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錦繡圖

第三千五十六章 軍心如嶽

世家門閥把持朝政的壞處李治看不到嗎?自然不會,此子自幼聰慧,對於政治一途更是天資卓越,即便年幼未曾進入帝國中樞展現才能,卻也能將李二陛下這等雄主哄得眉開眼笑,打定心思廢黜太子立他為儲。

需知李治既非嫡長亦非幼子,兩頭都不搭,卻能博取李二陛下之歡心殊為不易……

他心裡打得是“驅虎吞狼”的主意,藉助門閥世家的力量達成爭儲之目的,而後剪除世家門閥之羽翼,將其漸漸削弱。

蕭瑀不知李治的想法嗎?

自然也無可能,這位“蕭梁”皇族後裔自幼長於江陵皇宮之內,幼時歷經陳霸先攻破建康、蕭梁皇族舉族遷徙至江陵重建政權,少時目睹皇兄、族人皆被隋文帝徵召入朝自此國滅,青年時委身於大興城處處心驚、時時膽顫,成年後更出奔長安輔佐李淵成就帝業……如此豐富之經歷,早已鍛煉出堅毅之心志、敏銳之智慧,否則如何左右逢源,又如何於前隋威壓之下闖出一條活路,帶領蘭陵蕭氏再度成為江南士族領袖?

豈能看不透李治的心思?

但當此局勢,危險重重,也只能選擇晉王輔佐——就算晉王要收拾門閥世家,也得等到登上皇位、坐穩皇位之後,這期間起碼二十年事件。可若是太子登基,轉過頭就會對江南士族動刀子。

江南士族也好,山東世家也罷,絕非真心實意擁戴晉王,不過是兩害相權取其輕而已……

*****

陰雲堆聚,涼風習習,李靖頂盔摜甲坐在營帳之內,隔著視窗眺望著遠方巍峨雄壯的長安城牆。

帳外兵卒的步履聲整齊劃一,馬蹄聲隆隆作響,一聲聲呼喝夾雜在成片的馬蹄聲中傳入耳鼓,喧囂一片,不過這些非但未讓李靖感到半分煩躁,反而心底有一股熟悉的悸動升騰而起,攪合得渾身血脈賁張。

他是天下最好的兵法家,但坐在書齋之內紅袖添香編撰兵書絕非他的最愛,這種吵嚷繁雜蹄聲隆隆的軍隊才應該是他的歸宿。

兵者,國之重器也,對外保衛邊疆、開疆拓土,對內匡扶社稷、鎮壓不臣,如同此前奮勇爭先不懼死亡挫敗關隴之叛逆,縱然馬革裹屍,亦是軍人之榮耀,而不是困局華宅之內死於絲綢綾緞堆砌的床榻之上。

陛下疾病垂危,他並未感到多少悲傷,自古名將多夭折,驚才絕豔之輩很難壽終正寢,陛下如此自然不令人意外。況且自當年“玄武門之變”以來屢屢受到李二陛下之猜忌、打壓,使他投閒置散、壯志難酬,若說心中絕無一分怨氣又怎麼可能?

甚至於他受到太子的恩惠重用都遠甚於陛下……

老王將逝,新王當立,此順理成章之事。國有逆賊,欲行不臣之舉染指大寶,身為軍人自當維繫正朔、討伐逆臣。

朝堂洶湧大勢,御史言官引經據典依法伸張,官員各行其是爭執不下,百姓憂心忡忡驚惶欲絕……到最後,還是需要軍隊奮力一戰,以定乾坤。

什麼道德文章,什麼名分大義,什麼正邪對錯,最終還是要在刀把子、槍桿子裡論一個短長勝敗。

這是舅舅韓擒虎從李靖很小的時候便交給他的道理,也一直被他奉為圭臬……

帳內,李思文、程處弼、屈突詮等一眾將領肅然而立。

李靖環視左右,看著一張張年輕英武、無所畏懼的臉龐,滿意頷首。他一生戎馬、半生征戰,麾下名將無數,卻從未有過這般英氣勃勃的感概,年輕人作戰之時缺乏經驗,卻多了一往無前的銳氣、熱血賁張的豪勇。

兩軍相逢,勇者勝!

“傳令下去,各部收縮陣列,約束部屬,若無本帥之號令弓弩不得發放,絕不容許擅自挑釁,違者嚴懲不貸!”

“喏!”

一眾將領轟然應諾。

不過旋即,李思文便好奇道:“金光門守將見吾等大軍逼近,未必能夠約束兵卒盡數退回城上,萬一守城兵卒對吾等開戰,吾等該當如何?”

李靖看了他一眼,淡淡道:“就算橫刀架在你的脖子上,你也得忍!小不忍則亂大謀,未有本帥號令之前,誰敢開戰壞了太子殿下大事,梟首示眾!”

將諸人嚇得噤若寒蟬之時,他又道:“當然,若你能說服令尊來到帥帳投誠,與咱們站在一處,本帥隨你怎麼幹。”

眾人鬨笑。

李思文尷尬的摸摸鼻子:“這個……末將遵令。”

說服他家老子?他既沒有那個膽子,也沒那個能耐,那老傢伙陰險著呢,就算是他這個兒子也看不透他到底站在哪一邊。

老奸巨猾……

警告了諸人一番,李靖又給大家鼓舞士氣:“當下局勢,想必諸位都已知曉,或許變故就在下一瞬,所以都要打起精神,萬萬不可疏忽懈怠。皇權更迭之際,那些文官們上躥下跳嚷嚷著什麼名分大義都是扯淡,唯有咱們軍隊才能最終抵頂乾坤!敗,吾等便是亂臣賊子,不僅闔家遭殃更會遺臭萬年;勝,吾等便是從龍功臣,便是帝國砥柱,建功立業、封妻廕子、萬世流芳!故此,本帥希望汝等無論出身如何、家世如何,都能跟隨本帥輔佐太子成就大業,縱然血染沙場,亦要維繫帝國正朔,挫敗任何人圖謀皇位之企圖!”

“喏!”

眾將挺胸突肚、士氣激昂。

李靖很滿意。

經由此前關隴兵變之戰,東宮劉帥由上至下、無論將校亦或兵卒都經受血火洗禮,不僅戰鬥素質大幅提升,更重要是精神層面歷經錘鍊。堅信站在正義一方可以給予自己無窮信心,而那一場大勝更使得所有人都自信可以戰勝十倍、百倍於己之強敵。

這是一支強軍所必備的素質,信念、戰力缺一不可,否則要麼一經失敗就地潰散,要麼以卵擊石攻無所克,能在暮年之時親手操練出這樣一支軍隊,令一生功績無數的李靖也成就感爆棚。

放眼天下,能夠在東宮六率面前一較長短者,或許也唯有右屯衛……

外頭親兵入內奏稟:“啟稟大帥,右侯衛再度逼近春明門,距離城門僅餘不足十里,城內駐軍左武衛將軍牛進達親自率部出城與其對峙,陣前揚言面見尉遲恭,後者避而不見,眼下兩軍對峙,互不相讓,動輒有爆發戰鬥之可能。”

屈突詮奇道:“這鄂國公乃關隴一脈,早已效忠太子殿下,可此番驟然進逼春明門既未受到任何軍令,又未向任何人通稟,擅自行事其心叵測,到底吃錯了什麼藥?”

屈突家乃是關隴大姓,當年其父屈突通活著的時候亦是關隴門閥中堅之一,威望、勢力僅在長孫無忌、尉遲恭等寥寥數人之下,死後未能延續輝煌,家道中落,但依舊是關隴最為核心的家族。

此番尉遲恭驟然兵臨春明門,根本不曾向東宮請示報備,背叛之意昭然若揭,可身為屈突家地位僅在大兄蔣國公屈突壽之下的二號人物,卻根本不曾收到關隴各家任何告知……

當然,官場之上局勢瞬息萬變,昨日為敵、今日為友的例子比比皆是,關隴背棄東宮不足為奇。可現如今的關隴門閥剛剛歷經一場打敗,不僅實力遭受毀滅打擊,名聲更是臭不可聞。

若再背棄東宮,豈不人人喊打?

你能背棄在關鍵時候接納你的東宮,人家晉王府又憑什麼相信你能對他忠誠?

李靖哼了一聲,憤然道:“此等亂臣賊子、卑劣小人,人人得而誅之!傳令下去,嚴密監視軍中關隴出身之校尉以上級別軍官,但有異常,立即緝拿,以防遭受破壞。”

帳中屈突詮等一干將校面色難看,卻也無可奈何。

萬一關隴那邊當真打定主意背棄東宮,那麼指使效力東宮六率的族中子弟暗中予以破壞自是理所當然,而他們這些關隴子弟自是要飽受懷疑。

李靖安撫道:“本帥行事,素來公正,在沒有發現汝等任何不妥行為之前,斷不會有所誤會與歧視,往昔吾等並肩作戰、出生入死,今後希望繼續同為袍澤、建功立業!”

“喏!”

一眾關隴出身的將校感激涕零,關隴門閥行止異常有背棄之嫌疑,按理他們這些人都該被驅逐出東宮六率,以往所獲取的所有功勳都一筆抹殺,猶如白丁。他們已經意識到若關隴門閥當真背棄東宮,也僅僅是幾個核心家族達成聯盟,將大多數家族都拋棄在陣營之外,若是再丟失東宮之信任,他們這些被排斥放棄的家族再無容身之地。

李靖在這等危急之時敢於信任他們,這是重逾山嶽一般的恩德!

忽然,親兵再度入內。

“啟稟大帥,金光門上守備忽然加強,且軍隊換防,從軍旗變幻來看,應當是左武衛偏將程處默換防至此,城上執勤兵卒多出一倍不止。”

李靖蹙眉,先是牛進達出城與尉遲恭嚴正交涉,現在又有程處默接管金光門防務,左武衛驟然如此積極、大動干戈,難不成是長安城內發生了巨大變故?

人氣小說推薦More+

科舉女狀元,我攪亂朝堂風
科舉女狀元,我攪亂朝堂風
林詩雅女扮男裝參加科舉,她才情橫溢、聰慧果敢。在架空古代的朝堂上,她過關斬將,周旋於各方勢力間。 林詩雅一心調查家族冤案,於此同時,新科狀元的她與微服出訪的皇帝慕容復相遇。 她心懷大義,在沒有金手指的情況下,憑藉自己的能力解開謎團,推翻奸人陰謀,還要推動女子權益改革,在這朝堂攪起風雲。
小俊愛湯圓
風起遼東
風起遼東
明朝萬曆末年,遼東女真崛起,朝廷黨爭激烈,天災頻發
守豬帶two
巧取豪奪了無cp男主
巧取豪奪了無cp男主
#大概是寫一個作者對自己作品和主角的變態掌控# 越青君穿成了一本男主官場文的男配。 主角是位心懷天下的少年郎,原想兼濟天下,澤被蒼生,卻深陷權鬥,不得脫身,掙扎浮沉十餘年,最終看透官場黑暗,以身為餌,為他選擇的未來明君鋪了最後一條造反路。 內容之黑暗,一度被票選為年度網路小說黑榜第一。 作者也因為掛羊頭賣狗肉,文案標爽文,被無數讀者罵出了黑心人販子的外號。 作為黑心人販子本人,越青君後來懷疑,是不
觀山雪
三國:我基建狂魔,擁兵百萬
三國:我基建狂魔,擁兵百萬
劉楚穿越漢末,覺醒【霸主系統]。 開局完成系統任務繫結主城成為九門縣縣令,獲得【項羽模板],武力值拉滿。 只要建造主城便會得到豐厚獎勵。 [修復破敗不堪的城牆,獲得獎勵三千長槍、三千甲冑] 【修復年久失修的護城河,獲得獎勵一百匹戰馬 [主城人口達到兩萬人,獲得練兵光環] 【為主城組建軍隊,獲得一千長弓、兩萬箭矢] 一個月後黃巾起義,張角率兵在九門縣外,看著雄偉高大且堅不可摧的城牆、兵甲精良的守軍、
暴脾氣的螃蟹
宿敵就是孩子他爹
宿敵就是孩子他爹
下一本古耽求收《你親他一口就好了》,在臨死前親了死對頭一口對方卻說還要,他:? 本文原名《花大人他只想要一個孩子》 本文簡介 花念和魏宿是死對頭,朝上無事都要拉對方出來溜一圈的那種。 兩人見面如同仇人,張嘴就是嘲諷。 魏宿有病,早年幫著皇帝奪權留了眼疾,一旦發作便會短暫失明,一次魏宿眼疾發作落了難被人救起。 卻被綁著餵了藥與人纏綿了一段時間。 這段時間,他不知對方是何模樣,不知年歲,連男女都不知,
祈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