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財政部尚書嶽明找到劉衍,在內閣官署向劉衍稟報大明財政收支情況。
“啟稟閣老,目前各部已經將幾年上半年的收支情況匯總,我財政部經過核算無誤後,具體如下。”
“目前北直隸、山東全境已經徹底落實新政之策,軍改之策正在落實之中,已經接近尾聲。目前北直隸一千一百四十萬餘畝,山東道為兩千二百九十二萬餘畝,每年可向朝廷上繳稅糧一千餘萬石,軍糧八百五十八萬石。”
劉衍滿意的點了點頭,按照現在新政的田賦額度,百姓耕種一畝土地,需向朝廷繳納三十五斤稅糧、三十斤軍糧,這兩個數字是固定死的,剩下的產量,不管是多少,全都是百姓自己的。
其實這就是效法後世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正所謂“交足國家的、留夠軍隊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如此,可以最大程度的調動百姓的生產積極性。
再有,對於北直隸和山東的耕地面積,劉衍心中其實並不是很滿意,按照史料記載,光是北直隸在萬曆年間的耕地面積,就達到了四千九百二十五萬畝之巨,山東的面積也在五千多萬畝左右。現在看來光是北直隸和山東兩地,農業生產的潛能都是非常巨大的。
“看來農事部還是要繼續努力啊!”
“銀兩收入方面,今年上半年,商務部各處產業的規模幾乎擴大了四倍,主要的產出銷售方向,南直隸和
江南佔了六成多,北直隸佔了兩成多,大明其餘各處省份加在一起佔了一成左右。上半年,商務部純利收益為七千三百七十七萬兩。”
劉衍心中大定,看來還是做生意賺錢,有了商務部的加持新政、軍改的攤子鋪的大一些,自己也有足夠的底氣了。
“再有就是財政部了,現在財政部主管錢莊已經擴建了七處鑄造廠,對民間流通的銀兩重鑄為銀幣。另外錢莊透過對外放貸,也有一部分收入,上半年為三萬四千七百五十二兩。”
“至於其餘的稅賦收入,因為新政已經取消了三大徵加稅,免去了兩京一十三省十年的人頭稅等雜稅,目前朝廷能收上來的賦稅,也就只有商稅。”
“商稅由商務部負責徵收,今年上半年商稅的收入為三百六十八萬兩。”
劉衍算了一下,僅僅是今年上半年,也僅僅是北直隸和山東兩地,朝廷的收入就有七千七百四十八萬四千七百餘兩,糧食收入有一千八百餘萬石,如此鉅額的收入,已經直追當年的永樂盛世了!
隨後劉衍便說道:“接下來,就說一說朝廷的各項開支吧。”
“是。”
嶽明隨即拿出一份案卷來,逐一說道:“朝廷各部、京城官吏上半年的俸祿開支為一百二十四萬六千餘銀幣。”
“國防部的開支中,包括國防軍十四個軍的半年軍餉開支一千六百二十餘萬兩,國防軍各軍將士,以及大量戰馬的
日常消耗費用六百餘萬銀幣,消耗糧食八百七十三萬石糧食。”
“當然,目前國防軍十四個軍的兵員只是整編到七、八成,如果十四個軍六十七萬餘將士齊裝滿員,朝廷的軍費開支還要繼續大幅度上漲。”
“裝備部開支主要是火器督造處、兵甲督造處的研發開支,以及大量裝備的運輸、儲存費用,上半年的開支為四百一十六萬銀幣。”
“各部用於新政、軍改的支出,總和在四百六十六萬銀幣,耗費糧食三百一十八萬石。”
說到這裡,嶽明鬆了一口氣,總結道:“綜上,今年上半年,朝廷總體開支為三千兩百二十六萬餘銀幣,消耗糧食一千一百九十一萬石。”
“今年上半年,朝廷財政盈餘四千五百二十二萬餘銀幣,六百萬石糧食。”
劉衍頓時鬆了一口氣,半年朝廷就積攢下四千五百多萬銀幣,數百萬糧食,如此下去,只要新政和軍改繼續在全國範圍內推行下去,大明便能夠在幾年之內翻身。
至少是在財政資料上,已經率先實現了“復興”。更讓劉衍自豪的是,朝廷收入如此可觀,並不是搜刮百姓而來,而是透過商貿和商稅的形式,直接從大明有錢人和商賈、士紳、官吏的身上索取。
其實明末時代的大明是很有錢的,自從隆慶開關之後,全世界的白銀便開始源源不斷的流入大明,直到大明天啟、崇禎年間,全世界每年都有
大約三分之一的白銀湧入大明,這樣的數額是非常恐怖的。
只是在這股白銀浪潮中,國家和百姓並沒有佔到多少實惠,絕大部分的銀子都被商賈、士紳,以及官商結合體的地方豪強瓜分殆盡。
劉衍甚至認為,在南直隸、江南等地的那些鉅商、豪強、士紳,隨便拉出一個來,都不會比晉商八大家的財產少!
這時,嶽明笑呵呵的對劉衍說道:“閣老,如今朝廷有錢有糧,以後的日子就好過了。”
劉衍則搖了搖頭,說道:“先別急著高興,本公還準備在兩京一十三省全面推行賦稅改革,與北直隸和山東一樣,取消三大徵攤派等各種雜稅,徵收商稅、發展工坊和商業、追繳欠租等。”
“當然,這些都是新政政策中的一部分,只是現在新政在各地推行受阻,本公看來,應該讓陛下專門下一道詔令,命各地文武官吏力行新政、軍改!”
其實劉衍心中明白,光靠一道詔令是解決不了什麼問題的,現在雖然大明內憂外患暫時都被清除了,可是大明中央對於地方的控制力,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很大的鬆動。
再加上朝廷此番推行的新政和軍改,很大程度的動搖了地方文臣武將的根本利益,受到抵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一道詔令起不到什麼作用。
按照劉衍心中的意思,要想在地方上徹底貫徹新政和軍改政策,最好的辦法是直接派兵到地方震懾
,以朝廷組織“巡視組”到地方,如此可以確保新政和軍改的有效推行。
只是這樣做需要兩個必要條件,其一便是國防軍的十四個軍要全部整編完畢,劉衍在部署了京畿防禦,以及留下對滿清作戰的足夠兵力後,剩下的兵馬便可以調往大明各地鎮壓反對勢力。
另一個條件,便是一個契機,也可以說是出兵到地方的理由,劉衍知道貿然調兵到地方,有很大可能會引起大明的內戰,雖然劉衍有信心掃除一切敵對勢力,可是內亂能避免的話,還是要儘量避免的。
“先等一等吧,先用詔令試探一下也好。”
隨即劉衍便來到御書房內,此時崇禎帝正在御書房內翻看資治通鑑。
如今朝政已經全部由新內閣接管,如今的內閣非常的高效,與之前互相推諉、黨爭不斷的內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絕大部分的政務基本上都可以由內閣自行處理。
所以到了崇禎帝這裡的事務,已經沒有多少了,只有一些涉及到大明大政方針的事情,需要下詔的時候,劉衍才會率十三尚書前來稟報。
“臣拜見陛下!”
崇禎帝看了劉衍一眼,說了句平身,然後說道:“朕看,以後不妨給劉閣老入殿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的權力好了,也免得這些繁文冗節了。”
劉衍知道這是崇禎帝在發牢騷,自己真要了這些特權,那就是黃泥巴掉褲襠,不是屎也是屎了。
倒不是
劉衍在意什麼名聲,只是不想給新政和軍改的推行設定困難罷了。
“陛下說笑了,臣哪有這樣的資格。”
崇禎帝說道:“今日劉閣老覲見,有何要事?”
劉衍隨即將希望崇禎帝下詔,督促各地督撫、文官武將力推新政、軍改的意思。
崇禎帝聽聞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說道:“新政和軍改之策,朕以為還是應該現在北直隸、山東實行幾年,然後再議推廣天下之事。現在各地都有牴觸之心,劉閣老卻要強推新政、軍改,是不是有急躁之嫌?”
劉衍明白崇禎帝還是以“老眼光”看待此事,自己也沒有時間跟崇禎帝多說,於是直接拿出了財政部尚書嶽明剛才稟報給自己的資料。
當崇禎帝聽聞僅僅是半年的時間裡,以北直隸和山東兩省的地盤,就有幾千萬兩的盈餘,這放在以前,是崇禎帝做夢都不敢想象的事情!
“怎麼會!”
崇禎帝想不明白,朝廷明明已經在北直隸和山東取消了那麼多的賦稅,人頭稅、三大徵的攤派等等,全都取消、或是暫停了,朝廷為何還能有這麼多的收穫?
劉衍簡單的解釋了一下,總的來說就是,新政是向大明的富人收錢,讓普通百姓耕種納糧,而不是錢糧都在百姓身上榨取!
崇禎帝也是聰明之人,此時沉默了許久,心中只是在感嘆,劉衍如此作為,勢必不會長久。崇禎帝又何嘗不知道天下的錢糧都在什麼人
的手中,只是崇禎帝沒有辦法,真要強行收取,收不收的上來先不說,這天下也要大亂了,自己的皇位更是不會穩當!
許久之後,崇禎帝說道:“既然劉閣老有這個把握,那朕就下這道詔令,只是如果因為推行新政和軍改,攪動地方以至於天下大亂,這個後果劉閣老想過嗎?”
劉衍心中冷笑,自己還巴不得地方上那些反對、守舊勢力一個個全都跳出來呢,這樣自己就可以將舊勢力逐一剷除,這樣的大明才是更為純粹的,未來也會更加光明。
只是這樣的話,劉衍自然不會對崇禎帝講,只是說道:“臣已經做好了完全的應對之策,請陛下放心。”
“嗯,那就好!”
當日,崇禎帝下詔,詔令大明兩京一十三省力行朝廷新政、軍改之策,一時間天下震動。