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將王賁

第七百零九章:朝鮮

海東的氣候,遠比咸陽要涼的多。

特別是隨著鹹腥味的海風颳過這片土地,吹拂在臉上,更是讓人不由自主的打寒顫。

只是再冷的海風,都不如此刻箕昌的心冷。

“還請李將軍憐憫小邦!”

作為朝鮮公子的箕昌,正跪在冰冷的土地上,向著前方飄揚著黑色大旗的秦軍營寨不停磕著頭,祈求能得到秦軍主將李信的召見。

“嘿,別在這裡磕頭了,李將軍是不會見你的。你還是回去吧,告訴那朝鮮老王,乖乖洗乾淨了脖子,等著乃公來一劍給你們砍下來。到時候,還能讓你們的腦袋在咸陽和匈奴單于掛在一起,大家沒事還能聊聊天呢。”

一個身材雄壯,大眼濃須的秦將對著箕昌咧嘴笑,露出滿口白牙,看的箕昌眼皮直跳。

他牙齒打著顫,向眼前的秦將哀求道:“這位將軍,還請稟報李將軍,就說我箕氏已經知錯。願意奉大秦為宗主國,永為屬邦,歲歲朝貢,更願意遣送質子前往咸陽,為奴為婢,伺候皇帝。”

“還有我朝鮮自殷商所傳承下來的八百年宗器國寶,願意盡數獻給大秦。只求大秦皇帝和李將軍,能保留我朝鮮宗廟啊,給祖宗留一口血食啊。”

箕昌低著腦袋,感覺心都在滴血,這已經是整個箕子朝鮮所能拿出來的最大條件了。

聽到這話,樊噲伸出肥大的手指,指著箕昌大笑起來。

“糊塗啊!滅了你朝鮮,什麼器物國寶還不都是我大秦的,哈哈哈!”

“海東之事,唯有朝鮮滅亡方能解決!”

在秦將的笑聲中,箕昌面如死灰,只能起身,狼狽的轉身離去。

他的身後,傳來那秦將的嗤笑聲。

“我大秦天下無敵,連六國都滅了,還有誰是敵手?這朝鮮小邦又遠又窮,皇帝瞧不上眼,也就放過了。如果縮著腦袋,還能苟延殘喘下去。”

“結果朝鮮王眼睛瞎了,居然夥同那群野人來入侵我遼東,還和那個滄海君一同派人協助張良刺殺皇帝,呵,真是自尋死路!”

“自尋死路……”

箕昌嘴裡呢喃著這句話,回到了城頭站滿武士的王險城。

朝鮮王箕否的年紀已經很大了,頭髮花白,臉上滿是皺紋。

此刻他披著白狐裘,站在城牆上,每有風颳過,都能讓箕否一陣哆嗦。

見到兒子回來,箕否便迫不及待的問道:“怎麼樣了,李信可願接受我箕氏的條件?”

箕昌滿臉苦澀的說著:“李信並不見我,按其部將說的,這一次秦人只有滅了我箕氏方能幹休。”

“秦人定要滅我箕氏?”

朝鮮王恐懼出聲,身子一陣搖晃,差點摔倒在地。

旁側一個頭戴短冠,兩側梳著辮髮的男子立刻伸手將箕否攙扶住。

他嘴裡憤怒的說著:“豈有此理!他秦國是個什麼東西,嬴姓之人當初不過是我子姓的奴僕,如今走了運道,成為中原之主,竟然想來滅我子姓之國,真是可惡!”

“王兄。”

箕昌驚恐的看了自己的兄長一眼。

說這話的正是朝鮮王長子箕準,是箕氏朝鮮的未來繼承人。

他低吼道:“本來就是,秦人的祖先就是給我子姓先帝趕馬的家奴!”

箕準的話是沒錯的。

秦之先最早侍奉夏人,在商湯伐夏的時候,找準機會,去夏歸商。

秦人的先祖費昌,就成了商湯的御用車伕,並在鳴條之戰中因功封為殷商貴族。

到了商帝太戊的時候,費昌的玄孫孟戲、中衍兩兄弟趕馬開車的技術非常好,車開的讓商帝很開心,一高興就把自己的兩個女兒都嫁給了孟戲兄弟。

這一舉動,使得秦人在殷商的地位越發顯貴,成為一地諸侯。

所以在殷商滅亡的時候,秦國先祖惡來為殷商奮戰到了最後時刻,為子姓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堪稱是殷商忠良。

正因為秦人祖先的這份履歷,讓作為子姓後代的箕準心頭有些泛酸。

他們箕氏朝鮮是什麼來頭?

殷商三仁之一的箕子後代,正宗的殷商子姓王族,血統高貴。

但現在他們卻只能僻居海外,在這苦寒之地和一群蠻夷野人為伍。

而秦人呢?

昔日的殷商家奴,現在卻成了整個中原的統治者。

豈有此理!

箕準越想越嫉妒,越想越生氣。

這就是箕準和張良相見後,就一見如故,相談甚歡的緣由。

在張良那張巧嘴下,朝鮮大王子箕准將心中對秦人的酸意變成了恨意,竭力說服他的父王箕否善待張良和公孫信,並幫他們牽線獩貊的滄海君,搜尋海東壯士,以刺殺秦國皇帝。

在張良離去的時候,箕準還以朝鮮武士相贈,以幫助張良做下刺殺的大事。

“只要秦國皇帝一死,秦人大亂,則我箕氏便可趁機聯合獩貊、高夷等入侵遼東,擴張領土,說不定還能一直打到昔日的燕地,讓我朝鮮走向輝煌!”

這是箕準內心的想法。

幫助張良刺殺,不僅能發洩心中的怨氣,而且還能有吞併遼東的機會,自然能做!

朝鮮王箕否年歲大了,耳根子又軟,最聽自己這個大兒子的話,在箕準一番勸說下,又想到之前他派兵攻佔遼東,結果被秦將李信趕回來的事情,也是有些怨恨的,就默許了此事的發生。

哪知道轉眼之間,禍事就上了門。

“事到如今,為之奈何啊!”

朝鮮王長呼一聲,充滿絕望。

箕準高聲道:“父王莫怕,秦國雖然大,但我朝鮮遼遠,他們的大軍根本來不了這裡,只能派這李信帶個兩萬人前來。如今我王險城精兵雲集,加上諸大夫帶來的援軍,也足有兩萬左右,依靠城牆足夠堅守下去。”

“而且我已經派了使者去催促獩貊、高夷、真番、扶余等盟友,等到他們前來,說不定我們還能大勝秦軍呢!”

箕否聽得連連點頭,說道:“吾兒說的是,有這些夷人相助,我們兵力並不少。”

箕準笑了。

是的,這就是他敢支援張良刺殺秦國皇帝的理由。

海東距離中原太遠了,秦國就算事後要報復,也派不了多少兵力過來,最多幾萬人就不得了了,如果再多,那他們後勤怎麼支撐?

面對秦軍壓境,箕氏完全可以召集海東的諸多盟友,一起對付秦軍,他們人數比秦人還多,再借助天時地利,未必就會輸。

也就是他的老父箕否見到秦軍來勢洶洶,心生畏懼,又被箕昌說動,故而前去向秦軍乞降,想要息事寧人。

現在被秦人拒絕,那也是好事一件,正好堅定所有朝鮮人的戰心。

箕準站在城頭,望著遠方。

在其王弟箕昌的驚訝中,他面露嗤笑道:“李信?攻打楚國時候的敗軍之將,一手葬送了秦國二十萬大軍。在遼東偷襲我朝鮮勇士,又靠著使用詭計欺騙東胡王,這才佔領遼東,這樣的貨色,也想打我朝鮮?”

“讓他來打吧,我就在這王險城等著他。”

……

李信並沒有讓箕準過多的等待。

第二日,秦軍的營寨中便有鼓聲響起。

在震天的鼓聲與整齊的腳步聲中,此番征伐朝鮮的兩萬秦軍便走出營寨,於王險城外列陣。

伴隨秦軍出陣的,還有六座巨大的攻城器械。

王險城裡面,有來自燕地薊城的亡民一眼就看出了這攻城器械的身份。

“是巨砲!”

“是攻破了薊城的巨砲!”

刺耳尖利的叫聲中,秦軍戰鼓敲響。

“開砲!”

上百斤的巨石飛天而起,帶著無與倫比的威勢狠狠砸向前方的朝鮮都城。

巨砲後方,李信全身披掛,眺望正被巨砲轟的塵土不斷的王險城。

“李將軍,樊噲請求先登破城,斬朝鮮王首級而歸!”

樊噲大步走過來,向李信請命。

他的旁邊,曹參也是一臉激動的請命道:“曹參請命先登,必破王險城。”

李信看了他們一眼。

兩人都是高爵者,樊噲更是堂堂左庶長,如今竟拋棄身份請命先登攻城,頗有莽夫之氣。

不過李信聽過他在塞外戰場,陣斬匈奴王的事蹟,對其勇武表示認可。

再加上他們都是趙佗的舊部。

李信應了下來,並說道:“先登可以,但若不破王險城,爾等都將嚴懲。”

“將軍放心!有巨砲相助,吾等必破城池!”

樊噲和曹參異口同聲,為了功勞十分激動。

“去吧。”

李信允諾,就看到這兩位武將激動的大步離去,似乎已將箕氏朝鮮看成了一坨肥肉。

相比於樊噲與曹參,李信心中同樣是豪氣頓生。

他盯著前方的王險城,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我李信,要滅了箕氏朝鮮!”

人氣小說推薦More+

手刃渣爹,從死囚營到暮登天子堂
手刃渣爹,從死囚營到暮登天子堂
一朝穿越,成了禮部尚書長子。 然而,父親對他不聞不問,視為汙點。 後母對他厭惡至極,唾為雜種。就連弟弟妹妹,亦是恨不得他死,平時羞辱他取樂。 面臨絕境,李素作出選擇。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一日,李府滅門慘案,震驚全城。 而在死囚營中,李素的人生,方才剛剛開始。
公子淦
天飛傳3
天飛傳3
周扶波與王細雨是兩位歸隱的老前輩。扶波刀與細雨劍是江湖中聞風喪膽的利器。 刀劍合璧,騰雲駕霧,東方來燕,天外飛仙。劉小紅誤入深山,被周鵬搭救;尋劍途中,又被富家公子趙翼看上。 一娟絲帕,牽扯兩段感情,劉小紅該何去何從?
列夫托爾斯明
轉職聖騎士後風靡全漫畫
轉職聖騎士後風靡全漫畫
【歷時一年半,全文已完結,感謝支援正版!】 究極弟控沈莫玄和弟弟一起穿進了一本異世界耽美后宮漫裡,為了保護身嬌體軟的光明聖子(失憶弟弟),他加入了教廷聖騎士團,將覬覦聖子的魑魅魍魎們一律扼殺,好不容易讓弟弟以完璧之身撐到漫畫完結迴歸現實世界,卻無意中發現有什麼奇怪的東西也跟著過來了,包括但不限於: 那隻想對聖子下口但被當場釘在木樁上曝曬七天七夜的吸血鬼始祖; 那頭想擄走聖子卻被他設下陷阱關在地牢裡
蒙面紙羊
沖喜後,亡夫他又活了
沖喜後,亡夫他又活了
【正文完結,番外更新中~】 【預收《小啞巴他有點乖》歡迎收藏】 本文文案:喻君酌原是侯府尊貴的小公子,卻因算命先生一句“克父”被送到了京郊的莊子裡寄養,直到十六歲這年才被接回。本以為人生會就此改變,卻不曾想等著他的依舊是無盡的冷落苛待,直至他橫死街頭…… 再次睜眼,他又回到了剛被接回喻府的這一天。 喻君酌累了,他不想再討好任何人,也不想再去爭取那稀薄得可憐的親情,而是選擇了嫁給淮王做男妻。 淮王,
林不歡
全家戰死後,八個嫂嫂助我重振家族
全家戰死後,八個嫂嫂助我重振家族
“大郎死,二郎亡,三郎馬踩肉泥漿,四郎為護太子爺,萬箭穿心在北疆……”北疆一戰,葉星的父親和八個哥哥全部戰死。 天家給的說法是遭遇敵軍偷襲,葉家父子為護太子捐軀。作為穿越者的葉星,更明白這就是天家針對葉家的一場陰謀。 葬禮上,八大家族前來退婚,八個嫂嫂卻不幹了,堅決表示要留在葉家,幫助葉星重振家族。 葉星腦子都差點不夠用了,葉家都被天家猜忌了,你們還要重振葉家,是嫌我死得不夠快嗎?
南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