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錦繡圖

第九百八十三章 梟雄手段

桑布扎面露驚愕,驚奇道:“贊普此言,從何而起?”

松贊干布悶聲不語,好半晌,方才悶聲說道:“如今噶爾家族聲威漸盛,擁躉無數,雖然大相忠心耿耿,然則其勢已成,普天皆知。所謂‘國無二日、民無二主’,噶爾家族與吾之家族並駕齊驅,豈非大禍?”

他深深的感受到了噶爾家族帶來的威脅。

誠然,當初正是因為有噶爾家族的鼎力相助,他才能夠一統吐蕃,使得贊普之諭令暢行無阻,然而時至今日,噶爾家族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然大物,在吐蕃國內之威望水長船高,時時刻刻都對他造成威脅。

誰知道不會那麼一天,噶爾家族乾脆揭竿而起殺入王宮改朝換代?

且不論誰勝誰敗,單只是這件事發生,都會使得吐蕃再一次陷入內亂當中,劇烈的震盪使得原本接受約束的各個部族紛紛自立,高原上陷入戰火荼毒,民不聊生,導致龐大的吐蕃一蹶不振。

所以,他才提出讓噶爾家族出鎮青海湖,即是戒備,更是放逐。

唯有使其遠離吐蕃中樞,才能逐漸化解其威望勢力……

桑布扎愈發不解,蹙眉道:“大相對贊普竭誠效忠,從未有過一絲半點的僭越之嫌,贊普莫非是對大相有什麼誤會?大相之志向,並非竊據王位一統吐蕃,僅只是希望能夠多多為吐蕃人民謀福祉而已。”

祿東讚的聲譽,在吐蕃一時無兩,尤其是“不戀權位、一心為民”之精神,深受吐蕃人民愛戴,上至朝堂、下至鄉野,誰人不讚一句“賢相”?

若說祿東贊有悖逆之心,桑布扎無論如何不敢相信……

松贊干布從一旁的書架之上取過一瓶青稞酒,在茶碗中斟了兩杯,推給桑布扎一杯,桑布扎趕緊謝過。

將青稞酒放在桌上,松贊干布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嘖嘖嘴巴,指了指酒瓶子,說道:“一個青稞酒,便使得吐蕃陷入缺糧之虞,無力征伐天下,捆住了吾之手腳,使吾對吐蕃之內政疲於應對、威望大損,這其中若說大相純粹只是無疑為之,你信麼?”

桑布扎默然不語。

他與祿東贊、塞汝貢敦、墀桑揚敦等人被吐蕃民眾稱為“四賢臣”,四人之中,他固然最受松贊干布信任,卻並不是實力最強、威望最高、能力最大的那一個,但是智慧謀略卻絕不在其餘四人之下。

智商不夠,又豈能建立吐蕃文字,使得吐蕃萬民沐浴於教化之恩,開啟民智?

松贊干布又喝了一口青稞酒,道:“大相往來奔波於長安、邏些之間,不僅操心吐蕃內政,還要為吐蕃之外交嘔心瀝血、勞苦奔波,吾於吐蕃上下,盡皆感念其恩。然則,如此也造就了一個不可避免之現象,那便是如今的長安君臣,盡皆以大相為吐蕃之代表,凡是出自於大相之口,皆為吐蕃之國策。”

一直以來,他這個吐蕃贊普並不受大唐君臣待見,相反,祿東贊在長安卻威望頗高。

大唐上下皆知祿東贊乃是吐蕃大相,無論祿東贊說什麼、做什麼,天然的便認為乃是吐蕃舉國認可之事。

桑布扎自然明白松贊乾布言語之中未盡之意,登時悚然而驚。

這若是放在平常倒也無事,可一旦祿東贊存有私心,身在大唐卻首鼠兩端……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他終於感受到松贊干布的頭痛了,好不容易統一了吐蕃內部,正想著開疆拓土建立一番豐功偉業,孰料卻遭遇種種掣肘,致使受到內政羈絆,不敢放手施為。如今祿東贊又有些尾大不掉,危及吐蕃內部之和平,換了誰也得焦躁惱火吧?

桑布紮在松贊干布面前倒也不受約束,隨意的喝著酒,良久才輕嘆一聲,道:“這些事情,亦不過是贊普憑空揣測而已,大相威望絕倫,若是輕易問責,甚至稍有不公之對待,都會引起朝野上下的不滿,贊普當謹慎處置。”

有些事情雖然尚未發生,但是根據蛛絲馬跡亦能推斷。可是說到底,只要尚未發生之事,都只能放在心裡想想,萬萬不能做出什麼,否則極易失於信義,陷入被動。

哪怕是君王也不行。

牽扯太大,更應當慎之又慎……

松贊干布默然,而後才說道:“吾已經下令,命噶爾家族伺機奪取吐谷渾之故地,出鎮青海湖。”

桑布扎先是楞了一下,繼而高聲道:“贊普怎能如此?大相與國有功,威望絕倫,朝野上下盡皆愛戴。無論其家族是否尾大不掉,贊普豈能在其反跡未露之時行出此等近乎於放逐之手段?此舉一出,必將引起朝野反彈,使得那些貴族兔死狐悲,同仇敵愾!”

簡直是愚蠢,打壓噶爾家族的方法可以有無數種,然而贊普卻選擇了最不應當、後患最大的一種。

如此一來,哪怕噶爾家族本無反心,如今亦要心存怨懟、生出不滿了……

松贊干布倒也並未惱火桑布扎的職責,吐蕃的政治結構雖然亦分君臣,但是君臣之間的關係更似一個聯盟,贊普將各方勢力統合在一起,而非是中原王朝的“家天下”。

也正是因此,他才愈發忌憚噶爾家族的壯大。

一旦噶爾家族當真豎起反旗與他分庭抗禮,甚至都不能說人家是“造反”,更會有無數望風使舵之部族投靠過去。

沒有道義、倫理上的理由去譴責……

松贊干布面容狠厲,忿然道:“時至今日,吾猜測當初向大唐求娶公主之所以遭拒,並非就是所謂的被唐朝大臣從中作梗,更非是大唐皇帝看不起吐蕃山高水遠、土地貧瘠,而是大相從中佈局,壞了好事。”

桑布扎面露驚容,無言以對。

娶了大唐公主的贊普,與娶不到大唐公主的贊普,完成就是兩種境界。前者可以得到大唐的承認與支援,畢竟大唐乃是天下第一大國,國力、軍力都遠超吐蕃,有了大唐的支援,不僅贊普之位穩如泰山,國內所有反對勢力都得偃旗息鼓,否則贊普可以毫無顧忌的肆意征伐,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所以祿東贊若是憋了壞攪合了贊普求娶大唐公主的好事,道理上是說得通的……

而長安遠在萬里之外,大唐君臣之反應全憑祿東贊一個人述說,何處是假,何處為真,旁人誰又能知曉?

想要從中作梗壞了贊普的好事,簡直不要太容易……

桑布扎頭痛起來,眼下贊普已經向祿東贊表達了忌憚之意與猜忌之心,迫使噶爾家族南遷,出鎮吐谷渾故地。此舉更是將噶爾家族推到吐蕃與大唐之間的第一線,成為兩國之間的緩衝,稍有風吹草動,噶爾家族就有可能湮滅於大唐的兵鋒之下。

如此一來,即便以往祿東贊心存忠義,如今亦要生出恨意,再難恢復以往之局面。

他嘆氣道:“事已至此,還望贊普與國家為重,摒棄私心,對大相多加賞賜,穩其心志。不然若是壓迫太甚,致使大相生出危機之感,說不得乾脆投降大唐,將吐谷渾故地拱手相送……”

何止是將青海湖拱手送給大唐?

若是祿東贊發了狠,乾脆給唐軍當“帶路黨”,協助唐軍一舉攻入高原,他再從中聯絡各方部族,搞不好吐蕃將會稱為大唐的下一個都護府……

這絕不是不可能發生之事。

松贊干布擺擺手,道:“吾豈能想不到這樣一步?”

說著,他從一旁的書案上取來一份文牘,遞給桑布扎手中,叮囑道:“此乃絕密,看過之後,切莫外傳。”

“喏。”

桑布扎見他神情凝重,心中亦是一沉,連忙應下,將文牘接過,細細翻看。

孰料一看之下,登時大吃一驚,失聲道:“贊普已然與大食國協商好,助其攻略西域?”

人氣小說推薦More+

我爹是崇禎?那我只好造反了
我爹是崇禎?那我只好造反了
穿越了,你爹是大明的亡國之君崇禎,而你自己則是大明的亡國太子朱慈烺。 現在是大明崇禎十四年,距離大明徹底覆滅還有不到三年的時間。穿越過來的朱慈烺對著夜空嘆了口氣:雖然時間有點晚,但應該還來得及! 在他身後,是一群殺氣騰騰的軍隊!朱慈烺大手一揮:開始吧!沒錯! 我朱慈烺,反了!
請叫我小九哥
大明神探1546
大明神探1546
年輕的嘉靖帝看著譽滿天下的海氏兄弟,目光深邃難測。嘉靖:國有諍臣,不亡其國,不聽你海瑞的,我大明就要亡國嘍? 海瑞不語,只是上疏,字字鏗鏘,勸諫勵精圖治的天子不可沉溺於安逸。 嘉靖:朕本以為你海玥是性情中人,心地光明且重情義,嫉惡如仇且不會權變,沒想到你查案查到朕身上,跟朕鬥法來了? 海玥不語,只是破案,不敢說澄清玉宇,平定天下冤獄,只要真相大白,一切無愧於心! 嘉靖朝前期,朝堂上多了兩把劍,一把
興霸天
紅樓帝業
紅樓帝業
穿入紅樓世界,身份是不被父皇相認的皇子。這日他初見父皇,啟口而問:“聖上還記得那年玄武湖畔的姜雪蓮嗎?”父皇,你不願認吾為皇子,吾偏要讓你認。 父皇,你不願傳皇位於吾,吾偏要讓你傳。吾愛金釵,更愛江山。
挽鋮
[紅樓]薛家長子
[紅樓]薛家長子
前世薛虯出身百年豪門,被家族傾力培養,英才俊逸,卓爾不群,是最完美的繼承人。 只可惜天不假年,英年猝死。 轉世投胎成為古代大戶人家嫡長子,父母恩愛、兄弟和睦,還有個格外出眾的妹妹,一家人幸福美滿,其樂融融。 直到父親去世,薛虯覺醒了前世記憶,才知道自己所在竟是紅樓世界。他的弟弟薛蟠是個敗家子,母親和妹妹為了家族殫精竭慮,最後還是下場淒涼。 好在這一世薛虯才是薛家掌權人,他會撐起薛家、教導薛蟠、為寶
千山不關
從農家子到當朝首輔
從農家子到當朝首輔
趙豐年穿越了,穿到了古代,看著一貧如洗的家境,趙豐年沉默了。 屋子是漏風的,襖子是稻草塞的,粥裡是看不到米粒的。 沒有辦法,為了活下去,趙豐年只能重新爬起來,種田,養家,科舉。 卻一不留神,成了一朝首輔。 後人雲:大夏國柞一千五百年,趙豐年功勞獨佔一半。 後世史書記載:“孰大夏,富有趙相,萬國不能與也。” 小劇場: 誰都知道趙大人生性簡樸,宴席上不碰雞湯愛酸菜 就連宮宴上,趙大人桌上都有一碗御廚親
魚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