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錦繡圖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正中下懷

李績不敢託大,趕緊起身,回禮道:“見過趙國公……陛下,微臣尚有要事,便先行告退。”

看著長孫無忌一掃往日的頹廢,神情之間多有興奮鼓舞,心底不僅揣測,這是遇到了什麼好事?

李二陛下卻擺擺手,看著長孫無忌問道:“輔機可是有何要事?”

李績是宰輔之首,雖然對其平素“不沾因果”、“尸位素餐”的為官之道甚為不滿,可到底是自己的肱骨之臣。他與長孫無忌之間,已經沒有什麼事情需要避諱李績……

長孫無忌眼睛微微眯了一下,神情不變,看了李績一眼,頷首道:“的確如此,正好英國公在此,可參詳一番。剛剛大郎自平穰城送來訊息,淵蓋蘇文試圖讓大郎居中聯絡,與陛下商議議和之事。”

此言一出,李二陛下與李績盡皆渾身一震。

李績失聲道:“怎麼可能?”

旋即醒悟這句話有質疑長孫無忌之嫌,忙道:“淵蓋蘇文剛愎自用、殘暴蠻橫,這等人心性剛烈,寧折不彎,焉能輕易議和?此時議和,與投降無異,實在是太過出乎預料。”

這也就是當著長孫無忌的面前,若是換了旁人跑到他跟前說淵蓋蘇文請求議和,他能一腳將那人踹出門外去。

開什麼玩笑呢?

這世上總有一種人剛烈霸氣、寧折不彎,甚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銳意進取百折不撓,寧肯粉身碎骨,亦不會退縮半步。

暫且不論人品、能力如何,淵蓋蘇文就是這等人。

面對質疑,長孫無忌不以為忤,上前兩步將手中一份信箋雙手遞給李二陛下,沉聲道:“老臣亦有所懷疑此是否淵賊緩兵之計,不過縱然是其之詭計,吾軍只需一路推進下去,邊打邊談,淵賊又能奈何?吾軍之先鋒距離平穰城越近,淵賊便底線便越少,即便當真議和,亦使其落於被動。而吾軍攻伐不停,長驅直入,又何忌憚其施展詭計?”

就算淵蓋蘇文施展詭計又能如何?

即便是走投無路誠心實意的想要議和投降,大唐也不可能馬上允准,當即停止勒令大軍停止攻伐。從古至今,議和這種事屢見不鮮,哪一次不是一邊打一邊談,直至某一方舉得打不下去了為止?

李績默然不語。

他自然明白長孫無忌所言之道理,只不過他肯本不相信淵蓋蘇文會有一絲一毫的議和之心。若與之虛與委蛇,難免使得軍心動搖,畢竟對方有投降議和之意,軍卒難免便洩了心氣兒,打起仗來不再那麼悍不畏死。

左右都快要議和了,誰還會去拼命?

萬一咱這條小命拼死了,一轉眼兩國卻又議和了,那豈不是白死了……

李二陛下將信箋結果,仔仔細細的看了一遍,抬起頭,將信箋遞給李績,轉頭招呼長孫無忌道:“都坐下,此事需好生商議一番。”

“喏!”

兩人躬身應命,然後一左一右坐在李二陛下下首,長孫無忌伸手拿起案几上的茶壺斟茶,李績則捧著信箋,逐字逐句的仔細觀看。

待到李績看完,將信箋放在案几之上,李二陛下才呷了一口茶水,問道:“懋功有何看法?”

李績斟酌片刻,方才說道:“臣還是傾向於淵賊意欲施展緩兵之計。吾軍攻陷安市城,氣勢正盛,大行城、泊汋城佔據鴨綠水之渡口,有名將鎮守,但是絕無可能阻擋吾軍之腳步,最多造成一些傷亡罷了。而一旦渡過鴨綠水,便可徑直向南,直撲平穰城。此等情形之下,縱然淵賊將自己的首級送來,吾軍又豈肯與其停止攻伐,議和謀事?淵賊固然霸蠻,但是能夠執掌高句麗大權,絕非有勇無謀之輩,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

這回連長孫無忌也略微頷首,覺得很有道理。

議和之首要,便是兩軍或是勢均力敵,或是雙方損失太大難以為繼。如今唐軍佔據絕對優勢,用不了幾天便可直抵平穰城下,這等情況之下,唐軍如何肯放棄優勢,轉而議和?

李二陛下將杯中茶水飲盡,茶杯放在案几上,起身走到牆壁一側,負手看著牆上的輿圖,輕嘆一聲。

“淵賊認定吾軍不可能與之議和,故而這只是丟擲一個緩兵之計,若吾軍能夠動搖死戰之心,則使其能夠暫緩敗局,再從容佈置。然而他卻不知,此舉卻陰差陽錯,正中吾等之腹心……”

李績與長孫無忌盡皆沉默,明白李二陛下所指乃是西域與河西。

並非他們兩個的戰略素養不足,沒有想到這一點,而是決不認為淵蓋蘇文能夠知曉數萬裡之外的河西、西域之形勢。

吐谷渾反叛,興兵入寇河西,關中兵力匱乏,房俊只能率領半支右屯衛出鎮河西諸郡,抵禦叛軍攻伐。

勝敗尚未可知,但雙方兵力差距懸殊,必然敗多勝少。

一旦右屯衛戰敗,無法抵擋吐谷渾起兵入寇河西,那麼河西之地必然被戰火席捲,從而隔絕長安與西域之間的聯絡。

而西域之地,更非一片淨土。

西域各個部族多有不服大唐之統治者,先前安息都護郭孝恪便被各族聯合起來予以擊殺,大敗虧輸,幸得李績親自率兵西征,這才將叛亂著剿滅。若河西被吐谷渾隔絕,那些隱忍起來的西域部族未必就不會死灰復燃,起兵反叛。

更別說還有賊心不死的突厥殘部,以及對西域虎視眈眈的大食人……

但是遼東與河西,之間相差何止萬里?淵蓋蘇文縱然有通天徹地之能,亦不可能窺知河西之狀況。

但是正如李二陛下所言,淵蓋蘇文或許只是誤打誤撞,卻正好一下子撞在了大唐的軟肋上。

若是能夠議和,以最快的速度結束遼東之戰,旋即揮師關中,對於大唐來說實在是最好的形勢……

淵蓋蘇文不知為何興起的“議和”念頭,算是正中大唐之下懷。

長孫無忌面色不動,說道:“犬子身在平穰城,得淵賊之信重,負責七星門外之防務,並抓捕逃匿之百姓商賈,與淵賊世子淵男生結成同盟,能夠竊知淵賊詳細之部署。有一件事他並未寫在信箋之中,而是叮囑送信之人以口傳達:淵賊麾下最為精銳之‘王幢軍’,時至今日始終未曾現身。犬子多方打探,卻一直沒有訊息,故而確定淵賊必定留有後手,欲做殊死一搏。不過其大莫離支府內之各種命令,盡在犬子掌握之中,必要之時,他會聯合淵男生髮動兵變,強行開啟七星門,接應大軍攻入城中。”

李二陛下雙眸一亮,驚歎道:“當真如此?太好了!有大郎作為內應,無論淵賊玩弄什麼把戲,都必敗無疑!不過輔機亦要叮囑大郎,淵賊殘暴,讓他千萬保重要自己,待到功成之日,朕決不食言!”

長孫無忌急忙起身,拜伏於地,哭泣道:“犬子一時糊塗,犯下欺君罔上之大罪,百死難贖其罪矣!幸得陛下寬宏,準其戴罪立功,自當竭盡全力協助大軍攻破平穰城,以獲得重歸故土之機會。為此,縱然刀山火海、粉身碎骨,亦是在所不惜!吾長孫家固然算不得英烈,可世世代代從未有貪生怕死之徒,願為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己!”

李績坐在一旁,眼皮跳了兩下。

陛下對於長孫家之恩寵聖眷,的確與別家不同。當然他不認為這是李二陛下在顧念長孫無忌的功勞,再多的功勞也經不住一次起兵謀反,而是文德皇后之餘蔭,在眷顧著長孫家子弟。

想一想,文德皇后故去已經十餘年了,卻依舊能夠使得李二陛下不顧被自己的前女婿背叛,不顧朝廷法度,做出准許長孫衝戴罪立功之決定。

這等伉儷情深出現在以為帝王身上,著實難得……

李二陛下正伸手欲將長孫無忌扶起,便見到內侍從未外頭腳步飛快的進來,疾聲道:“陛下,長安急報,河西大捷!”

人氣小說推薦More+

我爹是崇禎?那我只好造反了
我爹是崇禎?那我只好造反了
穿越了,你爹是大明的亡國之君崇禎,而你自己則是大明的亡國太子朱慈烺。 現在是大明崇禎十四年,距離大明徹底覆滅還有不到三年的時間。穿越過來的朱慈烺對著夜空嘆了口氣:雖然時間有點晚,但應該還來得及! 在他身後,是一群殺氣騰騰的軍隊!朱慈烺大手一揮:開始吧!沒錯! 我朱慈烺,反了!
請叫我小九哥
大明神探1546
大明神探1546
年輕的嘉靖帝看著譽滿天下的海氏兄弟,目光深邃難測。嘉靖:國有諍臣,不亡其國,不聽你海瑞的,我大明就要亡國嘍? 海瑞不語,只是上疏,字字鏗鏘,勸諫勵精圖治的天子不可沉溺於安逸。 嘉靖:朕本以為你海玥是性情中人,心地光明且重情義,嫉惡如仇且不會權變,沒想到你查案查到朕身上,跟朕鬥法來了? 海玥不語,只是破案,不敢說澄清玉宇,平定天下冤獄,只要真相大白,一切無愧於心! 嘉靖朝前期,朝堂上多了兩把劍,一把
興霸天
紅樓帝業
紅樓帝業
穿入紅樓世界,身份是不被父皇相認的皇子。這日他初見父皇,啟口而問:“聖上還記得那年玄武湖畔的姜雪蓮嗎?”父皇,你不願認吾為皇子,吾偏要讓你認。 父皇,你不願傳皇位於吾,吾偏要讓你傳。吾愛金釵,更愛江山。
挽鋮
[紅樓]薛家長子
[紅樓]薛家長子
前世薛虯出身百年豪門,被家族傾力培養,英才俊逸,卓爾不群,是最完美的繼承人。 只可惜天不假年,英年猝死。 轉世投胎成為古代大戶人家嫡長子,父母恩愛、兄弟和睦,還有個格外出眾的妹妹,一家人幸福美滿,其樂融融。 直到父親去世,薛虯覺醒了前世記憶,才知道自己所在竟是紅樓世界。他的弟弟薛蟠是個敗家子,母親和妹妹為了家族殫精竭慮,最後還是下場淒涼。 好在這一世薛虯才是薛家掌權人,他會撐起薛家、教導薛蟠、為寶
千山不關
從農家子到當朝首輔
從農家子到當朝首輔
趙豐年穿越了,穿到了古代,看著一貧如洗的家境,趙豐年沉默了。 屋子是漏風的,襖子是稻草塞的,粥裡是看不到米粒的。 沒有辦法,為了活下去,趙豐年只能重新爬起來,種田,養家,科舉。 卻一不留神,成了一朝首輔。 後人雲:大夏國柞一千五百年,趙豐年功勞獨佔一半。 後世史書記載:“孰大夏,富有趙相,萬國不能與也。” 小劇場: 誰都知道趙大人生性簡樸,宴席上不碰雞湯愛酸菜 就連宮宴上,趙大人桌上都有一碗御廚親
魚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