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錦繡作者

第五百八十四章 彈劾

蕭瑀絕不是個蠢人,相反,在政治上很是精明。

他出身南朝大梁皇族,父親名蕭巋,是後梁明帝,姐姐是隋朝晉王楊廣的妃,既那位歷經六為皇帝的蕭皇后;他的妻子是隋煬帝之母獨孤皇后的孃家侄女,李淵是獨孤皇后的親外甥,李淵與蕭瑀之妻是姑舅表兄妹……

這家世,牛不牛?生長在這等人家,自幼耳濡目染,便有一顆七竅玲瓏心。

隋文帝楊堅廢除大梁,蕭瑀同長兄惠宗靖帝蕭琮一同進入長安。兄長被隋煬帝賜死,蕭瑀卻得以保命,周旋其中。然後投奔李淵,最終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這樣一個跌宕一生左右逢源的人物,自然有著極其縝密的心思。

他敢於憑藉自己清流的身份糾集江南士族在朝中的文官,發起彈劾房俊的事件來抵制李二陛下伸向江南的觸手,便算定了在東征高句麗這樣的巨大心願面前,李二陛下的第一選擇必然是團結江南士族,絕對不會對江南士族悍然下手。

也即是說,這一次彈劾房俊的事件其實並不是針對房俊或者某一個人,只是江南士族的一個態度。

皇帝您想要幹什麼我們都支援,但是想要動我們的利益,不行!

然而現在,事情早已超出蕭瑀的原意。

這必然是有人在暗中裹挾了江南士族的本意,將風潮的規模推上一個不可操控的程度。

現在,更是將房玄齡都捲了進來……

蕭瑀出身顯貴,曾與高祖皇帝李淵同為隋朝大臣。他看不起出身低微的杜如晦、房玄齡、溫彥博、魏徵等人,在論政事時常與他們發生爭執,即使在李二陛下面前也常對他們出言不恭。秉性鯁直狷介,難以容人之短,一見房玄齡等人有過失,就痛加指責,並常貶低他們。

可是這並不代表蕭瑀不明白房玄齡的地位!

那是皇帝身邊最得力的臂膀,稱之為肱骨之臣絕不為過!房玄齡當年與杜如晦齊名,杜如晦死後,便與長孫無忌相提並論。論關係親疏,是長孫無忌更勝一籌,但若是論皇帝的依賴,滿朝文武,無人可勝過房玄齡!

是有人要打擊房玄齡?

還是挑撥江南士族,令江南陷入混亂?

這場由他發起的風潮,卻早已不受他的掌控,他所能做的,也唯有就靜觀其變。

蕭瑀有一股深深的無力感,冷汗涔涔而下,細思極恐……

大殿裡落針可聞。

房玄齡是什麼人?

居然用這種莫須有的罪名將一朝宰輔牽扯進來,是吃了豹子膽,還是有人給撐腰?

形勢不明,沒人敢輕易發表意見,即便是親近房玄齡的大臣,亦是沉默以對,靜觀其變。

御座之上的李二陛下英武的容顏陰沉似水,不見喜怒。

謝文舉身邊另一位監察御史出班奏道:“微臣監察御史張芳,彈劾崇賢館校書郎房俊,依仗其父權勢,屢次毆打親王、重臣、官員,甚至於長安街頭將出家人毆打至重傷,囂張跋扈、目無王法,懇請陛下明察,將其嚴懲,以正國法,還關中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一邊的文武大臣們面面相覷,都看出來了,這是真要將房玄齡牽扯進去啊!

張芳話音剛落,又有一人出班奏道:“微臣監察御史段子明,彈劾崇賢館校書郎房俊因建築府邸而侵吞工部木料、石料等物,數額重大,觸目驚心!”

大殿之上一片沉默。

文武大臣的眼神都下意識的看向其餘幾位尚未發言的監察御史。

話說唐朝的監察御史就是多……

唐御史臺分為三院,監察御史屬察院,品秩不高而許可權廣。《新唐書·百官志三》有載:“監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縣,獄訟、軍戎、祭祀、營作、太府出納皆蒞焉;知朝堂左右廂及百司綱目。”

簡單來說,這幫傢伙官兒不大,但是管天管地甚至管皇帝,就沒有他們管不到的!

最關鍵的一點,這幫監察御史可以“風聞奏事”!

風聞奏事,源於漢代的“三公謠言奏事”,東漢三公府掾及公卿均可以根據傳聞劾奏刺史二千石以下官僚,稱為“謠言奏事”,至南北朝乃成為御史的特殊權力,到了唐朝,已經成為國家律例。

顧名思義,所謂的風聞奏事,就是隻要聽說了,可以去核實,也可以不核實,都能作為彈劾的基礎。

當然,單純的道聽途說的風聞奏事與核實過材料之後的“與風聞雷同”,意義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威力足夠!

尤其是對於房俊這樣名聲很差的官員,簡直就是致命的!雖然不一定能令其領受國法的制裁,但是降職罷官,卻對輕而易舉!

所謂“三人成虎”,這麼多的監察御史全部彈劾一個人,罪名又是如此的五花八門,按照一般情況來說,這個被彈劾的官員簡直就是“壞透了”,已經成為官場的恥辱,打入十八層地獄也不為過……

皇帝偏袒於房俊,這是必然的情況,誰心裡都清楚。

但是為了偏袒一個臣子,便與整個國家的體制違背甚至是廢黜,孰輕孰重,不言而喻。

這就是這些監察御史的底氣所在!

最最關鍵的是,現在已經將房玄齡牽扯進來了……

按照一般邏輯,根據御史的彈劾奏章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只要房俊的罪名坐實,皇帝予以處罰,那麼就證明彈劾是成功的,奏章是正確的,那麼,奏章之上“依仗其父之權勢”就順理成章是正確的……

最起碼,房玄齡一個“教子無方”的名聲是跑不掉了。

這對於幾乎在道德方面毫無瑕疵的房玄齡來說,不啻於一個巨大的打擊,肯定會對房玄齡的名聲造成無可估量的影響。

沒人有敢貿然出聲。

大殿內的氣氛凝重到將要窒息……

這時,中書舍人馬週上前一步,走出班列,啟奏道:“民間素有俗語:捉姦捉雙,拿賊拿贓。便是國法律例,亦講究人贓俱獲、物證俱全。沒有證據,如何能使罪人信服認罪?如今,多位監察御史聯名彈劾房俊,所言之真偽,並無明確證據佐證,是以,臣請陛下三思。”

監察御史謝文舉便出聲道:“中書舍人此言差矣。臣等身為御史臺之監察御史,風聞奏事乃是本朝律例賦予的神聖職能,但凡朝中二品之下的官員皆可彈劾,何故房俊便能例外?如此道德盡喪、罔顧國法之敗類,難道閣下還要維護他麼?”

此人口齒伶俐,即便是面對皇帝最寵信重用的中書舍人馬周,亦氣勢咄咄逼人!

當然,這其中所謂的正氣佔了多少,嫉妒又佔了多少,那就誰也不能分辨得出……

同是年青官員,自己出身世家豪族,馬周卻是出身寒門,可現在自己乾的是討人嫌的監察御史,整日裡只能琢磨著彈劾這個彈劾那個,想要往上爬就得往死裡得罪人;可是馬周呢?人家每天陪伴在皇帝身邊,處理的是國家機要,打交道的是超品權臣、王公貴戚……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滿朝出身豪族世家的青年官員,嫉妒馬周的不知凡幾,此時見到謝文舉懟上馬周,無論是不是同一陣線,不由得都在心裡暗暗叫好!

馬周是什麼人?

豈會被他這小小的手段壓制,微微一笑,理都不理這個謝文舉,而是對李二陛下說道:“陛下,風聞奏事乃是本朝律例沒錯,此舉可以廣開言路,不因言獲罪,實在是大唐皇帝開明之舉,微臣衷心擁護!可微臣也知道,風聞奏事亦要核實真偽,諸位監察御史只是風聞奏事,即便可將那些罪大惡極之蠹蟲給予嚴懲,卻終究只是依靠陛下的聖旨申飭,憑藉的是陛下的乾綱獨斷。若是能夠查明事實,將那些罪惡滔天、利用手中職權恣意妄為之輩繩之以法,以正吾大唐國法,豈不更加公平?”

此言一出,那謝文舉就變了臉色。

人氣小說推薦More+

我妻慈悲
我妻慈悲
文案: 瘋批偏執狂郡主vs位高權重攝政王 上京城中有一對身份尊貴的未婚夫妻,女子是順平郡主任蘭嘉,年芳十二便入寺為亡父亡母祈福,四年後再回上京城時,她身著白衣,腕帶佛珠,一副溫婉柔意模樣。她的未婚夫婿陳朝卻與她截然不同,剛及冠便為攝政王,扶幼帝登基,為穩固皇位皇權,手上沾了不知多少人血。 順平郡主回京,攝政王履行婚約,娶其過門。他誦經祈福多年的新婚夫人,為人良善,與人溫和,是個最善良不過的人。把持
三昌
女兒骨
女兒骨
(大群像正劇,女角色打架多,熱血豪鬥仙俠,史詩神魔奇譚) 【目前進度女主已經恢復記憶,半肥可宰】 姜小滿生來得了一種怪病:與人說話超過十個字便會口吐白沫。 但爹爹總說:“沒關係,平平安安就好。” 於是,姜小滿從不出門,乖乖宅在家中,做一條無憂無慮的鹹魚。 她一直以為,什麼神呀魔呀,生離死別呀,離她好遠好遠。 可姜小滿時常做一個怪夢。 夢裡有一個白髮女人,端坐無息,似死了一般。 她亦時常出現一些詭異
女扮男裝被兄長髮現後
女扮男裝被兄長髮現後
生在煊赫公府,沈明語為護母親,自幼女扮男裝。 意外墜馬後,她夢見,自己竟是話本里的人。 話本中,她是男主蕭成鈞的假弟弟,因怕他拆穿自己秘密,一直縱容旁人欺凌他、折辱他。 待他權傾朝野,將受過的屈辱變本加厲還了回去。 而她也被捲入其中,落得個命隕塞外的悲慘下場。 冷汗涔涔醒來,沈明語看見了因自己而被罰的兄長,與他狹路相逢。 將來手握重權的首輔,如今只是個一身狼狽的卑微庶子,長睫緊閉蜷在角落裡,宛若虛
雲華渺渺
瑾寧修真記
瑾寧修真記
【本文將於1.22日開始倒v,從第26章開始倒v,入v當天會有萬字更新掉落,謝謝小天使們的喜歡。】 文案如下: 作為一個原生家庭有點不幸福的普通學霸白領,在經過近二十年的苦讀後,瑾寧剛畢業工作一年,便因加班過重不幸猝死了。 幸運的是,她胎穿了,胎穿到了能修真成仙的修真界,成了一小家族的少主之女,爹孃疼愛,爺奶雙全。 雖然胎中無記憶,但是能穿越的靈魂怎會沒點特殊? 胎靈夙有的靈慧本能使在她母腹中大量
景昱
手刃渣爹,從死囚營到暮登天子堂
手刃渣爹,從死囚營到暮登天子堂
一朝穿越,成了禮部尚書長子。 然而,父親對他不聞不問,視為汙點。 後母對他厭惡至極,唾為雜種。就連弟弟妹妹,亦是恨不得他死,平時羞辱他取樂。 面臨絕境,李素作出選擇。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一日,李府滅門慘案,震驚全城。 而在死囚營中,李素的人生,方才剛剛開始。
公子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