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清大明

第334章 這是什麼部隊啊,陳近南你會打仗嗎?(求訂閱,求月票)

安吉城北的茶山腳下,有一片還算開闊的平地,在大明共和三年三月初三的時候,就成了大明、大靖兩軍決戰的戰場了。

在戰場的南部,在大靖軍的幾個方陣的中央,一輛輛望杆車豎起了望鬥。由於茶山高地被明軍佔據,所以大靖軍就只能在茶山南面七八里開外的低地平原上擺出了五個萬人空心大方陣。因為處於低地,所以各陣的主將都需要藉助望杆車來觀察對方的陣形和動向。

“靖”字大旗和一面青色龍旗下,耿精忠拿著一架製作精美的千里鏡,掃視著明軍的陣線。

明軍的人數看上去並不多,大約只有一萬人出頭,卻展開了一個數里長的陣線。

在不斷響起的鼙鼓和嗩吶地排程下,伴隨著一陣陣整齊的踏步聲,紅袍紅巾的明軍步兵正從他們宿營的茶山上,源源不斷進入戰場,然後由縱隊變成了單薄的三排橫隊或是小小的空心方陣,鋪滿了整個戰線可是這麼單薄的陣形有什麼用?如果被騎兵衝擊的話還不是一衝就散了?

覺得有點奇怪的耿靖忠又瞪起只右眼仔細看,千里鏡的鏡頭當中,明軍步兵佇列整齊,步伐有力,看著倒有點訓練有素的樣子,不過他們的軍旗有點馬虎,一面紅旗加上幾個黑色的數字看著有點烏合之眾的意思。

不能確定對手是精銳還是烏合的耿精忠決定再看仔細一些——今兒這仗對他而言,那可是皇國興廢在此一役,可不能再出紕漏了。要不然他這個東興皇帝怕是要把開國太祖高皇帝和亡國末帝一起幹了!

他再仔細那一看,又發現哪兒不對了!

這支明軍的裝備非常不對.首先,所有的明軍官兵都沒頂盔披甲,披甲率是零啊!連盔甲都沒有一身,這支軍隊應該是烏合之眾吧?

其次,他們人人都扛著槍!哦,扛著槍上戰場也不能說不對,可問題是這些明軍人人都扛著燧發槍,沒有長槍,沒有刀牌,好像也沒有騎兵。倒是有十幾門馬拉的青銅小炮被從茶山腳下的小林子裡面鑽了出來,被擺到了明軍的第一列三排橫隊的前方。

當那些青銅小炮被推到明軍步兵橫隊前方展開之後,明軍的大陣就算擺好了。這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由前後兩大列由單薄的橫隊和幾個四方形的小空心方陣組成的大陣,整個大陣中的官兵皆肅然挺立,寂靜無聲,所有的燧發槍都上了刺刀,一起組成了一排排整齊的鋼鐵叢林。

在春日的陽光下,明軍陣線上,整齊的鮮紅色和刺刀的耀眼反光,傳遞出強烈的視覺衝擊,這個氣勢看上去又不像是烏合之眾啊!即便在幾里開外,他們所散發出的肅殺之氣仍是撲面而來,不僅讓耿精忠感到了一陣陣心驚,也讓嶽樂感到了相當不妙。

騎在一匹戰馬上,佇立在耿精忠所在的那輛望杆車邊上的嶽樂可是身經百戰,只一看便知這支明軍的氣勢遠在數量比他們多三四倍的靖軍之上,而他也百思不得其解,可是看他們的裝備,又實在太湊合了難道他們都是剛剛完成佇列訓練的國人新兵,還來不及掌握長槍、刀牌,也沒有足夠的甲冑可用,但同時陳永華、盧三好手裡正好有許多燧發槍,所以就搞了一支步兵人人扛燧發槍的軍隊?

嶽樂壓下心頭的那種不安感覺,履敗履戰磨練出的堅定意志再次壓住了他的不安,他抬頭看了一眼站在望鬥內的耿精忠,這位也算過了皇帝癮了而且他現在也被趕到這份上了,難不成還能灰溜溜撤回去?他要真撤了,那坐觀成敗的劉進忠一準跟條大明忠犬一樣撲上來咬!

另外浙江省是什麼地方?

維新派的大佬中至少有一半是浙江人!

而且因為浙江計程車大夫在明朝時很喜歡往南京跑,後來上一次大明要完的時候,還有許多浙江士紳幫著那幾個不爭氣的南明小朝廷對抗天兵,最後南明完蛋了他們也不死心,還在做反清復明的夢還TM的夢想成真了!所以有許多浙江士紳從朱三太子回到忠於他的南京之後,就又把自己當明朝人了!早先那個南京共和朝廷發賣國人、國士身份的時候,就有許多浙江人買了.

耿精忠在浙江的基礎薄弱,也不敢玩命鎮壓浙江的大明國人和大明國士,只能睜一眼閉暫時應付著。如果他再灰溜溜逃回浙江,那幫浙江國人、國士恐怕就要起兵舉世鬧共和了!

“國丈,您怎麼看對面這支明軍?”耿精忠這時候開口請教了,“他們應該不是明軍的精銳吧?”

“精銳肯定不是精銳,”嶽樂沉吟了一下,又道,“全軍無甲,而且似乎也沒有騎兵遮護兩翼,望之不似精銳。”

耿精忠一拍望斗的欄杆,笑著道:“朕也是這麼認為的.雖然這些明軍的隊伍排得挺好,但是裝備太差了,沒有盔甲就算了,連長槍都沒有,還沒有騎兵國丈,您看咱們是不是應該派出騎兵先衝一衝?”

嶽樂趕緊搖搖頭道:“先別忙著進攻,再看看也許茶山上還有埋伏。”

他真是這麼認為的!

因為在他看來,對面的明軍火槍兵看著好像蠻有氣勢的,但是他們沒有騎兵,沒有長槍兵,沒有刀牌手,根本沒有辦法形成協同,而且他們全軍無甲,近戰肉搏能力幾乎沒有。

這樣的軍隊根本是扛不住騎兵衝擊的,只有傻子才如此排兵佈陣。那個陳永華雖然沒有什麼實戰經驗,但肯定不傻。

所以大機率有詐!

耿精忠點點頭,看著明軍陣後低矮的茶山,自言自語道:“如果那個陳永華不是實在不會打仗,那眼前這支弱旅應該是他擺出的誘餌!”

他剛說道這裡,對面的茶山山坡上忽然就出現了一幾面鮮紅色的旗幟,同時又響起了一陣很有節奏感的鼓聲.一種極為激昂的節奏。

然後,那些已經列陣完畢的明軍居然開始唱歌了!

“起來,受盡屈辱的黔首!起來,天下飢寒的奴隸!滿腔熱血沸騰,拼死一戰決矣。舊家國早已盡皆毀滅,新天地待我輩創造。莫道我等匹夫一錢不值,從今要天下大同.”

這是最新版的《大同歌》,是天地會的會歌,也是大明新軍的軍歌。歌詞雖然改了一些,但是曲調還是老樣子,那叫一波瀾壯闊。上萬人一起和著軍鼓高唱《大同歌》,士氣一下子就飆升上去了。而對面的幾萬靖軍,明明人數多得多,裝備看著也好不少,但卻一下子都有點心驚膽顫了。

而此刻在茶山上的,除了被李中山贈號“近南”的陳永華之外,還有大將軍李中山本人。

李中山是得知了耿精忠出兵安吉後,飛馬趕到陳永華屯兵的廣德州的,然後才和陳永華一塊兒帶著由南京講武堂負責訓練的模範鎮,前出到茶山尋求和耿精忠決戰的。

而這個模範鎮,則是李中山照著西方線列步兵時代的軍隊,和講武堂的教習們摸索著建立起來的新式軍隊,攏共只有這麼一個鎮,總兵是南京講武堂現任的堂長李忠賢。

這個模範鎮加上常威從淮東帶來的兩個新組建的國人鎮,拼湊成了大明陸軍第二軍,由陳永華親自出任軍提督,駐紮到廣德府,準備迎戰耿精忠或會同第三軍提督劉進忠一起進攻杭州。

除了廣德府、湖州這兩路外,李中山也率領著由山字營擴充而來的陸軍第一鎮加上從安徽調來的兩個淮西國人鎮組成了第一軍,駐紮在寧國府,準備從寧國府向浙江境內發起進攻,或是在寧國府迎擊耿精忠的軍隊。

另外,盧三好也被任命為第四軍的提督,率領由應天團練改編的陸軍第二鎮再加上兩個同樣從安徽開過來的國人鎮,進駐徽州,任務和陳永華一樣。準備迎戰耿精忠或會同李中山的部隊一起抄耿精忠的老巢建德!

也就是說,李中山、盧三好、陳永華、劉進忠,還有被留在南京坐鎮的鄭經他們幾個,為了迅速收拾調耿精忠這個禍害,總共調集了十二萬軍隊,兵分四路!

如果耿精忠沒有上當,沒有自己送貨上門,那麼這四路大軍,也會很快攻入浙江!

李中山之所以要把自己手裡的優勢兵力拆分使用,其實是因為他也不大清楚耿精忠會向哪裡出兵.直到他的候補結義大哥(已經說好當兄弟了)劉進忠派人向寧國府的大將軍行轅報告說耿精忠要借道安吉、廣德州,北上迫近南京。

而劉進忠的報告當然是可信的——他可是新大明的創始股東,是和李中山、李輔臣、李來順、鄭經、盧三好、陳永華他們一個級別的存在。妥妥的大明七人團之一啊!

照現在的形勢發展下去,這七人團在將來很有可能會發展成七個頂級大世家!

有這麼好的前途,劉進忠有什麼理由不跟大明走到底?

況且,就算吳三桂拉上耿精忠、康熙能湊個百萬大軍,大明也不怵他們.不就是百萬大軍嘛!現在大明的國士、國人、候補國人加一塊兒都不止一百萬了!

而且這一百多萬國人、候補國人之中至少半數集中在江蘇、安徽,所以大明在江蘇、安徽的動員組織能力是非常強大的。

另外,李自成、李來順在湖北的擁護者也不少,沒那麼容易讓吳三桂打死的!

這個吳三桂啊過時了!

現在的共和大明是一個他完全無法理解的國家了。

它對國家戰爭潛力的動員能力,是完全超出吳三桂想象的.這可不僅是拉人當兵,還包括對財政和軍工的動員!

這段時間,大將軍府透過出售國士、國人身份和發賣國債,已經籌集了多達四千幾百萬兩的軍費!

這可是在沒有加徵加派,甚至都沒把正常的商稅、農稅都計算進去的“特別軍費”!

所以吳三桂覺得自己有幾十萬大軍,完全不可能輸。而劉進忠也覺得大明有百萬國眾和幾千萬軍費,而且還有佛山、漳州這兩個軍工基地,同樣不可能輸。

由於劉進忠的再次“出賣”,大明這邊的四路大軍現在全都開動起來了!

盧三好和第一軍參軍長周昌一起指揮兩個軍去撲耿精忠的老巢建德,撲完後會馬上分別打衢州和金華,然後再是台州、處州,最後會師溫州——這兩路差不多能拿下半個浙江了。

而李中山帶著姚啟聖飛馬趕到廣德後,就馬上拿出了一個用六萬人圍殲耿精忠數萬大軍的方略!現在常威、劉進忠正各自帶兵再往安吉的背後穿插。他自己則和陳永華一起在茶山佈陣,就等著耿精忠來送死——還真的來了,而且還是傾巢而出!

李中山一邊唱著《大同歌》,一邊也在觀陣。

耿精忠的大靖軍陣也挺壯觀的,黑壓壓的一片,盔甲負責都是綠油油(大靖是木德尚青)的,一字擺出開五個大空心方陣。

這五個方陣都有點皮薄餡大的意思——方陣內部藏了不少步兵騎兵。

另外,每個方陣前方都有一些靖軍隊遊騎,一看就是老兵油子,欺負明軍沒有騎兵,所以頻頻跑到茶山腳下的明軍陣前不斷挑釁。

李中山對身邊的陳永華道:“耿精忠的大纛在中間那個方陣之中,咱們不如集中兵力將其攻破只要耿精忠被擊破,另外幾陣靖軍多半會解體,到時候咱們可就大獲全勝了。”

李中山接著又一指耿精忠的左翼,對陳永華道:“耿精忠的左翼是曾養性,復甫,你和他是舊相識吧?你帶上三個營和六門炮去佯攻一下,等到耿精忠的後備隊都派去左翼了,我就率領剩下的部隊去打破他的中軍!”

陳永華被李中山的話說得有點蒙:“世凱,他們的人可比我們多幾倍啊!有那麼容易打敗?”

“應該可以.”李中山其實也不是太有把握。畢竟對方人數多那麼多,而且他也沒正經學過線列步兵的戰術。

“應該?“陳永華眉頭大皺,“到底行不行?“

李中山笑道:“復甫,你放心,等打完今天這一仗,再沒人會說你陳近南不會打架了!”

“什麼會不會打架?”陳永華眉頭又一擰,“是不會打仗其實我會打仗的,我在溫州還打敗過吳三桂的兄弟吳三畏呢!”

李中山哈哈一笑道:“那就沒問題了!復甫,出兵吧本大將軍親自為你擂鼓助威!”

鼓聲陣陣,鮮紅的軍旗引導下,兩千多名明軍步兵組成了八個隊級方陣,掩護著六個炮組,浩浩蕩蕩走出茶山腳下的大陣,開始向耿精忠的左翼方陣前進!

而陳永華本人,則在幾十名親衛騎兵、傳令兵的護衛下,走在八個隊級方陣後方。

另外,這八個隊級方陣都分出了少量手持線膛槍的散兵,散開了隊形,走在方陣的前方。

這些散兵都是用線膛槍的好手,是負責驅逐騷擾的敵方騎兵的。

看見陳永華居然親自指揮兩千多人去進攻擁有萬餘精兵的曾養性部,耿精忠差一點都驚掉下巴了.步兵,還是沒有長槍的火槍兵,居然敢用那麼單薄的陣形,冒著被敵人的騎兵衝散的風險,透過大片的空曠地帶,向優勢敵人發起進攻。

這簡直就是找死啊!

這個陳近南果然是個不會打仗的書生!

“呯呯呯”

耿精忠還在驚訝的時候,明軍的散兵已經向靠近他們想要收割人頭的靖軍輕騎兵開火了!用直列式燧發線膛槍打米尼彈而且還都是槍法出眾的老兵在打槍!

雖然槍聲稀稀拉拉的,但是打得卻“出奇的準”,轉眼的功夫,就已經有十七八個靖軍輕騎兵被神槍手們給射下馬來了。

而射擊的距離之遠,槍法之準,簡直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

“果然有兩下子!”

耿精忠吸了口涼氣兒,扭頭對嶽樂道:“國丈,您看這要怎麼打?是讓他們去和曾養性碰一碰,還是派騎兵衝一個?”

“派騎兵衝!”嶽樂信心十足地笑著道,“皇上,臣親自去吧!”

“好!”耿精忠一聽嶽樂的話,馬上就摸出一個令符丟給瞭望鬥下面的嶽樂,“國丈,現在所有的騎兵都聽您的調遣,您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只要能打敗陳永華就行。”

“是!”

嶽樂接過令牌,答應了一聲,就飛馬奔去各陣召集騎兵了!

與此同時,之前那些騷擾明軍的輕騎,卻因為承受不了被線膛槍“打靶”損失,都不敢再靠近明軍了。

沒有了襲擾,這兩千多明軍的燧發槍兵的行軍速度明顯加塊,轉眼的功夫,就已經逼近到了靖軍左翼不到三百步的地方,開始佈置火炮了。

同時,他們也到了靖軍火炮的射程之內了!

於是,雙方的炮擊很快開始了,隨著火炮轟鳴,一枚枚呼嘯的炮彈,就這樣在戰場上空飛來飛去

(本章完)

人氣小說推薦More+

為奴三年,王府眾人悔瘋了!
為奴三年,王府眾人悔瘋了!
王府世子,光彩絕世。當了十八年徵西王世子的林乾卻被告知自己竟然是冒名頂替的假世子。 曾經疼愛的姐姐,手中馬鞭高高揚起,為他做主的母親,挖坑心思算計。 甚至就連那花前月下,約定廝守終身的未婚妻,都棄他不顧。冤枉被貶,御馬監三年,林乾看透一切,不再抱有半分期待。 只是,林乾不在乎一切的時候,王府眾人一個個的卻悔瘋了。
錦衣之上
只想安靜當個小地主,結果女帝送娃上門?
只想安靜當個小地主,結果女帝送娃上門?
李閒加班猝死後,穿越到了大乾,繼承了家中上百畝地。他只想安安靜靜的當個小地主,清閒的過完這一生,卻不料剛來便莫名其妙的和一名女子發生了關係,他只記住了那荒唐一夜,並不知道對方是即將上位成功的大乾女帝。 六年後,大乾朝堂局勢稍穩,女帝攜娃前來,讓李閒帶娃,面對一個瓷娃娃般的小女娃,李閒欣然接受,開始了他的帶娃生涯。 “爹爹,這是宣紙嗎,怎麼感覺寫上去好軟和,比皇宮的竹簡好了千萬倍!” “爹爹,我想吃
妄然
被貶後,我頓悟成聖!
被貶後,我頓悟成聖!
葉辰被醫鬧割喉,穿越成了大禹王朝的九皇子。他悲催的發現,這個世界的九皇子,不但是個舔狗,最愛的女人還被親爹慶曆帝搶走了。 如今還被親爹在幕後策劃誣陷他謀反。如此天崩的開局,葉辰要如何脫離死局,逆襲反擊……
古大仙
我,無雙毒士,群臣罵我太無恥
我,無雙毒士,群臣罵我太無恥
蕭至一計,必是毒計。 皇帝大呼:好毒的計。 群臣大罵:有傷天和。 北蠻起誓:必殺此子。 瀛洲倭奴:主子威武。 一條條毒計,讓天下安寧。 一條條毒計,讓百邦來賀。
白聰靈
開局捕獲趙雲,穿越異世當君王
開局捕獲趙雲,穿越異世當君王
特種兵白愁穿越到‘第三宇宙’。 這裡時空錯亂,匯聚了華夏曆史上最強盛的幾大帝國。 名垂青史的名將、風華絕代的文豪,如繁星璀璨。 和趙雲爭霸天下,與項羽廝殺疆場。 當著辛棄疾的面背誦《破陣子》,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歷史上的名將,若不歸降於我,那就死在我的刀下吧。 “雙槍將董平,斬了吧!” “既然已經殺了李逵,那他的兩柄鬼王斧就賞給程咬金吧!” “若無可輔之君,我便一統這天下!”
懷瑜握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