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這個時候,其實已經得到了袁紹的將令了。
袁紹前番沒有讓孫堅出兵攻打徐州,只是因為他派了逄紀去見袁術,希望能說動袁術回心轉意。
但是袁術給袁紹的答覆卻是一些無理要求,擺明了就是油鹽不進。
對自己這個異母兄弟的倔強行為,袁紹只能報之以苦笑。
身為割據一方的豪雄,心眼兒這麼小,還對原先的事斤斤計較,豈能成大事?
各方勢力之間本來就應該以利益為主,什麼仇不仇怨的都要放在後面。
有利益就要聯合,弱的要聯合弱的共同抗強,這是統治一方的基本要領。
袁術連這麼淺顯的事情都做不到,看來他根本就不配為一方牧首。
既然袁術如此不給面子,那袁紹也就沒有必要對他顧什麼兄弟之情了。
事實上,他們倆之間本來也沒有什麼兄弟之情。
於是,袁紹讓孫堅打著替曹操父親曹嵩報仇的名義,兵入徐州,配合曹操一同對付陶謙、袁術之流。
孫堅在接到了袁紹的訊息之後,立刻開展了行動。
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曹操的信使也來到了孫堅的面前,邀請孫堅一同出兵,替他父親報仇。
這也算曹操正式給了孫堅一個臺階下。
於是,孫堅就照做了。
可嘆曹嵩一死,不但親兒子要要替他報仇。就連江東猛虎孫堅和四世三公的袁紹都要一同出兵,幫他報仇雪恨……
曹嵩若是泉下有知,也當倍感安慰了。
……
而與此同時,袁術和劉備的兵馬也都抵達了郯城。
陶謙心中雖然對袁術的行為很不滿意,但是大家昔日畢竟都是在雒陽混的,而且兩個家族彼此之間的關係不錯,陶謙也不想因為袁術這一次擅自行事跟他鬧翻。
陶謙這個人的脾氣雖然不好,但辦事還算講究。
見袁術大敗,他撥給袁術一些錢糧助他養兵。
最後他又請劉備和袁術都請到了郯城之中,與他共同商議下一步的大計。
陶謙首先向劉備詢問曹軍的戰力情況。
劉備拱手對陶謙說道:“使君,我這次與曹操臨陣交鋒,所用的陷陣營乃是我青州軍中最為精銳的兵馬,但對方只是曹軍的一支偏師,主將夏侯淵雖是曹操的嫡系之將,但只怕也未必是曹軍中最為厲害的人物。”
“我當年在司州與曹操交過手,雖然也是打了勝仗,但全仗著我兄弟劉德然的支援。”
“今番曹操在壽春收攏強兵,又得到了一些山越之眾,聽聞曹操麾下也有幾名善於訓練士卒的豪傑,因此,這陣雖然勝了,卻也不是大勝!”
“依我看,曹軍本部的實力要比這支偏軍強大的多,絕非易與,我們還是小心為上。”
劉備說話如此謙遜,讓陶謙著實是滿意。
“哎,久聞玄德乃是久經沙場的良將,今日一見,勝而不驕,思緒清晰,行之有術,果然是有古之名將之風也。”
劉備急忙拱手說道:“陶公謬讚了,劉備不敢當也。”
“那依照玄德之見,我們下一步應該如何是好?”
劉備說道:“備雖不才,但多少在這個天下尚有幾分薄名,今願寫書信一封,派人去與曹操議和,希望曹操能夠看在我的薄面上,撤兵回壽春。”
陶謙又看向旁邊的其他人。
“諸位覺得玄德所言如何?”
還沒等袁術表示反對,曹豹第一個就站出來了。
“玄德公這才不過打了一場勝仗,怎麼這麼快就退卻了?莫非是有懼敵之意乎?”
陶謙聞言,不由勃然大怒。
“汝怎敢這般對玄德說話,無理!還不快向玄德道歉。”
曹豹則是昂首挺胸的衝著陶謙拱了拱手,說道:“使君勿怪,不是我故意與玄德公作對,只是三軍如今士氣正旺,正是可借勢與曹操一戰之機!玄德公在這個時候這般出言,若是傳揚出去,豈不令三軍士氣墮地?”
“況且,曹操目的就是為了要吞併我徐州,為父報仇不過是一個幌子而已,曹操既然有此目的,我們與他議和又有何用?不過是自取其辱!”
說到這,曹豹頗為硬氣的向著劉備拱了拱手。
“曹某不過是一時情急說出此言,不當之處,還請玄德公不要見怪。”
劉備笑道:“不敢,不敢。”
劉備斜眼看了一眼陶謙,卻發現陶謙瞪著雙眼死死的盯著曹豹,似乎頗為憤怒,卻又不好發作。
看起來,這位徐州刺史似乎對他的手下還是缺乏一定的掌控能力。
至少在陶謙的角度來說,他應該是管不住徐州的這些人。
劉備心中似乎明白過了什麼,於是便不再吭聲了。
在這個時候,袁術也出言道:“在這個時候與曹操議和,確實不是一個妥當的方法,依照袁某的意見,憑咱們三家之力,要對付一個曹操並非難事,彭城和下邳已為曹操所佔,曹操還在彼處籠絡人心,遷移無土地的野人往江東去,其野心昭昭!在此時節,如何與之議和?就算是議和了,曹操就能答應了?”
見自己麾下最得力的干將和袁術都不同意議和,陶謙一時之間也不知道應該如何說了。
他略有歉意的看向了劉備。
卻見劉備道:“備也只是提個意見而已,既然諸公不同意,那劉備便不再言與曹操議和之事,只管聽使君吩咐便是。”
陶謙沉思片刻,說道:“既然如此,那就請玄德,公路還有曹子術分別率兵駐紮在郯城之南的溢縣,新沂,還有邳北,成三路威壓之勢,老夫居後方側應,”
“若是曹操敢繼續北上,那咱們就幾路兵馬齊出,殺他個首尾不能相顧,若是曹操固守在彭城,那咱們就準備兵馬,隨時準備南下,與其決一死戰,奪回失地。”
劉備道:“全憑使君吩咐。”
另外兩個人也隨即應命。
袁術心中暗自竊喜。
這樣最好,這樣最好,你們就與曹操使勁的打,在你們兩敗俱傷之後,袁某就能於中漁利了。
探馬回報,劉儉遠在河北,根本沒有任何組織兵馬南下的跡象。照這樣看來,劉儉就真有心來援助劉備,也是不可能在短期內抵達徐州的。
現在徐州只有劉備一個人,任憑他有多大的能力,也翻不出花浪來。
這徐州之地,早晚必成袁某囊中之物也。
……
徐州方面的訊息傳到了賈詡在徐州安排的校事府的人員耳中,校事府人員立刻在徐州採取了行動。
校士們在境內大肆宣揚劉備的仁義!
宣傳的核心內容如下:
在整個徐州的諸路軍閥之中,只有劉備是真心實意為百姓著想的!
曹操驅兵來徐州,奪取陶謙的基業,致使兩方發生戰爭,自然不用說他就是戰爭罪魁禍首。
至於陶謙,則是老邁無用。
面對曹操的攻勢,陶謙不得不從外面找去援軍來相助他抵禦曹軍,這樣的人根本沒有辦法能夠守住徐州,他拿什麼來保護徐州的百姓?
曹豹更是一個好戰分子,不考慮徐州百分的安危,只為了自己的聲名和戰功,強行與曹操交戰,實在是沒有大局觀。
孫堅響應袁紹的軍令,屯兵在徐州周邊,想要謀取好處,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袁術更是冢中枯骨,毫無用處,跟曹操打了三仗,輸了三仗,若是沒有劉備軍救援,怕是連底褲都輸丟了。
在所有徐州諸路軍閥之中,唯有劉備是最仗義的人!
劉備真是顧及大局啊,主動出兵救援袁術,還打敗了夏侯淵,然後在軍事會議之中主動提出與曹操議和。
劉備提出議和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劉備怕了曹操,而是因為他希望停止戰爭,然後保全徐州百姓的性命,不讓徐州百姓死傷過多,可以說是劉備是徐州之中最仁義的君主了……
各式各樣的流言開始在徐州境內廣為流傳,所有的百姓都被劉備的行為感動了。
相反,徐州百姓對於陶謙非常失望,對於曹操和孫堅非常憎惡,對袁術和曹豹則是埋怨和憤怒,唯有劉備成了他們真心感激的人。
劉備憑藉他的人格魅力和他的行事風格,再加上校士們的造勢,成為了徐州百姓心中的流量明星。
這場戰爭的勝負還未分,但是劉備的仁義之名已經開始在徐州諸郡廣為流傳開來。
在這一點上看來,劉備其實已經贏了。
陶謙等人目前的精力主要鎖定在南方的曹操身上,對於轄境內的風評倒是沒有過大的關注。
不過有一個人對於徐州轄境內的事情確是關注的緊。
那就是廣陵的陳氏家族。
作為徐州境內有名的名門望族,廣陵陳家與徐州計程車族高門都有著密切的聯絡。
現在陶謙,袁術、曹豹等人的聲名不止是在民間,即使是在徐州士林裡,也有著一定程度的下降。
反觀劉備,聲名在徐州境內的各個領域都有著顯著的提高,而且這股聲名增長的速度,幾乎是日新月異。
在廣陵陳家看來,劉備如此聲名大噪,顯然是有些不正常的。
這幕後顯然是有一隻黑手在為劉備助推。
可是,令廣陵陳家感到恐怖的是,助推劉備增長聲名的這隻黑手,他們目前竟然沒有找到!
以他們在徐州的勢力都沒有找到的,那得是何等的強大的勢力。
陳珪找自己的兩個兒子陳登和陳應,與他們商量徐州今後的發展。
陳珪老謀深算,已經看出了徐州的弊端。
“看起來,對於陶恭祖而言,真正的大敵並不是江東的曹操啊……而是另有其人。你們能看出這個人是誰嗎?”
陳登拱手道:“徐州顛覆,只怕已是迫在眉睫,陶公真正的大敵應該是劉備幕後那人,而劉備幕後之人,毫無疑問便是當今的河北霸主了。”
陳珪繼續向兩個兒子發出了提問。
“既然河北霸主有意謀我徐州,我們依陳家目前的立場來看,應當如何做!”
陳登嘆道:“父親,依照孩兒看來,陳家如今的道路,除了主動向河北之主示好之外,難道還有第二條路可走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