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家這樣做,也是導致後來五胡亂華的根源之一。
特別是在八王之亂的時候,他們大量引入胡人,用胡人來幫自己打仗。
陳舟提出的這個方法,還不至於造成五胡亂華那麼嚴重的程度,曹操遷徙烏桓人,是對他們嚴格管控,不是放任不管,本質上不一樣。
聽完了陳舟的話,在場的眾人首先沉默了,在思考這個方法能不能用,但他們很快給出答案,絕對能用,還是很好用,把烏桓人遷徙,作為大漢人口的補充,再進行同化,甚至讓烏桓青壯年去當兵,妻兒親人當人質,想法不錯。
陳群問道:“把烏桓人遷走了,那三郡烏桓這一片地方,難道要空出來?”
陳舟搖了搖頭道:“當然不會空出來,這三個郡所處的地區,雖然比較苦寒,但都是能種植糧食的土地,空出來就是浪費,也容易被其他外族佔領。可以把囚徒等,還有部分百姓,遷徙到這裡,任由他們在這裡開墾。另外,我們在這裡,再有駐軍,建造軍鎮,在這裡開墾耕種的百姓,十年之內,或者確定一個年限,在年限範圍內我們不收稅,但他們要保證駐軍的糧食,駐軍保護他們在這裡的生活,你們認為如何?”
又是一個,讓他們沉思的方法。
認真思考起來,他們又認為貌似很合理。
陳舟提出的舉措,似乎都能實行下去。
可以解決烏桓的問題。
“這些,我們回去再討論。”
曹操思考了一會,把陳舟說的內容,全部記下來了,又道:“現在還是打仗重要。”
山下計程車兵,還在廝殺。
他們在山上,談論怎麼管理這一片地方,有點不太合理了。
眾人回過神來,同時把目光投向下方。
山下,廝殺還在繼續。
但也進入了尾聲,曹軍突襲,又有武器的優勢,殺得烏桓人落荒而逃,亂哄哄的一片。
難樓、蘇僕延等烏桓,陸續戰死。
烏桓的騎兵,在擁有馬鞍和馬鐙的虎豹騎面前,也只能被虐殺,簡單的一個衝刺,烏桓騎兵就被虎豹騎殺潰成片,虎豹騎所向披靡,無人能敵,敵人感到膽寒了。
張遼在軍中指揮改變軍陣,在包圍的同時,分出數隊兵力,直插入烏桓軍隊的內部,往最後的蹋頓穿插殺進去,準備給蹋頓最後致命一擊。
此時的蹋頓,手足無措,慌亂不已。
他還不知道可以怎麼辦,後悔了,不該接受袁熙兄弟,打起來的時候,還發現袁熙兄弟不見了,這是直接把他們給賣了。
賣隊友,賣得如此徹底,且果斷。
“找袁氏兄弟!”
張遼這次作為總指揮,任務有二。
一是,滅了蹋頓的烏桓。
二是,活捉袁氏兄弟。
他們殺了一陣,可是看不到袁氏兄弟在何處。
不知道是跑掉了,還是發生了什麼,就是找不到人。
身邊計程車兵,得到張遼的命令,快速往戰場裡去找,在混亂之中,企圖把袁氏兄弟找出來。
張遼提起手中的刀,再往蹋頓看去,喝道:“殺!”
蹋頓此人,他要親手去殺。
曹軍士兵在此時,已經切入到烏桓人當中。
蹋頓看到殺來的敵人,狼狽地帶兵想衝出去,可是衝了數次都不得成功,身邊的將領,或者其他首領等,還陸續被殺,烏延、難樓等人,全部戰死了,此時只剩下蹋頓自己。
“該死的!”
蹋頓心中大亂,看到在四周殺過來的曹軍士兵,完全不知道可以怎麼辦。
要殺出去,他又沒這個能力。
不過就在此時,張遼帶兵殺到蹋頓身邊。
張遼在其他穿插進去的曹軍掩護之下,帶領五百人,順利地破開了蹋頓身邊親兵的防禦,兇狠地殺過去。
“給我死!”
蹋頓看到張遼殺來,怒吼了一聲,企圖在張遼身上取得突破口。
可是,他在張遼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看到蹋頓的刀,往自己砍過來,張遼用力一提韁繩,停下來之後,抬起刀一刀砍過去,給蹋頓還了一刀,兩人的武器碰撞,發出尖銳的聲音,可是下一刻,張遼刀鋒一轉。
往蹋頓的脖子抹去。
蹋頓大驚,想要抵擋,然而來不及了。
張遼的刀一抹,只見一抹血光飛濺而起,蹋頓的脖子,被張遼開了一道口子。
還不等蹋頓從馬背上摔下,張遼的刀再用力一砍,蹋頓的腦袋,就這樣和身體分家。
“蹋頓已死!”
張遼提起蹋頓的人頭,坐在馬背上高呼一聲。
眾人的目光,同時往張遼看去,看到那血淋淋的人頭時,剩下那些烏桓士兵和將領驚慌失措,混亂不堪,最後一鬨而散,到處逃跑,可是曹軍不給他們跑,合攏包圍過去,繼續截殺。
“投降,我們願意投降!”
“我也願意投降!”
……
霎時間,投降的情緒,在烏桓軍中蔓延。
不想死的人還是很多,到了這個地步,不得不投降。
“傳令,接受投降!”
曹操看了,傳下一道命令。
張遼得到命令,就把那些投降的烏桓人,全部控制起來,再做處置,又開始尋找袁氏兄弟。
“將軍,找不到人!”
“我們也找不到,也看不到他們的屍體,好像逃出去了。”
“找不到!”
……
負責尋找袁氏兄弟計程車兵,陸續回來上報結果,一無所獲,連屍體都沒有,好像是趁亂逃出去了。
“安排兩隊人,去追!”
張遼吩咐下去了,就回去找曹操,上報最後的結果。
“找不到人?逃了?”
曹操感到了意外。
陳舟說道:“應該是逃了,如果我沒有猜錯,他們現在能去的,只有投靠公孫康。”
沒想到這個歷史事件,又回到正軌之上,這樣也捉不了袁氏兄弟,就很可惜。
“沒事,文遠去清掃戰場吧!”
曹操並沒有計較,捉不到袁氏兄弟一事,說完了又問:“渡之那麼肯定,他們去投靠公孫康了?”
陳舟說道:“烏桓都沒有了,這裡唯一能和我們抗衡的,除了公孫康,再無其他人,公孫康和袁紹也有交情,他們去投靠也正常。”
這句話得到了他們的認同,除非袁氏兄弟往鮮卑跑,否則就一定去投靠公孫康。
而且,去了鮮卑,能不能活下來,還不一定,但是投靠公孫康,或許還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