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錦繡完整版

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 贊成與反對

“陛下諸子,各個英明睿智,無論是魏王亦或是吳王,皆可勝任,望陛下明鑑……”

李元景實在是沒法,他不願去新羅,又自覺反駁不過房俊與蕭瑀的聯手舉薦,只能行禍水東引之下策,至於會否得罪皇帝最寵愛不過的魏王李泰,以及素有“賢王”之稱的吳王李恪,他已然顧不得了。

死道友不死貧道,只要別讓老子去新羅,愛咋咋地……

一直沉默的岑文字聞言,略帶不悅的瞅了一眼李元景。

他以為李元景耽於享樂,不願離開長安之繁華富庶,故而極力推卻。

這個他可以理解,可是你將魏王推出來,那就是愚蠢至極的諫言了……

“陛下,新羅固然重要,但其土地貧瘠、人煙稀少,邊陲小國,民生困苦。魏王乃是陛下嫡子,焉能前往那等苦寒之地?有損大唐顏面。”

這話說得隱晦,但是內裡的意思,大家都懂。

之前,便是魏王與太子爭奪儲君之位,朝中支持者甚眾,現在若是讓魏王前往新羅,日後畢生肘腋之患,屆時能否“外禦其侮”無人可知,但“兄弟鬩於牆”卻幾乎是必然……

荊王出的這是什麼損主意?

長孫無忌亦道:“吳王殿下英明果決,才幹卓越,在工部這些時日,成績有目共睹,工部上下被其調理得有條不紊,另則,眼下大慈恩寺之擴建工程已然到了最關鍵之階段,若是吳王前往新羅,接任者怕是一時之間難以理順其中之程式,導致工程延誤,未能在文德皇后壽誕之時如期完工,難免不敬,多有不妥。”

魏王自然是去不得新羅,難道吳王就去得了?

身負前隋骨血,這滿朝文武大臣,固然宣誓效忠皇帝,可暗地裡到底還有多少人心向大隋,誰又能說得清?

兼且先帝與隋煬帝乃是表哥表弟,都是親戚,其人脈關係交織糾纏,今日大唐朝堂之大臣,有多少與前隋有著千絲萬縷吧的關係?畢竟,大唐得國不正,難免有人心底裡藏著怨氣……

若是吳王殿下前往新羅,會有多少人明裡暗裡追隨,誰說得清?

反正,長孫無忌就是忌憚吳王李恪,無時不刻不在打壓,絕對不予李恪一絲一毫崛起的機會。

若非大慈恩寺的敕建乃是李二陛下金口玉言,他連這個機會都不會給李恪……

長孫無忌話音剛落,房俊便道:“陛下,微臣正有一事啟奏。大慈恩寺之敕建,乃是陛下感念文德皇后而興起,文德皇后母儀天下,端莊淑惠,實乃天下婦女之楷模,自當深受萬眾敬仰,千古追思……故而微臣以為,由吳王主持興建大慈寺恩,未免有些不夠資格,不若由太子殿下接手,方顯隆重,更能彰顯文德皇后之榮耀。”

母以子貴,縱然文德皇后生前身後如何的讚譽鋪天蓋地,若沒有嫡子成為儲君之加成,亦難免差了一層。

而太子身為文德皇后之嫡長子,由他來主持興建大慈恩寺,正是理所應當。

這理由無可指摘,但是有意無意之間,卻是將長孫無忌剛剛話中李恪要主持興建大慈恩寺,所以不能前往新羅的道理給駁了回去,而且任誰也說不出反對的話語來……

長孫無忌心底頓生狐疑,這房俊怎麼回事,難不成要力推李恪前往新羅?

沒道理啊……

他不認為李恪前往新羅,成為新羅之王,便能當真反噬中樞,以藩國之基礎,行篡逆之事,可是他對李恪的忌憚從未有一時消減,打壓無所不在,故而第一反應,便是要將房俊壓住。

然而未等他開口,另一邊的李元景已然精神一振,開口道:“房駙馬之言有理!大慈恩寺乃是為了懷念文德皇后而敕建,自應由太子殿下主持,別人皆不夠資格。至於吳王殿下,才幹有目共睹,人品端正秉直,若是能夠前往新羅為王,定然可以為陛下屏藩一方,既能夠造福新羅百姓,亦能夠使得天下諸國看到大唐之寬厚胸襟,日後定然能有四夷諸國感受到今日之盛況,從而願意效仿新羅,請求內附,敬獻國璽,則大唐威服四海,千秋萬載,指日可待矣!”

文武大臣們盡皆有些搞不清狀況了……

怎地這兩人忽然之間又聯合起來,一起懟長孫無忌了?

房俊素來與長孫無忌不睦,這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可荊王李元景一貫謙和恭順,絕不肯輕易得罪任何一個人,今日居然與房俊一道,聯合反駁長孫無忌……

瞧瞧給人家趙國公氣得,臉都紅了……

這會兒,李二陛下也犯了難。

皇族之中,有能力經營新羅的,要麼大權在握如李道宗,要麼聲威顯赫如李孝恭,可惜,這兩人不可能放去新羅。餘者,要麼年幼無知,要麼年老昏聵,要麼不甘寂寞如李元景……除去魏王與吳王之外,還真就沒人合適。

魏王?

自然是不成的。

且不說自己捨不得這個腰腹肥闊的兒子去新羅那等苦寒之地受罪,單單只是自己前幾年支援魏王而為其積攢下來的威望,就斷然不能讓其執掌一國,滋生其野心。

屆時兄弟鬩牆,手足反目,致使帝國陷於動盪,那是萬萬不可接受的。

至於吳王……

也不妥。

諸子之中,其實李二陛下最欣賞、絕對最有才華的,就是這個三子李恪,否則當初亦不會說出李恪“英果類己”這等足以使得滿朝文武揣測不已的話語來。

正因如此,若是李恪前往新羅,憑藉其自身才華加上前隋舊臣之襄助,會否在將來形成幹弱枝強之局面呢?

想一想,好像還不至於……

但若是有更好的人選,他亦不會願意讓李恪前往新羅。

比如……

李二陛下的目光,又看向李元景。

本是親生兄弟,誰又不清楚誰的脾性呢?兼且“百騎司”遍佈京師,對於李元景一些小動作,縱然並無確鑿之證據,卻也絕非一無所知。不過是顧忌往年玄武門之變帶來的深遠影響,使得他名聲受損,如今不願意再揹負一個“莫須有”而置手足於死地的罵名而已……

若是能將這廝趕去新羅,憑他的能力絕不足以給中樞造成太大的威脅,自己亦能眼不見為淨,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只是有些擔憂這個“志大才疏”的兄弟,會將新羅弄得一團糟,導致自己封建天下的大業剛剛起步便遭遇挫折……

所以,他在猶豫。

這事兒尚需好生斟酌一番才是,不能倉促決定。

只是看到蕭瑀不遺餘力的支援房俊,他就覺得有些好笑,既是滿足於蘭陵蕭氏能夠緊跟他這個皇帝的步伐,願意放棄諸多門閥之特權,亦是好笑於自己這般促成蕭家與房家的聯姻,使得蕭氏能夠爭取過來,算不算是“美男計”呢?

可是當他看到房俊那張固然濃眉大眼、英武不凡,卻膚色微黑的臉龐,實在是與眼下頗受歡迎的白麵小生差距很大,不由得暗暗發笑……

殿上的討論並不熱烈,唇槍舌劍的場面較之以往的朝堂爭論未免有些不夠看,一則是此事事不關己,大臣們都緘默以對,再則,便是在權衡得失,一旦表態,便要爭取最大的利益。

實在是今日李元景、房俊以及長孫無忌、蕭瑀的各自態度,令大家捉摸不定,除去長孫無忌實在明目張膽的例行打壓吳王李恪之外,其餘三人的述求,實在是看不懂。

官場之上,未明情況之下便貿然站隊,是最愚蠢的行為。

萬一羊肉沒吃到,還要弄得一身臊,誰幹?

李二陛下微微頷首,環顧左右,緩緩道:“此事,朕自有計較,諸位宴席之間沒少吃酒,還是暫且回府,好生休息吧。”

“喏!”

諸位大臣盡皆應諾,正欲起身,便見到御史中丞劉洎站了起來,朗聲道:“陛下,微臣有本啟奏。”

眾人一聽,又都坐了下來,讓有興致的看著劉洎。

話說,好久沒見到有御史彈劾房二棒槌了呀,當初那一場場彈劾風波鬧得沸沸揚揚,如今想想,還蠻有趣的……

當然,對於劉洎要彈劾房俊的罪名,大家都心知肚明。

果然,當李二陛下蹙眉問道“何事啟奏”之時,劉洎說道:“微臣彈劾華亭侯房俊,目無師長、不敬先賢!懇請陛下降職旨責罰,以儆效尤,為後來者戒!”

.。m.

人氣小說推薦More+

穿越:跟我比境界?我一槍一個老祖
穿越:跟我比境界?我一槍一個老祖
儒、道、佛、兵、鬼五大流派,各有法門。 “拋去天賦不談,我覺得我都行”。寧無咎選擇困難症又犯了。 “你是說,在武器上刻上銘紋,可以增幅威力?” 他聽到這裡時,眼睛亮得發光。 “那我若是打造出一把槍,在子彈上刻上銘紋,那威力又如何?” “再如果……換成更強力的武器呢……比如火炮……” “不對不對,思路錯了,應該是在一顆子彈上刻上無數銘紋,那威力……豈不是能比導彈?” 什麼文聖道尊佛陀戰神鬼帝,一槍之
暮歸君
紅樓:割據江東,從水匪開始
紅樓:割據江東,從水匪開始
方永穿越到古代王朝,幸好有熟練度系統傍身。他本想靠著系統走文治武功,光宗耀祖。 可惜天不遂人願,官員橫徵暴斂,地主欺壓百姓,他被亂世裹挾,不得已加入了水匪。 從【水性(入門)】到【水中蛟龍,翻江倒海】從【箭術(入門)】到【利箭貫雲,萬軍取首】淮陰起兵,翻江倒海,割據江東,名震天下。 “你說你叫林如海?” “那你現在書信一封,就說你病了,讓你女兒回來侍奉。” “什麼?侍奉誰?這還用說!”
雨是蒼天在哭泣
逆時瞳
逆時瞳
身懷 “逆時瞳”技能的西疆捕頭沈硯被朝廷選拔,加入 “天機閣”組織,專門偵破各種超自然離奇案件,但隨著案件的偵破,沈硯也對所有的一切產生懷疑,是誰編織瞭如此一張大網,又是誰在背後博弈? 我又是誰?終於有一天,沈硯有三次機會回到過去,改變歷史,他又要如何選擇,是愛人,家人,還是去改變所有的一切?
金日崑崙
萬人嫌落水後
萬人嫌落水後
完結啦~謝謝大家!!求收預收《穿成反派的惡毒師孃》《萬人嫌決定還債》qaq~ 本文:1. 顧小燈活到十二歲時,忽然被告知自己不是賣貨郎的兒子,而是被掉包的鎮北王府公子。 他暈乎乎地到王府認親,以為會得到血濃於水的親情,誰知道父母嫌他愚鈍蠢笨,大哥嫌他辱沒門楣,小弟嫌他粗俗不雅,沒人肯認這樁親。 人人嫌棄顧小燈,都喜歡取代了他十二年身份的顧瑾玉。顧瑾玉美姿容,博學識,聰慧敏捷,文武雙全,顧小燈便想如
今州
打入冷宮十年,我靠讀書入聖!
打入冷宮十年,我靠讀書入聖!
穿越成大玄國三皇子的趙越開局便被冤枉,囚冷宮十年。 他憑藉系統,靠苦讀萬卷書積累力量,最終一舉邁入正統大宗師之境! “送姐姐去北蠻和親?本殿下同意了嗎?” “南方巫蠱禍亂嚴重?出兵!” “西邊月氏不安分?那就打!” “東邊扶桑倭寇想要趁機襲島?呵呵,給我把他們國土夷為平地!” …… “且看我趙越一人,讓整個天下為之臣服!” 境界: 武夫從九品到一品、小宗師、大宗師、陸地神仙。
攬一夜清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