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你別慫講的是什麼

第八百三十三章 諫糊名制

國人對知識的敬畏,對功名的追逐,從古至今無出其右者。

若論讀書的初衷,其實大多數沒那麼高尚。

很簡單的一句話,讀書為了考取功名,為了做官。

至於做了官之後,當然是家族跟著雞犬升天,家業開始興旺,古人說的“家國天下”,“家”排在“國”的前面,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等到官位穩固了,步步為營往上爬了,官場上有了利益同盟和黨羽了,那時再考慮忠君報國,為民謀福的事。

不可否認,世上確實存在那種讀書為了報效君國的人,不過數量非常少,大部分人讀書也好,做官也好,其實初衷都是為了個人或家族的利益。

人性並沒有那麼美好,對想當官的人來說,要求他們為報效家國而讀書,未免太不現實。

科舉的本質是遏制世家的勢力發展,提攜寒門子弟,收天下士子之心,所有這些本質裡,關於人性的部分,其實沒法去要求什麼。

寒門子弟讀書的初衷,大多也是為了改變個人和家族的命運,終究也是追逐利益的。

追逐利益不可怕,英明的君主懂得如何利用人性,將利益變成他們效忠的動力。

李欽載話裡的意思,李治聽懂了。

“景初的意思是說,事實上民間的讀書人並不少,不過世家子弟讀書看起來比民間的多而已,對嗎?”

李欽載點頭:“是,大唐立國至今數十年,天下承平,民心思定,太宗先帝與陛下為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盛世之兆,首先是溫飽,滿足了溫飽,人會產生慾望,對功名的慾望,對權色的慾望,無論貧富,人的慾望是沒有區別的。”

武后澹澹地道:“景初說民間讀書人其實也不少,為何十餘年來科考所取者,大多是世家子弟?”

李欽載不慌不忙地道:“是因為朝廷科舉取士的過程出了問題。”

李治眉梢一挑:“朕願聞其詳。”

“其一,能來長安參加科考的各地讀書人,是需要地方官府薦舉的,雖然陛下三令五申地方官府必須薦舉寒門子弟,但上令下達,中間難免被人鑽了空子。”

“所以地方官員推薦來長安科考的考生裡,摻雜了大量的世家子弟,世家子弟的基數龐大,高中功名被朝廷錄用的機率也就大了。”

“其二,長安朝堂批閱試卷的官員也有問題,朝臣大多出自世家,他們必須站在世家的立場上,為各自的家族謀利。”

“同樣精彩優秀的兩份試卷擺在面前,閱卷官員首先看的是考生的姓名和出身,世家出身的考生,錄用的機率比寒門子弟更大,這是無法否認的事實。”

李欽載頓了頓,道:“科舉制從朝廷而始,然而政令出宮廷,卻諸多阻礙,再好的制度若被有心人利用,政令下達地方,往往完全變了味道,最終人亡政息,一場徒勞。”

李治坐直了身子,沉聲道:“景初所言有理,朕今日振聾發聵,受教了。”

說著李治望向武后,武后也是一臉凝重,點頭緩緩道:“景初若不言,臣妾還不知科舉竟有如此多的弊端。”

李治突然冷笑起來:“可笑這些年來,朝中臣子竟無一人向朕當面直言弊病,他們表面唯唯諾諾,背地裡卻首鼠兩端,教朕心寒!”

李欽載緩緩道:“陛下,臣剛才說過,朝臣大多出身於世家,他們不得不站在世家的利益上行事,這是無法避免的。”

武后笑了笑,道:“景初說,今日有諫進上,剛才你說的科舉弊病,是否有解決之道?”

李欽載道:“有,雖不能完全解決,但臣以為能緩治其弊。”

“快說!”李治急道。

“其一,科舉之前,調撥東西臺御史發赴各地州縣,監察地方官員薦舉考生事宜,力保薦舉名錄的公正,對世家和寒門考生的比率嚴格控制。”

“薦舉以寒門子弟為主,同時為了不徹底得罪世家,陛下也可許世家門閥少許官職,適當對他們妥協。”

“其二,為保科舉閱卷的公正,臣請陛下采用湖名制,杜絕閱卷官員以考生出身籍貫而擇人取士的弊端。”

李治和武后迅速對視一眼,李治驚奇地道:“何謂‘湖名制’?”

李欽載用手比劃了一下,道:“考試過後,各考生的試卷放在一起,疊成一摞,在考生填寫姓名的地方用白紙暫時湖住,讓閱卷的官員無法看到考生的姓名籍貫,只能以考生試卷所答的內容擇優而取。”

“待成績排名定下來後,在監察官員的監督下,閱卷官再將試卷湖住姓名的地方開啟,只憑成績而宣佈錄用的人選。”

“在這個過程裡,朝中各級官員層層監督,並立下嚴法禁止官員徇私舞弊,如此,可保證科舉考試的公正性,亦可服天下士子之心。”

李欽載說完後停頓下來,留足了時間讓李治和武后慢慢消化。

李治和武后咂摸著李欽載剛才話裡的意思,半晌之後,二人眼睛越來越亮。

勐地一拍大腿,李治興奮地道:“景初高才,巧思如神,朕太佩服了!”

武后也含笑道:“景初所諫之法甚妥,如此可極大地避免科舉考試中官員和考生舞弊,杜絕世家門閥以權勢插手干預科考,甚善也!”

李治大笑道:“如此,朝廷科舉便是完完全全的擇才取士,再無權勢與人情舞弊徇私,同時,天下寒門子弟入仕的機會也大多了。”

說著李治起身,興奮地在殿內來回踱步,然後轉身指著武后,道:“皇后,記下來,剛才景初說的每一句話都記下來!”

武后含笑點頭,眼神望向李欽載時,少了幾分怨恚,多了幾分善意。

私人恩怨放在一邊,這一次,李欽載站的立場與她一致,那麼,她與李欽載便是同盟。

成熟的政治人物不會被私人恩怨影響心智,盟友也好,敵人也好,因利而分,因利而合,是敵是友,立場不可能永不改變。

比如這一刻,武后便突然覺得,在科舉這件事上,她與李欽載又形成了暫時的同盟。

人氣小說推薦More+

我爹是崇禎?那我只好造反了
我爹是崇禎?那我只好造反了
穿越了,你爹是大明的亡國之君崇禎,而你自己則是大明的亡國太子朱慈烺。 現在是大明崇禎十四年,距離大明徹底覆滅還有不到三年的時間。穿越過來的朱慈烺對著夜空嘆了口氣:雖然時間有點晚,但應該還來得及! 在他身後,是一群殺氣騰騰的軍隊!朱慈烺大手一揮:開始吧!沒錯! 我朱慈烺,反了!
請叫我小九哥
大明神探1546
大明神探1546
年輕的嘉靖帝看著譽滿天下的海氏兄弟,目光深邃難測。嘉靖:國有諍臣,不亡其國,不聽你海瑞的,我大明就要亡國嘍? 海瑞不語,只是上疏,字字鏗鏘,勸諫勵精圖治的天子不可沉溺於安逸。 嘉靖:朕本以為你海玥是性情中人,心地光明且重情義,嫉惡如仇且不會權變,沒想到你查案查到朕身上,跟朕鬥法來了? 海玥不語,只是破案,不敢說澄清玉宇,平定天下冤獄,只要真相大白,一切無愧於心! 嘉靖朝前期,朝堂上多了兩把劍,一把
興霸天
紅樓帝業
紅樓帝業
穿入紅樓世界,身份是不被父皇相認的皇子。這日他初見父皇,啟口而問:“聖上還記得那年玄武湖畔的姜雪蓮嗎?”父皇,你不願認吾為皇子,吾偏要讓你認。 父皇,你不願傳皇位於吾,吾偏要讓你傳。吾愛金釵,更愛江山。
挽鋮
[紅樓]薛家長子
[紅樓]薛家長子
前世薛虯出身百年豪門,被家族傾力培養,英才俊逸,卓爾不群,是最完美的繼承人。 只可惜天不假年,英年猝死。 轉世投胎成為古代大戶人家嫡長子,父母恩愛、兄弟和睦,還有個格外出眾的妹妹,一家人幸福美滿,其樂融融。 直到父親去世,薛虯覺醒了前世記憶,才知道自己所在竟是紅樓世界。他的弟弟薛蟠是個敗家子,母親和妹妹為了家族殫精竭慮,最後還是下場淒涼。 好在這一世薛虯才是薛家掌權人,他會撐起薛家、教導薛蟠、為寶
千山不關
從農家子到當朝首輔
從農家子到當朝首輔
趙豐年穿越了,穿到了古代,看著一貧如洗的家境,趙豐年沉默了。 屋子是漏風的,襖子是稻草塞的,粥裡是看不到米粒的。 沒有辦法,為了活下去,趙豐年只能重新爬起來,種田,養家,科舉。 卻一不留神,成了一朝首輔。 後人雲:大夏國柞一千五百年,趙豐年功勞獨佔一半。 後世史書記載:“孰大夏,富有趙相,萬國不能與也。” 小劇場: 誰都知道趙大人生性簡樸,宴席上不碰雞湯愛酸菜 就連宮宴上,趙大人桌上都有一碗御廚親
魚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