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錦繡結局

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軍權獨立

“陛下去了晉王府?”

襄邑郡王府書房內,李神符坐在燈燭旁,蹙眉看著進來報信的少子李文暕。

李文暕自顧坐在一側的椅子上,喝了口茶水潤潤喉,低聲道:“整個坊街都戒嚴了,確鑿無疑,看來晉王雖然鑄下大錯,但陛下還是念著手足之情……父親,既然如此,可否在晉王府內安排一下?若是下次陛下再度駕臨晉王府,就可以……”

“莫急,莫急。”

李神符蹙著眉毛,瞪了少子一眼。

這個兒子聰慧、敏銳,才幹出眾,但缺點就是性子太急,不夠穩重……

謀大事,才能不足尚可依仗他人,可若是不夠穩重,那就絕無成事之可能。

真以為只有你在暗地裡算計,旁人都傻乎乎的毫無反應?

“到了這個層次、綢繆這樣的大事,沒有誰是傻子,想要成事靠的是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意志,比的是誰更狠、誰更不顧一切、誰更出乎意料。”

說到底,沒有什麼是十拿九穩的,很多時候“謀事在人”,但“成事在天”。

生死富貴,乃是天授。

不僅豁得出去,更要穩得住,而後“盡人事,聽天命”。

李文暕虛心受教,不過卻也有幾分堅持:“父親所言自是有理,但如果能在晉王府做些安排,一旦得手,獲益無窮啊。”

李神符仔細一想,覺得有道理,頷首道:“讓我思量思量,再做計較。”

現在所有謀劃最困難的部分在於事成之後如何制止混亂的宗室,以及安撫天下各方勢力,必須有一個即便誰都知道是假的卻“名正言順”的名義才行,否則,誰會奉行一個“謀逆弒君”之人?

可如果李承乾暴斃於晉王府,則一切都有了合理的解釋,只需事後將所有罪責推到李治身上,然後將其明正典刑給天下人一個交待,就可以順理成章的竊取皇權。

但還是那句話,寧可不做、不能犯錯,以穩為上。

*****

當房俊接到長安傳信之時正好半夜,知道長樂公主為自己生了一個兒子,心悅的心情頓時爆棚,興奮之下與武媚娘在浴池之中“慶祝”一番猶自覺得精力充沛、難以入眠,遂跑到尚善坊拉著李泰飲酒。

李泰迷迷糊糊從床榻之上起來,驟然聽聞房俊上門還有些懵,以為發生什麼大事,得知詳情之後看著興奮不已的房俊,一臉無奈:“你喜得貴子心情愉悅可以理解,可你為何確認我的心情也很好?”

房俊正讓內侍去準備酒菜,聞言一愣:“你妹妹誕下麟兒,你為何不高興?”

李泰打了個哈欠,翻了個白眼,坐到椅子上喝了口溫水:“若是誰家的男人明媒正娶,然後妹妹給他生個孩子,我這個做舅舅的自然高興,可你這個混賬引誘長樂沒名沒份的跟著你,孩子生下來連個身份都沒有,我為何要高興?”

長樂公主乃是和離之婦,未婚產子,這樣的兒子豈能示於人前?

所以一定會安排一個“抱養”的身份才能養在身邊,真正的身份要隱藏起來,這對於長樂公主與孩子來說都是不公平的,作為嫡親的哥哥,李泰豈能快樂愉悅?

而這“罪魁禍首”居然還興沖沖深更半夜跑來找他喝酒,簡直沒有半點顏色……

這麼一想,心裡愈發不忿,斜覷著房俊:“陛下很是英明,將取名權送給你們房家,想必房相也羞愧無地,故而只是取個小名並未取大名,否則這孩子到底姓李還是姓房?”

被他這麼一說,房俊興奮的心情略有消減,嘆氣道:“的確委屈長樂殿下了,不過我們之間早有約定,就算最終無法將她娶入房家大門,也定然會讓孩子認祖歸宗。這是我的承諾,無論滄海桑田還是海枯石爛,無論有多少人嘲笑多少人反對,必然兌現!”

事實上每一個人都知道長樂公主生下的孩子是房俊的,無論怎麼掩飾都不過是掩耳盜鈴而已,等到現在這股風頭過去,將來孩子認祖歸宗就不會掀起太大的反響,水到渠成而已。

當然這需要一段時間,而在這段時間之內,長樂公主以及孩子肯定要遭受一些非議、忍受一些委屈。

這是他作為一個男人、一個父親的失職,自然心有愧疚。

李泰反倒過來安慰他:“事已至此,嗟嘆何用?往後多多補償一些就好。來來來,喝一杯。”

“敬殿下。”

兩人碰杯喝了一個,吃著小菜。

“殿下的魏王府何時修葺完成?”

太宗皇帝當年將道術坊一坊之地盡數賜予魏王李泰,修建魏王府,雕樑畫棟美輪美奐,轟動一時。只不過李泰為了爭儲很少離開長安,這邊道術坊的魏王府便一直閒置,宮人、僕從們難免懈怠,導致諸多建築損毀凌亂。

如今李泰駐紮洛陽,雖然尚未回去魏王府居住,卻也派人徹底修葺一遍。

李泰給房俊斟酒,道:“近日就可完成,大體都還尚好,只是一些偏殿、僻靜之處有些損毀、破舊,現在不少工部、將作監的官員陸續抵達洛陽,人手充足,修葺起來很快。”

說到這裡,他想起一事:“你當真不打算擔任工部尚書了?”

房俊接過酒杯喝了一口,不答反問:“殿下認為若是在兵部之外另立一部,用以掌管全國兵權並制定、實施國家級的軍隊戰略,此立意如何?”

李泰一愣,奇道:“那將軍機處置於何地?”

“軍機處本就是一個參謀機構,協助陛下處置全國軍務,但並無實權。另立一個軍事機構,軍機處依舊作為陛下的參謀機構存在,並不相悖。”

李泰略微琢磨了一下,看了房俊一眼:“這是為你自己量身定做啊,野心不小。”

一旦這樣的一個機構成立,軍務將與政務徹底分離,其餘諸如中書令也好、侍中也罷,甚至就算是左右僕射也不能插手其中。作為這個機構的領導,將作為陛下的左膀右臂而存在,與朝中一眾大佬分庭抗禮。

而作為帝國的第三代,李泰對於大唐起家、立國、平天下的過程極為熟悉,深知軍隊對於帝國之重要,相比於政務,軍隊才具有擎天保駕、甚至改天換日的能力。

仔細斟酌一番,李泰搖頭道:“這對於你個人自然是極好的,對於軍隊不受干擾自成一體也利大於弊,但想要設立這樣一個機構,上上下下的阻力可以想見。”

文官就不說了,哪一個宰輔也不能眼看著軍權從自己手上徹底溜走,從此連句話都插不進去;地方部隊與世家門閥的勾連牽扯極深,一旦成立這樣一個機構,所有部隊自成體系,意味著地方政府、世家門閥再也不能加以控制,自然也會反對。

最大的反對者恐怕就是陛下自己,現在的軍權極為分散,中書令、兵部、甚至軍機處都能插手其中,而陛下居中排程、平衡各方,影響力最大,可是等到所有軍權收回、歸一,等同於平白多出一個忌憚的對手,即便皇帝仍舊是名義上的帝國統帥,可事實上必然軍權旁落。

譬如李承乾與房俊,除去名分大義之外,論能力、論威望、論手段,哪一樣比得過房俊?

所以陛下絕對不會准許。

房俊喝酒,道:“殿下不必理會這些人心叵測、利益糾葛,單隻從國家的角度來說,是否認為這樣一個的確有存在的必要?”

“那可是太有必要了!”

李泰臉龐微紅,酒氣上湧,有些興奮,掰著手指道:“從國家架構上來說,軍權獨立是極好的事情,可以避免地方政府插手軍隊,杜絕軍閥割據之後患,可以規避皇帝昏庸導致窮兵黷武,可以統一治權防止腐敗,可以集中舉國之力制定長遠之戰略規劃,使帝國之武力長盛不衰……”

房俊連連頷首,這位“肥王爺”果然才思敏捷、能力卓越,一眼就看出軍權獨立的諸多好處,難怪太宗皇帝當年曾一度屬意讓他當儲君、將來做皇帝。

太宗皇帝三個嫡子,單純以能力排列,當是魏王第一、晉王次之、李承乾居末。

當然,皇帝做得好不好並不與能力高下成正比,沒有任何一個人貶低隋煬帝的能力,甚至不少人將其個人能力排在古代帝王的前列,但就是這樣雄才大略的一個人,卻硬生生將一個輝煌一時的帝國折騰得狼煙遍地、分崩離析,最終牆倒屋塌、國祚斷絕……

李泰將好處數了一遍,最終又回到之前的話題:“可如此一來對於皇權之限制可謂空前絕後,任何一個皇帝都不能接受,即便陛下對你信重有加,也不會准許你架空皇權。”

權力面前,縱然父子亦能反目,更何況一個所謂的區區功臣?

房俊笑著搖頭,喝一口酒:“我並不是為了掌控軍權才設計出這樣一個機構,我也不會自薦掌管這個機構。”

李泰奇道:“那誰能勝任?”

房俊道:“自然是英國公。”

李泰倒吸一口涼氣:“你果然是瘋了,居然打算聯合李勣逼宮陛下?”

人氣小說推薦More+

我妻慈悲
我妻慈悲
文案: 瘋批偏執狂郡主vs位高權重攝政王 上京城中有一對身份尊貴的未婚夫妻,女子是順平郡主任蘭嘉,年芳十二便入寺為亡父亡母祈福,四年後再回上京城時,她身著白衣,腕帶佛珠,一副溫婉柔意模樣。她的未婚夫婿陳朝卻與她截然不同,剛及冠便為攝政王,扶幼帝登基,為穩固皇位皇權,手上沾了不知多少人血。 順平郡主回京,攝政王履行婚約,娶其過門。他誦經祈福多年的新婚夫人,為人良善,與人溫和,是個最善良不過的人。把持
三昌
女兒骨
女兒骨
(大群像正劇,女角色打架多,熱血豪鬥仙俠,史詩神魔奇譚) 【目前進度女主已經恢復記憶,半肥可宰】 姜小滿生來得了一種怪病:與人說話超過十個字便會口吐白沫。 但爹爹總說:“沒關係,平平安安就好。” 於是,姜小滿從不出門,乖乖宅在家中,做一條無憂無慮的鹹魚。 她一直以為,什麼神呀魔呀,生離死別呀,離她好遠好遠。 可姜小滿時常做一個怪夢。 夢裡有一個白髮女人,端坐無息,似死了一般。 她亦時常出現一些詭異
女扮男裝被兄長髮現後
女扮男裝被兄長髮現後
生在煊赫公府,沈明語為護母親,自幼女扮男裝。 意外墜馬後,她夢見,自己竟是話本里的人。 話本中,她是男主蕭成鈞的假弟弟,因怕他拆穿自己秘密,一直縱容旁人欺凌他、折辱他。 待他權傾朝野,將受過的屈辱變本加厲還了回去。 而她也被捲入其中,落得個命隕塞外的悲慘下場。 冷汗涔涔醒來,沈明語看見了因自己而被罰的兄長,與他狹路相逢。 將來手握重權的首輔,如今只是個一身狼狽的卑微庶子,長睫緊閉蜷在角落裡,宛若虛
雲華渺渺
瑾寧修真記
瑾寧修真記
【本文將於1.22日開始倒v,從第26章開始倒v,入v當天會有萬字更新掉落,謝謝小天使們的喜歡。】 文案如下: 作為一個原生家庭有點不幸福的普通學霸白領,在經過近二十年的苦讀後,瑾寧剛畢業工作一年,便因加班過重不幸猝死了。 幸運的是,她胎穿了,胎穿到了能修真成仙的修真界,成了一小家族的少主之女,爹孃疼愛,爺奶雙全。 雖然胎中無記憶,但是能穿越的靈魂怎會沒點特殊? 胎靈夙有的靈慧本能使在她母腹中大量
景昱
手刃渣爹,從死囚營到暮登天子堂
手刃渣爹,從死囚營到暮登天子堂
一朝穿越,成了禮部尚書長子。 然而,父親對他不聞不問,視為汙點。 後母對他厭惡至極,唾為雜種。就連弟弟妹妹,亦是恨不得他死,平時羞辱他取樂。 面臨絕境,李素作出選擇。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一日,李府滅門慘案,震驚全城。 而在死囚營中,李素的人生,方才剛剛開始。
公子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