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四舅母對於杜景宜是愈發喜歡。
“少虞這媳婦真是娶對了,你對咱們顧家的人,沒話說!”
對顧老夫人孝順體貼,對她們這些長輩也謙和有禮,對已經不在家中的表嫂們也能多有看顧,這顧家她當得確實是好。
聽了四舅母的誇讚,杜景宜也有幾分欣慰。
真心待人,人亦以真心回之,這便是她最喜歡的結果了。
幾人在廟會里頭走走停停的,可是見了不少新奇玩意兒,杜景宜給大嫂劉氏也買了一些平日見不著的有趣物件,倒是一個也沒落下。
本來也是準備要離開的了,突然卻被一人給叫住。
杜景宜轉身過來就看到了三郎媳婦,身邊還有三老太太和三夫人和商四娘,國公府三房的女眷都是來的齊整。
到底是一家子的親戚,沒得見了面不打招呼的說法。
於是揚了笑,杜景宜便帶著四舅母和雪娘一併走了過去,對著三老太太就請安說道。
“巧了不是,竟在這裡遇見了三叔祖母,給您老請安。”
隨後又對著三夫人,三郎媳婦和商四娘都打了招呼,雪娘也一併跟著打了招呼,而四舅母因為與她們並不怎麼熟悉,就只是點頭示好便沒有再多說話。
三郎媳婦自然是樂得與杜景宜能多遇見一次是一次的,便面帶驚喜的說道。
“我們原就是來湊湊熱鬧的,沒成想還能遇到少夫人,真是叫人好生意外。”
商霽脫離了國公府,入了顧家門的事情,隨安城裡頭人人都知曉,因此此刻再稱六弟妹,這三郎媳婦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的結果,所以她也極聰明的稱呼杜景宜為少夫人。
從的是將軍府的說法,倒是也沒錯。
三老太太倒是想湊上去多說幾句,得個臉面卻被三郎媳婦不著痕跡的給擋住了,隨後便開口說道。
“這寶印寺的齋飯倒是好吃,不知道少夫人可曾嘗過,要不要一起啊?”
“讓三嫂記掛了,我們是與郭家一同來的,這前後她們都安排好了,只怕不能一起用了。”
“原來如此,既然這樣,那我們就不多打擾了,我那兒得了幾樣好物件,趕明兒就送去給泰哥兒玩。”
“嗯,那我們就先告辭了。”
“少夫人慢走。”
三郎媳婦態度倒是恭敬,比之從前還多了幾分討好,等杜景宜她們離開之後,那三老太太還幾分不情願,癟著嘴的就說道。
“什麼呀,做長輩的還要給晚輩見禮,這在從前可是沒有的事兒!”
“祖母就莫要再提從前了,日前才與您說過的話又忘記了?”
三郎媳婦的眼神如炬,看向她的時候可沒有收著,滿是警告之意,而三房上下如今過得還算如意,都是得了三郎在朝中有了體面的緣故。
因此,為著自己的好日子,她們也不敢怎麼出頭。
而一旁的三夫人和商四娘也都不是愛吭聲之人,見此也只是默默的。
逛廟會的快樂,被三郎媳婦等人的出現給打斷了一會兒,杜景宜思索著日前知道的有關商七娘的事情,便想著倒是可以從這三郎媳婦身上打聽一二,所以就低頭思考了起來。
見她突然沉默了下來,那雪娘還以為是不是想起了從前的事情,便走到她身邊有些擔憂的問道。
“六嫂,你還好吧?”
杜景宜突然被這麼一問,有些發懵。
不過很快就反應過來這雪娘是在關心她,於是笑著回了一句。
“沒什麼不好的,是想起了些旁的事情,這才分神了,走吧,別讓兩位祖母等著急了,咱們也去嚐嚐這兒的齋飯究竟有多好吃?”
“嗯。”
雪娘一貫單純,心裡頭不記事。
可四舅母在一旁看得明白,這些國公府的親戚顯然不是什麼省油的燈,便暗自想著,若是她們敢鬧騰,便要叫她們知道知道什麼是武將人家的厲害!
齋飯,幾人是在禪房裡頭用的,專門有僧人特意送來,簡簡單單的,但是味道卻不錯。
杜景宜多吃了小半碗,讓顧老夫人很高興。
“你自生了泰哥兒以後就不見用得多了,看來這裡的齋飯倒是對你的胃口。”
“嗯,簡單卻很有味道,等回去了叫丹若也做上幾樣,那孫媳就日日都能多下小半碗飯了。”
“能吃是福,你一個人要操持這麼大的將軍府,可得多注意身子骨才是。”
“多謝郭祖母關心。”
幾人一邊用膳一邊說話,這一頓飯用得倒是舒坦。
飯後,為了消消食,便在郭老夫人的提議之下,去了寶印寺的後院,那裡有許多的觀賞之菊,開的都甚好。
木香菊,桃花菊,金鈴菊,喜容菊,每一種菊花都伺候的極好,爭奇鬥豔的厲害。
郭老夫人看到了一盆萬齡菊,隨後便笑著說道。
“與你派人送來的不相上下。”
杜景宜看了一眼,確是如此,眉眼彎彎的回了一句。
“大約這寺裡頭的師傅們也有喜歡侍弄花草的,所以這裡的菊花開得這般好看。”
眾人也都點點頭,很是贊同她的這話。
一邊看,一邊瞧的,郭老夫人還對著郭三夫人囑咐說道。
“今年要燒獻的祭祀之物,便從寶印寺定吧,我瞧著他們這裡的物件做得倒是細緻,比外頭賣的還認真些。”
郭老夫人口中的燒獻之日,便是在十月初一。
大興有這樣的習俗,除了七月十五的中元節,每年的十月初一也會有燒獻的儀式,只不過比起中元節來說,會簡單些。
大多是各家各戶在祠堂做些小小儀式罷了,比不得中元節乃是朝廷出面在外頭大擺法場的祈福做法。
郭三夫人得了指令,自然是點頭答應。
“婆母放心,我自會安排。”
杜景宜聞言倒是不客氣的便說道。
“既如此,那要不今年咱們將軍府要用的也跟著郭祖母一道買了吧,從前我可不知道寶印寺還有這些燒獻之物呢。”
“他們做得不多,本就是僧人日常用來打發時間用的,所以沒幾戶人家知道,我們也是偶然得了一回,從此便都在寶印寺定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