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錦繡圖

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內憂外患

薛仁貴笑道:“自然不是,越國公再是深謀遠慮、智計無雙,又豈能未卜先知?當初末將尚在越國公麾下,於水師之中供職,曾談論其攻城掠地開疆拓土之功績,當時越國公便對此等功勳不屑一顧,曾言今日士卒爭先、國勢鼎盛,自然威服四海,莫敢不從。然則攻略其地,卻未收其心,異日國勢衰頹、軍力難繼,這些土地亦將復叛,甚至殘殺漢人,以示強硬。”

李孝恭頷首,這番話很有道理。

漢家王朝古往今來征服之土地何止萬里計?便是如今之高句麗,當年亦是漢人之天下,安南之地更服從王朝管轄,這西域當年又何嘗不是大漢之疆域?只不過王朝傾頹,這些地方立即復叛,留在這裡的漢人更是慘遭屠戮。

這是無解之難題,“掠其地容易,收其心困難”,想要將這些化外之蠻夷融入大漢一家,難比登天。

他不僅奇道:“房二難道有何妙策?”

薛仁貴面色古怪,略微沉吟,頷首道:“有。”

李孝恭愈發感興趣了:“願聞其詳。”

用刀子割了烤熟的羊肉,兩人一口肉、一口酒,吃得酣暢,薛仁貴說道:“再是鼎盛一時之帝國,亦有衰頹之日,過往征服之領土難免抵抗之心日重,順勢反抗乃是天下大勢,古往今來,概莫如此。然則征服一地便將其原住民屠殺殆盡,使其土地之上皆為帝國之子民,自然心向帝國,忠貞不渝。即便時過境遷,領地之內子民後代與帝國之間的同屬產生嫌隙,可畢竟同源同種?天生便親近得多?便是孤立而自成一國,亦是血脈相連的盟友。況且?其地皆為帝國子民所佔據?縱然有朝一日淪陷於強敵之手,這些子民依舊心向故國?只有有一絲契機,便會反抗以重回帝國之懷抱……如此?方能徹底同化佔據之領地?千秋萬代,永不更改。”

李孝恭無語,呲之以鼻道:“說了半天,不就是每佔一地、屠盡其民?移民以充之麼?此等辦法雖好?卻有傷天和,且萬萬不能於人前提及,否則一旦被那些個滿口仁義道德微言大義的老儒聽去,必要罵你喪盡天良、與禽獸無異。”

殺戮太甚,有幹天和?這是華夏久矣流傳的價值觀。

“仁恕”“博愛”,這是歷朝歷代的君王都極力倡導的道德體系?連俘虜都不能殺,更何況是統治之地的子民?

然而他們卻忘記了?即便是提倡仁義之道的儒家,其至聖先師亦一直堅定認為“華夷有別”。

所謂“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更是純粹胡說八道,這句話是引申自韓愈批註《春秋》之後寫的《原道》一書,其本意是“夷狄進入中國,要麼夷狄接受漢化,主動臣服,要麼就應該被消滅掉”。

孟子更說“臣聞用夏變夷,未聞變於夷者也”,我只聽說用華夏的文明來改造蠻夷,沒聽說過華夏把自己變成蠻夷的……

後來這句話演變為“只要信奉華夏文化,那麼異族做中國的皇帝,就名正言順”,因為夷狄也成為中國人了,而最早提出這個解釋的人是誰呢?元朝理學名家許衡。

許衡其人何也?

且不論其它,只需知道蒙軍南下神州陸沉之時,那些理學名儒如許衡、吳澄之輩,皆搖尾乞憐、俯首稱臣,而有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謝疊山之流不肯臣元,前赴後繼、仗義死節……

華夏文化包容性極強,卻從來不曾承認夷狄之文化,要麼你加入進來做小弟,要麼我消滅你。

而儒家卻是有著“軟骨頭”“假仁義”的劣根性,這不是儒學的問題,而是儒學一家獨大之後延伸出各種各樣的學派,導致祖宗的經義出現偏差,甚至完全曲解。

至程朱理學大興之後,甚至完全背離了儒學之初衷,一味的攀附統治者,原本在宋朝籍籍無名的程朱理學至元朝忽然鼎盛,在明朝被王陽明的心學壓制得慘不忍睹,到了清朝經由熊賜履等人大肆鼓吹,再次統治文壇……

由其發展脈絡,對其本義便可見一斑。

(咳咳,扯遠了,只是胸有塊壘,不吐不快。)

房俊當初對薛仁貴提及此事,便是有感於後世的一樁例項。無數白人飄洋渡海來到一塊新大陸,將其原住民屠殺殆盡,滅其苗裔、毀其文化,而後鳩佔鵲巢自立為國,卻又搖身一變鼓吹人權自由。

其國強盛,可偏居一隅稱霸世界;其國衰頹,可搖尾乞憐認祖歸宗。

左看右看,勝利者都是當初日薄西山的日不落……

薛仁貴笑道:“不過當時一笑談耳,末將豈敢大肆宣揚,致越國公飽受詬病?不過話說回來,大帥離開交河城親臨前線,可是有何要事吩咐末將?”

他實在是搞不明白李孝恭此行之動機,身為安西大都護,不在交河城坐鎮,跑到弓月城來作甚?

你是一軍之主帥啊,這般輕率冒進,當真合適麼?

李孝恭未答,自己割了一塊肉放進嘴裡滿滿咀嚼,待到嚥下之後又喝了一口酒,這才沉聲道:“最近,安西軍中不大對勁。”

薛仁貴嚇了一跳,忙問道:“大帥此言何意?”

李孝恭略作斟酌,緩緩道:“安西軍獨成一軍,距離長安太遠,故而軍中與長安之聯絡甚少。而關隴門閥對於安西軍之滲透程度超乎想象,看似軍中高層並無多少出身關隴之人,實則中下層軍官幾乎盡皆為其把持。如此,軍令在軍中寸步難行,長此以往,安西軍豈能稱之為大唐之軍隊?將成關隴之私軍矣。”

薛仁貴默然不語。

這等情況,他身在軍中豈能不知?

比如長孫家嫡子慘死於碎葉城之外,此事他有所耳聞,但是事發之時便有安西軍之兵卒屯守其地,卻自始至終未曾有字言片語之報告傳遞到他的面前。

以安西軍對於西域之掌控,豈能對此事懵然不知?

只能說明下面那些軍官欺上瞞下,將此事偷偷隱瞞過去,其中所牽扯之厲害關係,也就不言可喻。

既然長孫家的嫡子死在安西軍之駐地能夠勾結隱瞞,其餘之事又豈能沒有?只不過如今安西軍與大部分關隴門閥之利益一致,那便是抵禦外侮、護衛絲路,所以軍中上下一心,拼死力戰。

可若是一旦安西軍與關隴門閥之利益相悖,薛仁貴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夠指揮得動多少人馬。

甚至於,那些膽大包天之徒在軍中謀害他都有可能……

李孝恭憂心忡忡:“此番大食人入寇西域,事先便有種種不明之跡象,之後大食人更是長驅直入,似乎安西軍於各處之屯兵之所、兵力多寡等等資訊盡皆瞭如指掌,若是無人洩露,大食人難不成生而知之?尤其是最近,交河城中各方勢力蠢蠢欲動,本帥預計,其必有大圖謀。”

薛仁貴沉聲道:“所以,大帥便親身趕赴弓月城,將交河城空置出來,引蛇出洞?”

“哪裡敢引蛇出洞?”

李孝恭苦笑不已,嗟嘆道:“如今大食人來勢洶洶,吾軍內部又有內應隨時洩露機密,河西之戰固然大捷卻還有吐蕃虎視眈眈,關中更是風起雲湧潛流不斷,動輒便有傾覆之禍,誰敢引蛇出洞?本帥只盼那些傢伙意識到其圖謀已然敗露,本帥有了防備,希望他們能夠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

薛仁貴無語。

原來不是“引蛇出洞”,而是唱了一出“空城計”……

他率軍力抗阿拉伯軍隊,雖然節節敗退,但一切盡在掌握之中,還以為只需周旋下去便勝利在望,卻不想到西域之局勢已然危機如斯,所謂“內憂外患”不足以形容也。

難不成安西軍重要敗亡在內亂之中,而這諾大西域,終究要淪落至異族馬蹄之下?

人氣小說推薦More+

穿成假太監:後宮太亂,皇帝跪求我平亂
穿成假太監:後宮太亂,皇帝跪求我平亂
撞臉妻子出軌現場,被情敵一腳踹到後宮當太監,還是個假太監,穩後宮,平邊疆,病皇帝,你歇歇,我幫你穩定天下! 浪夠了再回來。
南瓜先生
我爹是崇禎?那我只好造反了
我爹是崇禎?那我只好造反了
穿越了,你爹是大明的亡國之君崇禎,而你自己則是大明的亡國太子朱慈烺。 現在是大明崇禎十四年,距離大明徹底覆滅還有不到三年的時間。穿越過來的朱慈烺對著夜空嘆了口氣:雖然時間有點晚,但應該還來得及! 在他身後,是一群殺氣騰騰的軍隊!朱慈烺大手一揮:開始吧!沒錯! 我朱慈烺,反了!
請叫我小九哥
大明神探1546
大明神探1546
年輕的嘉靖帝看著譽滿天下的海氏兄弟,目光深邃難測。嘉靖:國有諍臣,不亡其國,不聽你海瑞的,我大明就要亡國嘍? 海瑞不語,只是上疏,字字鏗鏘,勸諫勵精圖治的天子不可沉溺於安逸。 嘉靖:朕本以為你海玥是性情中人,心地光明且重情義,嫉惡如仇且不會權變,沒想到你查案查到朕身上,跟朕鬥法來了? 海玥不語,只是破案,不敢說澄清玉宇,平定天下冤獄,只要真相大白,一切無愧於心! 嘉靖朝前期,朝堂上多了兩把劍,一把
興霸天
紅樓帝業
紅樓帝業
穿入紅樓世界,身份是不被父皇相認的皇子。這日他初見父皇,啟口而問:“聖上還記得那年玄武湖畔的姜雪蓮嗎?”父皇,你不願認吾為皇子,吾偏要讓你認。 父皇,你不願傳皇位於吾,吾偏要讓你傳。吾愛金釵,更愛江山。
挽鋮
[紅樓]薛家長子
[紅樓]薛家長子
前世薛虯出身百年豪門,被家族傾力培養,英才俊逸,卓爾不群,是最完美的繼承人。 只可惜天不假年,英年猝死。 轉世投胎成為古代大戶人家嫡長子,父母恩愛、兄弟和睦,還有個格外出眾的妹妹,一家人幸福美滿,其樂融融。 直到父親去世,薛虯覺醒了前世記憶,才知道自己所在竟是紅樓世界。他的弟弟薛蟠是個敗家子,母親和妹妹為了家族殫精竭慮,最後還是下場淒涼。 好在這一世薛虯才是薛家掌權人,他會撐起薛家、教導薛蟠、為寶
千山不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