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錦繡txt

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心生怨尤

直至此時,河東世家還遠遠未能臻達各自之巔峰,在天下傳承久遠的門閥之中並不顯耀,但因為河東鹽池之存在,使得河東世家知曉

“合則有利、分則有害”之道理,在關於鹽池之事上極其同心協力,對鹽池之掌控力度空前。

即便是北朝混亂之時、大隋一統之際、亦或是大唐睥睨四方,河東世家都透過或聯盟、或出力、或支援的方式站在執政一方,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都將河東鹽池緊緊攥在手中。

上上下下全是河東世家的人,針插不入、水潑不進,即便是囂張跋扈的隋煬帝、英明神武的李二陛下著兩代帝王也為之奈何。

所以王福郊一聲令下,河東鹽城正式罷工……

整個河東、河南為之震動,訊息傳到長安,更是掀起滔天巨浪。

……

二月初一朝會之上,中書令劉洎便當著滿朝文武面前彈劾房俊“恣意妄為、逼迫鹽場官吏導致停產”,要求將房俊急招回京,由大理寺嚴加審訊,並且頒佈聖旨安撫鹽場官吏,促成復產。

太極殿上,應者雲集,群情洶洶。

李承乾耳中充斥著對房俊彈劾、斥罵之聲不絕,面色卻不見喜怒,只淡然擺手:“若無他事,那就退朝吧,關於河東鹽場之事,去御書房商議。”

殿上不少大臣有些不忿,不過也不敢多說,只能紛紛告退。

御書房內,內侍總管王德帶著幾個小宦官在李勣、李孝恭、劉洎、馬周、許敬宗幾位重臣面前放置了幾碟糕點,又給沏上茶水,這才恭敬的退往一旁。

李承乾喝了口茶水,對劉洎道:“朕已經全權委任房俊整頓河東鹽場之鹽務,勢必觸動一些人的利益造成略微動盪,劉中書無需聽風就是雨,這件事之難度極大,總是需要一些時間與耐心的,稍安勿躁。”

劉洎卻並不認同,直言道:“河東鹽場干係重大,鹽場產出之食鹽供應河東、河南、關中、隴右等地,攸關上千萬人口之日常食用,現在鹽場停產,食鹽不能如數供應,豈不是要弄得天下大亂?整頓鹽務之目的是遏制貪腐、增加產量,而不是這般囂張行事、恣意妄為,房俊需要為眼下之後果負責。”

許敬宗馬上為了反對而反對:“劉中書此言差矣,河東鹽場被河東世家把持幾百年,上上下下皆乃河東世家之子弟,越國公想要開闢局面、整頓鹽務,必用重錘,否則如何破開其經營數百年的陣營?”

他現在是房俊的“馬仔”,只要是房俊贊同的他就支援,只要是反對房俊的他就反對。

至於對或不對、有理沒理,無關緊要……

劉洎反唇相譏:“再是重錘,也不能導致局勢失控,現在鹽場停產,各地輿情分分、人心惶惶,已經造成了巨大動盪,房俊必須為此負責。”

又轉頭對李承乾道:“聽聞越國公抵達河東鹽場之後不務正業,對鹽場官員安排、製鹽流程、人員安置等等不聞不問,反而成天拉著鹽場官員歡飲達旦,簡直不知所謂。”

並不是任何時候都講道理的,陛下委派你去整頓鹽務,如何下手是你的事,只要穩住局勢、完成任務,就算拎著刀子殺人都沒關係,反之,事情沒辦好且引發惡劣後果,無論你的方式方法如何合規,都要承擔責任。

對於政治來說,從來沒有所謂的“好心辦壞事”一說,不重過程、只看結果。

李承乾有些不耐,這個劉洎是有才能的,可是平素卻不幹正事,除了拉幫結派之外就盯著房俊,但凡房俊有一絲半點的錯處便誇大其詞,除去文武之爭,難不成這兩人還有什麼私怨不成?

他從書案之上的一摞奏疏當中翻找出一份,讓王德遞給劉洎:“這是戶部的奏摺,有關於各地食鹽存量的匯總。洛陽乃至於河南當地的食鹽存量足夠轄區內百姓食用三個月,關中、隴右略少,但也能頂得住兩月有餘,只要河東鹽場在兩個月之內恢復生產,河南、關中、隴右便沒有缺鹽之虞。”

劉洎愣了一下,接過奏疏,仔細閱讀。

他是中書令,中書省的最高長官,宰輔之一,協助陛下處置朝政,參與重大國策之制定,負責編纂皇帝的詔令、章奏,權柄極重,但歸根究底因為地位太高,職權更多還是偏向於“務虛”,對於具體的朝廷施政並不參與。

六部才是朝廷最高的施政機構。

所以對於各地存鹽多少這種細節並不知曉,現在看著奏疏上的數字,才知道各地存鹽數量不少,即便河東鹽場停產,也足以支撐很長一段時間。

不過他自然不會放棄這樣一個攻訐房俊的機會……

放下奏疏,劉洎沉聲道:“這份奏疏極為詳盡,是臣此前杞人憂天了……不過這樣一份奏疏卻只能在吾等眼中見到,尋常百姓如何得知?他們不知道各地存鹽多少,只知道河東鹽場停產,由此必然產生緊迫焦急之心情,再有輿論洶湧,說不得就能釀成一場席捲關中的惡劣事件,還請陛下三思。”

這樣一份奏疏就算張貼在承天門外,又有幾人見到?見到的人當中又有幾人識字?識字的當中又有幾人相信?

李承乾緊蹙眉頭,意識到事情不會如同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

只要河東鹽場停產的訊息傳揚出去,必然人人都相信缺鹽,輿情無論如何都難以壓下。

就算沒有輿情,也必然有人會製造輿情……

馬周放下茶杯,恭聲道:“陛下也不必過多憂慮,這件事說到底還是要看河東鹽場何時復產,只要能夠在存鹽耗盡之前復產,一切謠言不攻自破。”

劉洎搖頭道:“馬府尹想的過於簡單了,我從不懷疑越國公的能力,但河東鹽場在河東世家手中經略數百年,上上下下都是他們的人,現在越國公以強硬之姿態想要將鹽場收歸國有,已經不僅是觸動河東世家利益的問題,而是要將他們數百年來的財源一朝掘斷,河東世家豈能善罷甘休?越國公再是能力卓著,也不可能在兩個月之內將偌大的鹽城恢復生產。”

那可是河東鹽場!

陸陸續續產鹽幾千年,如今之規模極其龐大,鹽丁、民夫、僱工加在一處多達數千人,這可都是常年在鹽場勞作的熟練工人,現在集體罷工,絕對不是從別處抽調過去同等數量的人力就行了。

即便房俊還掌控著華亭鎮鹽場,可現在對於海鹽的依賴也越來越重,貿然抽調海鹽的工人填補河東鹽場,也勢必導致海鹽產量驟減,使得江南、山東地區的食鹽供應不足,拆東牆補西牆,有何意義?

李承乾沉吟不語,或許,房俊當真急於求成、行事魯莽了?

李孝恭不通庶務,不過卻相信房俊絕非冒失之人,開口道:“越國公辦事素來嚴謹,他既然如此做,自然有足夠的理由。”

劉洎沉聲道:“若是放在別的事務上,我也與郡王一樣的意見,但食鹽關乎民生,茲事體大,一旦出現疏漏將會造成不可預知之嚴重後果……郡王乃是宗室柱石,應當知道我所言非虛。”

李孝恭只能閉嘴。

宗室之內如今鬧騰得不像樣子,暗流洶湧波詭雲翳,他豈能不知?

那些人沒事還要找出一些事情來鬧一鬧,若是有事送到他們面前,豈能放過?

宗室無小事,一旦鬧起來,想要收場也就不容易了。

甚至極有可能引發一場翻天覆地的變故……

劉洎諫言道:“陛下既然委派越國公整頓鹽務,自然應該給予信任,但畢竟茲事體大、後果嚴重,不能放任不管,可以詔書行文送往河東,責令其兩月之內完成整頓、恢復生產。若能完成,自是大功一件,予以嘉獎,若不能完成乃至於造成惡劣後果,則必須追究其責任。”

許敬宗馬上反駁:“國家大事,豈能這般逼勒嚴苛?若是這般,滿朝文武、天下百官對於各自職務怕是要極盡推脫、無人敢任。畢竟做多錯多,不做才能不錯。”

馬周也頷首附和:“許尚書之言有理。”

李承乾遊移不定,看向李勣。

李勣思忖片刻,也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咱們坐在此間渾然不知河東之局勢,更不知鹽場之事務,不好貿然對越國公指手劃腳,只需陛下行文告知其嚴重後果,命其謹慎行事即可,緊要之時,也應放棄對於鹽場主權之追索。一切,當以穩定為重。”

作為宰輔之首,他自然深知當下長安城內風波洶湧,宗室之內潛流湧動,暫時那些人投鼠忌器、膽略不足,可萬一有外因誘發,便有可能一切都爆發出來。

當此之時,的確一動不如一靜。

李承乾吐出一口氣,頷首道:“那就這麼辦吧,劉中書擬旨,言辭委婉一些,予以勸誡,絕非警告。”

心裡有些埋怨房俊,行事自當舒緩一些,偏要這般激進暴戾,難道不知長安之局勢如何緊迫麼?

(本章完)

人氣小說推薦More+

我死遁後主角瘋了
我死遁後主角瘋了
正文已完結 正文雙結局,內有oe結局分支,注意看作話提醒及目錄標註,謝謝大家支援 一句話簡介: 關於我穿書之後身死道隕,完成任務後愉快地死遁回家,結果被告知“主角因為你死了所以瘋了你任務失敗了趕緊滾回去上班哈哈哈”這件事。:) × 衛停吟穿進了一本憋屈修真文,成為了主角的刻薄二師兄。 文裡,主角爹不疼娘不愛,受盡白眼欺辱冷待,是全師門的笑話。 二師兄雖又強又美,人卻賤得很,說話很毒,也愛欺負主角。
莫尋秋野
異域將軍的傳奇一生
異域將軍的傳奇一生
我是一個將軍,可惜,我只是這異域之地一名罪惡昭著的將軍!是前半生的經歷造就我後半生的罪惡,我親愛的爹孃、姐姐、最愛的青梅竹馬都是失去了,我怨上天的不公,但我無法改變,為了活命,為了身存,只能逃避到異國他鄉。 在這異國他鄉,我實現了將軍夢,過去的仇恨一度讓我失去了自我,讓我走錯了路,但我骨子裡的真善美是不會丟失的!
那年秋風知落葉
韋小寶玩轉三國
韋小寶玩轉三國
面對狡詐多疑的曹阿瞞、義薄雲天的關雲長和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等等這些東漢末年的風雲人物,滑溜機敏的韋小寶是否還能事事逢凶化吉、處處得心應手? 且看小白龍韋小寶如何玩轉三國。。。。。。
蓬萊貝二
隱世村長,滿朝文武為我打工
隱世村長,滿朝文武為我打工
秦牧穿越大貞皇朝,成了一個小村長。 花費五年時間,把村落打造成人間天堂。 本想做個與世無爭的閒雲野鶴。 可勳貴巴結他。 皇子也想跟他結拜當兄弟。 就連公主也哭著喊著要嫁給他。 一個不夠,還來倆。 皇帝也來湊熱鬧,說什麼也要讓他封公拜王!
皖南牛二
狂兵之步履青雲
狂兵之步履青雲
雲詭波譎的際遇,凌厲狠絕的殺伐,神鬼莫測的計謀,跌宕起伏的愛情。 一次意外穿越,特戰精英馮靖落入叛軍之手,開局即地獄! 絕命逃殺中,意外繳獲叛軍兵符並救出了大唐公主。 迭歷死生後,他被女皇擢為御林將軍。 廟堂的危機旋踵,他為女皇挫敗了一連串的暗殺和叛亂,一躍成為股肱之臣。 為拯救淪落綠林的祖先,他只能咬牙挺立在唐朝的風雨中; 為報答恩遇如山的女皇,他不得不和她共承起歷史的重壓。 步履青雲,嘯傲蒼穹
玥照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