番言語一出,心思敏銳之人勢必體會出其中不同尋常之意味……

當然,太子之所以站出來為他背書,是不希望他與文官太過針對,進而招致所有東宮文官之攻訐。身為太子,負有監國之重任,時下又是這般局勢危急,卻依舊能夠對他予以力挺,這份恩情足夠深重。

……

李承乾手掌壓了壓,書房中議論驚詫之聲消失,他這才續道:“此事越國公事先已經知會於孤,是孤覺得事關重大,謹防走路訊息,故而令他不得聲張。‘君不密則失其國,臣不密則失其身,幾事不密則成害,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此乃《易經》之言,孤深以為然。非是孤不信任劉侍中與諸位愛卿,實在是越謹慎越好,眼下看來,成果斐然。”

劉洎覺得心情很是沉重,太子之言的確有幾分道理,況且這段話乃是《易經》之中的名言,誰敢說沒有道理?

然而君上對於臣子之信任,不正是體現在這等機密之事能否告知之上麼?若是十足信任,自然不存在“臣不密則失其身”……

深吸一口氣,劉洎沒有就此事繼續糾纏,果斷避開:“郢國公此時正在微臣值房之內,有意加速推進和談之程序,臣前來請示殿下,是否章程依舊?”

話音剛落,房俊已經蹙眉道:“劉侍中老糊塗了不成?此一時彼一時,如今吾率領兵卒重創叛軍,殺傷無數,幾乎將其主力完全擊潰,又一把火燒掉他們十餘萬石糧秣,等若釜底抽薪,使其難以為繼,自當趁機提升和談之條件,否則吾等軍人出生入死獲取之成果,卻被汝等輕忽視之、拱手讓人,何其冤也?更不能將東宮之利益當作汝等進身之階!劉侍中若不足以勝任,不妨換人主持和談,總好過兵卒們浴血奮戰以命相搏卻被賣了個乾淨!”

這個“地圖炮”威力大、範圍廣,所有文官都鼓譟起來。

旁人攝於房俊之威勢敢怒不敢言,蕭瑀卻不顧忌這些,喝叱道:“越國公豈能這般顛倒黑白、血口噴人?任誰都知道和談乃是結束眼下之亂局最好的方式,卻唯獨越國公不明白,非但屢次出兵破壞和談,如今更是言之鑿鑿詆譭為了和談嘔心瀝血的官員,居心何在?”

房俊奇道:“方才劉侍中對吾血口噴人的時候,怎地不見您宋國公仗義執言?你們文官抱起團來,攻訐吾一個?”

這話就誅心了,文武殊途不假,但文官治理國家,權力自然比軍方大得多,一旦文官們團結起來黨同伐異、排斥異己,便是禍國之始,甚至架空君王、把持朝政。

蕭瑀氣得吹鬍子瞪眼,怒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房俊待要反唇相譏,李承乾揉著太陽穴,敲了敲面前書案,道:“此等無謂之言語攻訐,有何益處?”

喝叱了眾人,他對劉洎道:“越國公之言大有道理,今時今日之局勢已然逆轉,焉能繼續以往之策略?你且不用心急,現在著急的是叛軍,慢慢跟宇文士及談,先探聽他們的底線,再做計較。”

劉洎只得應道:“殿下英明,臣下這就照辦。”

以文官之立場,是不惜任何代價都要儘快促成和談的,如此一來,消弭兵變、平穩局勢之大功便由文官佔了大頭,不至於被兵變之中表現得光芒閃耀的軍方死死壓制。

即便付出再大之代價,亦有“局勢所迫”這等理由去辯解,沒人怪得到他們身上。

可現在局勢逆轉,東宮佔盡優勢,再想盡快促成和談就必須關隴那邊配合,若關隴打定主意和談不成便玉石俱焚,那麼和談就成了一個苦差事。

偏偏他還不能叫苦,方才房俊已經明明白白說了,他劉洎若是覺得此事為難大可放下擔子,有得是人挑得起來……

當真將和談的差事被軍方給搶去,那麼他劉洎將會成為東宮文官的罪人,只能自戕謝罪。

李承乾對李道宗道:“勞煩江夏郡王跑一趟潼關,面見英國公,看看他對眼下之局勢如何看法。”

自始至終,李勣都是東宮與關隴頭頂上的一柄利劍,威脅太大。此刻東宮逆轉局勢,但李勣之傾向依舊足以左右戰局,所以務必探聽虛實,以便準確應對。

更何況他心裡隱隱有所猜測,正需要李勣的反應來予以印證……

人氣小說推薦More+

穿書千金的逆襲之路
穿書千金的逆襲之路
穿成全書最慘反派,湛清只想逃離修羅場。 當她發現能聽見人心時,杜煜的刀尖已抵住她的咽喉——這位未來權傾朝野的將軍,此刻眼底翻湧著怒火:“侯府嫡女,也敢算計我?” 讀心術每日三次的代價裡,她聽見:陰鷙世子跪求聖旨賜婚的妄想,病嬌皇子藏在佛珠後的殺機,而杜煜……他每一聲“湛姑娘”都在極力剋制。 “將軍可知,偷藏我羅襪的樣子很蠢?”少女笑眼如月,卻在觸及杜煜的滔天慾念時轉身就逃。 當權謀漩渦吞噬侯府,湛
隨緣酒館
人在亮劍,我的麾下猛將如雲
人在亮劍,我的麾下猛將如雲
【抗戰系統+熱血報國+殺伐果斷+猛將如雲】 21世紀國科大畢業的楊虎穿越到平行世界抗戰年代。 開局啟用“抗戰功勳系統”。 只要殺敵立功,可以得到功勳點。 功勳點可以兌換武器裝備,生活物資,稀缺藥品等。 楊虎一直以來秉承一個原則: “窮則戰術穿插,富則火力覆蓋!” 麾下更是戰將如雲,李雲龍、張大彪楚雲飛、周衛國、丁偉、孔捷等。 李雲龍:咱老李就是喜歡跟著虎子幹!旅長:楊虎,我又恭喜你發財了! 老總:
微微一笑很傾城
諜血使命
諜血使命
一段黑暗恥辱的歷史,一個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一生!在無奈與殘忍的年代,是否要變得卑鄙,才能飛黃騰達,生死由自己還是由他人決定?
佛保佑
穿越:跟我比境界?我一槍一個老祖
穿越:跟我比境界?我一槍一個老祖
儒、道、佛、兵、鬼五大流派,各有法門。 “拋去天賦不談,我覺得我都行”。寧無咎選擇困難症又犯了。 “你是說,在武器上刻上銘紋,可以增幅威力?” 他聽到這裡時,眼睛亮得發光。 “那我若是打造出一把槍,在子彈上刻上銘紋,那威力又如何?” “再如果……換成更強力的武器呢……比如火炮……” “不對不對,思路錯了,應該是在一顆子彈上刻上無數銘紋,那威力……豈不是能比導彈?” 什麼文聖道尊佛陀戰神鬼帝,一槍之
暮歸君
紅樓:割據江東,從水匪開始
紅樓:割據江東,從水匪開始
方永穿越到古代王朝,幸好有熟練度系統傍身。他本想靠著系統走文治武功,光宗耀祖。 可惜天不遂人願,官員橫徵暴斂,地主欺壓百姓,他被亂世裹挾,不得已加入了水匪。 從【水性(入門)】到【水中蛟龍,翻江倒海】從【箭術(入門)】到【利箭貫雲,萬軍取首】淮陰起兵,翻江倒海,割據江東,名震天下。 “你說你叫林如海?” “那你現在書信一封,就說你病了,讓你女兒回來侍奉。” “什麼?侍奉誰?這還用說!”
雨是蒼天在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