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錦繡圖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局勢混沌

長孫衝略作斟酌,搖頭道:“天威難測,陛下之想法誰能知道?不過以我之見,若大莫離支當真議和,陛下大抵是不會追究的。”

大唐威服四海,以仁義立國,對各個內附之君、臣、貴族,盡皆採取優柔之政策,甚至有不少准許其繼續統帥舊部,為大唐效力,比如阿史那思摩。陛下要的是千古一帝之稱謂,必然要得到當世各個部族之認同,如若淵蓋蘇文當真懸崖勒馬,投降議和,陛下非但不會殺他性命,反而會厚待一番,以彰顯大唐之仁德、皇帝之寬宏。

“這可如何是好?”

淵男生一臉憂愁,如坐針氈。

他謀算多時,希望能夠藉助長孫家的人脈保得自己性命,並且成為大唐統治高句麗的鷹犬爪牙,延續淵氏一族的權勢,自己亦能夠代替父親成為淵氏一族的大功臣。

卻不想到頭來父親忽然想要投降議和,所有謀算都成了一場空,自己依舊難逃被廢之絕境……

看著淵男生惶恐不安,長孫衝亦是滿心糾結。

他倒不在乎淵男生是否被廢,是生是死,他只在乎淵蓋蘇文到底是怎麼想的,想了想,出言道:“世子也毋須焦躁。依我看來,大莫離支未必就當真臣服大唐。議和這種事素來都是邊打邊談,相互之間不斷的試探對方的底線,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實屬尋常。眼下有議和之意,絕不代表大莫離支就當真想要議和,即便當真想要議和,可事態之發展亦會充滿變數,最終如何,尚未可知。世子大可稍安勿躁。”

他始終不認為淵蓋蘇文當真有議和之心,必然是緩兵之計,以此來拖延戰局,利用唐軍不欲增加傷亡之機會,將戰爭拖到冬季到來,最起碼也能從容的抽調更多的軍隊來到平穰城參預決戰。

可是這種猜測也僅只是猜測而已,他不能憑此認定淵蓋蘇文只是緩兵之計,必須如實上報給父親,再由父親轉述給陛下,由陛下來定奪。

淵男生振作了一些,他現在對長孫衝言聽計從,覺得這番話有道理。

畢竟以父親的性情,做出這等投降議和之舉,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長孫衝呷了一口茶水,沉吟道:“況且尚有最為重要的一點,大莫離支麾下的‘王幢軍’始終未曾露面,不知潛伏何處,必然是擔負著大莫離支最後之希望。此軍不出,大莫離支心中就尚存希望,又豈肯卑躬屈膝投降議和?”

“王幢軍”始終是長孫衝心裡一個揮之不去的隱患。這樣一支戰力強橫的軍隊時至今日一直不知動向,必然是肩負著淵蓋蘇文的命令,等到關鍵之時猛然出擊,收穫意想不到之戰果。

“王幢軍”一日未曾露面,不曾戰敗,長孫衝就不信淵蓋蘇文會真心投降議和。

孰料他話音剛落,便見到淵男生一臉幽怨,吃吃說道:“昨夜父親喚我前去商議之時,便曾說過,只要能夠得到大唐皇帝之允諾,不傷我淵氏一族之根基,他願意將‘王幢軍’盡數交出,繳械止戈……”

長孫衝:“……”

這一句話,將他所有的判斷都給推翻了。

這什麼情況?

難不成淵蓋蘇文當真改了性子,為了家族的繁衍傳承不惜卑躬屈膝,投降議和甘為階下之囚?

不能夠啊……

*****

遼東。

唐軍攻陷安市城之後,將城中守軍屠殺大半。這倒不是唐軍如何暴虐,實在是因為後勤補給供應數十萬大軍已然不堪重負,若是再養著數萬俘虜,實在是難以為繼。

總不能讓軍中虎賁節衣縮食來供養俘虜吧?

故而英國公李績下令,自俘虜之中挑選一萬精壯之士,派人押送至海邊,由水師將其運送回國,充當“建設兵團”,充實到各地進行水利、道路等等技術設施的建設當中。

其餘老弱病殘,則一律坑殺。

而後,唐軍略作整頓,便兵分數路一支南下,直撲鴨綠水畔的數座高句麗山城。

等到大軍直抵鴨綠水畔,望著依山傍水修建的泊汋城,軍中諸將陷入了沉默之中。

鴨綠水波濤洶湧、水流湍急,泊汋城依山而建,地勢易守難攻,且此地乃是高句麗名將劍牟岑固守,擁兵數萬、背倚堅城,想要將其攻陷,無非又是一場惡戰。

惡戰倒也罷了,唐軍上下士氣正盛,不懼死傷,又何懼惡戰?

問題在於泊汋城就建在鴨綠水渡口不遠之處,自路上攻伐,要繞過數道河流,難以發揮兵力之優勢,可若是命令水師派遣小型戰船溯流而上,以火炮轟擊泊汋城,可輕易破除其城防,猶如扒了殼的烏龜一般,再無抵擋之力。

然而若是那般,這攻陷泊汋城、強渡鴨綠水的功績,又該算在誰頭上?

當初為了將水師排除在東征之外,使其不能染指功勳,各方勢力默契的達成一致予以排擠。東征途中諸多惡戰明知若有水師參預會事半功倍,但是大家盡皆貪婪功勳,寧願冒著損兵折將之兇險亦不願水師參與其中。

然後大家赫然發現,無論是之前的安市城,亦或是眼前的泊汋城,甚至是以後的平穰城,這些堅城固然依山據險,卻無一列外盡皆建在大江大河之畔,而水師更是水面之上橫行天下無敵,只需溯流而上,以火炮轟擊,這些世人所謂的堅城,根本不堪一擊……

中軍帳內。

李績也犯了難,所以乾脆求見李二陛下,將心底猶豫道出。

“陛下明鑑,水師之盛,恰好是高句麗之天敵,天性剋制,只需重用水師,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然則如今軍中對於水師極為牴觸,若是貿然將攻城之重任賦予水師,怕是會使得軍心震動、士氣低迷……微臣不敢擅專,懇請陛下裁決。”

他雖然是宰輔之首,軍中勢力也不低,但是是否准許水師參預攻城牽涉到諸多方面的利益,一經發動必然牽一髮而動全身。若是順利還好,可若是各方勢力盡皆牴觸,那可就麻煩了。

影響了東征大計,誰擔負得起這個責任?

故而,李績愈發感慨李二陛下堅定不移的打壓世家門閥之政策,實乃定國安邦之良策。否則任憑國內門閥、派系的勢力繼續發展下去,大家分庭抗禮,但凡你贊成的我都反對,根本不論對錯,長此以往,則必然種下亡國之根。

大隋強盛一時,便是因為朝中各方勢力混雜、各有述求、難以調和,故而內亂頻仍,最終烽煙處處,諾大帝國一朝傾覆,土崩瓦解。

李二陛下坐在案几之後,一手婆娑著茶杯,嘆了口氣。

他此刻神情憔悴,兩頰都已經深陷下去,整個人愈發老態盡顯,精神萎靡,狀態看上去並不好……

沉吟少頃,李二陛下搖頭道:“軍心士氣乃是重中之重,斷不可因為一時之順遂,便使得軍中將校心生牴觸。水師固然有優勢,可水師畢竟不能上岸,陸地上的戰爭還得依靠這幾十萬虎賁去一場一場的打,若是軍心不穩、士氣低落,如何覆亡高句麗?此事斷不可行。”

他是君王,不得不從全盤考量,以平衡為主。

這些年,水師縱橫七海、所向無敵,不僅滅國無數,在各處要隘之處佔據無數港口,更使得大唐之商隊暢通大洋,不計其數的財富源源不斷的流入大唐國內。

此等功績,一時無兩。

水師上上下下也因此屢遭封賞,軍中將校提拔無數,深受全國軍隊之豔羨、嫉妒。

所以,當初水師才會被排擠於東征主力之外。

此刻若是將水師納入主力,一旦水師銳不可當的連續攻破泊汋城、平穰城,讓其餘軍隊怎麼辦?

需知道,世家門閥在他連續不斷的打壓政策之下,已經漸漸收斂、有所認可,而這一次東征的功勳,便是他給於世家門閥的賞賜。

雙方雖然並未言明,但相互之間已經有了默契。

如若此時他命令水師擔當主力,戰後功勳便會被水師領取,那些指望著東征功勳加官進爵、從此之後甘願消弭一部分勢力,將權力盡歸中樞的世家門閥們,豈會善罷甘休?

人氣小說推薦More+

我爹是崇禎?那我只好造反了
我爹是崇禎?那我只好造反了
穿越了,你爹是大明的亡國之君崇禎,而你自己則是大明的亡國太子朱慈烺。 現在是大明崇禎十四年,距離大明徹底覆滅還有不到三年的時間。穿越過來的朱慈烺對著夜空嘆了口氣:雖然時間有點晚,但應該還來得及! 在他身後,是一群殺氣騰騰的軍隊!朱慈烺大手一揮:開始吧!沒錯! 我朱慈烺,反了!
請叫我小九哥
大明神探1546
大明神探1546
年輕的嘉靖帝看著譽滿天下的海氏兄弟,目光深邃難測。嘉靖:國有諍臣,不亡其國,不聽你海瑞的,我大明就要亡國嘍? 海瑞不語,只是上疏,字字鏗鏘,勸諫勵精圖治的天子不可沉溺於安逸。 嘉靖:朕本以為你海玥是性情中人,心地光明且重情義,嫉惡如仇且不會權變,沒想到你查案查到朕身上,跟朕鬥法來了? 海玥不語,只是破案,不敢說澄清玉宇,平定天下冤獄,只要真相大白,一切無愧於心! 嘉靖朝前期,朝堂上多了兩把劍,一把
興霸天
紅樓帝業
紅樓帝業
穿入紅樓世界,身份是不被父皇相認的皇子。這日他初見父皇,啟口而問:“聖上還記得那年玄武湖畔的姜雪蓮嗎?”父皇,你不願認吾為皇子,吾偏要讓你認。 父皇,你不願傳皇位於吾,吾偏要讓你傳。吾愛金釵,更愛江山。
挽鋮
[紅樓]薛家長子
[紅樓]薛家長子
前世薛虯出身百年豪門,被家族傾力培養,英才俊逸,卓爾不群,是最完美的繼承人。 只可惜天不假年,英年猝死。 轉世投胎成為古代大戶人家嫡長子,父母恩愛、兄弟和睦,還有個格外出眾的妹妹,一家人幸福美滿,其樂融融。 直到父親去世,薛虯覺醒了前世記憶,才知道自己所在竟是紅樓世界。他的弟弟薛蟠是個敗家子,母親和妹妹為了家族殫精竭慮,最後還是下場淒涼。 好在這一世薛虯才是薛家掌權人,他會撐起薛家、教導薛蟠、為寶
千山不關
從農家子到當朝首輔
從農家子到當朝首輔
趙豐年穿越了,穿到了古代,看著一貧如洗的家境,趙豐年沉默了。 屋子是漏風的,襖子是稻草塞的,粥裡是看不到米粒的。 沒有辦法,為了活下去,趙豐年只能重新爬起來,種田,養家,科舉。 卻一不留神,成了一朝首輔。 後人雲:大夏國柞一千五百年,趙豐年功勞獨佔一半。 後世史書記載:“孰大夏,富有趙相,萬國不能與也。” 小劇場: 誰都知道趙大人生性簡樸,宴席上不碰雞湯愛酸菜 就連宮宴上,趙大人桌上都有一碗御廚親
魚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