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錦繡全集下載

第一百四十七章 歷史是什麼?

“蕭嗣業?深入虎穴?還‘死間’?”

房俊挖了挖耳朵,一臉迷茫的看著蕭銳。

一旁的薛仁貴亦是滿面詫異……

族中出了一個“叛國賊”,怎地這位好似還一臉榮耀、與有榮焉?

蕭銳看著這兩位的表情,亦是莫名其妙……

“可是有何不妥?”他問道。

房俊沉吟一下,問道:“某的戰報送抵長安,大都護可曾看過?”

蕭銳搖頭道:“並不曾見過,家父被陛下召入宮中,告知四郎之事,回府之後家父將吾等召至近前,予以告之。並且陛下已然頒旨敕封四郎爵位,蔭萌其子,奉於家廟。難不成這其中尚有何隱情?”

房俊嘖嘖嘴,沉吟不語。

是自己戰報寫錯了?

自然不可能。即便是寫錯,難不成還能將黑的寫成白的,死的寫成活的?

是李二陛下看錯了?

也不可能……

那麼就唯有一種解釋,李二陛下有意為之。

什麼原因能夠讓一位皇帝忍下去一個“叛國賊”的罪名,反而要將其宣傳成一個忠肝義膽、視死如歸的“死間”?

琢磨一番,有些明白了……

對於一位皇帝、一個帝國來講,是一個膽小怕死的世家子弟成為“叛國賊”後身死名裂重要,還是一個朝廷官員視死如歸甘為“死間”重要?前者可以警醒世人,以儆效尤,後者卻可以渲染出一種悲壯慷慨的氣氛,令世人衷心敬佩、前赴後繼。

顯然,李二陛下選擇了掩蓋事實,顛倒黑白。

房俊不相信這位陛下真的只是為了捧出一個典型,恐怕更多的還是不願意在自己執政之下出現這麼一個叛徒,這回嚴重玷汙李二陛下的名聲。

嘆了口氣,將實情與蕭銳說了。

這對於蕭銳沒什麼好隱瞞的,只要蕭銳還在漠北,遲早都會知道此事,而且既然李二陛下已經為這件事情定性,那麼他們這些臣子就必須遵循皇帝的意志,將所有漏洞都堵上。

這是蕭銳的任務之一……

蕭銳聽得目瞪口呆。

好半晌才反應過來,滿面羞慚,無地自容,捂著臉道:“吾家居然出了這等敗類,愧對祖宗,愧對陛下,愧對天下人矣……先前竟然還沾沾自喜,一腔傲氣,實在是……無顏見人吶!”

他是真的覺得沒臉見人。

剛剛還曾驕傲的說什麼咱的官職乃是自家子弟拿命換來的,結果一眨眼的功夫就被打臉,還是打得“啪啪”響眼冒金星的那種。

對於一個還要點臉面、知道羞恥的世家子弟來說,這份羞辱實在是太重。

房俊擺擺手:“人各有志,蕭嗣業背祖棄宗、甘為國賊,固然百死難恕其罪,卻也跟蕭家沒什麼關係。”

他不太待見蕭家,覺得這樣的世家門閥處處謀算毫無底線,有些小家子氣,不過也沒有眼下那種“一人犯罪,闔家連坐”的意識。若是因為一個蕭嗣業連累整個蕭家遭受懲罰,亦沒有必要。

蕭銳忿然道:“吾家昔為南梁皇族,及至歸順大隋,再由隋入唐,固然屢經波折,卻從不曾賣主求榮、背信棄義。如今蕭嗣業之所作所為,堪稱玷汙門楣,致使家廟蒙羞,吾蕭氏子弟何以立於天地之間?”

房俊撇撇嘴,懶得廢話。

寬慰你幾句,乃是看在蕭淑兒的面子上,否則小爺懶得看你。

在小爺面前拿五做六惺惺作態,有個屁用?

真特麼如你所言那般有烈性,何不自裁以謝天下,替蕭嗣業恕罪?

更為可笑的是,分明就是三姓家奴,偏偏還要粉飾一番,說什麼從未賣主求榮、背信棄義……

世家之嘴臉,令人生厭。

心底有些不耐,房俊便頷首說道:“大都護實乃誠摯之人,品德高尚,某深感敬佩!既然如此,還請大都護上書陛下,還原事實真相,將蕭嗣業通敵叛國之罪狀公佈天下,以全蘭陵蕭氏忠烈高尚之家風,某定然附名其後,以為佐證!”

蕭銳慷慨激昂、萬分痛悔的表情凝固在臉上:“……”

娘咧,演過了……

旁邊的薛仁貴低眉垂眼,捧著茶杯趕緊喝了一口茶水,控制著面部肌肉,一面自己失笑出聲,失了禮數。

若是再旁人面前演戲,或許會配合你說幾句捧哏的話語,可房二是誰?

慣著你毛病!

現在尷尬了吧……

蕭銳是真的尷尬,尷尬得要死。

“這個……那個……唉,此事畢竟乃是陛下金口御言,吾等身為臣子,只能為君分憂,焉能駁斥陛下?唯有以此為鑑,更加鞭策,已成遠大!至於蕭氏之貞烈家風……忍辱負重,願為犧牲。”

“呵呵……”

房俊冷笑一聲,這回連看都懶得看蕭銳了,這人看上去知書達禮溫文爾雅,肚子裡卻是恬不知恥、厚顏無知。

起身掃了蕭銳一眼,淡淡道:“眼下大都護已然抵達漠北,本帥自當交割事務,早日南返。今日時辰不早,明日一早,本帥會派遣軍中參軍前來面見大都護,將各種事宜交割清楚,後日一早,即刻南返。告辭。”

言罷,轉身便走。

薛仁貴趕緊起身,略略衝著蕭銳施禮,追著房俊而去。

房俊走到門口,忽然站住,扭頭笑了笑,說道:“大都護不必為了蕭嗣業之事煩憂,蕭氏一門家風清正,品德如高山白雪,自然不會歪曲事實,佔一個‘叛國賊’的便宜。此事待到本帥回京之後,自會面見陛下,澄清事實,請求陛下收回成命,還蕭家一個公道!”

不待蕭銳回應,轉身大步離去。

唯留下蕭銳目定口呆,繼而惱羞成怒。

“豎子!焉敢欺我?”

憤憤的罵了一句,又開始擔心起來。

人名有起錯的,但是綽號沒有叫錯的。房俊“棒槌”之名響徹關中,誰不知道這廝行事素來肆無忌憚,只憑喜好?

萬一當真跑去陛下面前不管不顧請求收回成命,將蕭嗣業叛國之事公佈天下,那麼蕭家的名聲就算是臭了……

不由得暗暗懊惱,剛剛自己何必演那麼一齣兒呢?

真是畫蛇添足啊……

*****

歷史是一個千依百順的女孩子,可以肆意打扮塗抹……

房俊記不得這句話是誰說的,但是此刻想起來,卻深表贊同。

念中學的時候,他曾經看過一段歷史。

獨攬朝政的齊國權臣崔杼,以夫人棠妻為誘餌,設下陰謀,在府中殺害齊莊公,立莊公的弟弟為國君,號齊景公。國事安排已畢,崔杼找來史官太史伯說:“前幾天主公調戲我的夫人,被人殺了。為了照顧主公的面子,你一定要寫‘先君害病身亡’,懂麼?”

太史伯聽完崔杼的話,冷冷地回答說:“按照事實寫歷史,這是太史的職責。至於主公是怎麼死的,你心裡明白,我心裡也明白;朝廷內外,人人心裡都明白。讓我顛倒是非說假話,辦不到。”

一個史官,竟敢跟自己作對?

崔杼很生氣,他權衡片刻,壓住火氣,試探地問:“你打算怎樣寫,能讓我看看嗎?”

“據事實錄,有什麼不可以看的,”太史伯說著,從寬大的袖子裡掏出竹簡,伏在几案上刻寫起來。崔杼上前一看,只見竹簡之上寫著“周靈王23年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

崔杼頓時大怒,喝道:“混帳東西,竟敢這樣亂寫,滾回去,照我說的去寫,明天一早送來!”

他恨恨地折斷竹簡,摔到太史伯的腳下。

太史伯也不爭辯,回到家裡,召來三位弟弟,訣別道:“良史實錄,這是史官的責任,我照實去寫,必遭崔杼毒手。我死之後,你們三人必為史官,萬不可忘記史官的職責。””

兄弟三人相顧流淚,紛紛發誓:秉筆直錄,寧可為寫信史而死,也絕不失職貪生。

翌日,崔杼又派人去找太史伯,命其將竹簡拿來,一看:“夏五月,崔杼弒其君”,居然一字未改!

崔杼暴跳如雷,將太史伯給殺了。史官是世襲的官職,太史伯死後,他的弟弟太史仲繼承了哥哥的職位。崔杼命他重寫,然後拿過新太史所寫竹簡,只見上面寫著:夏五月,崔杼弒君莊公。

崔杼暴怒,又將崔杼給殺了。

然後太史叔也不肯罔顧事實……太史伯兄弟三人相繼被崔杼殺死,史官的職位照例落到他們的小弟弟太史季的頭上,照寫不誤。雙手沾滿太史血的崔杼,明白單用硬的辦法是辦不到的。

崔杼問他:“你還不怕被殺頭?”仲叔答說:“秉筆直書,是史官人品和道德的崇高體現,史官對後世應負歷史責任!”崔杼聽後無可奈何地說:“我也是為了國家才殺這個無道昏君。即使你直書,國人也會諒解我的。”

便不再追究仲叔死罪。

仲叔沒被抓去砍頭,在回家路上遇上另一個史官南史氏。南史氏對他說:“我擔心你可能與你三位哥哥一樣慘遭不幸,所以我又揹著竹簡準備再去接你的班,執筆直書這段歷史。”

房俊曾經為古人的這種高尚品德正直人格所感動的熱淚盈眶。

然而在讀過《史記》之後,他的這份信念動搖了……

人氣小說推薦More+

我爹是崇禎?那我只好造反了
我爹是崇禎?那我只好造反了
穿越了,你爹是大明的亡國之君崇禎,而你自己則是大明的亡國太子朱慈烺。 現在是大明崇禎十四年,距離大明徹底覆滅還有不到三年的時間。穿越過來的朱慈烺對著夜空嘆了口氣:雖然時間有點晚,但應該還來得及! 在他身後,是一群殺氣騰騰的軍隊!朱慈烺大手一揮:開始吧!沒錯! 我朱慈烺,反了!
請叫我小九哥
大明神探1546
大明神探1546
年輕的嘉靖帝看著譽滿天下的海氏兄弟,目光深邃難測。嘉靖:國有諍臣,不亡其國,不聽你海瑞的,我大明就要亡國嘍? 海瑞不語,只是上疏,字字鏗鏘,勸諫勵精圖治的天子不可沉溺於安逸。 嘉靖:朕本以為你海玥是性情中人,心地光明且重情義,嫉惡如仇且不會權變,沒想到你查案查到朕身上,跟朕鬥法來了? 海玥不語,只是破案,不敢說澄清玉宇,平定天下冤獄,只要真相大白,一切無愧於心! 嘉靖朝前期,朝堂上多了兩把劍,一把
興霸天
紅樓帝業
紅樓帝業
穿入紅樓世界,身份是不被父皇相認的皇子。這日他初見父皇,啟口而問:“聖上還記得那年玄武湖畔的姜雪蓮嗎?”父皇,你不願認吾為皇子,吾偏要讓你認。 父皇,你不願傳皇位於吾,吾偏要讓你傳。吾愛金釵,更愛江山。
挽鋮
[紅樓]薛家長子
[紅樓]薛家長子
前世薛虯出身百年豪門,被家族傾力培養,英才俊逸,卓爾不群,是最完美的繼承人。 只可惜天不假年,英年猝死。 轉世投胎成為古代大戶人家嫡長子,父母恩愛、兄弟和睦,還有個格外出眾的妹妹,一家人幸福美滿,其樂融融。 直到父親去世,薛虯覺醒了前世記憶,才知道自己所在竟是紅樓世界。他的弟弟薛蟠是個敗家子,母親和妹妹為了家族殫精竭慮,最後還是下場淒涼。 好在這一世薛虯才是薛家掌權人,他會撐起薛家、教導薛蟠、為寶
千山不關
從農家子到當朝首輔
從農家子到當朝首輔
趙豐年穿越了,穿到了古代,看著一貧如洗的家境,趙豐年沉默了。 屋子是漏風的,襖子是稻草塞的,粥裡是看不到米粒的。 沒有辦法,為了活下去,趙豐年只能重新爬起來,種田,養家,科舉。 卻一不留神,成了一朝首輔。 後人雲:大夏國柞一千五百年,趙豐年功勞獨佔一半。 後世史書記載:“孰大夏,富有趙相,萬國不能與也。” 小劇場: 誰都知道趙大人生性簡樸,宴席上不碰雞湯愛酸菜 就連宮宴上,趙大人桌上都有一碗御廚親
魚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