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錦繡小說筆趣閣

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劉洎的算計

仇恨與前程相比,那個比較重要?

這是個很難的選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無論怎麼選都自有其道理。

那麼,仇恨與百世流芳相比,那個比較重要?

這就容易選擇得多了,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後者。

人生七十古來稀,等到壽數已盡命歸黃泉,塵歸塵土歸土,什麼仇恨什麼友誼什麼利益都將隨風散去,消逝在茫茫歲月之中,再無痕跡。

幾十年後,誰還會記得當年的誰誰誰跟誰有過不死不休之仇恨?

可若是能讓自己的名字在死去之後仍舊在世間流傳,並且是以一種“偉光正”的形象讓子孫後代謹記,那才是一個人畢生所應當追求的崇高目標!

劉洎現在就打算這麼辦!

房俊是不是當真冤屈?他到底是不是殺害長孫澹的兇手?

在劉洎看來,這些完全不重要!

這一首《青松》,便可以奠定房俊正氣浩然的形象!在大唐這個文人墨客推崇詩作如瘋如狂的年代,只要有這一首詩在,即便房俊最後難逃罪責,也有大把的人認為他不過是一個皇權與門閥爭鬥之中的犧牲品。

房俊的未來或許是悲劇的,但絕對正面!

詞由心生,詩以詠志!

試想,能夠寫出這樣一首忍辱負重、正氣浩然的詩作之人,怎麼可能是大奸大惡的殘忍兇徒?

當這首詩的背景是房俊現在所受到的遭遇,必將成為一樁膾炙人口的美談傳遍天下,流傳後世!這是一個忠臣義士蒙受冤屈的故事,是民間最最受到歡迎的版本!

若是自己能在其中扮演一個不畏強權、耿直剛正、一心為了洗刷忠臣冤屈不惜官職性命的御史形象,畢竟伴隨這個故事被天下人所傳唱!

與之相比,與房俊的那一點點仇恨算得了什麼?

劉洎越想越是興奮,腳步輕快,一路飛奔回御史臺,將心腹御史全部召集起來,秘密研究著如何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施,如何將每一步動作都盡善盡美……

*****

如何操作《青松》這首詩使得自己從中受益並且利益最大化,這需要好生綢繆一番,但是最緊要的就是將這首詩以最快的速度傳播出去。

若不能讓這首詩天下皆知,若不能讓房俊的“冤屈”震動天下,劉洎又怎麼從中得利?

當即,劉洎便將這首詩的拓印版本送去京兆府……

即便房俊不在,京兆府當中依舊是房俊一系當家。諸如少尹獨孤誠之流,攝於房俊的威勢,哪怕房俊身陷囹圄亦是循規蹈矩,不敢稍有半點行差踏錯。

這個時候神氣一把倒是容易,可一旦房俊全須全尾的回來了,誰敢去直面他的怒火?

杜楚客得到房俊的託付,正帶著王玄策與李義府等人綢繆大事,希翼與此事一旦發動便能震盪朝局,轉移人們的視線。當劉洎找上門的時候,杜楚客也有些發愣。

等到劉洎將自己的想法道出,杜楚客愈發懵了……

這人不是與房俊素有仇怨、頗為不和麼?

怎地吃錯了藥,居然開始為房俊奔走呼籲了?

不過杜楚客到底老成持重歷經風雨,稍一琢磨,便立刻吩咐新一期的《貞觀週報》將這篇詩作刊登出去,不管劉洎有什麼謀算,總之是對房俊有好處的,何樂而不為呢?

簡簡單單就是一首詩,沒有任何旁白,更無任何鼓動。

《貞觀週報》的發行量越來越大,受眾也越來越廣,幾乎是大唐所有大規模的繁華城市之中都有銷售。而房俊的名氣現在更是家喻戶曉,尤其是他在詩詞之上的“造詣”早已登峰造極,即便是那些文壇泰斗們酸溜溜表示不屑,卻並不妨礙民間大受歡迎。

作為《貞觀週報》的發起之地,長安城中幾乎是一夜之間便在大街小巷傳頌著這首剛正雄邁的《青松》……

老百姓最喜歡看的故事就是那些忠臣先遭蒙冤而後雪恥、義士俠肝義膽快意恩仇,而作為觀眾百姓眼中“萬家生佛”的房二郎,妥妥的更是忠臣的代表!

能夠打擊門閥世家、維護平頭百姓的大臣不是忠臣是什麼?

敢於向元氏那樣的豪族發起審訊、為幾十個慘遭屠戮的無辜少女伸冤雪恥的大臣不是忠臣是什麼?

能夠在西域血戰突厥狼騎、在江南平定山越叛亂、在海外揚威異域開疆拓土,不是忠臣是什麼?

這樣的忠臣,怎可能是殺人兇手?

房二郎手上沾滿鮮血、握著無數人命,可哪一條命不是番邦異族?

況且可是那長孫澹先要藉著廷杖之機謀害房二郎性命啊……

這樣無德無品又兇殘狠厲的人,死了豈不是正好?

翌日一早,長安震動!

無數長安城內、城外、關中諸縣的百姓自發的匯聚到刑部衙門之前,人頭攢動摩肩擦踵,將刑部衙門門前的大街圍攏得水洩不通!

不過百姓表現得非常剋制,嘁嘁喳喳的匯聚與此,卻絕無過分之舉動。

現如今聖君臨朝、賢相佐政,只是偶爾有一二奸佞殘害忠良,陛下被矇蔽而已。大家匯聚於此不過是想要引起陛下重視,親自過問房二郎一案,不至於使得忠臣蒙冤、奸佞得志!

可滿朝上下,誰敢輕忽視之?

宿衛宮城的禁衛唯恐民眾衝擊皇宮,全服盔甲嚴陣以待;左右武侯、京兆府巡捕悉數出動維持秩序,各衛大營嚴謹兵卒進出,長安全城戒嚴!

長安震動,朝野震動!

皇宮中的李二陛下聞聽之後臉色陰翳難堪!

身為皇帝,最怕的是什麼?

不是山賊肆虐,清剿不寧;不是臣子謀逆,禍起蕭牆;更不是外敵寇邊,大戰將起……

而是民心不在,民怨沸騰!

沒有人比李二陛下更看得清楚民心的力量!

孟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

李二陛下更想起魏徵當初的那一道《十思疏》有一句話:“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得民心者得天下!

何以區區一個房俊的官司,便能牽動這許多毫無瓜葛的百姓為其振臂而乎、嘯聚京師?

無非是刑部所為引起民憤而已。

可即使如此,李二陛下也感受到來自於那些手無寸鐵、身份低微的尋常百姓的力量!這些看似低賤的“蟻民”,卻正是大唐繁榮昌盛之根基!自己心心念唸的打擊世家門閥、扶持寒門士子,不就是為了爭取天下佔據絕大多數的尋常百姓,從而使得自己得到更為強大的助力,擺脫世家門閥的鉗制威脅?

李二陛下深吸一口氣,吩咐左右內侍道:“即刻前往政事堂知會諸位宰輔一聲,讓他們替朕擬旨,停止刑部單獨審理房俊一案,由刑部、御史臺、大理寺三司推事!”

“諾!”

內侍匆忙趕到政事堂,將皇帝的旨意傳達給諸位宰輔。

政事堂中的諸位宰輔、參知政事正自被刑部衙門被圍之事弄得驚疑不定,正在商議是要採取懷柔策略嚴加防備漸漸疏散,還是動用武力直接採用暴力措施進行驅散……

大致上,多數人都同意前者。

就算是那些向來不將“蟻民”放在眼中的世家子弟,此刻也不得被這些蟻民聚集起來所顯露的力量所震撼,再聯想不久之前被一群憤怒的百姓衝擊府邸、一把火燒得精光的道德坊元家,誰敢動用武力強制驅散?

一旦這些民眾被激怒,那就是一場席捲關中的災難……

京畿動盪,帝國飄搖!

誰能承受如此責任?

向來強勢的長孫無忌因為在家為兒子守靈,從而並未出現在政事堂。受到皇帝旨意,房玄齡、岑文字等人當即命門下省官員擬訂聖旨,呈遞刑部。

然後命令長安城中各支部隊嚴密佈控,放置民眾趁亂衝擊坊市,責令京兆府負責進行疏散……

一場突如其來的危機,致使整個長安城風聲鶴唳!

也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人氣小說推薦More+

替嫁給草原首領後[重生]
替嫁給草原首領後[重生]
草原血狄首領旭烈格爾暴厲恣睢,率領部族鐵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大夏朝廷屈辱戰敗,奉上京都美人修好。 上輩子,林昭昭代替私奔的嫡姐嫁去蠻夷之地。因為無法接受屈於人下的事實,婚後他對旭烈格爾冷漠疏離,從未給過一個笑臉。 直到病死榻上,他才幡然發現這個震懾中原的男人一直在笨拙地遷就討好自己。 ———— 重回到出嫁之日,林昭昭沒再尋死覓活,換上鳳袍霞帔,戴上銀簪金鈿,頂著姐姐的名號上了花轎。 京城眾人望著
是非非啊
騷擾朕的大明,朕誅你九族!
騷擾朕的大明,朕誅你九族!
皇太極:勇士們,誰能擊敗大明,多整些努力回來,就是後金第一巴圖魯! 大玉兒:大汗,大明的奴才不太聽話啊? 愛新覺羅·嶽託:別急,讓我們殺光他們! 周奎:別急,讓我先貪個墨,錢也不多,就是52萬兩白銀而已; 楊嗣昌:搬弄是非我最行,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謀其政,就是我啦,哈哈,貪汙方面我也是當仁不讓! 魏藻德:作為最後一任首輔,其實我也是有幾十萬兩白銀,交給闖賊幾萬兩,還是給少了,被折磨死了,芭比Q了;
六面埋伏
我是死遁文裡的女配
我是死遁文裡的女配
【微博:Dear-錦橙。】 【更六休一,週四休,也可能是休二】 不虛洲有個聞名大荒的白月光。 相傳魔尊為奪她為妻,一劍屠全城;妖界少主為討她一笑,殺百條鮫魚以作綾紗;就連太華宮上,那清冷絕塵的仙君都因此女失去神智,最後三方征戰,使生靈塗炭。 直到白月光以身獻祭,人間界才重新恢復平和。 後世稱她為救世的聖女,更會讚歎三人間對她的痴情。 我若是局外者,定也會跟著感嘆一番。 可惜,我不是。 我只是一個普
錦橙
史上最強九千歲,開局修煉葵花寶典
史上最強九千歲,開局修煉葵花寶典
葉小山穿越古代,成為皇宮底層小太監。但他並不認命,靠著一顆潑天之膽,一條如簧巧舌迅速獲得瞭如妃的賞識,但怎麼賞賜卻是 “欲練神功,揮刀自宮”的《葵花寶典》?喂,有木有搞錯,我可只是假太監啊! 幸好,我還有系統加點,助我成為史上最強九千歲!
路人家
籠中青雀(重生)
籠中青雀(重生)
#日更,中午12點更新,感謝支援正版~ 青雀先是小姐的伴讀丫鬟,又成了小姐的陪嫁丫鬟。小姐婚後多年無子,她又被提拔為姑爺的妾。 小姐握著她的手說:“青雀,你信我,將來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必不會虧待了你。” 青雀信了。 她先後生下一女一兒,都養在小姐膝下。 姑爺步步高昇,先做尚書,又做丞相,她的一雙兒女日漸長大,女兒如花貌美,兒子才學過人,人人都說,她的好日子要來了。 可女兒被送去和番、兒子被打
明春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