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將軍扮演者慶餘年

第四百三十九章:攘夷之功

殿宇高聳,莊嚴肅穆。

秦王政看了分列兩旁的眾公卿一眼,澹澹道:「趙將軍率兵伐滅代國,擒獲賊寇趙嘉、燕喜,並破胡兵十萬,可稱善也。寡人曾聞,賞不逾時,欲民速得為善之利。罰不遷列,欲民速規為不善之害。」

「故今日當議功論賞,以顯我將士之功勳,昭我秦國賞賜之分明。」

秦王政開口,挑開今日話題。

滅國賞功,按照正常的情況,應該要等待滅代的將士押送俘虜的兩王,以及代國公卿前來咸陽奏捷獻俘,然後在大殿上進行封賞,方是正理,就像之前秦國滅魏、楚的時候一樣。

現在秦王政有順勢徵滅齊國之意,自然不可能為了一個賞功,就讓屯駐前線的秦軍趕回咸陽,受賞之後又再度開拔東境。這種操作對一向務實的秦人來說,是直接排除掉的。

但另一方面,滅國之後,對於有功將士的賞賜也不能耽誤的,否則不僅有違秦法,且會賞罰逾時,會打擊前線將士作戰的積極性。

所以這一次就參照之前王翦滅趙之後,屯駐中山的情況,咸陽在核實前方將領的功勳後,將爵位賞賜下發。

至於核實的方法,除了主將趙佗的親筆帛書外,前線隨軍的監御史、軍法官都有相應的稟報,以及恆山郡守、尉的相關報告,真實性是沒有問題的。

眼見大王開口,便有主爵中尉趙亥站出來。

這位頭髮斑白的老臣,一板一眼的宣佈此番賞賜之事。

右庶長蒙恬,有擒拿代王趙嘉,燕國太傅鞠武,以及領騎兵破擊匈奴之功,可升爵一級,為左更。

【鑑於大環境如此,

五大夫蘇角,功勞和蒙恬一樣,其親手擒獲了代王趙嘉和太傅鞠武,擒王之功,自然能讓他爵位上升一級,為左庶長。

還有公大夫盧綰,也因為擒獲燕王喜,以及分潤滅國之功,跨越兩級,升爵為五大夫。

除了這三人外,包括趙佗在內的諸位秦將,都是些金錢賞賜,並沒有得到爵位的上升。

秦王政眉頭一挑,開口道:「趙佗領軍滅國之功,可升爵乎?」

趙亥搖頭道:「稟大王,代國雖稱為國,然不過一郡之地,不及昔日滅韓之功,若為大上造,還差了一些。」

「主爵中尉真是嚴格啊。」

眾臣看著趙亥滿臉嚴肅的面容,皆是暗自搖頭。

趙亥乃是昭襄王時代留下來的老臣,行事素來古板嚴格,不太通情理。

自他任職為主爵中尉後,除了大王有時候親詔的特例,比如賜爵李由那種情況。一般的正常爵位升遷,他都表現的非常嚴格。

不過這也是秦王政的有意之舉,自從嫪毒以佞幸封侯,並培植黨羽,拉攏朝臣後,秦國的爵位一度有氾濫的趨勢。

故而秦王政掌權後,正要以趙亥這位古板之臣來規範爵位的賞罰。

只是如今這位老臣,卻有些不太懂大王的心思。

秦王政沒有生氣,對著殿中諸臣平靜問道:「關於此番賞爵之事,諸卿可有話說?」

議爵之事,一向是主爵中尉和邦尉負責,其餘諸卿沒有資格插手,秦王政如今當眾詢問,意思已是昭然若揭。

立刻就有知心人站了出來。

「臣李斯,認為趙將軍功勳不止如此,有升爵為大上造的資格。」

李斯聲音提的很高,讓諸卿側目。

李由和趙佗的事情,在場諸人大多聽說過,故而諸位公卿對李斯搶先站出來的舉動,頗感意外。

秦王政嘴角微勾,說道:「廷尉若有異議,當

可直言。」

李斯立刻道:「臣認為此番趙將軍除了滅代國外,擒獲燕王與大破胡兵亦是大功。」

「昔日我秦軍伐滅燕國,燕王喜遁逃而不知所蹤,致使滅燕之事尚有缺憾。燕王不擒,則燕地之民尚懷復國之志,僥倖之心。如今趙將軍擒獲燕王,便可斷絕燕人復辟之意,有助於我秦國徹底統治燕地,此功不可小視。」

「且燕王投靠匈奴,欲借胡兵復國,其罪甚重。趙將軍於此之時,不僅擒獲燕王,更破胡兵十萬,這不僅是我秦軍之勝,更是我諸夏對夷狄之勝。」

「若是將此事宣傳,便可讓天下人都知道,我秦國的軍隊,代表諸夏之民戰勝了北方的夷狄。此等功績,不啻於昔日周王北擊玁狁(xinyn)之功。而趙將軍,也不亞於周之南仲、尹吉甫等良將。」

「這般攘夷大功,豈能忽視!」

此話一出,殿中公卿皆是驚訝的看著李斯。

本來趙佗只是擊破匈奴大軍,斬首萬餘。

單純按首級斬獲來算,不算很多,難以升爵。

但到了李斯口中,斬首多少已經不重要了,而是將其昇華成了諸夏攘夷的大功,這意義可就和單純的斬獲完全不同。

斬首?

不存在的,那叫攘夷!

特別是在秦國剛剛吞滅五國,五國之民尚未徹底歸心的情況下,如果大肆宣傳趙佗的攘夷破胡之功,這對秦國形象絕對很有好處,將秦國與諸夏劃上等同的關係,說不定還能收不少民心。

在這種意義下,你怎能不賞此攘夷破胡的功臣!

這一刻,不僅是諸位公卿被李斯一張嘴說的點頭,就連秦王政也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抹滿意之色。

他喜歡李斯這張嘴。

其口舌未鈍啊,猶有昔日上《諫逐客書》時的風采。

眼見李斯開口,治粟內史王戊也跟著道:「臣附議廷尉所言。且臣認為趙將軍獻麵食之術,使得麥能入軍糧府庫,國民亦樂於種麥,增強了我秦國國力,這亦是大功一件。」

眼見九卿之中,廷尉和治粟內史皆道趙佗之功可以升爵,其他人哪還看不清形勢,紛紛附和。

秦王政轉頭看向趙亥,問道:「滅國之勳,攘夷之功,可升爵乎?」

趙亥看了眼群臣之色,又看了眼秦王政飽含期待的目光,略一沉吟後,拱手道:「廷尉和治粟內史所言有理,趙將軍可為大上造。」

秦王政微笑著點頭,看著群臣心服口服的模樣,他滿意了。

李斯抬頭,看到大王臉上的笑,他也滿意了。

剛才那番話,足以讓大王知道,誰才是他秦王政的知心人。

很快,秦王政便正式下詔。

「少上造趙佗,率軍出征代地,翦滅代國,並擒獲代王趙嘉、燕王燕喜,破胡兵十萬,振諸夏聲威,乃攘夷破胡之大功,特升爵一級,為大上造!」

……

朝會之後,大王退朝離去,諸位公卿將領也各自散去。

中更李信沉默著離開大殿,往外走去。

李信面無表情,雙肩下沉,身子略微句僂著,他的周圍彷彿有一道特殊的屏障,讓其他人無法接近。

也沒有人願意來面對李信這張冰冷的臉。

「趙將軍可真是厲害,不到二十歲,就已經獨自領兵滅了一國,封為大上造爵位。這樣的人物,我秦國似乎還沒出現過吧?」

「是啊,而且趙將軍自從軍以來,屢建戰功,幾乎可稱作百戰百勝,哪怕是武城侯年輕時也難以相比吧。」

幾位公卿的議論聲傳入李信耳中。

「趙佗……百戰百勝,已

滅一國,成為大上造了。」

李信離開大殿,從陛階走下,眼神有些恍忽。

當初被他護衛在羽翼下的那個少年長大了,不再需要他的保護與提攜,而是成長為一個連他李信都要仰望的人物。

但越是這樣,李信就越無法去面對趙佗。

「他早晚能封侯的。與趙佗相比,我李信只是一個失敗者。」

李信喃喃著,眼中滿是闇然。

就在這時,一個宦者快步走過來,對著李信一禮,說道:「李中更,大王相召。」

「大王召我?」

李信愣了一下,緊接著,他原本暗澹的眼睛裡一下冒出光來。

他想起數月前,大王曾讓他思慮對付遼東胡人的方法。

雖然沒有明說,但意思很明顯。

大王,有意讓他李信征伐遼東之地,驅逐胡人。

他的眼睛溼潤了。

「大王心中,尚有我李信啊!」

人氣小說推薦More+

全家戰死後,八個嫂嫂助我重振家族
全家戰死後,八個嫂嫂助我重振家族
“大郎死,二郎亡,三郎馬踩肉泥漿,四郎為護太子爺,萬箭穿心在北疆……”北疆一戰,葉星的父親和八個哥哥全部戰死。 天家給的說法是遭遇敵軍偷襲,葉家父子為護太子捐軀。作為穿越者的葉星,更明白這就是天家針對葉家的一場陰謀。 葬禮上,八大家族前來退婚,八個嫂嫂卻不幹了,堅決表示要留在葉家,幫助葉星重振家族。 葉星腦子都差點不夠用了,葉家都被天家猜忌了,你們還要重振葉家,是嫌我死得不夠快嗎?
南燚
穿越小霸王孫策,開局拍賣傳國玉璽
穿越小霸王孫策,開局拍賣傳國玉璽
穿越成為小霸王孫策,先和周瑜結拜,再拍賣傳國玉璽,得到了原本的孫策想都不敢想的資源。 直接過江,橫掃江東,三顧茅廬,結拜諸葛亮。收服呂布,收服趙雲,收服劉關張。 看陳風如何在這亂世之中一統天下。當然,還順便滿足了自己的名將收集癖!
薯條君
開局一首詩,逼我當權臣
開局一首詩,逼我當權臣
現代普通人謝桉意外穿越到四分天下的古代世界,因一首詩卷入廟堂紛爭,逐漸揭開自己的身世之謎。 他從一個無名小卒成長為權傾朝野的權臣,結識了眾多江湖豪傑與廟堂權貴,經歷了賠銀案、文潮武弈、突梁紛爭等重大事件。 隨著神秘組織 “梁”的陰謀浮出水面,謝桉發現自己竟是昭烈帝的後人,肩負著拯救天下的重任。
望遠蛋
我只想當鹹魚縣令,怎麼轉眼成帝師了?
我只想當鹹魚縣令,怎麼轉眼成帝師了?
陳燁穿越大乾,成為一方小縣令。原本只想稍微發展一下科技,讓自己過得奢靡一點,沒想到女帝竟然微服私訪來到他這裡。 “大人,這琉璃是如何造出來的?這水龍頭要怎麼用?” “這個種子真的能讓水稻產量翻倍麼?” “要不,你來做朕的帝師吧……不願意?那,夫君也行。”陳燁:“啊?”
秋俞
極品世子:手握重兵,請貴妃醉酒
極品世子:手握重兵,請貴妃醉酒
甯浩本是在烏蘭戰場戰死的僱傭兵,卻意外穿越成大晉一字並肩王世子。 爺爺戰死訊息傳出後,各方勢力欲置他於死地。太子與貴妃徐慧琳設局陷害,卻被甯浩反將一軍。 在御書房,面對眾人指責,甯浩憑藉爺爺未死的訊息巧妙周旋,化解危機。 不僅如此,他還向晉帝請求將徐慧琳賜給自己。最終,甯浩成功帶著徐慧琳離開,準備回府面對前來的玉燕郡主,看他如何在這風雲變幻的大晉朝堂與後院中,走出屬於自己的強者之路……
非酋老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