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大清亡了無防盜

第七十章 太好了,黨爭又來了!

“吳三桂、尚可喜、耿繼茂、遏必隆......圖海?怎麼還有圖海?王大頭,你數仔細了嗎?”

乾清宮南書房內,康熙皇帝放下手裡的摺子,看著剛剛被他召入宮中的王忠孝,一臉的難以置信。

康熙把王忠孝叫進宮,是向他打聽從鰲拜家裡抄出來的書信和文稿的情況的。

這些書信文稿上到底寫了點什麼,王忠孝是來不及細看的,所以他能報告的就只有“大資料”了——一共有多少信?誰的信比較多?

而王忠孝上報的“給鰲拜寫信大賽”的前五名,分別是吳三桂、尚可喜、耿繼茂、遏必隆和圖海!

前四名還好說,畢竟吳三桂、尚可喜、耿繼茂這三人都是鎮守一方的藩王,和鰲拜有許多公務上的往來,自然少不了上稟帖,另外還有什麼炭敬、冰敬、年敬、節敬、喜敬等等,還有一大堆的保舉信。而排第四的遏必隆雖然不是藩王,但卻是個老滑頭、牆頭草,看到鰲拜勢大就去拍馬屁也是正常的。

可是圖海居然排第五......這個濃眉大眼,一身正氣的圖海,居然給鰲拜寫了那麼多的信,實在有點出乎康熙的預料了。

“回稟皇上,”王忠孝回答道,“從鰲拜那裡抄出的書信文稿實在太多,這才一天時間,奴才根本整理不過來。奴才報給皇上的,只是從鰲拜的書房中抄出來的書信文稿的情況。”

他這個話當然是留了“活口“的——鰲拜又不會在書信文稿上註明存放的地點,誰知道是從哪兒抄出來的?還不是他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皇上,能夠被鰲拜收在書房裡面的信一定是鰲拜本人覺得比較要緊的。”和王忠孝一起過來的福全這個時候也在順手在圖海背後輕輕紮了一刀。他倒不是存心和圖海為難,就是隨口一說。

“皇上,”內弘文院學士明珠趕忙藉著這機會,不陰不陽地補充道,“圖海素有忠誠恭謹之名,天資又極為聰明,也很會做人,朝中的官員和他的關係都很好,鰲拜也很看重他,願意和他親近,不過奴才以為圖海應該不會參與鰲拜的造反密謀。”

高!實在是高啊!

聽了明珠的一番話,王忠孝已經在心裡面給自己的這位老師叫好了。

明珠的話看似沒有什麼殺傷力,而且還有幫圖海說話的意思。但實際上卻拿住了圖海的要害,而且恰到好處。

圖海忠誠恭謹又聰明,還會做人、會做官,可以贏得鰲拜看重,但又不參與鰲拜的密謀,這說明什麼?說明圖海就是個會拍馬屁的官場老滑頭!

康熙少年英主,要用的是幹勁十足的官員,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官場老油條。

如果明珠要給圖海扣一個“鰲拜死黨”的帽子,那就得有實錘的證據。這是比較難搞的,圖海又不傻,怎麼可能在白紙黑字上和鰲拜討論挾天子、令八旗的事兒?他給鰲拜寫那麼多東西,除了請示、彙報,估計就是拍馬屁。鰲拜大權在握的時候,誰不拍他馬屁?拍馬屁要是充軍、殺頭,那大清官場還不得給清空了?

所以明珠就先給圖海來了個官場老油條......這頂帽子可扣得瓷實!

因為這個圖海的確是挺滑頭的,要不然也不可能在鰲拜治下爬不到如今的地位啊!

既然圖海是個拍鰲拜馬屁的滑頭,那他的大學士就不能再幹下去了......只要圖海下去了,明珠就能如願以償地當上大學士。

不過王忠孝對這個效果不大滿意啊!

這個圖海是大奸佞,必須弄死才保險,不僅要弄死他一個,最好再搞出個圖海一黨,一起弄死才好。

可是大清小英主康熙卻輕輕點頭,似乎已經聽信了明珠的錯誤言論。

就在康麻子要下旨免去圖海的內弘文院大學士一職的時候,一個守在南書房門口的小太監突然飛也似地跑了進來,跪在康熙跟前,大聲稟報道:“稟皇上,大學士索額圖、圖海請見。”

什麼?索額圖和圖海一起來了?

王忠孝馬上就來精神了,這索額圖和圖海一起來不可能是巧合,他一準是來幫圖海這個奸佞說話的,這是要結成奸黨啊!

既然大清朝廷出了奸黨,那終臣們肯定要要結黨!一邊是奸黨,一邊是終黨,互相撕扯下去,那大清肯定完啊!

想到這裡,王忠孝就回頭看了一眼自己的老師兼同黨納蘭明珠,只看見納蘭明珠臉色稍稍有些陰鬱......索額圖和圖海一塊兒來覲見,只能說明一個事兒,就是索額圖要拉圖海一把了!

而索額圖是走通太皇太后門路的,有太皇太后出面,小皇帝怎麼都要再給圖海一個機會,至少暫時不會擼了他的大學士。

明珠想當大學士的心思別人不知道,索額圖索老三還能不知道?明明知道,還要拉圖海一把,這不擺明著要當一條擋人前程路的惡犬嗎?

這個時候康熙開口了:“宣!”

緊接著就是一個太監的聲音:“宣索額圖、圖海覲見!”

.......

楊三茶館,戒備森嚴!

三郎相會的門徒今兒一大早就把茶館一樓所有的位子都佔了,從開門佔到了快要中午的時候,還沒有離去的意思。整個茶館底樓,全是穿著短衣,腰裡彆著短柄斧頭的粗壯漢子,坐在那裡一邊兒喝茶吃點心,一邊兒大聲談笑,也不知道在搞什麼?

難不成約了誰要在珠市口這邊打架搶地盤?

反正看到這架勢,自然沒有尋常的客人趕來楊三茶館喝茶了。

而在楊三茶館二樓的一個雅座包間裡面,這個時候正坐著兩個穿著長衫的男子,其中一人正是楊三茶館的東家楊三楊起隆,而另外一人則是平西王世子吳應熊。

吳應熊手裡拿著張信紙,正藉著窗外射進來的陽光,在那裡翻來覆去地仔細看著。

也不知道看了多久,才啪的一聲,把信紙拍在了跟前的八仙桌上,一雙肥嘟嘟的巴掌捂在臉上,深深嘆息:“我阿瑪寫這信的時候,也不知道鰲拜要,要造反啊!他在信裡頭說要唯鰲拜馬首是瞻的意思真不是要跟隨鰲拜反了......”

楊起隆似乎很贊同吳應熊的話,連連點頭道:“對對對,世子爺所言極是......天下人都知道令尊是不可能跟著鰲拜造反的。”說著話,他挑起大拇哥,“令尊可是擁兵過十萬的大英雄,怎可久居人下?如今朝廷已經沒有了鰲拜這根擎天之柱......世子爺,您是不是想跑出京師,潛回雲南?在下可以為世子爺安排一下,保管出不了岔子。”

“不,不,不......”吳應熊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我是忠臣,我阿瑪他也是.......忠大清的!我不能逃,而且也逃不了!”

楊起隆笑道:“世子爺,您要是不打算跑,那不如由小的出面,把王世凱給約出來,您和他好好談一談,看看有什麼救命的法子?”

“有法子......有法子了!只要見到世凱,我就有辦法!”吳應熊忽然想起了什麼,連連點頭道,“楊三,有勞你了......趕緊給我安排,越快越好!”

“好,明兒,明兒就安排您和王世凱見面!”

......

第二天一大早,得到邀請的王忠孝和於師爺一塊兒走崇文門出了內城,去了珠市口大街上的楊三茶館。

他是來和楊小環約會的。前日楊起隆親自到豆芽菜衚衕送的那封信,就是楊小壞寫給王忠孝,約他來楊三茶館會面的。不過當時沒約時間,只說什麼時候方便什麼時候來。不過昨兒傍晚,楊三卻託人捎來了口信,約王忠孝第二天上午在楊三茶館見面詳談。

談王忠孝和楊小環的好事兒!

王忠孝“換魂”以來的處男生涯,眼看著就要結束了。

一想到“賽玉環”楊小環的身子,王忠孝饞得口水都要流下來了......走路的步子也輕快了起來,都快趕上競走了。

這可就苦了個子不高腿不長的於師爺,都快要小跑了,也只能勉勉強強追上王二公子,跑到楊三茶館門口的時候,於師爺都快喘不上氣兒了。不過他還是沒忘記替王忠孝喊上一嗓子:“楊三爺在嗎?豆芽菜衚衕王二公子到了!”

於師爺的話語剛落,就看見楊起隆一臉喜氣地從茶館裡面衝了出來,見著王忠孝就行了個打千兒禮:“王二公子,裡面請,樓上請!”

“上樓?”王忠孝看了看茶館一樓,沒多少客人啊!

“樓上雅座,”楊起隆笑道,“小環就在雅座裡等著您呢!”

雅座......好啊!方便!

王忠孝哈哈大笑,甩著膀子就往茶館中走去......

......

拜求收藏,推薦,月票,追讀

人氣小說推薦More+

關於我飛昇後還要回來收債這件事
關於我飛昇後還要回來收債這件事
大乘圓滿,清越仙君褚瀾之卻不得飛昇,因果鏡前,他用心頭血問出天機: “七百年前,仙君在凡人境有一段姻緣舊債,欠債不還,如何飛昇?” 因果鏡中浮現的女子模樣一如過往,褚瀾之默然許久: “她是個凡人,凡人不都是身死債消?” 因果鏡中金光大盛: “她不僅活著,還在一百七十六年前飛昇成神。” “你們想要飛昇,就得將她從神界請下來還債。” 此時,清越仙君的臉色終於有了些許異樣: “我……們?” “秦四喜她嫁
三水小草
大明第一國舅
大明第一國舅
洪武二年春,一青年牽驢扶棺來到了新豐裡。朱元璋成了我姐夫?那我就是大明第一國舅!
黑胖的老鼠
抗戰:開局一個師,硬槓十萬倭寇!
抗戰:開局一個師,硬槓十萬倭寇!
【抗戰】+【亮劍】+【多部抗戰劇】+【鋼鐵洪流】+【大兵團作戰】 劉建國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的民國二十六年。 正值太源會戰大敗,國軍一敗塗地。 小鬼子想要西渡黃河,沿忽必烈滅南宋路線,滅亡大夏! 而閻老惜卻要放棄晉省最後三地,逃往黃河北岸。 大夏的脊樑就要被小鬼子打斷了! 此情危難之際,劉建國帶著他的新一師以及一眾影視裡的抗戰人物,開始了最後的保衛戰! 李雲龍:“都他孃的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誰怕誰啊
語塞天下
成了NPC小師妹[全息]
成了NPC小師妹[全息]
【每日21點更新】 一覺醒來穿成了遊戲裡的門派小師妹。門派只有三個人,失蹤的爹,受傷的師兄,還有武力值為零的他。 好訊息,他還有玩家面板,可以升級。 壞訊息,生活技能點滿,等級只有零。 據說還有他爹留下的一大堆仇敵和麻煩。 在這個頂級高手遍地走,滿級玩家多如狗的武俠世界。 葉希音:……笑著活下去。 好在爹是個坑貨,但也並非完全坑,留了個大腿來救他。大腿哪都好,人帥個高實力強,萬人之中還能護他周全,
祝君齡
晉庭漢裔
晉庭漢裔
頻頻回顧的是山峰,念念不忘的是大海。當姜維戰死於成都大火的那一天,大漢帝國的餘暉徹底消散了。 晉人站在他的屍體旁,挑出了一個斗大的苦膽,他們面面相覷。西晉帝國因這場勝利而建立,但未來將通往何方,答案卻是慘痛的,四十年後,遍地哀鴻,九州塗炭,屍骨累累,餓殍如雲。 在這場末世般的混亂中,因為責任與命運,劉備的曾孫,土生土長的安樂公世子,劉羨,踏上了復國之旅,他追尋著老師與大漢先祖們的事蹟,與曹操、孫權
陳瑞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