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宋宋哲宗

第一卷: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第11章 中心思想不變

垂拱殿內,眾重臣雲集。

青苗法的弊端日益顯露,擾民害民的奏摺越來越多,百姓怨聲載道,朝臣間的爭論也愈發激烈。

局勢越來越緊張,趙煦決定召集三司六部的官員共同商議對策。

舊黨官員感到此事有點怪誕,他們揣摩不透皇帝的真實意圖。

以往每當此類情況出現,皇帝必然召章惇等新黨人士共商國是,然今日皇帝卻罕見地讓新舊黨官員齊聚,其中的深意令人捉摸不透。

御史中丞封稷眉頭緊鎖,心中突然靈光一閃。

皇帝最近特召蘇軾和範純仁回京,二人雖未授實職,卻泛出一個比較明顯的潛臺詞。

官家要搞平衡。

從此新舊兩黨不再敵對,成為官家左膀右臂,盡心竭力輔佐。

不對啊!

官家從不妥協,這等粗陋的和稀泥手法根本不屑去做,可偏偏今天就這麼怪異。

嗯······見機行事。

“官家,青苗弊端不勝列舉,有地方官員為取悅朝廷,不顧百姓實際情況,強行攤派貸款額度,或故意提高青苗利率,導致百姓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苦不堪言······”

大宗正丞任伯雨用詞極為無理,刻意將地方官抓政績說成取悅朝廷,為的是吹響取締青苗法的衝鋒號。

若在以往,趙煦早顯慍色,可現今他微微點頭,面色不變,彷彿認同這種說法。

任伯雨見狀趁熱打鐵:“不僅如此,有些地方還濫用擔保,強迫百姓接受青苗貸款的同時,還強制百姓為他人擔保······這等行徑,天理不容!”

見趙煦還是老樣子,舊黨火力全開。

“百姓無法按時償還貸款,一些官員便會採取粗暴手段追債,包括非法拘禁、暴力催收等,嚴重侵犯了百姓的合法權益。”

“高利貸者將青苗款貸走,百姓借不到錢,只能借高利貸,本想渡過難關,不想真正的難關才剛剛開始······”

“······”

為打擊青苗法,舊黨不惜深入基層,蒐集千百條冤屈,可以說鐵證如山。

新黨官員心知肚明這是事實,本想反駁,卻有種理屈詞窮的感覺。

青苗法本是改善百姓生活和國家財政狀況的好法令,卻因執行層面的腐敗和亂作為,導致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這些行為嚴重違背了青苗法的初衷,不僅沒幫百姓減輕負擔,反而加劇了他們的困境。

偏偏造成這種局面的地方官吏又是新黨得力干將,重責又擔心打擊其他人的積極性,只能不痛不癢地處置。

封稷感到機會來了,撲通跪下,聲淚俱下道:“臣懇請官家下旨取締青苗法,恢復祖制,用常平倉法造福黎民百姓,避免青苗法害民之弊端。”

趙煦仍保持平靜,靜靜聆聽傾訴。

官家心思鬆動了?

舊黨官員當機立斷,火力全開。

“常平倉法亦能造福百姓,青苗法與民爭利,落得千古罵名,此乃舍文軒而取敝輿,實為不智。”

“王介甫時,青苗法就落下民怨載道,如今又要讓百姓承受其惡······官家,大宋江山社稷禁不起這般折騰了······”

“······”

呵呵!

趙煦早料到舊黨有此舉措。

說實話,常平倉法百分之百是仁政,它是朝廷特設的一杆天平。

豐收時,朝廷出錢穩定市價收購,防止穀賤傷農;災年時,朝廷以低價賣糧,不讓百姓餓肚子。

這一舉措從哪一點上說,都沒半點的害處,但政策的良好初衷被底下的官員給敗壞了。

私吞點倉中糧,還算有良知的官員。

更有甚者,官商勾結,把倉中糧拿出來,在災年時以屯積、提價等手段賣出,發國難財。

對農民來說,口糧都成了問題,種子自然不會剩下。

春種時怎麼辦?

只有向富戶借高利貸一條路。

高利貸歷來就與黑社會掛鉤,後世文明社會都存在這種問題,在落後的大宋,掉進火坑的百姓不是賣兒賣女,就是傾家蕩產。

久而久之,土地兼併就形成了。

富戶越來越富,窮人一無所有,或淪為佃戶,或變成奴隸。

而那些富戶財主們,通常都在衙門有關係,要麼族內有人科舉做官,要麼把田產掛名到廟宇上,不交租,不納糧,不服役。

出家人······朕會向你們開刀的。

“都說常平倉法好,為什麼在饑荒年餓死那麼多人?其中的溝溝壑壑,你們比誰都清楚,常平倉就是給貪官和為富不仁的商販生財的倉庫!”

曾布投誠後變為鬥士,怒不可遏開啟地圖炮,“青苗法是用常平倉、廣惠倉裡的糧兌換成現錢,把錢貸給青黃不接的百姓,莊稼收成以後,加兩分的利錢······誰說與民爭利?比起月息六分,年息七十二分的高利貸,朝廷投入這麼大,收這麼點利錢,就成與民爭利了?”

“真不知道你們心裡怎麼想,貪官汙吏、地方豪強、富戶奸商賺人命錢,你們保持緘默。朝廷收回用於生財,你們就跳出來大喊大叫。”

“拿著朝廷的俸祿,卻替奸商豪強搖旗吶喊,你們不覺得愧疚嗎?”

這話誅心,舊黨官員立刻開始反擊。

“危言聳聽,就算高利貸也不會有七十二分的利,曾相公故意誇大其詞,避重就輕,漠視青苗法的弊端······”

趙煦深信不疑。

在現代社會生活過的他再清楚不過,民間高利貸高到了要命的程度。

在前世研究宋史,他就搞清楚青苗法的本質。

青苗法不是救民,而是殺富戶,朝廷從富戶手中奪利才是重中之重。

沒辦法,國庫空虛,宋神宗和王安石才拿定主意,實行青苗法。

“青苗法本意在於救民,然有了二分利,就會出現大麻煩。要知道跟老百姓是不能講信用的,他們見錢眼開,借時容易還時難,就算用繩子捆,拿鞭子抽,都很難摳得出錢來······若成常態,天下豈不大亂,那時怎麼收場?”

“常平倉法盡善盡美,根本沒必要改動,只是下邊辦事的人亂搞,只要加強吏治,一切迎刃而解。所以我們根本沒必要興師動眾,沒事找事······”

“······”

舊黨官員中心思想不變。

吵吧!

吵累了朕再出絕招。

一勞永逸。

朕要抓錢,要剎住土地兼併之風,還有掐死高利貸。

這就是朕今天召你們來的目的。

人氣小說推薦More+

我是一個原始人
我是一個原始人
天空一洗如碧,陽光普照山林,整個世界都顯得一片安靜祥和,帶著一種獨有的靜謐。 看著穿著性感虎皮短裙手裡拿著棍子,帶著十餘個人嗷嗷叫著去追趕披毛犀的首領,韓成禁不住的將稍微蜷著的右手放到微張的嘴邊,再一次的發出了感慨:“我的天吶!”(沒有系統,沒有空間,不帶外掛的穿越,純正的原始種田文,不會出現修仙之類的東西,喜歡輕鬆種田的書友請放心閱讀)
墨守白
亂世悍卒,平定天下從殺韃子開始
亂世悍卒,平定天下從殺韃子開始
神凰五年,塞北狼騎大舉南下,橫掃河北中原,飲馬長江。江山半壁淪陷,各地盜賊蜂起。 楊越穿越來到亂世之中,被潰兵裹挾,卻以此為契機,一步一步,建立自己的勢力,招撫流民,擴大地盤,剷除奸臣,萬民歸心,直到驅逐韃虜,平定天下。
萬千
大唐:太平公主飼養指南
大唐:太平公主飼養指南
大唐雙聖臨朝,楊易穿越而來,成為太平公主的家令。楊易:“殿下,身為皇室公主,豈可口出粗俗,動手傷人?”太平公主:“你管的著嗎?”楊易:“國有諍臣,不亡其國。這公主府裡,自然也要有一個敢於直諫的家令,公主殿下才能走的更遠。”太平冷笑:“這麼說來,你還是個忠臣?良臣?賢臣?”楊易:“微臣只是直臣......”太平:“威脅公主,忤逆主君的直臣?誰給你的膽子?誰讓你這麼行使職權的?”楊易:“微臣是調露元年
橙汁兒羊
爭魏
爭魏
諸葛亮五丈原隕落之後。群雄割據、英雄並起的大時代也隨之落下帷幕。 轟轟烈烈三國進入最後四十年。似乎天命皆歸於司馬氏。然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未到最後一刻,焉知勝負如何?
蒼穹之魚
時空之門:林羽的古代奇緣
時空之門:林羽的古代奇緣
秉承,既來之則安之,偶然,覺得穿越這個詞,很緊固現在,這種狀態,有種流氓寫法,啥都會呀,天文地理上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 再來的宮鬥權臣
古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