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全集下載

第426章 湯顯祖考申論

東南第一次開科取士,南京城內匯聚了從各省前來參加這次科舉的讀書人。

整個南京城內的客棧全部滿員,來晚計程車子要麼投宿寺院道觀,要麼就只能租住民宅了。

其實在去年的時候,就有大量的讀書人聚集南京了,只是這一次的規模更大。

東南去年的政策,凡是有功名的讀書人,透過國子監的入學測試,就能夠成為監生。

在國子監完成學業,修完規定的學分之後,再根據績點和專業成績來決定就業分配的方向。

雖然在蘇澤看來,這種選拔體系和培養體系更加的科學,但還是拗不過歷史和時代巨大的慣性。

大量讀書人依然不肯入監,參加科舉才是正途,這是這個時代讀書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想法,入監授官都是不入流的“邪路”。

蘇澤也無法大部分人的看法,而且東南確實很缺乏官員,只能繼續開科取士。

只不過這一次科舉,蘇澤依然有自己的堅持。

首先是科舉的內容,雖然蘇澤很不喜歡八股文,但是依然要承認大部分讀書人一輩子都在鑽研八股文,如果貿然改變科舉的內容,會引起巨大的混亂。

而且統一的考試範圍,也是對整個讀書人群體的最大公平。

作答的格式依然是八股文,但是考試的大綱則改為了《三經新注》上的新學。

對於這一點,從蘇澤建立大都督府,出版《三經新注》這一天開始,整個東南的讀書人就已經有了思想準備,地方上的官學和私人書院早就開始講授《三經新注》了,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

但是和明廷考上進士就一步登天不同,東南的科舉只是拿到了官場的入場券。

這一次的科舉錄取人數是四百人,前一百人為甲類,後三百人為乙類。

甲類可以直接進入七部、五寺和兩監的部門工作,但並不是直接授予具體官職,而是授予“見習”的職位。

見習享受九品官員的待遇,可以領到薪水,見習的期間為一年,一年之後還要參加各部門的內部考試,是為“選調”。

按照東南內閣的新規定,七部五寺兩監的官員,從以下三類人群中選拔,參加“選調”考試,透過選調考試的可以成為七部五寺兩監的正式官員。

第一類就是原本在這些部門工作的吏員,工作年限達到三年的,三年考評都是優秀的可以獲得推薦參加選調考試。

第二類是國子監定向規培的監生,完成國子監的學習之後可以授予州府縣的職位,但是要進入七部五寺兩監,則需要再參加定向的規培。

比如想要進入戶部工作的監生,需要參加有關財政稅收等算學內容的規培學習,完成規培才可以參加戶部的“選調”考試。

第三類就是甲類進士了,甲類進士完成一年“見習”之後,就可以直接參加“選調”考試。

也就是說在理論上,進士出身、監生出身和吏員出身,想要進入七部五寺兩監,都必須要透過“選調”考試,而只要透過“選調”的就站在同一起跑線了。

甲類進士比起前兩種的優勢在於,如果在見習部門的選調考試沒有透過,可以選擇繼續在本部門見習一年,或者選擇其他部門重新見習。

而吏員和定向規培的監生,則只能一直報考所在部門的“選調”考試。

而“選調”考試的內容,自然就不是八股文了。

主要都是以相關部門的實務為主,加上策論和政論的題目,因為選調考試的目標人群已經不是全體讀書人了,而是現在或者未來的官員,所以必須要貼近工作實務。

不過選調考試雖然是各部門分開考試,但是所有的題目都由教育大臣領導禮部下的考試院統一出題,統一批改,杜絕各部門內部舞弊私授官職的可能。

後三百人的乙類進士,同樣要和國子監監生、地方上的吏員一起競爭地方上的職位。

地方上的職位則以省為單位出題,而且東南的官員體系也不會給新進士直接授予縣令這樣重要的職位,往往是從學政、縣尉這些基層的官員開始做起。

對於這樣一次科舉考試,東南讀書人們可以說是喜憂參半。

相比明廷的一步登天,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事情不可能再發生了。

即使是前一百名的甲類進士,也需要完成見習期,還要透過選調考試才能成為七部五寺兩監的正式官員,接下來還有漫長的升職之路,才有可能做到文管體系的高階官員。

而且東南已經明確取消了包括現任官員在內的,進士、舉人、秀才的免稅免役特權。

但是喜的是如今整個東南的官制初設,到處都缺官缺人,蘇澤又擴大了各級官府的編制,增加了進士錄取的人數。

如果考不上進士,還可以去考國子監,完成國子監的學業也同樣能夠進入官僚系統,就是需要耽誤更多的時間學習。

實在不行還可以去做吏員,也有從吏員轉為官員的上升途徑。

這和以前大明只有科舉一條路,所有人都去卷科舉不同,只要是肯讀書肯做事,反而更有出頭的機會。

因為還有後面的選調考試,所以進士考試取消了殿試,只考一場貢試,就在南京貢院內舉行。

考不上貢試的還可以參加五月份的國子監入學考試,又或者報考各省七月份組織的吏員考試。

如今齊聚在京師的讀書人,都準備留在南京好好備考,爭取抓住這一次的機會。

之所以這次科舉這麼卷,還是因為蘇澤對鄉試和縣試體系也進行了改革。

取消了免稅免役的特權,考上秀才也能直接出來當官了,所以蘇澤乾脆大大增加了鄉試的透過人數。

但是和以前一樣,只有縣試的前五十名,才能進入縣學學習,這些縣學生會進行三年課程的學習,在縣學學習的縣學生可以領到祿米和文具的補助,可以安心脫產學習,完成學業之後還會發結業證書。

縣學生和其他秀才都可以參加鄉試,透過鄉試的舉人人數也大大提高,同樣是最優秀的舉人可以進入府學進行脫產學習。

所有讀書人都明白,一旦縣試和鄉試的改革開始,很快秀才和舉人就會不值錢了,今年如果考不上進士或者監生,那明年就會更多的舉人來一起卷。

按照蘇澤的設計,以後縣學就相當於初中文憑,府學等於高中文憑,國子監則相當於大學文憑。

禮部也在逐步增加各地縣學的數量和府學縣學生員規模。

實際上隨著大量工坊的出現,不僅僅是官府,工坊和商行也需求大量能寫能算的人才。

識字能讀能寫的還可以選擇進入東南新軍,東南新軍也有一套相當完備的晉升體系,在東南軍人的地位也很高。

但是在這片土地上根深蒂固的思想,讓最優秀的讀書人還是更願意進入仕途,這一點即使是蘇澤穿越前的那個時代也沒能改變。

蘇澤能做的,只能給識字人口提供更多的選擇,畢竟有選擇總要比沒選擇好,讓那些卷不過科舉的讀書人也能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東南就能凝聚更多的人心。

四月六日,南京貢院終於開啟大門,十五歲的江西臨川舉人湯顯祖,排著隊進入貢院。

湯顯祖出身於江西臨川的書香門第,他十四歲就中了秀才,次年就考上了舉人,然後就是東南大軍進入江西。

科舉走了一半,頭頂上的天就換了,不過湯顯祖倒是很早就接觸了蘇澤的文章,他對於蘇澤所寫的《牡丹亭》《南柯夢》非常痴迷,後來也認真鑽研《三經新注》,聽到了南京要開科取士的訊息,過完年就趕往南京參加這一屆的貢試。

十五歲的舉人無論是明廷還是東南都是非常矚目的,教育大臣申時行看到年輕的湯顯祖,也對他微微點頭露出鼓勵的笑容。

湯顯祖雖然不認識申時行,但是身穿硃紅色官袍被眾多官吏簇擁的,肯定是東南的大員,湯顯祖也回以一個感激的笑容。

雖然已經極力改善貢院的條件了,但是這麼多人擠在一起考試,環境再怎麼也好不到哪裡去。

不過南京貢院的考棚裡還是配備了鯨油燈和火柴,還有提供熱水的保溫鐵桶,好歹不用頂著蠟燭吃著冷食考試了。

湯顯祖鋪開油墨飄香的考卷,果然和經義有關的題目都是出自《三經新義》。

湯顯祖更有底氣了,這一次的考卷題目也都和東南新出版的書籍一樣,都加上了句讀來隔開句子,這大大加快了閱讀的速度。

而且東南的這次科舉也不需要再背大明那一套厚厚的避諱名單了,再也不會因為不小心寫到避諱詞句而被黜落,這也給考生和閱卷官減少了負擔。

湯顯祖自信的答完了經義的題目,來到最後一段策論的題目。

這道題目讓湯顯祖有些驚訝,因為這道題的和以往的策論都不同。

湯顯祖想起貢試之前坊間的傳言,聽說這貢試的最後一道題目是蘇澤親自出的,現在看來這道題還真有可能是大都督親自命題的。

這道題目的題幹很長,論述的是安南的問題。

和策論簡單的題目不同,這道題目的題幹很長,將多段史料都羅列了上來。

從秦漢安南設交州,到二徵之亂,到伏波將軍馬援入交州平叛。

再到漢末士燮割據交州,包括今後有關安南的大量史料都羅列其中。

一直到明成祖朱棣征討安南,設立郡縣後又撤出,這裡面不僅僅包含了史書上的記錄,還有明代實錄和當時大臣們論述的奏章節選,密密麻麻的印了好幾張紙。

一直到點起鯨油燈,湯顯祖這才讀完了所有的材料,他揉了揉酸澀的眼睛,不愧是大都督親自出的題目啊,這些材料從多個視角聚焦了安南問題,光是讀完就讓人獲益匪淺。

湯顯祖看完了長長的題目,他思維敏捷,很快就明白了蘇澤這種新題型的用意。

以往的策論,最大的不公平就是對寒門學子來說,想要在四書五經的範圍外,再閱讀研究史書幾乎是不可能的。

書籍的價格高,更重要的是很多知識都不會大規模刊印出版,都只在一些大家族內部流傳。

而且寒門子弟也不可能和大家族子弟那樣完全脫產讀書,他們開蒙的時候往往都要比大家族子弟晚,大家一起卷四書五經是無奈的選擇。

這種新出現的題型,則給了一個大家族子弟和寒門子弟相對公平競爭的機會。

因為這道題目需要的史料都已經在卷子上印出來了,考察的並不是考生的知識積累,而是對現有材料的分析能力。

安南的歷史,現狀,地理,經濟,氣候,歷朝歷代對於安南的經營,明成祖時期打下安南又放棄安南的種種考量,都公平的提供給考生們。

大家只需要根據這些材料,寫出支援自己論點的策論就可以了。

太妙了!

湯顯祖對蘇澤更加的崇拜了,竟然能夠想出如此絕妙的方法來篩選人才,大都督真是天才!

收起對蘇澤如滔滔江水一般的崇敬之心,湯顯祖開始寫自己的文章。

作為一個十五歲的年輕人,自然是嚮往開疆拓土,湯顯祖提起筆在稿紙上寫道:

“自古以來,安南為我中華故土。”

湯顯祖明白這道題目並不是讓他羅列資料,他又寫道:

“明永樂年退出安南,概因治理安南耗費多進項少,士兵常駐安南思歸,安南百姓又不心向中華,叛亂不斷而軍費日糜。”

“若要不重蹈明廷覆轍,則必須要要讓安南殖產興業,讓安南不成為我東南累贅,反成為東南裨益。”

“安南百姓日足,則思叛之心日熄,安南欲富足,則中原不敢再有議棄安南者。”

湯顯祖又從安南的物產,提出以交趾糖業為基礎,將安南經營成東南的糧倉和糖庫。

洋洋灑灑寫完,湯顯祖檢查無誤,謄抄完試卷走出了貢院。

他信心滿滿,這次一定能取得高第,只等著放榜的日子。

考生離場之後,申時行帶領閱卷官們開始了緊張的閱卷工作。

當一名閱卷官看到湯顯祖的卷子,只覺得眼前一亮,連忙勾上圈交給另外一名同僚,這表示他推薦這份卷子中第。

而等這位閱卷官看到下一份卷子,拍案叫絕,反覆讀了三遍依然覺得這篇文章極為精妙,可這份卷子上有些內容他卻看不懂。

這一次他沒有交給同僚,而是直接帶著卷子去找到了主考官申時行。

(本章完)

人氣小說推薦More+

全家戰死後,八個嫂嫂助我重振家族
全家戰死後,八個嫂嫂助我重振家族
“大郎死,二郎亡,三郎馬踩肉泥漿,四郎為護太子爺,萬箭穿心在北疆……”北疆一戰,葉星的父親和八個哥哥全部戰死。 天家給的說法是遭遇敵軍偷襲,葉家父子為護太子捐軀。作為穿越者的葉星,更明白這就是天家針對葉家的一場陰謀。 葬禮上,八大家族前來退婚,八個嫂嫂卻不幹了,堅決表示要留在葉家,幫助葉星重振家族。 葉星腦子都差點不夠用了,葉家都被天家猜忌了,你們還要重振葉家,是嫌我死得不夠快嗎?
南燚
穿越小霸王孫策,開局拍賣傳國玉璽
穿越小霸王孫策,開局拍賣傳國玉璽
穿越成為小霸王孫策,先和周瑜結拜,再拍賣傳國玉璽,得到了原本的孫策想都不敢想的資源。 直接過江,橫掃江東,三顧茅廬,結拜諸葛亮。收服呂布,收服趙雲,收服劉關張。 看陳風如何在這亂世之中一統天下。當然,還順便滿足了自己的名將收集癖!
薯條君
開局一首詩,逼我當權臣
開局一首詩,逼我當權臣
現代普通人謝桉意外穿越到四分天下的古代世界,因一首詩卷入廟堂紛爭,逐漸揭開自己的身世之謎。 他從一個無名小卒成長為權傾朝野的權臣,結識了眾多江湖豪傑與廟堂權貴,經歷了賠銀案、文潮武弈、突梁紛爭等重大事件。 隨著神秘組織 “梁”的陰謀浮出水面,謝桉發現自己竟是昭烈帝的後人,肩負著拯救天下的重任。
望遠蛋
我只想當鹹魚縣令,怎麼轉眼成帝師了?
我只想當鹹魚縣令,怎麼轉眼成帝師了?
陳燁穿越大乾,成為一方小縣令。原本只想稍微發展一下科技,讓自己過得奢靡一點,沒想到女帝竟然微服私訪來到他這裡。 “大人,這琉璃是如何造出來的?這水龍頭要怎麼用?” “這個種子真的能讓水稻產量翻倍麼?” “要不,你來做朕的帝師吧……不願意?那,夫君也行。”陳燁:“啊?”
秋俞
極品世子:手握重兵,請貴妃醉酒
極品世子:手握重兵,請貴妃醉酒
甯浩本是在烏蘭戰場戰死的僱傭兵,卻意外穿越成大晉一字並肩王世子。 爺爺戰死訊息傳出後,各方勢力欲置他於死地。太子與貴妃徐慧琳設局陷害,卻被甯浩反將一軍。 在御書房,面對眾人指責,甯浩憑藉爺爺未死的訊息巧妙周旋,化解危機。 不僅如此,他還向晉帝請求將徐慧琳賜給自己。最終,甯浩成功帶著徐慧琳離開,準備回府面對前來的玉燕郡主,看他如何在這風雲變幻的大晉朝堂與後院中,走出屬於自己的強者之路……
非酋老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