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錦繡txt完整版

第五百八十四章 彈劾

蕭瑀絕不是個蠢人,相反,在政治上很是精明。

他出身南朝大梁皇族,父親名蕭巋,是後梁明帝,姐姐是隋朝晉王楊廣的妃,既那位歷經六為皇帝的蕭皇后;他的妻子是隋煬帝之母獨孤皇后的孃家侄女,李淵是獨孤皇后的親外甥,李淵與蕭瑀之妻是姑舅表兄妹……

這家世,牛不牛?生長在這等人家,自幼耳濡目染,便有一顆七竅玲瓏心。

隋文帝楊堅廢除大梁,蕭瑀同長兄惠宗靖帝蕭琮一同進入長安。兄長被隋煬帝賜死,蕭瑀卻得以保命,周旋其中。然後投奔李淵,最終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這樣一個跌宕一生左右逢源的人物,自然有著極其縝密的心思。

他敢於憑藉自己清流的身份糾集江南士族在朝中的文官,發起彈劾房俊的事件來抵制李二陛下伸向江南的觸手,便算定了在東征高句麗這樣的巨大心願面前,李二陛下的第一選擇必然是團結江南士族,絕對不會對江南士族悍然下手。

也即是說,這一次彈劾房俊的事件其實並不是針對房俊或者某一個人,只是江南士族的一個態度。

皇帝您想要幹什麼我們都支援,但是想要動我們的利益,不行!

然而現在,事情早已超出蕭瑀的原意。

這必然是有人在暗中裹挾了江南士族的本意,將風潮的規模推上一個不可操控的程度。

現在,更是將房玄齡都捲了進來……

蕭瑀出身顯貴,曾與高祖皇帝李淵同為隋朝大臣。他看不起出身低微的杜如晦、房玄齡、溫彥博、魏徵等人,在論政事時常與他們發生爭執,即使在李二陛下面前也常對他們出言不恭。秉性鯁直狷介,難以容人之短,一見房玄齡等人有過失,就痛加指責,並常貶低他們。

可是這並不代表蕭瑀不明白房玄齡的地位!

那是皇帝身邊最得力的臂膀,稱之為肱骨之臣絕不為過!房玄齡當年與杜如晦齊名,杜如晦死後,便與長孫無忌相提並論。論關係親疏,是長孫無忌更勝一籌,但若是論皇帝的依賴,滿朝文武,無人可勝過房玄齡!

是有人要打擊房玄齡?

還是挑撥江南士族,令江南陷入混亂?

這場由他發起的風潮,卻早已不受他的掌控,他所能做的,也唯有就靜觀其變。

蕭瑀有一股深深的無力感,冷汗涔涔而下,細思極恐……

大殿裡落針可聞。

房玄齡是什麼人?

居然用這種莫須有的罪名將一朝宰輔牽扯進來,是吃了豹子膽,還是有人給撐腰?

形勢不明,沒人敢輕易發表意見,即便是親近房玄齡的大臣,亦是沉默以對,靜觀其變。

御座之上的李二陛下英武的容顏陰沉似水,不見喜怒。

謝文舉身邊另一位監察御史出班奏道:“微臣監察御史張芳,彈劾崇賢館校書郎房俊,依仗其父權勢,屢次毆打親王、重臣、官員,甚至於長安街頭將出家人毆打至重傷,囂張跋扈、目無王法,懇請陛下明察,將其嚴懲,以正國法,還關中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一邊的文武大臣們面面相覷,都看出來了,這是真要將房玄齡牽扯進去啊!

張芳話音剛落,又有一人出班奏道:“微臣監察御史段子明,彈劾崇賢館校書郎房俊因建築府邸而侵吞工部木料、石料等物,數額重大,觸目驚心!”

大殿之上一片沉默。

文武大臣的眼神都下意識的看向其餘幾位尚未發言的監察御史。

話說唐朝的監察御史就是多……

唐御史臺分為三院,監察御史屬察院,品秩不高而許可權廣。《新唐書·百官志三》有載:“監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縣,獄訟、軍戎、祭祀、營作、太府出納皆蒞焉;知朝堂左右廂及百司綱目。”

簡單來說,這幫傢伙官兒不大,但是管天管地甚至管皇帝,就沒有他們管不到的!

最關鍵的一點,這幫監察御史可以“風聞奏事”!

風聞奏事,源於漢代的“三公謠言奏事”,東漢三公府掾及公卿均可以根據傳聞劾奏刺史二千石以下官僚,稱為“謠言奏事”,至南北朝乃成為御史的特殊權力,到了唐朝,已經成為國家律例。

顧名思義,所謂的風聞奏事,就是隻要聽說了,可以去核實,也可以不核實,都能作為彈劾的基礎。

當然,單純的道聽途說的風聞奏事與核實過材料之後的“與風聞雷同”,意義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威力足夠!

尤其是對於房俊這樣名聲很差的官員,簡直就是致命的!雖然不一定能令其領受國法的制裁,但是降職罷官,卻對輕而易舉!

所謂“三人成虎”,這麼多的監察御史全部彈劾一個人,罪名又是如此的五花八門,按照一般情況來說,這個被彈劾的官員簡直就是“壞透了”,已經成為官場的恥辱,打入十八層地獄也不為過……

皇帝偏袒於房俊,這是必然的情況,誰心裡都清楚。

但是為了偏袒一個臣子,便與整個國家的體制違背甚至是廢黜,孰輕孰重,不言而喻。

這就是這些監察御史的底氣所在!

最最關鍵的是,現在已經將房玄齡牽扯進來了……

按照一般邏輯,根據御史的彈劾奏章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只要房俊的罪名坐實,皇帝予以處罰,那麼就證明彈劾是成功的,奏章是正確的,那麼,奏章之上“依仗其父之權勢”就順理成章是正確的……

最起碼,房玄齡一個“教子無方”的名聲是跑不掉了。

這對於幾乎在道德方面毫無瑕疵的房玄齡來說,不啻於一個巨大的打擊,肯定會對房玄齡的名聲造成無可估量的影響。

沒人有敢貿然出聲。

大殿內的氣氛凝重到將要窒息……

這時,中書舍人馬週上前一步,走出班列,啟奏道:“民間素有俗語:捉姦捉雙,拿賊拿贓。便是國法律例,亦講究人贓俱獲、物證俱全。沒有證據,如何能使罪人信服認罪?如今,多位監察御史聯名彈劾房俊,所言之真偽,並無明確證據佐證,是以,臣請陛下三思。”

監察御史謝文舉便出聲道:“中書舍人此言差矣。臣等身為御史臺之監察御史,風聞奏事乃是本朝律例賦予的神聖職能,但凡朝中二品之下的官員皆可彈劾,何故房俊便能例外?如此道德盡喪、罔顧國法之敗類,難道閣下還要維護他麼?”

此人口齒伶俐,即便是面對皇帝最寵信重用的中書舍人馬周,亦氣勢咄咄逼人!

當然,這其中所謂的正氣佔了多少,嫉妒又佔了多少,那就誰也不能分辨得出……

同是年青官員,自己出身世家豪族,馬周卻是出身寒門,可現在自己乾的是討人嫌的監察御史,整日裡只能琢磨著彈劾這個彈劾那個,想要往上爬就得往死裡得罪人;可是馬周呢?人家每天陪伴在皇帝身邊,處理的是國家機要,打交道的是超品權臣、王公貴戚……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滿朝出身豪族世家的青年官員,嫉妒馬周的不知凡幾,此時見到謝文舉懟上馬周,無論是不是同一陣線,不由得都在心裡暗暗叫好!

馬周是什麼人?

豈會被他這小小的手段壓制,微微一笑,理都不理這個謝文舉,而是對李二陛下說道:“陛下,風聞奏事乃是本朝律例沒錯,此舉可以廣開言路,不因言獲罪,實在是大唐皇帝開明之舉,微臣衷心擁護!可微臣也知道,風聞奏事亦要核實真偽,諸位監察御史只是風聞奏事,即便可將那些罪大惡極之蠹蟲給予嚴懲,卻終究只是依靠陛下的聖旨申飭,憑藉的是陛下的乾綱獨斷。若是能夠查明事實,將那些罪惡滔天、利用手中職權恣意妄為之輩繩之以法,以正吾大唐國法,豈不更加公平?”

此言一出,那謝文舉就變了臉色。

人氣小說推薦More+

黃巢挽天傾
黃巢挽天傾
黃舉天穿越唐朝,魂附著名落榜生黃巢之身。他時刻謹記 “打進長安比考進長安容易”,自幼默默佈局,精心籌備。原計劃在科舉之路上循規蹈矩,先經歷一番落榜之痛。 再借由對官場腐敗的深切體悟,吟出那句 “我花開後百花殺”,讓大唐帝國換新天。誰知蝴蝶翅膀煽的太大,首次參加科舉便榜上有名。 一想到這些年暗中積攢的糧草、精心訓練的私兵,黃舉天拍案而起:“既已高中狀元,造反必須換個理由!”
平生假寐
我死遁後主角瘋了
我死遁後主角瘋了
正文已完結 正文雙結局,內有oe結局分支,注意看作話提醒及目錄標註,謝謝大家支援 一句話簡介: 關於我穿書之後身死道隕,完成任務後愉快地死遁回家,結果被告知“主角因為你死了所以瘋了你任務失敗了趕緊滾回去上班哈哈哈”這件事。:) × 衛停吟穿進了一本憋屈修真文,成為了主角的刻薄二師兄。 文裡,主角爹不疼娘不愛,受盡白眼欺辱冷待,是全師門的笑話。 二師兄雖又強又美,人卻賤得很,說話很毒,也愛欺負主角。
莫尋秋野
異域將軍的傳奇一生
異域將軍的傳奇一生
我是一個將軍,可惜,我只是這異域之地一名罪惡昭著的將軍!是前半生的經歷造就我後半生的罪惡,我親愛的爹孃、姐姐、最愛的青梅竹馬都是失去了,我怨上天的不公,但我無法改變,為了活命,為了身存,只能逃避到異國他鄉。 在這異國他鄉,我實現了將軍夢,過去的仇恨一度讓我失去了自我,讓我走錯了路,但我骨子裡的真善美是不會丟失的!
那年秋風知落葉
韋小寶玩轉三國
韋小寶玩轉三國
面對狡詐多疑的曹阿瞞、義薄雲天的關雲長和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等等這些東漢末年的風雲人物,滑溜機敏的韋小寶是否還能事事逢凶化吉、處處得心應手? 且看小白龍韋小寶如何玩轉三國。。。。。。
蓬萊貝二
隱世村長,滿朝文武為我打工
隱世村長,滿朝文武為我打工
秦牧穿越大貞皇朝,成了一個小村長。 花費五年時間,把村落打造成人間天堂。 本想做個與世無爭的閒雲野鶴。 可勳貴巴結他。 皇子也想跟他結拜當兄弟。 就連公主也哭著喊著要嫁給他。 一個不夠,還來倆。 皇帝也來湊熱鬧,說什麼也要讓他封公拜王!
皖南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