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兒子說大清要亡國了

第300章 吃楊三爺的飯,穿楊三爺的衣!(求訂閱,求月票)

大沽口碼頭。

大量的裝著軍火的箱子、蒲包從剛剛抵達的一條掛著津海關道“一帆風順”旗的大型鳥船上面卸了下來,數百名壯工推著獨輪車來回搬運這些箱子、蒲包,大沽口碼頭上一片熱火朝天。

津海關道的幾個“津師爺”(天津師爺)和“洋師爺”(內務府洋奴才)正滿頭大汗的在一樣樣對照著這些武器裝備和軍資。這次從江南運來的可不僅是軍火,還包括了大量淮西紅巾的衣甲和旗號——這些衣甲和旗號可都是機密物資,必須馬上運到忠堅堡的庫房當中藏起來,直到開赴戰場之前才能給楊三爺苦心經營出來的新軍換上。

至於燧發槍、槍刺、火炮這些軍火,則必須馬上運去忠堅堡邊上的團練新軍大營發給已經在那裡訓練了快一年的一支團練新軍.得抓緊時間熟悉裝備,要不然上了戰場不會用可就發揮不出這支新軍的戰鬥力。

要說起這支新軍的實力,那是相當強勁的!

首先,這支新軍的戰術非常先進,採用了最先進的“雙槍兵協同戰術”。

這可是廣東新軍的最新戰術,連淮西紅軍都還沒用上呢!

所謂雙槍兵戰術,當然不是一個大頭兵發兩杆槍,而是將燧發槍兵和長槍兵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混編在一起。

這種戰術其實就是火繩槍時代的方陣戰術向燧發槍時代的排隊槍斃戰術的過渡,長槍不能完全放棄,在交戰時還需要用長槍兵組成疏陣(方陣或橫陣)來支撐戰線,同時再以燧發槍齊射來輸出火力。

其次,楊起隆還效法李中山辦學治軍的辦法,從李中山軍中召回了十幾個在北京就拜入精武門的天津衛羅教子弟,再讓他們當教頭,在忠堅堡開了個北洋武備學堂。

隨後,楊起隆又同自己的關係招募了百十個武備學堂的學徒,基本都是天津衛楊家子弟、和楊家有舊的直隸大族子弟、運河沿線的羅教道門中識文斷字的青年徒眾。這些學徒會在武備學堂參加一年的培訓,畢業後就會和他們的老師們一起成為新軍的骨幹軍官。

除了這些來自北直隸大族和羅教道門的軍官學徒,楊起隆還把以羅東尼為首的一批內務府的“軍事洋奴”都網羅到了自己的門下,讓他們負責新兵訓練,同時也讓他們充當新軍的軍官。

第三,這支新軍的新兵都來自直隸農村。雖然楊起隆自己是混市井和羅教道門出身的,但是他卻不收來自市井和羅教道門的新兵,所招募的都是思想都是特淳樸的農村兵。全都秉承著拿誰的錢,吃誰的飯,穿誰的衣,就給誰賣命的樸素思想的老實人!

這個老實人發起狠來還是很厲害的!

而最後一個厲害的地方,就是楊起隆已經替這種新軍想好了一個特別響亮的名號——北洋新軍!

之所以會有這個響亮的名號,是因為統領這支新軍的楊起隆的本職是北洋通商大臣!而且辦這支新軍的軍費,全都是北洋通商大臣衙門設法籌措的。

拿誰都錢,就冠誰的名唄!

在碼頭的一角,北洋新軍的大老闆,大清北洋通商大臣,直隸團練大臣,津海關道楊起隆楊大老爺,正和北洋新軍的兩個頭頭陳益和朱尚賢一塊兒隨意地走走看看,時不時開啟一個箱子或蒲包,拿出裡面的佛山造燧發槍裝模作樣地擺弄幾下,點頭滿意地對身邊的兩人笑道:“佛山造就是不錯啊!這做工比內務府打造的鳥槍可強太多了,你們在淮西軍和廣東軍中使用的就是這種火槍嗎?還有更好的槍嗎?”

陳益和朱尚賢都是當年同大師姐楊小環一起拜入精武門的少年,現在都是青年了,這些年一直在李家父子的軍中,也在廣東講武堂進修過,還在南京講武堂擔任過教官,經歷可謂十分精彩。所以他們都已經成長為相當優秀的軍官了!光是那個筆挺的軍姿,看著就讓人覺得精銳。

“主公,佛山那邊還有更好的火槍,稱為直列式線膛槍。”

回答這個問題的是陳益,他的年紀比朱尚賢大兩歲,長得也一表人才,所以更得楊起隆倚重,從南京回來後,馬上就被楊起隆提拔為了北洋新軍總參軍兼北洋武備學堂堂長。

楊起隆還賞了他一個楊家妹子.不是親妹子,是堂妹子,不過母親也是N子府這個圈子裡的女人(算是候補吧,如果明朝沒完,那多半就補進去了),所以也遺傳了一副好身段!

所以這陳大參軍現在也是楊家的“一門眾”了!

“是不是那種槍管裡面開了槽的火槍?”楊起隆問。

“對,就是這種。”和陳益一塊兒從南京回來的朱尚賢笑著接過話題,“主公,您見過?”

這個朱尚賢長得沒有陳益那麼體面,就是個和藹可親的小胖子,他的祖上也是北京的錦衣衛,明亡之後跑到天津混日子,他就是在天津出身的。因為他爹認識楊起隆的爹,所以他從小就跟楊起隆當混混。後來拜了李中山當師傅,現在也飛黃騰達了,一樣娶了楊家的女兒,成了楊起隆的“一門”,因此也得到了楊起隆的信任。

“嗯,”楊起隆點點頭,皺眉道,“李大將軍也給了我一些。他還在信上和我說,這些帶槽線的槍很精貴,必須給神槍手用,專門用來下黑手”

他的話就到這兒戛然而止了。

黑手這個事兒楊起隆最懂了,他家也是祖傳的錦衣衛!

不過這個事兒和北洋新軍不是一條線

朱尚賢點點頭道:“主公,其實這個燧發槍、線膛燧發槍的打造都不算太難。但是要大量生產卻不容易佛山那邊之所以可以大量生產,是因為那裡鐵業銅業極其興旺,至少有十數萬工匠在鐵業銅業找飯吃。

咱們如果要和南明長久抗衡,也得有自己的鐵業重鎮,要不然真打大仗時,是供應不上那麼許多槍炮的。”

他在廣東新軍中管過裝備,所以對燧發槍和青銅炮生產的門道一清二楚.這兩樣武器其實也不難造,無非就是用料足、用工足和手熟。

而用料、用工和手熟,一是要捨得下本,採購單價不能太低,要不然賠本生意沒法做。第二就是要培養冶金產業了.

佛山的優勢是有全天下最大的冶金產業群,這一點大清比不了,大周也比不了。楊起隆如果想“忠如楊堅”,那他就得儘快培養產業了。

畢竟打造火槍、大炮在這年頭都是手工活想要槍多炮多,就必須要足夠的工匠來幹活。

楊起隆點點頭,道:“這個事兒以後再想辦法,現在還是趕緊把這些燧發槍都發下去,抓緊時間讓弟兄們掌握燧發槍的訣竅.給你們十五天時間。十五天後就是發餉的日子,到時候本官要看看弟兄們的本事!”

“主公,您就瞧好吧!”

“主公,您放心,交給我們是錯不了的!”

大沽口,忠堅堡外,大校場上,這一日再一次三軍齊聚,虎賁如林。

差不多一萬名北洋新軍,全都沒戴帽子,露出一頭正在生長還沒辦法疏個髮髻的短髮,穿著整潔的青色號服,胸口都有一個“勇”字,一身不吭的肅立。八個營方陣,四十八個隊橫陣,組成了完美的陣容。

橫看,豎看,全都是一條線。

每隊的五名軍官,都挎著腰刀,站在排頭,任憑大沽口的海風吹在他們身上,全都一動不動。

這種肅殺,這種佇列,如果換上淮西紅巾軍的裝扮,估計能把康熙爺直接嚇個好歹。

而這些和楊起隆沾親帶故,早就結成一體的北洋新軍的“直系”軍官,身在佇列當中,也都精神頭十足!

一看就知道全是為自己打江山的主兒!

當萬餘人肅立的時候,楊起隆已經在幾個託著一盤盤小銀餅的親兵陪同下,開始一月一次的放餉典禮了。

他發給士兵們的是一枚枚一兩重的銀餅,不是百分百的純銀,成色不到九成,剩下的摻了銅還有其他雜七雜八的雜質,手打而成,每一塊重約一兩,正面有“一兩銀”的字樣,背面有“粵海關監製”的字樣。

這種銀餅是由佛山鎮根據粵海關銀號(中山堂)的要求打造的,目的是為了給粵海關和粵海關銀行提供一種標準化和法定化的貨幣——白銀雖然擁有硬通貨的地位,但並不是一種標準化的貨幣,連一兩白銀的銀含量到底算多少都沒個準呢,就別說其他了。

所以白銀作為銀號間或的大額交易的結算貨幣,使用起來就很麻煩了.也沒發一塊一塊的白銀進行化驗呢?只能老師傅憑經驗辨成色。

這其中的弊端那就大了,別的不說,光是一個“銀幣本位”的銀行券(早期紙幣)就很難發行。介於一兩銀和一文錢之間的輔幣,譬如“一錢銀”的小銀幣,就更難發行了。

所以在李中山拿下廣府之後,就開始慢慢搞標準銀幣、銀幣本位和銀幣券了。

而粵海關、津海關、閩海關、寧海關、江海關這些個海關,甭管上面的主子是誰,現在也都接受了“一兩銀幣”的概念——它們的“白銀一兩”,指的就是粵海關監製的一兩銀幣!

同時,中山堂、瑞銀堂、瑞信堂、南洋堂這“四大堂”,也將粵海關監製的一兩銀幣,當成了它們的“白銀一兩”。而和這些大銀號有密切資金往來的錢莊、商行,也逐漸接受了“一兩銀幣”等於“白銀一兩”的概念。

另外,大明的官府也鼓勵下面用一兩銀幣納稅,發給官員士兵的餉俸,也逐步開始用一兩銀幣或是相應的銀號券還有票據。

楊起隆手頭控制的瑞銀堂手裡也有大量的一兩銀幣,而且他管著的津海關道也照葫蘆畫瓢,也監造了許多一模一樣的“津海關道監製”的一兩銀幣。

所以他給福全控制的內務府交銀子和給下面人發餉發俸祿時,使用的也是這種手打的一兩銀幣。

今兒楊起隆就要用一兩銀幣,為北洋新軍的一萬名官兵發餉他親自發!一枚一枚數給人家,這還真是個體力活,不過卻是必須的。

這個時候,楊起隆走到了一名揹著燧發槍,滿臉都是笑容,兩眼閃爍著喜悅目光的大兵跟前。那大兵挺直了身體,伸出一隻粗壯有力,滿是老繭的大手——一看就是幹農活的莊稼漢。

楊起隆滿意點點頭,從邊上的盤子裡拿起兩塊銀餅塞在他手裡。與此同時,跟著楊起隆的一個親兵就大聲問:“你吃誰的飯?穿誰的衣?”

“吃楊三爺的飯!穿楊三爺的衣!”那大兵大聲回答。

這可是楊起隆楊三爺的兵!

楊起隆接著又走了一兩步,到了另一名肩背燧發槍計程車兵跟前,又拿起兩枚銀餅遞了過去!

“吃楊三爺的飯!穿楊三爺的衣!”

發自肺腑的呼喊聲再一次響起.

而就在這“吃楊三爺的飯!穿楊三爺的衣!”的呼喊聲,一次又一次響起的同時,在大校場的外面,正站著一個個頭不高,眉清目秀,衣著鮮亮,神態優雅的美少年。

楊起隆的親兵已經發現了這個美少年,幾騎策馬上前,將他團團圍住。一人喝問道:“你是何人?為何在軍機重地之外窺視?”

那少年一笑:“本官曹寅,是楊三哥的故人,今日特來拜訪,還要送一場富貴給楊三哥!你們還去通報吧!”

“曹寅?”楊起隆的親兵中有人聽說過這個名字,“你是粘杆處的曹寅?你不是跟在康熙昏君身邊?”

來的這少年正是康熙的心腹曹寅,他笑了笑道:“快去通報吧.我和楊三哥可是好朋友,他聽說我來了一定會很高興的!”

“王爺,您放心吧!王大頭現在無暇北顧,您可以全力對付皇上!”

“王爺,他雖然沒法派兵北上,但還是給了楊三爺三千條燧發槍和許多淮西紅巾的衣甲旗號,讓楊三爺的直隸團練冒充明軍。這個法子可比把真的明軍請來都好免得請神容易送神難!”

同一時間,正在攝政王府內向福全拍著胸脯做保證的就是樂神醫和多隆了。

他倆是和那批軍火軍資一起抵達天津大沽口的,十日前就到了北京。不過那時福全正壩上草原的上都遺址一帶會見漠南草原的王公,他在上都遺址那裡,用一口流利的蒙古話向草原上的王公們宣佈,大清很快就會重建上都城!

以後大清還會實行南北面制,南面以北京為京師,北面則以上都為首都,大清皇帝將會在上都和北京之間不斷往來,半年在北京,半年居上都!

在承諾了重建上都之後,福全也得到了一幫蒙古王公的承諾只要康熙願意退位當太上大汗,大傢伙就願意召開庫裡臺大會,推舉福全為大蒙古國的大汗!

這又是大汗又是皇帝的一聽就很有前途啊!

不過要把康熙變成太上皇也不容易,畢竟康熙手頭的兵力更強,而且還很有可能會得到吳三桂的援助——根據內線報告,吳三桂會實實在在派出援兵!

不大好辦啊!

多隆似乎看出了福全的心思,連忙笑著道:“王爺,其實您手頭還有一樣可以擊敗皇上的利器!”

“什麼利器?”福全問。

“銀子!”多隆一咬牙,似乎下了很大的決心,道,“王爺,錢財動人心啊!您手裡有瑞信堂,有津海關道,有內務府.如果王爺您信得過奴才,奴才可以去向皇上詐降.順便幫助王爺給皇上那邊的人送信。奴才相信,現在一定有不少人正想脫離皇上,投靠王爺您呢!”

正皺眉的福全眉毛一挑,望著多隆:“本王可以信你?”

“可以!”多隆撲通一下就給福全跪了,“王爺,奴才這是戴罪立功啊!奴才自知罪大,如果不立奇功萬難得到寬恕.王爺,奴才懇請您給奴才一個效力自贖的機會!”

福全點了點頭,又問:“皇上會信你?”

“會!”多隆道,“額楚已經殺頭了而奴才又沒從江南替您搬來救兵”

福全輕輕點頭:“說得也是啊!雖然王大頭給了楊三不少好東西,但畢竟沒有派兵。”

“他也派不出兵.而且皇上一定是知道的!”多隆道,“所以他一定會盡快進軍!大戰已經一觸即發了!”

耿精忠造反稱帝,大清(江西的傑書)、大周、大靖結三家同盟的事兒,康熙怎麼可能不知道?

所以李中山沒有援兵可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康熙猜都能猜到。

而吳三桂的援兵一到,康熙一定會盡快發起進攻,以求速戰速決。

因為康熙是拖不起的.他沒有拖下去的財力!

想到這裡,福全終於下定決心:“好,多隆,你好好幹,等打敗了皇上,我就讓你當直隸總督!”

多隆這下可樂壞了,趕緊叩頭道:“奴才多隆叩謝天恩!”

(本章完)

人氣小說推薦More+

開局劇透明史,可這裡是大漢啊!
開局劇透明史,可這裡是大漢啊!
西漢初期,剛剛穿越過來的陸煊意外雙目失明,需要三個月才能恢復,經過試探,陸煊終於確定,自己穿越了到了大明,洪武大帝朱元璋時期! 看了這麼多年穿越小說的陸煊清楚怎麼用劇透獲得榮華富貴,於是他開始了瘋狂劇透之路! 陸煊:“皇后會死在皇帝前面,並且太子也死在皇帝前面了,甚至皇長孫也死在了皇帝前面。”劉邦:? 朕的呂后,朕的太子劉盈,還有那還沒出生的皇長孫,都會死在朕的前面? 陸煊:“更加可惜的是,第二位
十字王詔
諸葛亮假死?那我打造最強蜀漢!
諸葛亮假死?那我打造最強蜀漢!
建興四年,諸葛亮出師北伐的前一年! 居然……死了? 既然丞相仙逝,那這蜀漢還不是我楊儀說了算? 直接自行開府,繼承丞相遺志,鎮壓朝堂,成為丞相的顧命大臣。 開發軍事科技,進行經濟改革,打造最強蜀漢。 只是楊儀不知道,這是諸葛亮為了寫出一篇出師表,才想著用假死來試探朝中群臣。 但萬萬沒想到,滿朝文武竟不敵一個楊儀? “你說楊儀自己開丞相府了?他哪來的這個實力?” “什麼?楊儀手下精兵過萬?他是我的長
天帝
是大清但是不同的大清
是大清但是不同的大清
大清之盛世盡在此書。不同之處,請君觀察。
劍仙道祖
誰讓他當藩王的
誰讓他當藩王的
本書又名:【基建狂朝】【輕鬆搞笑,硬核種田,攀登科技,群像,權謀,基建,商戰,國戰…】一場人類科技巔峰的 “腦機介面”實驗,讓一名21世紀的包工頭趙安穿越到古代成了皇子,本想安分守己當個逍遙快活的王爺。 但開局卻遭:敵軍侵擾,兄弟被刺,後媽投毒,老爹不喜,大臣落井下石,未婚妻嫌棄……且看他如何化解危機,調查死因,再一步步建設封地,過上千億少男羨慕的王爺生活。
橘子黃
鎮守北境:從殲滅匈奴開始橫掃世界!
鎮守北境:從殲滅匈奴開始橫掃世界!
秦楓穿越成大御帝國太子,鎮守北境歷練之際,皇位被搶!即將彈盡糧絕,面臨死境之時,帝王爭霸系統啟用,開通物資商城,糧草、兵器、馬匹、攻城器械應有盡有! 人屠軍團、長城軍團、霸王軍團以及岳家軍等,盡在麾下掌控!身入朝局權謀,清君側,平內亂,掃外敵! 普天之下,皆為朕之疆土!
幾兩碎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