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嚴寒問題,有渡之的暖爐和蜂窩煤,算是有了解決的辦法。”
“流民往許都聚集的問題,以工代賑可以解決部分,但剩下那些,還是得靠我們放糧援助。”
“一旦這樣做,就會導致我們糧食不足。”
“渡之剛才說了屯田,還有增加糧食產量的建議。”
“具體如何?”
曹操馬上提出這個問題。
目前急需解決的正是這個,得保證他們治下人口充足,才有足夠的底蘊,將來平定天下。
如今的嚴寒,肯定不止豫州一處,大漢各地都是如此,如果曹操能解決這個問題,就能領先大漢其他諸侯。
曹家增強,諸侯減弱。
優勢便是如此,逐步地提升起來。
“其實嚴寒問題,只解決了一半,並沒有完全解決。”
陳舟聽了曹操的問題,腦海裡快速飛轉,續道:“暖爐和蜂窩煤,只適合在室內取暖,一旦到了室外,用處就不大了。百姓總不能,一整個冬天都躲在室內,如果這樣,早晚也是餓死。”
聞言,他們認為也對,又感到憂慮了。
按照陳舟的說法,一個暖爐,遠遠不夠解決問題。
別說普通百姓,就是他們官方的人,要把暖爐和蜂窩煤分發下去,戶外活動也是少不了。
真的只解決了一半,還沒解決全部。
“請渡之指點。”
曹操鄭重道。
陳舟說道:“其實要解決,也不難!我曾聽說,西北地區,涼州或者西域一帶,有一種叫做白疊子的東西,雪白如雲,摸上去柔軟舒服,用來製造衣服,禦寒效果極好。”
白疊子,就是棉花。
又叫做白疊、帛疊,在這個時期,西域已經有了種植的記錄,南北朝時期,高昌等地普遍種植,當地人多以為布用於交易。
北方的冷,穿多一些,就沒事了。
但是,這個時期的棉花還沒正式使用,羽絨這些,那就更不可能存在,禦寒就得穿很多衣服。
用棉花做棉衣,是現在最好的禦寒方式。
為了應對小冰河時期,陳舟需要把棉花的使用提前了。
“西域的白疊子?”
郭嘉說道:“如今的天氣,我們要到西域很難,就算能到了,把白疊子運送回來,都快開春了。”
陳舟說道:“今年確實沒時間了,但是可以在開春之後進行,為明年做好準備。”
“渡之言之在理。”
曹操自然是相信,陳舟說的那個白疊子。
他們雖然沒去過西域,但也聽說過相關的傳聞,至於白疊子能不能禦寒,到時候帶一大批迴來試一試就知道了。
馬騰等人就在涼州,透過他們得到白疊子也很容易。
“至於糧草不夠用的問題,暫時是個麻煩。”
陳舟猶豫了下,搖頭道:“以我們如今的名聲,以及被世家抵制的程度,想要用差不多的方法坑糧食,就不再管用了。但是,最穩妥的方法,還是我們自己屯田。”
曹操說道:“屯田,我一直在做,但是效果不算好,這幾年也經常招攬流民開荒,包括利用曾經的百萬黃巾開荒,奈何他們似乎不太願意,當朝廷的佃農,都往世家那邊跑。”
天下大亂,無主荒地多了。
可以給百姓開墾的更多,但是流浪而來的百姓,最多就是帶上一些自家的農具,更多百姓可能連農具都不一定能帶著逃跑。
更別說作物種子等。
從其他地方外來的流民,想要開墾耕種,只有兩條路可以走。
要不是去給世家大族當佃農,就是跟著官府走,按照官府的安排,領取發放的種子和農具,耕種官府劃分的田地,再上交賦稅。
但是,跟著官府走,也是有弊端的。
並且對百姓相當不友好。
這就容易導致,就算世家更坑,流民也願意往世家裡跑,因為跟著官府走,如果交不起稅,就是犯法,有可能入獄。
交不起給世家的田租,最多就是被趕走。
“主要原因是,主公一開始屯田時,頒發的一個政令,叫做計牛輸谷。”
“這個政令,看起來還是挺公平的,按照租借耕牛的數量和耕地的多少繳納稅項,其實並沒問題。”
陳舟提出了,曹操屯田用的政令。
他們當然知道這個政令,也很清楚如何實行,微微點頭等陳舟繼續說。
“但是,計牛輸谷有弊端。”
“這個弊端說不上多嚴重,不過會導致流民都不願意和官府合作,讓官田沒有足夠的人手耕種,不得不大量荒廢。”
“想要解決來年的糧食問題,得儘快把耕地利用起來。”
“畢竟流民成為世家的佃農,世家得到的糧食,是不會無私地貢獻出來給我們。”
陳舟又說道。
“請問渡之,這個弊端是什麼?”
荀攸問道。
陳舟正準備解釋,聞言便順著說下去:“計牛輸谷,出發點是好的,主公也是為了恢復生產,恢復民生而考慮,就算流民上交一半的糧食作為賦稅,也還能留下一半糧食,就算沒有存糧,但至少能吃飽飯,對吧?”
曹操道:“是啊!”
當初接收了那麼多黃巾,他用如此方法屯田,所想的也正是陳舟現在說的。
“弊端就在這裡。”
“計牛輸谷,上交固定的糧食,在豐收年裡,自然是好的。”
“若是在旱澇年裡,百姓毫無收成,官府繼續徵稅。”
“由於百姓耕種的,都是官田,一旦交不起稅,面臨的就有可能是鋃鐺入獄,被問罪、充軍,或者為奴等等。”
“流民看到官府如此嚴苛,倒不如去當世家的佃農。”
陳舟給他們簡單地分析了一下。
曹操他們三人,認真地想了想,也不難想象其中的弊端如何,確實存在致命的問題。
“渡之認為,如何解決?”
曹操馬上問道。
陳舟說道:“把計牛輸谷改了,我們把屯田,分作兩個部分,民屯和軍屯,首先說一說民屯,就是放棄計牛輸谷這個做法,改成按比例收稅。”
“比如說,豐年,收的糧食多一些。”
“災年,收的少一些。”
“朝廷和屯田客,共同分擔屯田的風險。”
“不過這樣做,需要確定一個,能讓所有人心服口服的徵收比率。”
陳舟把自己的方法說了出來。
曹操他們三人,瞬間陷入沉思,在考慮如此方法到底合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